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姗姗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日语授受动词的表达,是日语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日语的授受动词比中文来的复杂。在中文表达里只有“给”或者“得”,而在日语中授受动词有七个。日语的授受动词除了表示授受关系外,还能作为补助动词表达主体所述动作的恩惠关系。以上这两个用法正是中国学习者掌握授受动词的主要障碍。本文旨在从教学层面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授受动词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难点,从而更好地帮助学习者掌握授受动词的表达技巧。
授受动词,顾名思义,“授”就是“给予”,“受”就是“得到”。日语的授受动词有7个,即表示“给”的“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和“くれる?くださる”,表示“得”的“もらう·いただく”,其中各组之内各词还存在敬语和非敬语的区别。由于敬语关系非本文主要论述的重点,所以为了更容易阐释清晰,本文拟以非敬语的“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为考察对象,分析授受动词的相关用法。
学习日语授受动词有两个重要前提,就是日语的“内外”视点和“上下”视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脱离文化背景探讨语言表达是行不通的。所以在教授授受动词时,除了讲授授受动词的使用规律,更应该结合日本社会特点,让学习者先理解授受动词的文化内涵,再此基础上逐步展开具体表现形式的讲授,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的“内外视点”也就是“ウチ”“ソト”意识。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很重视亲疏关系,在语言表达上就形成了“ウチ”“ソト”这两个范围。“ウチ”“ソト”的范围主要指以自我为中心的内部和外部关系,以及以家庭成员所属集团为标准的内部集团和外部集团。“ウチ”是“内”,“ソト”是“外”,“内外”的范畴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说话人立场和视点不同发生改变。“内外视点”这组对立关系是日本文化一个独特视角,渗透在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授受动词的使用也深受其影响,所以在授受动词的教授中应该把“内外视点”作为前提重点让学习者领会理解。
除“内外视点”外,“上下视点”也是授受动词必须要考虑的另一重要前提。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上下级之间,平辈之间的语言待遇也相应不同,并由此所产生了敬语。所以授受动词的“上下视点”就是指尊卑关系,体现在语言表达上就是敬语。尊卑关系作为日本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语言表达中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所以授受动词也不例外,在每一组授受动词中都存在敬语和非敬语的区别。因此在教授授受动词时,要让学习者理解充分了解日语敬语体系的文化背景,根据主体和对象的尊卑关系,选择相对应的授受动词。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了解到日语表达中存在“内外视点”和“上下视点”这两个前提,在教授授受动词时必须要给学习者时刻灌输这两个文化视点。正如下图所注,教师可以以这个“十字图形”为例,使学习者在脑海里对“内外视点”和“上下视点”产生清晰直观的印象,在使用授受动词时,必须区分内外,尊卑得当。
关于授受动词的方向性,必须结合第二部分中所提及的“内外视点”和“上下视点”来考察。也就是说授受动词的方向分为“内外方向”和“上下方向”。
一般而言,授受动词分为三组:
表示“给”: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くれる·くださる
表示“得”:もらう·いただく
首先从“内外视点”出发,由于敬语关系非本部分主要论述的重点,所以为了更容易阐释清晰,本部分只以非敬语的“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为考察对象,分析授受动词在“内外视点”下的相关用法。
我们以说话人的视点来看日语的授受关系,不难发现日语的授受关系实际上就是“我”给“他人”或者“他人”给“我”或者“我”从“他人”那里得到。这里的“我”和“他人”是相对概念,“我”代表“内”,“他人”代表“外”,使用者要根据亲疏关系来界定“内外”关系。并且每组授受动词的方向性都是单向的,不能逆向使用。
如上图所示,“あげる”这组表示的是“内”给“外”,“くれる”这组表示的是“外”给“内”,同样是表示“给”,但是根据主体的不同,所以方向也不同,因此应相应选择不同的授受动词。而“もらう”表示“得”,“もらう”在表示“得”的时候是“我”从“他人”那里得到,方向必须是由“外”到“内”。我们来看下面这三个例句。
例:(1)私は弟に辞書をあげた。(我给了弟弟一本字典)
(2)弟は私に辞書をくれた。(弟弟给了我一本字典)
(3)私は弟から辞書をもらった。(我从弟弟那里得到一本字典)
从上述例句我们不难看出,两句话翻译成中文都表示“给”,但是在日语表达上却选择了不同的授受动词。因为“我”和“弟弟”在人际关系中,“我”是“内“,“弟弟”是“外”。第(1)句是“我”给“弟弟”,属于“内”给“外”,所以应该用“あげる”,第(2)句是“弟弟”给“我”,属于“外”给“内”,所以用“くれる”。第(3)句是“我”从“弟弟”那里“得到”就要使用“もらう”。但是关于日语“内外关系”是相对概念,所以再请看以下这三个例句对比。
例:(4)弟は太郎に万年筆をあげた。(弟弟给了太郎一支钢笔)
(5)太郎は弟に万年筆をくれた。(太郎给了弟弟一支钢笔)
(6)弟は太郎から万年筆をもらった。(弟弟从太郎那里得到一支钢笔)
例句中同样出现了“弟弟”,但是在这三个句子中,“弟弟”和“太郎”两者在社会一般认知下,“弟弟”关系更加亲近,所以把“弟弟”看作“内”,“太郎”看作“外”,所以按照授受动词的方向性,第(4)句属于“内”给“外”用“あげる”,第(5)句属于“外”给“内”用“くれる”,而第(6)句是“内”从“外”得到所以用“もらう”。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日语“内外关系”的范畴不是绝对,而是相对变化的。对于学习者来说,一定要充分理解“内外关系”的文化内涵,首先区分清楚人际关系中的“内外”之别,然后才能把握好授受动词的方向性。
其次从“上下视点”出发考察授受动词的用法。如果说“内外视点”立足于人际关系中亲疏远近关系的话,那么“上下视点”考虑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尊卑关系。在三组授受动词中都存在敬语和非敬语的区别,所以我们在“内外视点”下把握好授受动词“内外方向”的同时,还应当考虑给予者和接受者的地位尊卑关系,以“上下视点”来判断“上下方向”,从而选择相应的授受动词。
我们先来看第一组,表示“给予”的“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同样都是表示“外”给“内”,“やる”用于“上”给“下”,“あげる”用于平等的关系之间,“さしあげる”用于“下”给“上”的情况。我们通过具体例句来更为直观地考察这一组的上下方向关系。
例:(7)私は友達に雑誌をあげた。(我给了朋友一本杂志)
(8)父は妹に本をやった。(爸爸给了妹妹一本书)
(9)私は社長に写真をさし上げた。(我给了总经理一张照片)
第(7)句中“我”和“朋友”是平等的关系,所以使用“あげる”。第(8)句中“爸爸”的地位高于“妹妹”,属于“上”给“下”,因此使用“やる”。第(9)句中“我”的地位低于“总经理”,属于“下”给“上”,所以要使用表示敬意的“さしあげる”。
第二组授受动词是“くれる·くださる”,在一样表示“外”给“内”的情况下,“くれる”的授予者属于晚辈、下级或者地位相同的人,所以在方向上表示平等的关系或者“下”给“上”,“くださる”是“くれる”的尊敬语,授予者是长辈、上级,因此用于“上”给“下”的情况。下面我们同样用一组例句来区别比较。
例:(10)友達は私にカメラをくれた。(我给了朋友一架相机)
(11)先生は妹に字引をくださった。(老师给了妹妹一本字典)
第(10)句中授予者是“朋友”,与“我”地位平等,所以使用“くれる”。第(11)句中授予者是“老师”,地位高于“妹妹”,属于“上”给“下”的范畴,因此要使用“くださる”表示尊敬。
第三组授受动词是“もらう·いただく”,这一组授受动词表示的是“内”从“外”得到某物,是站在接受者的立场。从上下关系上看的话,“もらう”所表示的接受者与给予者的地位相同,或者接受者地位高于授予者。“いただく”表示的则是接受者的地位低于授予者。接下来还是通过例句更加清晰直观地考察这组授受动词。
例:(12)私は友達からパソコンをもらった。(我从朋友那里得到一台电脑)
(13)弟は先生からノートをいただいた。(弟弟从老师得到笔记本)
第(12)句中“我”是接受者,“朋友”是给予者,我和朋友的地位相等,所以使用“もらう”。第(13)句中接受者是“弟弟“,而给予者是“老师”,老师的地位高于弟弟,所以要使用“いただく”表示自谦。
从以上三组授受动词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由于授受动词存在“内外视点”和“上下视点”,所以在使用时必须从这两个视点出发,抓住“内外方向”和“上下方向”这两个要素,分情况选择相应的授受动词。
授受动词的使用虽然复杂繁琐,但是本文着重通过分析授受动词的“视点”和“方向性”这两个基本要素,在“上下视点”和“内外视点”这两个基本关系的指导下,抓住授受动词的方向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别和使用授受动词。
[1]奥津敬一郎.授受動詞文の意味と文法[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4(1),8-15.
[2] 杨玲,日语授受句研究评述[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3):7-14.
[3]曹亚辉,基础日语教材授受表达方式的考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7):49-53.
[4]杨知国,简析日语授受动词的用法[J].长春大学学报,2003,(2):93-96.
[5]马兰英,授受动词的意义及相互关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