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红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灵活多样,注意"教""学""创"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创新、敢于创新,在创新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03-01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作为语文学科来说,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而是一门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科,它直接孕育了创新思维的诸多品质,如:形象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灵感思维等,这些高级思维是创新人才素质的本质特征,也是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应肩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下面我们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采用文章陌生化教学导入法
我们的语文课本,每篇文章都有预习提示或者自学提示,有的教师就引导学生先看提示,再学课本,这虽然使学生对陌生文章熟悉些,为文章理解奠定了基础,但这不免使学生在熟悉文章时,产生理解上的思维定势,受到习以为常的社会评价的束缚,这实质在一定程度上堵塞了学生创造性理解文章的思路。我们做教师的完全让学生避开提示,直插课文,拓展他们的思维。如;我采用此法教学《宋定伯捉鬼》后,问学生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他们有些说:人非常狡诈,不可轻信,否则会上当受骗,他们的思维实际上就跳出了提示的约束,产生了创造性的理解。
2.优化创新环境
创新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我们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创设一种良好、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展创新能力。
2.1 激发兴趣。教师在上课开始的短时间里,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撩拨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上《从三到万》这篇课文时,开始我三言两语讲述了自己刚参加工作后参加校公开课时胆大沉着的心境,自认为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知识的掌握比其他教师略高一筹,而今上公开课时,却小心谨慎。然后请学生学生看《从三到万》这个文言故事,共同想一想:老师刚参加工作时上公开课时的心境与这个故事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从三到万》还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一、两个问题就统摄了全篇课文,创造了学生思维的浓烈气氛。
2.2 鼓励质疑。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奇点,鼓励质疑,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良好的发展。遇到学生提出的奇怪问题,千万不可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应该热情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维,要敢于质疑。
2.3 树立自信心。缺乏自信,就无所谓创造。树立自信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前提和动力。在课堂上,教师不是主角,是学习的引导者,很多问题应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自行解决,"自己嚼过的馒头香",当他们发现自己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时,是最高兴、最快乐的。也就是说,我们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只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适当点拨引导,这样做,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推动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断向前。
3.强化创新训练
3.1 设置单项多级式的疑问。这种问题学生必须经过二至三级的思维才能有所创新发现,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很有价值,如《我的老师》中的,"还有一件小事不知道值得不值得",对"值"与"不值"的理解,学生必须经过阅读,筛选、组合才能得出,"值得"指给我莫大支持,我感觉到老师是慈爱、公平、伟大的,"不值"指这是一件小事,很平常。
3.2 训练比较。比较是人在思想上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和关系的思维过程,比较的关键是选好比较对象,确定比较点。如《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在主题上的比较,《夜走灵官峡》与《第二次考试》在描写手法或者思想内容方面的比较,通过求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求同与求异的比较都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但教师尤其应有意识的给学生提供一些训练求异思维的机会,如:文体改写,同一个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索;给学生提供一些习以为常的见解观点,如"开卷有益"等,让学生从陌生的角度去挖掘新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3 训练联想与想象。联想与想象二者都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许多的发明创造中,如飞机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等,我们不难看出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的重要性。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都可以训练,如《分马》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老孙头从马背上摔下来的场面,从而体会翻身农民的喜悦之情。《故乡》中"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让学生想一想,你从这句话中联想到了什么?在课后也可以出一些习题,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激活学生的思维。如:给学生出题为《春》,有的学生就从大自然的美好春天,联想到祖国的春天,甚至联想到人生的春天。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灵活多样,我们教师必须注意充实自己,加强自身的素质,注意"教""学""创"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创新、敢于创新,在创新中得到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