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体学是分析和解读诗歌有效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挖掘诗歌中的潜藏信息,理解其内涵,借以获得审美价值。约翰.济慈《初读查普曼译荷马有感》不论是诗歌形式、语言使用还是意象创造都体现出鲜明的文体特色。
关键词:文体学;形式;语言;意象
作者简介:李亚会(1990-),女,安徽六安人,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级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理论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 H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1
一、引言
20世纪英国诗人斯蒂芬•斯宾德尔说过:“诗能教给人类语言的全部功能,便利读者掌握各种复杂的语言现象。诗中自有我们文明的全部伟大思想”[1]人们阅读诗歌与阅读小说或消息新闻有着不同的目的,诗歌阅读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获取某种信息,而是通过欣赏品味诗歌语言从而获取更深的审美价值[2]。本文以对约翰•济慈的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 Homer 一诗为例,对其进行理解与分析。
二、诗歌形式与语言
诗歌作为一种审美对象,有许多部分组成,其美的规律是由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体现。因此“诗歌欣赏中单个因素的最终价值标准必须依赖于它与作为整体的诗歌的统一聚合程度”[3] 。
(一)诗歌形式
本诗为彼得拉克十四行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八行,韵脚为a-b-b-a-a-b-b-a,主要描写诗人在阅读查普曼译作之前丰富的阅读经验;第二部分为后六行,其韵脚为c-d-c-d-c-d,主要表达诗人阅读查普曼译作强烈感受与巨大收获。本诗语句工整、格韵律严谨,语言富于音乐感染力,表达诗人被查普曼译作的力量与生动性所感动与震撼。
(二) 语言使用
语音层面,本诗为抑扬格五音步,轻重读音节搭配,赋予诗歌水波起伏般节奏,且每个音步多为单音节组成,整首诗流畅自然。诗中将诗人阅读经验比喻成旅行与探险,单音节诗行的流畅仿佛反应了此次旅行与探险的轻快。然而,在形容Homer和 Cortez 这两个意象时,诗人却使用了少有的多音节词:deep-browed等借以表达其伟岸与诗人巨大收获。
词汇层面上,前部分措辞比较严肃正式,如“goodly” “bards” “realm”,感受到过去的庄严与高贵[4]。 且多为复数形式,如“realms” “states” “kingdoms”,代表诗人丰富阅读经验与宽广视野。后部分中,措辞变得简单直接。整首诗的语气也存在着变化,一开始认为阅历甚广到激动不已,最后沉默不语,使得诗文跌宕起伏,令人回味。
语法层面上,第一部分多为倒装句型(前三句和第五句),强调诗人阅读经验的丰厚与视野的宽广;第七句中的倒装为后文中表现贾普曼译作对诗人的巨大影响做铺垫。此外,全文以过去时态行文,而在本诗第二部分却出现现在时态,即swims。诗人灵活创造诗句语言,表达查普曼译作对其影响的深远性与恒久性。
三、意象创造
意大利美学家维柯说“诗的最崇高的劳力,就是赋予感觉和情欲于本无感觉的事物”[5]。因此,在鉴赏诗歌作品时,要探视诗人在诗中安放的心灵世界,必须从具体的意象入手。
(一)视觉意象
济慈的瑰丽想象给本诗增添了浓重色彩,诗里“金色的国度”为金碧辉煌的想象世界和诗的世界;接着,“西方岛屿”暗喻着诗人广阔视野与思维;“星空”暗指诗人在读完查普曼译作之后收获的新感受。此外,诗中也出现众多具有视觉指示的词语,如“seen” “watcher” “eagle eyes”等。
(二) 触觉意象
诗人把阅读比作航行,第一次航行在诗人读查普曼译作之前,踏上“金色的国度”,踩在“广阔无垠的大陆”上。这些场景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投入金色国度的怀抱,触摸到实实在在的大陆。但发现荷马史诗这块新大陆后,诗人开始第二次航行,诗人和读者来到另一片未知的海洋。他渴望呼吸到那里清新的空气(“breathe its pure serene”),“pure serene”则为触觉意象,象征着荷马史诗给他带来的新知识与收获。此外,他也与志同道合者分享着“惊讶的揣测”,尽情畅游。所有这一切的想象与感触让诗人陷入了一片沉思,他“依靠在达利安山巅”(“upon a peak in Darien”),陷入沉默。
四、结语
文体学是分析和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诗歌的形式形成了本诗内容和结构的鲜明对比;诗歌语言的使用赋予本诗优美的节奏韵律,帮助诗歌实现语气含义的灵活转变;诗人精心刻画且生动形象的意象使诗歌具有强大的主题探讨功能和美学思想。
参考文献:
[1]刘曦芬.文体分析对诗歌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2(7):69-73.
[2]熊沐清.“从解释到发现”的认知诗学分析方法---以The Eagle 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3):448.
[3]瓦伦汀,实验审美心理学[M], 广州:三环出版社,1989:415
[4]王力,高金芳. 解析约翰•济慈的《初读查普曼译荷马有感》[J]. 安徽文学,2009(1):130.
[5]程邦海. 论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分析[J].皖西学院,200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