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2014-02-25 11:44:06马朝华郑晓茜
考试周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对策

马朝华 郑晓茜

摘 要: 高职院校推行创业教育,对加速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实现高职院校自身可持续发展及职业教育的改革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分析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对策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高校扩招又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院校更是备受瞩目,高职院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更新就业和择业观念,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由被动就业转变为自主创业,培养大批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这对加速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实现人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及必要性

1.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创业者的教育。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一个分支或一个部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所谓创业教育就是通过一系列具有一定创新水平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特长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即在加强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教育的同时,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使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技术技能专长而主动就业的教育。通过教育不仅能够积极就业,而且能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

2.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然性。

(1)创业教育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为任务的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将直接步入社会,而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恰恰存在劳动者素质低、劳动力供大于求的问题。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教育将逐步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时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劳动者的素质。

(2)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随着1999年起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众化教育时代。高等教育规模在数量上有了长足发展,规模不代表质量,未来的出路如何,关键是看其如何做到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有自己正确的办学定位和服务定位,围绕办学目标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打造教育品牌。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教育观念中的模糊认识问题。

对于创业教育,各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在新时期的战略意义缺乏明确深刻的认识,更缺乏实际的行动重视,即便有的院校实施有关教育,也不够深入。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没有一定的高度,不了解创业教育的内容、方法、意义,很难正确有效地实施创业教育。当前尤其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从学校到家长、社会都对创业教育有着不同程度的偏见和认识误区。据我院(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对07、08、09级共9600名在校生的调查结果表明,有50.4%的学生对创业有一些了解,9.1%的学生很了解创业,40.5%的学生不了解创业。对我院的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的调查中,有90.8%选择学校推荐工作,7.7%选择自己联系就业,仅有1.5%选择自主创业。这个统计数据虽然不够权威,但是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40%的自主创业率相比,形成了强烈反差。这说明我国创业教育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且十分薄弱。

2.教育者本身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模糊。

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在现时期的战略意义还没有更深刻的認识,更没有从行动上重视起来。首先,体现为对创业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许多职业院校对创业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到位,甚至忽视学生的创业教育。其次,对创业教育的范畴和内容认识不清。表现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将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混为一谈。认为开设职业指导课就不需要再开设创业课程了。这只能对学生求职就业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进行训练,而缺乏对学生自主创业和大胆创新的启发和教育。其二是将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完全对立起来。

3.创业教育的条件严重不足问题。

(1)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

实现创业教育必须深化对传统课程体系的改革,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体系。在创业教育体系中,课程结构体系是核心。从全国范围看,高职院校还没有编制出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这对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2)缺乏良好的教师队伍。

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要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完成创业教育内容,就必须有合理的教师队伍。既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但能够兼备这两种素质的教师目前还十分缺乏。

(3)创业教育方式、手段僵化。

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向其他学科那样进行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是开发创业能力,磨炼创业意志品质,并落实到学生的情感体验、观察与反思、操作与实践等实实在在的活动中。它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独创性。创业教育相对而言是一个新课题,只有不断探索和研究其中的普遍性和规律性,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和途径,才能使创业教育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

(4)缺乏创业实践基地建设。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是创业教育的全部,创业教育必须重视创业实践教学。创业能力是一种对社会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能力,是与创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进行创业实践,就不可能形成创业能力,空谈创业理论而不进行实际创业,就不可能有创业的成功。创业教育需要实战,纸上谈兵式的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通过一定的实践、实战环节,才能使学生在其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实践基地建设是必备条件。然而,创建实践教育基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许多学校的投入依然不够。

三、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对策

1.转变传统的就业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创业教育观。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是几年前从职业中专直接升格而来的,教育机制发展尚未成熟,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及学生管理模式均处于过渡阶段。为了生存,他们只瞄准近期目标——给学生找到好的工作单位,以此创出学校声誉,更好地招生。然而,就业岗位是有限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只瞄准就业市场来培养人才是不够的,毕业生需要更宽广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把创业教育纳入高职教育体系。将学生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就是“授人以渔”。

2.完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体系这个核心环节实现的。在不同专业课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特点,渗透创业教育内容;以某学科课程为依托和载体,在教学内容中系统安排创业教育内容,将创业教育内容与该学科课程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在教育内容上进行延伸和拓宽,并编写相关教材,依托教材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

3.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区域行业和企业的互动。

高职教育的区域根植性特征明显,应与地方行业企业结成战略伙伴关系。这里的根植性是指经济行为深深地嵌入特定的社会网络与制度中,其网络与制度是由社会构筑并有文化意义的。由此,在研究创业教育时应探究它们的互动规律。通过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和区域文化深层次内涵的挖掘,探讨创业教育与经济、文化的互动机理与传导机制。

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的教育质量观。高职院校要借鉴我国高校已有创业教育模式,積极探索符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课程体系、组织工作体系和创业教育模式,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排房.中高职创业教育长效幵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6):103-105.

[2]俞建文.论职业学校学生主体学习模式的必然性[J].职教论坛,2003(3):4-7.

[3]李刚,朱璋龙.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整体性模式的构建[J].辽宁教育研究,2008(8):57-60.

[4]刘素婦.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1):79-81.

[5]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67.

[6]周亚平,王玮.高校创业教育实施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2011(06):109-110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依托地域优势开展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YB2013348)。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7:21
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4:22:47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1:0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