罗敏,陈大勇
摘要:本文通过以在企业管理领域发展比较完善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分析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四种利益相关者:学校、实践单位、政府和研究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兼顾四方利益为基础的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关键词:研究生;社会实践;利益相关者理论;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3.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36-02
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学校与社会高度耦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与社会其他相关各方的共同参与,参与各方的密切配合是成功的关键,而兼顾利益需求、实现互惠共赢是各方积极参与的基础。因此,本文试图以在企业管理领域已比较完善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探讨如何构建以兼顾参与各方利益为基础的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当前西方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理论。它源于企业社会责任之争,经过多年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利益相关者。作为一个学术名词,利益相关者概念在西方学术界最早被进行明确定义,是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在20世纪60年代给出的,该小组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及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从“是否影响企业生存”的角度界定利益相关者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1984年,弗里曼(Freeman)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那些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受企业目标实现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团体”,该定义扩展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突破了斯坦福定义模式只把企业作为受影响的客体的局限,而从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的角度来考察利益相关者理论。这一定义与当时西方国家正在兴起的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绩效的观点相契合,受到众多学者的赞同,随即成为关于利益相关者定义的一个标准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利益相关者理论逐渐发展,广泛应用于企业治理、战略管理等诸多领域。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适用性分析
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股东与利益相关者和谐相处一样,在学校研究生教育中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也强调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争取社会各方面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广泛支持。一般而言,大学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既然大学不为组织内部成员控制,那么,只能由利益相关各方共同控制。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大学是利益相关者的组织。国外学者认为,从组织成长的角度看,学校内外部合作是学校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校应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建立“以他方为中心”的参与模式。在国内,张婕提出,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利益相关者时代,教育管理范式将从中央集权管理范式向地方化管理范式过渡,最终将走向“利益相关者管理”范式,其核心就是建立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伙伴关系。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都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即把利益相关者纳入学校组织管理范畴,将是学校组织创新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研究生教育的费用是由享受教育者和政府机构共同承担,因此,研究生教育属于典型的半公共品或混合产品,那么运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研究生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就有一种可能和联系。同样,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利益相关者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可以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研究生社会实践培养机制的构建进行战略规划。
三、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讨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构建
1.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按照弗里曼的定义,研究生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影响研究生社会实践目标实现或受研究生社会实践目标实现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团体。因此,研究生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各方就主要包括学校、政府、实践单位、研究生等。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说明和利益分析如下:学校。具体而言,学校方参与到社会实践过程中主体包括:①学校决策管理者。学校中对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决策权的管理者,决定是否合作决定资金、人力等资源配置。②学校运行管理者。学校中具体负责研究生社会实践日常运行的管理者,负责制定实施计划,监督日常管理。③学校导师。学校中担任研究生课程与论文指导的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制定课程计划,指导研究生选择实践方向,主导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实践单位。其一,实践单位决策管理者。实践单位中对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决策权的管理者,决定是否合作,决定资金、人力等资源配置。其二,实践单位运行管理者。实践单位中具体负责研究生社会实践日常运行的管理者,负责制定实施计划;落实日常管理。其三,实践单位导师。实践单位中担任研究生实践指导任务的一线工作者,负责制定研究生的实践计划;负责研究生的实践指导;评价研究生的实践绩效。研究生。全日制参与社会实践的研究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储备参与社会实践按学校、实践单位导师制定的计划参加社会实践。政府、学校、实践单位所在地对社会实践开展具有影响作用的政府机构,负责给予资金、政策支持。从以上利益相关者分析可以看出,在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各利益相关者一起发挥有利于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才能保障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期、有效地开展。
2.构建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学校要科学建立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学校是培养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主体,在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否认的核心作用。①要培育和形成良好的社会实践氛围,鼓励并引导研究生投入到社会实践。②要重视校内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学校必须对校内社会实践基地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研究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场所和平台,同时,学校应积极与相关企业在科学研究、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人才培养效益。③要建立研究生社会实践培养方案。学校应将社会实践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中,作为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规定学时和学分。并改革教学过程,尽量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化水平,逐步制定和完善管理和激励考核制度。④加强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实践项目,一方面要加强专业实践型指导教师培养,另一方面要以辅导员队伍为依托建立综合能力提升实践老师的培养。充分发挥政府对研究生社会实践宏观调控作用。政府要充分发挥调控作用,为企业和学校的沟通搭建平台。要鼓励企业参与培养,政府可以采取多项措施,其中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就是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和经济杠杆调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宏观调控。明确规定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学生在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工作中的职责权利,同时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经济利益,在产业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上向积极参与培养的用人单位有所倾斜,调动用人单位参与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联合社会资源搭建研究生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平台的构建需要社会的共同关注与支持,健全和完善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研究生社会实践要持续有效地开展,必须建立一批稳定、规范的社会实践基地,为研究生开展社会实践提供长期稳定的重要场所。学校应发挥专业和学科的优势,主动与地方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建设一批具有良好合作关系、能为研究生社会实践提供长期岗位的实践基地。其次,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据社会实践的内容,一方面从企业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符合研究生导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研究生合作导师,协助指导研究生社会实践;另一方面选拔一些道德高尚的管理人员作为研究生社会实践兼职指导老师。再次,保障研究生社会实践经费投入,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建立社会实践领导组织机构,多渠道筹措社会实践的活动经费,成立社会实践活动专项基金,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自我培养。研究生只有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使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获得较明显的提高。一是要强化自我培养意识。研究生应提高对社会实践的认知程度,充分认识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我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激励自我成才的内在心理机制,使自己将来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二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研究生要自觉学习科学理论,并通过深入社会实践,加强对国情、社情的了解,使广大研究生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正确定位,用奉献社会的多少来衡量和体现个人价值。
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实践单位及研究生的共同努力。因此,建立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四位一体的培养机制,整合学校、政府、社会的资源并结合研究生自身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是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5):14.
[2][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方法[M].王彦华,梁豪,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胡赤弟.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教育研究,2005,(3):38-42.
[4]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8.
[5]张婕.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2006,(11):35-40.
[6]李福华.利益相关者视野中大学的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1):50-53.
作者简介:罗敏(1986-),女,重庆大学研究生院教师,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管理;陈大勇(1973-),男,重庆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副教授,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