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科技动态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4.06.016),来自西班牙食品科学技术与营养研究所的Maria Blanch等人研究了钾的积累和分布与卡迪纳尔鲜食葡萄低温贮藏期表皮水分平衡的关系。钾参与葡萄生长和发育的过程,包括渗透调节,但对葡萄低温贮藏期间水分和钾的关系了解很少。研究人员分析了早熟鲜食葡萄卡迪纳尔(Vitis vinifera L.)中钾和束缚水含量的关系。供试材料于不同年份采收,且在0℃下贮藏3天(20%O2+0.03%CO2;20%O2+20%CO2),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微量分析法测定表皮细胞中钾离子相对含量及其分布。
结果表明,葡萄表皮细胞中钾离子分布不均匀。贮藏于0℃,20%O2+0.03%CO2环境下的葡萄表皮细胞中的束缚水含量显著下降,水溶性钾离子积累增加,与采收年份无关。另外,低温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20%O2+0.03%CO2环境下贮藏的葡萄表皮和皮下层细胞被压缩。贮藏于20%O2+20%CO2环境下的葡萄果实中束缚水含量没有下降,相关的钾离子积累也没有下降,外层表皮细胞也未被压缩。
(周 洲/摘译)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4.06.007),来自葡萄牙的研究人员研究了生长于地中海的赛美蓉和小粒白麝香酿酒葡萄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气候多样性对葡萄叶片和产量有较大影响,研究人员检测了2011年和2012年采收于相同土壤条件下的两个葡萄品种 (小粒白麝香和赛美蓉)的叶片水势、气孔导度、CO2同化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脂质过氧化作用、叶片生化成分和产量。
结果表明,与赛美蓉相比,小粒白麝香葡萄CO2同化速率、光合色素含量较高,正午叶水势也较高。小粒白麝香葡萄可溶性糖含量较高,总酚含量较低。另外,赛美蓉葡萄2011年产量较高,但2012年(干燥)产量较低。总体来说,小粒白麝香葡萄对葡萄牙杜罗河地区的不良气候适应性较好。
(周 洲/摘译)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来自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Zhen Gao等人使用不同热分析分析了葡萄品种根的抗寒性。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不同热分析(DTA)体系对几个葡萄品种根系进行了低温放热分析。他们采用三点法测定了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致死温度—伤害度(LT-I)的值,并利用隶属函数值分析对不同葡萄品种(LT20至LT80)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在所有检测的砧木中,Beta抗寒性最强,其次是SO4、Dogridge、3309C、5BB、101-14M和140Ru,而1103P和110R抗寒性最弱。检测的品种中,Frontenac抗寒性最强,其次是 Golden Queen(金皇后)、Chambourcin和Beck memento,Summer Black (夏黑)、Merlot noir、Vidal和 Riesling抗 寒 性 中 等 ,Syrah、Carmenere、Dorn felder和Tannat抗寒性最弱。研究人员检测了根横断面解剖结构和12个不同抗寒性品种的相对含水量,并进行了隶属函数值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在葡萄根组织中,低含水量和自由水含量、高束缚水含量以及高束缚水/自由水含量比值是引起LTS隶属函数值大的原因,即抗寒性强的原因。根外皮层厚、韧皮部薄、木质部比例较高的葡萄品种抗寒性较强。
(周 洲/摘译)
据《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第12期《云南高原区酿酒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的积累规律》(作者杨晓帆等)报道,以2010和2011年采自云南省德钦县梅里石(海拔约230 m)和说日(海拔约2 900 m)葡萄园的“赤霞珠”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直接提取葡萄汁中游离态香气物质,依次采用Cleanert PEP-SPE柱分离、糖苷酶AR2000水解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糖苷结合态香气物质,运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根据合成途径,将其分为脂肪酸来源、氨基酸来源和异戊二烯来源的香气物质,探究果实成熟过程中这3种来源的香气物质在年份及产地之间积累规律的异同。
结果表明,无论是梅里石还是说日,来自同一产地的果实pH值变化和可溶性固形物积累受年份影响较小,但香气物质受年份的影响较大。2011年的果实中,脂肪酸来源的游离态直链脂肪醇、酸和酯类,以及异戊二烯代谢产生的游离态、结合态降异戊二烯类和游离态萜烯类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2010年;对于氨基酸来源的香气物质,2010年果实中结合态芳香族类香气物质含量显著高于2011年,而游离态芳香族类香气物质则明显低于2011年。不同年份也影响果实中直链脂肪醛、直链脂肪醇、芳香族类和支链脂肪族类以及萜烯类物质的种类,结合2个年份气象参数的分析,认为较少的降雨量和较长的日照时数有利于降低直链脂肪醛含量、增加萜烯类物质水平。就产地而言,海拔较高的说日葡萄园的果实在成熟过程中脂肪酸来源香气物质总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而梅里石葡萄园的果实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010年果实采收期,说日葡萄园的果实中游离态和结合态直链脂肪醛类含量均显著高于梅里石葡萄,而游离态和结合态直链脂肪醇类物质含量则显著低于梅里石葡萄;此外,说日葡萄果实中降异戊二烯物质和吡嗪类物质总量也明显较高。结论:年份间气候的较大变化对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积累的影响比葡萄园海拔高度更为明显;随葡萄园海拔升高,葡萄果实应适当晚采,以降低吡嗪类和直链脂肪醛类物质含量,减少生青气味。
(赵 雪/摘录)
据《园艺学报》2014年第6期《苹果树不同部位新梢叶片13C同化物的去向》(作者门永阁等)报道,以5年生“天红2号”苹果/SH40/八棱海棠为试材,对其上部、中部和下部新梢叶片进行13C标记处理,研究其产生的13C同化物的运输分配去向。结果表明,新梢的13C自留量(自身叶片+自身新梢)以上部新梢中最高,为91.00%,中部新梢中次之,为79.34%,下部新梢中最小,为67.39%;新梢向其他器官提供13C同化物能力大小的顺序为:下部新梢 >中部新梢>上部新梢;其中向根系的13C分配率差异最为显著,由大到小依次为下部新梢 >中部新梢>上部新梢;上部和中部新梢输出的13C同化物均有超过50%分配到地上部,分别为 87.42%和59.79%,而仅有12.58%和40.21%分配到地下部,表现为以向地上部运输为主,而下部新梢分配到根系的13C同化物达到了75.53%,以向根系运输为主。
(赵 雪/摘录)
据《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第11期《新疆红肉苹果杂种一代的遗传变异及功能型苹果优株评价》(作者陈学森等)报道,以新疆红肉苹果与“寒富”等苹果品种6个杂交组合的杂种一代868株实生苗及从中选育出的4个优株为试材,以国外引进的红肉苹果“德红脆”及苹果栽培品种“金冠”为对照,检测童期、果实单果重、硬脆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果皮与果肉总酚、抗氧化能力以及类黄酮含量与组分,讨论功能型苹果育种技术。
结果表明,新疆红肉苹果为亲本的5个杂交组合在定植第3年的开花株率均在15%以上,童期仅2.33~4.33年,而对照“金帅”ד寒富”苹果杂交组合在定植第4年的开花株率仅为8.0%,童期3.33~5.33年;果肉花青苷含量等各性状均出现广泛分离,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进一步选择的潜力很大;果皮与果肉总酚及花色苷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均在85%以上,遗传能力较强;新疆红肉苹果的5个杂交组合均出现了红—绵肉及红—脆肉等株系的分离现象,其中红肉和脆肉株系分离比率分别为26.2%~37.5%和23.9%~27.5%;红肉面积较大的红脆1号和10号总酚与花青苷含量、抗氧化能力及类黄酮含量和种类数极显著地高于果肉略带红色的红脆8号和白脆1号及其对照 “德红脆”和“金冠”。结论:新疆红肉苹果与苹果品种杂种F1结果年龄早,果皮与果肉总酚含量等功能成分遗传能力强,从杂种F1代群体中能够选育出抗氧化能力强、类黄酮含量高的功能型红肉脆肉优良株系。
(赵 雪/摘录)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4.06.012),来自宁波大学的Feng Xu等人研究了蓝光处理对贮藏于5℃的草莓果实的品质、抗氧化能力和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蓝光照射增加了贮藏期草莓的色泽指数、呼吸速率和乙烯积累,也提高了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在内的抗氧化酶活性,维持了较低水平的超氧化物阴离子、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另外,蓝光处理后,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酚、抗坏血酸、总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增加。
上述结果表明,蓝光处理通过提高果实的抗氧化系统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可以维持果实品质,提高草莓的营养价值。(周 洲/摘译)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4.05.035),来自西班牙米格尔·埃尔南德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西班牙东南部7个石榴品种的果实特性。这7个品种分别是CRO2、ME14、ME16、PTO3、PTO4、PTO7和PTO8,全是来自西班牙两个省的本土品种,这两个省的石榴品种变异性较大。研究人员评价了果实和假种皮的形态学、化学和感官特性。
结果表明,ME14和ME16感官特性较好。此外,PTO8和CRO2的假种皮最重,ME14和ME16的最轻,后者的粗纤维和总可溶性物质含量最高,可滴定酸(TA)较低,风味甜,而PTO7味酸甜。所有的品种均可以鲜食,整体特性最好的是ME14和ME16,这两个品种的成熟指数较高。
(周 洲/摘译)
据《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第12期《NO处理延缓采后枇杷果实木质化劣变及其与能量代谢的关系》(作者陈发河等)报道,将“解放钟”枇杷果实在密闭容器中用0(对照组)、15和25 μL·L-1NO熏蒸2小时后,取出通风20分钟,然后将各处理果实置于5℃、相对湿度85%条件下贮藏,测定冷藏期间各处理组果实细胞膜透性、硬度、出汁率、木质素含量、ATP含量、ADP含量、AMP含量、能荷值及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的变化,并分析NO处理后木质素含量与能荷值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枇杷果实细胞膜透性和硬度逐渐上升,出汁率逐渐下降,贮藏10天后木质素含量迅速上升,果实冷害症状明显。与对照组相比,NO处理能延缓细胞膜透性和硬度的上升及出汁率的降低,显著抑制木质素的合成,较好地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减轻果实冷害的发生。冷藏期间,枇杷果实ATP含量逐渐下降,贮藏前10天ADP含量迅速下降并最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贮藏中后期(15~30天)SDH、CCO、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急剧下降,表明线粒体功能受损导致枇杷果实能荷水平迅速下降。与对照组相比,NO处理可以延缓ATP、ADP含量的下降,且显著抑制贮藏中后期SDH、CCO、H+-ATPase和Ca2+-ATPase活性的降低,保持枇杷果实较好的线粒体功能;贮藏30天后,15和25 μL·L-1NO处理的枇杷果实能荷值分别比对照组高11.8%和12.9%。相关性分析表明,15和25 μL·L-1NO处理的枇杷果实能荷值和木质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15**、-0.598**。结论:低温条件下,能量代谢失调与枇杷果实木质化劣变密切相关,NO处理可以通过调节SDH、CCO、H+-ATPase、Ca2+-ATPase线粒体代谢相关酶活性,维持较高的能量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冷藏枇杷果实抗低温的能力,进而延缓果实木质化进程,其中以25 μL·L-1NO处理效果较好。
(赵 雪/摘录)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4.06.005),来自泰国高等教育委员会的 Kietsuda Luengwilai等人研究了马卡布诺(Makapuno)椰子的采后品质和贮藏寿命。马卡布诺是商业价值很大的软肉果椰子品种,具有独特的感官属性,但维持品质所需的采后条件目前尚不清楚。为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将脱壳成熟的椰子贮存于2℃、5℃和30℃条件下,然后转移到模仿零售市场条件的30℃条件下贮放3天后,对果实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在30℃下贮藏,果实呼吸速率适中,为40~60 mg CO2/kg/h,乙烯产生速率较低,为0.6~0.8 μL C2H4/kg/h,贮藏寿命为3天。相比而言,在2℃或5℃条件下贮藏时,呼吸速率明显降低,分别降低到 4 mg CO2/kg/h和 20 mg CO2/kg/h,贮藏寿命明显增加到6周。总体而言,冷藏通过降低重量损失、褐化程度和丙二醛含量从而延迟果实变质,但当果实从冷藏环境下转移到30℃环境下时,2℃下贮藏的果实有明显的冷害特征,5℃下贮藏的果实则没有。在5℃条件下使用高透氧率(OTR)的气调包装袋贮藏可以延长果实贮藏寿命20倍,从3天至10周,与采下的鲜果相比,这种条件下贮藏的椰子降低了重量损失和表层发病率。
(周 洲/摘译)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4.06.013),来自约旦国家农业研究与推广中心的Salam Ayoub等人研究了橄榄油厂废水对土壤特性、橄榄树和油品质的影响。研究人员连续3年(2011—2013年)于冬天将橄榄油厂废水施于15年生油橄榄园土壤表面,试验分5种处理:对照、5 L/m2一次、10 L/m2一次、20 L/m2一次和20 L/m2每月施用一次共4次。研究人员分析了废水处理对土壤特性、植株特性、着果、产量、油橄榄含油量和橄榄油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施用橄榄油厂废水对土壤特性没有不良影响。施用橄榄油厂废水后,土壤中钾、有机物质、酚类物质和总微生物含量显著升高。10 L/m2和20 L/m2的橄榄油厂废水处理显著提高了枝梢生长量、光合作用、着果量和产量。 施用橄榄油厂废水对橄榄油品质没有不良影响。研究人员建议每年施用10 L/m2的橄榄油厂废水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植株特性。
(周 洲/摘译)
“科技动态·技术”栏目责任编辑:董朝菊、王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