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体育行为调查研究

2014-02-25 18:10:36高麟莅
考试周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高职院校

高麟莅

摘 要: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在此调查结果基础上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对大学生的体育指导思想和体育教学形式进行反思,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因素,进而探讨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参与水平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行为 体育锻炼

1.引言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行为现象。体育行为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体育意识有明显的导向性,主导人们的体育行为,影响其参加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而影响体育锻炼效果和终身体育能力。学校体育是学生“体育行为”获得的基本形式之一,因此分析学生的体育行为的现状,探讨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关系,分析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强度、频率和次数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调控促进中学生增强体质,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福建省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大一、大二学生,共计500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和本论文相关的专著,通过CNKI(中国知网)查阅相关资料,为本论文的研究、设计、分析提供了客观的理论依据。

2.2.2问卷调查法。

笔者查阅《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对此问卷做了必要的修订。问卷的效度0.86,问卷的信度0.92,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7份,回收率97.4%。去除无效问卷41份,其中有效问卷446人(男生259人,女生187人),有效率91.6%。

2.2.3数理统计法。

采用对比分析数据统计法对调查问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3.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参加体育项目情况的现状与分析

表1 大学生感兴趣和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项目情况调查统计表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丰富多样,选择频率次数较为分散,大學生感兴趣的项目集中在羽毛球、轮滑、跆拳道和乒乓球。但与经常参加项目调查表对比,大学生经常参与的锻炼的项目是跑步或散步、篮球等传统项目,与大学生感兴趣的调查表不符,大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锻炼项目和实际经常参加的锻炼项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出现上述情况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随着高校招生人数增加,学校原有的体育教学场地、体育器材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运动需求,运动场地和锻炼器材的缺乏使需要场地的室外项目(网球、轮滑、游泳等)和一些适合在室内参与体育锻炼(瑜伽、羽毛球、乒乓球和体育舞蹈等)的项目开展无法满足学生的锻炼需要。二是高校专业教师师资不足,使得对于一些需要专业性指导的运动项目缺乏专业人员的辅导,比如瑜伽、健美操和跆拳道等。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没有专业的体育指导(高尔夫、棒球、攀岩等)。

3.2大学生体育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的现状与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以每周1-2次为主,占所调查学生的54.48%,有31.17%的大学生参加3次或3次以上的体育锻炼。有14.35%的大学生偶尔或不参加体育锻炼。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次数低,应加强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有52.47%的大学生每次体育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根据我国体育人口判定标准,在每次进行体育锻炼持续时间方面,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达到我国体育人口标准。由表2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虽然意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但体育参与意识不强,体育意识和体育参与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为其创造有利的体育锻炼环境和氛围,培养其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表2 大学生体育锻炼频率和强度和时间调查统计表

体育锻炼强度是指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问卷设计把每次锻炼的程度分为没感觉、微微发热、微微出汗、中等出汗、大汗淋漓,分别表示不同的体育强度,即:无负荷、小负荷、中等负荷、中上等负荷、大负荷。从表2可以看出,有79.37%的大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能达到中等负荷及以上的运动强度,表明每次参加锻炼的运动强度比较好。

3.3大学生体育锻炼规律的现状

从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没有制订体育锻炼计划。在制订体育锻炼计划的学生中,仅有13.56%的学生能够坚持完成锻炼计划,表明学生的锻炼随意性很强,缺乏自主参与锻炼的意识。有29.82%的大学生有固定的时间体育锻炼时间,但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多集中于体育社团集体锻炼。仅有20.63%的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在周末节假日期间,大部分学生利用周末及节假日时间做兼职工作。有49.55%的学生体育锻炼没有规律性,是比较随意的,表明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

3.4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方式的现状

表3 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方式和体育交流行为的调查统计表

从表3可以看出有78.03%的学生是与朋友、同学一起参与体育锻炼,只有少数学生是个人或与家人一起锻炼。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范围比较单一,大多数学生局限于在学校环境,利用学校体育资源与同学或朋友进行体育锻炼。走出校门利用社会资源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少。

从表3可以看出,有49.09%的大学生很少或从来没有与别人交流过体育方面的内容,虽然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大量的体育知识和体育视频资料。大学生获得体育方面的知识、技能比较被动,没有主动参与体育交流中,因此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理论课、体育专业讲座或体育论坛使学生对体育知识有所了解,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交流心得。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多数大学生对体育活动有较高的兴趣,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分布广泛,但体育兴趣与实际参与体育活动存在一定差异。

4.1.2大部分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频率和强度能够实现我国对于体育人口的规定,但体育参与意识与体育参与行为存在一定差异。

4.1.3学校体育课的授课形式基本上能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求,但学校体育项目的开展和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配备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

4.1.4多数大学生是与朋友、同学一起参与体育活动的,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面很小,竞技性体育行为、大众性体育行为水平比较低,学生的体育意识水平高于其体育行为水平。

4.2建议

4.2.1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带动校园体育全面发展。

4.2.2协调解决学校体育体育场地器材不足、体育锻炼时间不稳定的问题。

4.2.3根据大学生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场地设施,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和课外锻炼项目,提高体育兴趣。

4.2.4通过体育教学的知识性、健身性和娱乐性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增强学生体育活动的目的性、积极性和经常性,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强化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编.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Z].北京: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05.

[2]刘一民,孙庆祝,孙月霞.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30.

[3]范立仁.全国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2):7-11.

[4]杨效勇.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育行为调查研究[J].体育学刊,2000(6):63-65.

[5]吴永乐.关于新课程下体育教学思想的分析与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9(3):272-274.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高职院校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28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08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