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波
摘要:德育的教育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它应该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之中。语文作为人文性、社会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是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沃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45-01
语文是中等专业学校的基础课程,起着辅助学习专业课程的作用,在全面提高中专生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德育教育是中专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师人以德、授人以道。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较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呢?笔者认为,注意运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德育渗透,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抓好学习,转变观念,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依赖于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的队伍,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有前瞻性的理性思考和研究。学校领导和教师肩负着德育教育的重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领导管理的效率、决策,而且对广大学生起着极大的教育示范作用,甚至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学校必须注重加强领导和教师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一是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制度。学校应该重视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要求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提高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抓好教职员工的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学校应要求教职员工每月政治学习两次、业务学习两次,提高师德师风和教师自身素质,进而在全体学生中树立榜样;三是抓好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制度。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及教务管理部门应每周安排一次班团活动(时间大约1小时),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政治学习,可以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加强学习,广大师生加深了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了以德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提高学生的文本感悟能力
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文本失去了原色。从课文划分段落到找中心句,从讲词语的意思到讲句子的意思。老师们一切从完成教学任务和考试的重点出发,求大求全,而这样做往往学生得到的是粗浅的认识,而并没能真正读懂文本和领悟文章内在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课时,教者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品读课文,从那淡淡的荷塘和淡淡的月色以及淡淡的忧愁中体会作者文字的清新自然,感受当时旧中国知识分子困顿于中庸的愁绪、孤独、彷徨,可是我们不少语文教师教学本文时,将指导学生欣赏文本重点放在"荷塘上的月色"和"月光下的荷塘"两幅画面上,将学生阅读的重点放在《采莲歌》及《西洲曲》的理解上,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被老师的讲解和处理得失去了原有的色彩与意义。 所以,笔者以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应在传授基本知识和语文应用基础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意志力及想象力的培养,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
3.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
中等职业教育其意义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与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其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可是,目前不少学校教育却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略了学生健康身心的培养,而这往往造成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失衡。当年的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锤杀同学事件、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事件等,一个个悲剧的发生,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界的同仁们深思。
在各学科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在语文课本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分法精神,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爱国精神,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思想,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主义,有"之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在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正是当代学生所缺失和需要学习的。
4.常抓不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俗话说的是冰冻一尺非一夜之寒,因此,其养成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常抓不懈。既不能大刀阔斧,也不能快刀斩乱麻。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自我磨练,加强修养而形成的。若要常抓不懈而又不浮于口头,流于形式,我认为必须加强监督。设岗监督是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力度的有力保证。加强岗位监督,不但可以及时表扬好行为、好作风,及早批评、制止或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而且可以经常获得反馈信息,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5.贴近生活,因势利导,提高思想认识
语文教学中要进行德育教育,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这就要求教师选择好"渗透途径"。一是情感渗透,二是认识渗透。所谓情感渗透就是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的同时,用作者的心、教师的情去感染、激发学生,使学生在思想深处产生共鸣,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并进而迸发出更为高尚、更为健康的情感的一种渗透方式。所谓认识渗透就是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时,能够有的放矢地将教材中内在的思想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变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思想认识也能提高的一种渗透方式。
总之,要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凭借教材的内容进行充分、合理设计,找到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地渗透德育内容的最佳方法,做到既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又能成功地渗透德育内容,把德育渗透贯穿到语文教学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