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兰香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128-0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新课标中的角色定位,创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信、开心、美不胜收的小学课堂教学里遨游、体验,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活跃的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应当产生积极的交往与互动,体现出师生之间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人文的师生关系,也为学生思维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新性的探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用彩色纸剪出各种漂亮的图形(如小飞机、小鱼、小车等等),学生看了后很开心地说:“老师,这是怎样剪出来的呢?”这时,我没有急忙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讨论、自己动手剪一剪,这下学生像热锅上的蚂蚁,纷纷的议论起来了。有的说:“剪的时候要把纸对折。”有的问:“我能不能画一画,再剪啊?”……大家各抒己见后,我说:“同学们,你们想的方法都很好!现在试一试,剪一剪。”于是,学生们认真地去剪,不一会儿,纷纷展示出自己的作品:蜻蜓、房屋等等,真漂亮!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欣喜若狂。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剪出的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这样学生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会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俗语说:“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正体现了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师生互动的情境,优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满足学生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实践精神
新课程要求与之匹配的学习方式,它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坚持做到三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生活用品,如糖果、豆子、小木棍等,首先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游戏:四人一组,把自己带的物品摆放在桌子上,分给组内每个成员,每人分几个?然后各小组汇报情况。老师板书,有的组分得一样多,有的分得数量不一样。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导出本节新知识。接着通过学生动手合作,理解“平均分”“怎样分”,处处给学生创设一种简便易行、直观具体的游戏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从分物品中观察、感悟、交流、探讨,突破了“平均分”这个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对动态的物体感知反应快、印象深,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正可以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动像和静像有机结合的优势。因为多媒体课件具有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并可同时进行展现的优点,所以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少了学生想象的困难,为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自觉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教材教”,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从教育网接收的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让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像动画片一样“动”起来,丰富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活学、活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四边形》时,利用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让教材中的主题图活灵活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到哪些是自己已经认识的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哪些是自己不认识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然后再用幻灯片展示四边形的物品,提问:你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四边形?启发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