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婴
[摘 要]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根基的思想,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共产党产生和存在的价值是争取和实现人民的利益;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共产党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要代表好人民的利益。
[关键词]毛泽东;人民群众;共产党根基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1-0015-03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使自己的目标能够得到实现的基本方法。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毛泽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今天,重温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根基的思想,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共产党产生和存在的价值是争取和实现人民利益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首先,中国共产党是适应中国人民利益、中华民族利益的需要而产生的,她要争取和实现的是中国人民的利益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而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和巩固,毛泽东反复强调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1]“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他们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又是人民的教师,他们每时每刻地总是警戒着不要脱离群众,他们不论遇着何事,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因此他们就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就是他们的事业必然获得胜利的根据。”[2]
如果说类似上述的毛泽东的讲话,有可能还被认为是从策略的角度来谈共产党与人民利益、民族利益的关系,那么党的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可以充分地表明毛泽东是从中国共产党性质、根基的角度来肯定共产党与人民利益、民族利益之间的关系的。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3]
共产党是适应中国人民利益的需要而产生,她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因此,作为共产党的成员,共产党的各级各类具体组织,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人民利益第一,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去谋取自己的个人利益。毛泽东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位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4]共产党员不仅不能谋取自己的私利,而且要尽最大的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增进人民的利益,必须对人民有高度的责任感,要随时注意自己的政策、方针和行动可能出现的错误,一旦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他要求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明白,“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5]
二、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力量源泉
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只有依靠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壮大,才能克服前进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才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
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决定了革命的过程异常险恶,困难和阻力难以想象。如何克服面对的重重困难,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际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为此指出,克服困难最根本最有力量,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毛泽东指出:“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6]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非常嚣张,中国面临的抗战形势非常严峻,一些人对抗战的前途感到悲观,“亡国论”、“速胜论”等论调相继出现。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的著名文章《论持久战》,对“亡国论”等论调的错误进行了一一反驳。指出了这些论调共同的一点是看不到中国人民的力量。指出中国最终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取得胜利的条件就是将中国人民发动和组织起来,“把成千成万的人民变为有组织的队伍;没有组织便没有力量,要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没有这广大的有组织的队伍是不可能的”,[7]“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要胜利,就要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然而一切这些,离不开动员老百姓。要胜利又忽视政治动员,叫做‘南其辕而北其辙,结果必然取消了胜利。”[8]
解放战争开始之际,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十分悬殊,不少人对战争的前途忧心忡忡,担心共产党打不过国民党。毛泽东则认为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最终能够打败国民党。因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武器,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最终胜负的根本因素。
在肯定人民群众蕴藏着巨大力量,是共产党的力量源泉的同时,毛泽东进一步指出,这是从根本上看,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没有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的时候,人民群众的这种力量只是潜在的。要把潜在力量变为现实力量,必须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对人民群众进行动员和组织工作,才能使广大的人民群众加入革命的队伍之中。他指出:“如果要把几十年来的革命做一个总结,那就是全国人民没有充分地动员起来,并且反动派总是反对和摧残这种动员。而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只有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才有可能。”[9]从必须把人民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现实革命力量这一观点出发,毛泽东对一些领导机关和干部不重视群众工作的现象进行了批评。他指出:“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还有什么与此相反的方针没有呢?有的。那就是缺乏群众观点,不依靠群众,不组织群众,不注意把农村、部队、机关、学校、工厂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而只注意组织财政机关、供给机关、贸易机关的一小部分人;不把经济工作看作是一个广大的运动,一个广大的战线,而只看作是一个用以补救财政不足的临时手段。这就是另外一种方针,这就是错误的方针。”[10]他的这些言论就是明确地要求全党,必须学会和善于做动员和组织群众的工作,革命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财政工作在内,都必须通过发动群众,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才有可能完成任务和克服所面临的种种困难。要争取中国革命胜利,建设一个新中国,必须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为了达到建设新中国之目的,我们的原则是放手动员群众。抗战以来我们一贯的路线是如此”[11]。
毛泽东认识到,要切实地把群众组织起来,就必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不能漂浮于群众之上,必须深入群众的实际之中,为群众做实事,让群众看见实效,获得实利。在开辟革命根据地的艰难环境中,毛泽东就反复地指出和要求必须把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困难放在重要的位置,帮助改良群众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实际问题。他通过对长冈乡的调查,用实际事例告诉各级根据地政权机关:“苏维埃是群众生活的组织者,只有苏维埃用尽它的一切努力解决了群众的问题,切切实实改良了群众的生活,取得了群众对于苏维埃的信仰,才能动员广大群众加入红军,支援战争,为粉碎敌人的‘围剿而斗争,应该明自:长冈乡在战争动员上的伟大成绩,是与他们改良群众生活的成绩不可分离的。”[12]“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13]毛泽东的这些言论归结起来,就是共产党人必须实心实意地深入群众的实际,做实事,见实效,让群众获得实际利益。
三、共产党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要代表好人民的利益
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掌握了国家权力,应该如何看待与使用手中的权力,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要求全党充分地认识清楚,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要努力取得政权,目的是为了使人民获得解放,是要作为人民的代表努力实现人民的利益。在抗日战争胜利之际,面对国民党咄咄逼人的内战局势,争取全国解放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毛泽东要全体中国共产党人明白,“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必须代表得好。”[14]一切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一个最基本道理,共产党人革命不是为了当官作老爷,不是要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而要真正为人民办事,作人民的公仆,“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15]
1945年7月,毛泽东与黄炎培进行了著名的延安“窑洞对”。对如何跳出政党“兴衰周期律”,毛泽东的回答是,要实现民主,让人民监督政府。1949年3月,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了意义深远的“两个务必”,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广大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反复地告诫全党,共产党要时刻注意保持自己作为人民勤务员的本色,明确而坚决地反复强调:“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我们代表了无产阶级,代表了人民群众,打倒了人民的敌人,人民就拥护我们。”[16]毛泽东要全党明白和牢记:如果不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就有可能被人民推翻。他发起的政治、社会运动,虽然从方式、效果的角度看,有许多值得反思、总结的地方,但其包含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力图使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如何正确使用权力,如何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应该肯定的。
四、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根基的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一,必须使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全体党员明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要争取和实现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的价值取向,在改革开放和走向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并没有改变,而且永远都不会改变,共产党员必须永远坚守这一价值取向。作为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把个人利益置于人民群众的利益之上,不能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不能不择手段地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在加强党的建设的过程中,对此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第二,必须使全体共产党员,尤其是掌握权力的党员干部充分地认识到,动摇和削弱人民群众这一共产党的根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动摇,执政的合法性就会丧失。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要争取和实现他们的利益,为他们谋求政治权利和平等与自由。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人民群众拥护共产党,就是认为和希望共产党能够兑现革命时期向人民作出的承诺,能够始终坚持为他们谋求利益的价值取向,能够保障和实现他们的各项政治、经济权利。人民群众的拥护,是共产党执政地位坚实和牢固的根本原因。否则,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第三,必须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干实事,让人民群众看到实效,获得实利,形式主义的东西,最终只能招致人民群众的反感和反对。在坚持群众路线,扩大共产党根本的具体方式途径方面,毛泽东强调必须要干实事,要让老百姓看到实效,获得实利,在今天同样要重视和在实践中予以坚持。
第四,毛泽东提出共产党员要为人民服务,时刻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要干实事,等等,更多更主要地是从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的方面来要求,这些要求的实现,主要靠党员的自我道德约束,这非常重要。但在执政条件下,仅靠这方面远远不够。在今天,应该更多地从制度构建上思考,如何使掌握权力的党员不能运用手中的权力去谋取私利,无法运用权力去谋取私利;不能滥用权利,无法滥用权力;搞形式主义的没有市场,无法搞形式主义。这一方面,对巩固共产党的根基,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3][4][6][11][1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9.1094-1095.1004.1096.272.243.
[2]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7.
[5][1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28.1128.
[7][8][9][10]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7.480-481.564-565.930.
[12][13]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8.138.
[1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581.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调研员、《湘潮》杂志副主编
责任编辑:周奕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