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作风 规范制度才能树立正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加强和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中央先后出台了“八项规定”、“六条禁令”、“破四风”、“禁烟令”等各项规章制度。其目的就是督促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到以实际行动为民解忧。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盼望、最关注的事情做起,本着对群众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多项规定、条例、禁令的出台,有效遏制了不良之风,各地普遍反映党政机关“大吃大喝少了,节俭办事多了;文山会海少了,工作效率高了;前呼后拥少了,轻车简从多了”。
党和政府的形象是通过党员干部的行为和作风反映出来的。加强党的建设,首要的是清正廉洁。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摆正“三种关系”:
一是要正确对待自己,摆正“主”与“仆”的关系。心中始终要铭记,共产党的官是人民公仆,无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多为百姓办好事,多为社会做贡献,做群众拥护的好官。
二是要正确行使权力,摆正权与责的关系。心中始终要铭记,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群众谋福利,而不能成为谋取个人好处的资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维护权力的尊严。
三是要正确对待名利,摆正名与利的关系。心中始终要铭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要坚持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把一切心思和精力用在为党工作为民尽责上。贴近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
要吃得了群众的苦。要吃得惯农家饭、喝得了农村水、住得下农家屋,在体尝疾苦中融入群众生活,强化务实作风。
在心里装“民情”。多交穷亲戚,常进百姓家,对群众的具体困难和突出问题要帮扶,走一路、记一程,了然于胸。在脑里装“点子”。积极为群众出谋划策,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为他们送技术、送法律、送信息,通过每一名党员的真心帮扶,增进干部群众的鱼水深情。
在一系列转变作风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我们也不可回避有一部分人“搞变通”、“打折扣”、“走过场”等现象。比如,观望风,制度执行起来遇到了大张旗鼓,暗避风头,“硬政策”遭遇“软抵抗”的尴尬境地。特别是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豪华公务宴请、领导出行警车开道、摆鲜花拉标语大办开幕式等现象确实减少了,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别撞到枪口上。”这里的潜台词是“避风头”,体现了一种观望心态。少数官员认为抓作风最终会变成“一阵风”,不相信能够持久地抓下去。
一些官员眼睛只盯着领导。领导要求得严了,自己就收敛一点;领导说得少了,就“放松”一下,成了“墙头草”。并且以己度人地揣摩所谓领导心态:“一直这么抓,领导就受得了吗?领导也是人哪。”
再比如,变相吃喝,“地上”转“地下”,公开变隐蔽,屡禁屡吃源于潜规则? 对公款大吃大喝“人人喊打”,这类现象却并未绝迹,变相的、更隐蔽的公款吃喝在一些地方并未杜绝。变地点。有的公务宴请转入“不对外营业”的私人会所,一般地处偏僻,环境奢华,而外有保安站岗,普通百姓难以涉足,让参与者觉得“很安全”。变标准。有的单位在内部食堂以“工作餐”名义举行公务接待,而实际接待标准远超“工作餐”之上。从五星级饭店临时邀请大厨掌勺,鲍参翅肚、名酒名烟一样都不少。变名目。有的公款吃喝在发票上做文章,以“培训费”“差旅费”“住宿费”等名目入账。有的单位则以个人名义结账,将公务宴请美其名曰“家宴”。变包装。“喝茅台撕商标”、“矿泉水瓶装白酒”、“‘红塔山’盒里藏‘熊猫’”已成为不言之秘,换包装目的就是掩人耳目。不仅烟酒,连人都要换包装,“不开公车,租车赴宴”成为“新时尚”……
实践证明,要从根本上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邓小平同志曾经尖锐地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党一直致力于探索加强制度建设和教育防范工作,努力使权力受到监督和制约,使领导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
通过制度的制约,让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通过一项项制度的约束,从中央到地方,不论机关单位还是党员干部,作风都在悄然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
党的作风转变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我们必须警醒起来,让人民群众真正看到希望。
对于每个党员干部来说,转作风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埋头苦干,摒弃花架子、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不图虚名,不使虚劲,不务虚功,不提超越现实的高指标,不搞政绩工程,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真正做到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用心成事,使每项工作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史的评判。
领导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在实际工作中,要让转作风成为制度。付诸行动并不难,难的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不能让改作风成为一阵风,不能把一阵风成为一些地方或单位的痼疾。不能是“锦上添花,应景文章”,雷声很大,雨点很小,风头过后,一切照旧。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时新鲜,三分钟热度。更不能把转作风陷入“转回来又转回去”的周期律。在群众眼里,这种一阵风式的转作风,本身就是坏作风。
要真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相应制度要与领导干部自身利益挂钩,在工作中认真执行。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增强“对民族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党负责”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细化量化工作内容,把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与职工群众座谈、谈心、讨论等内容,按次数、时间进行量化、细化考核,列入干部作风考核内容,与个人收入挂钩。使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权力行使始终在绝对的约束监督内,形成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作风。
二是建立用人激励机制,使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制度。对搞文山会海,虚掷公共资源,迟滞行政效率,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大摆豪华排场、超标准宴请接待的责任人给以降职或开除的处罚;要将那些不丢小信、不失小善、不贪小利、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安于清贫、甘于吃苦,不贪不占不攀比,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党员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不拘一格选人才。
三是实行问责制。改进作风要持之以恒做下去,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切实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真正把自己摆进去,以身作则,一级带一级,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要采取专项检查、随机抽查、暗访等多种方式,利用专项治理、行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热线等载体,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增强监督检查实效。
要加大惩处力度,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等手段,不仅要严肃追究直接人员的责任,而且要依据规定对有关领导进行问责,同时经济上予以退赔。要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强化建章立制,推进长效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