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话语中人称代词“你们”的个性特征

2014-02-25 09:00曾祥喜
关键词:回指元语言戏剧性

曾祥喜

(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毛泽东话语中人称代词“你们”的个性特征

曾祥喜

(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人称代词“你们”指称对象具有个性。毛泽东话语中的第二身代词复数形式有着与一般用法不同的特点,其指称内涵既有实际的指称,也有戏剧性的用法和虚化的元语言形式。其代词“你们”指称受话人和与其一起的人用法频率最高,与毛泽东的受话人多为复数,且多为某类或某些代表人物有关,这直接导致了“你们”的高频使用,同时也与他的话语具有普遍针对性有关,特别是其元语言形式的话语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其话语权势,使其话语具有可协商性和亲和度。

人称代词;句法功能;指称对象;元语言

布隆菲尔德(Bloomfield,1938:225-226)认为,“第一和第二人称是个性的,第三人称则是指定的”。本维尼斯特(Benveniste,1971:217)也认为,“‘人称’仅仅属于我/你,而没有他”。因此,第一、二人称代词的运用能体现出说话者的个性化特征。毛泽东文本中人称代词高频率使用的都是三身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从使用次数上看,毛泽东三身代词的绝对使用频率依次是: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使用次数分别达4423次、1578次和1189次①这里的统计结果与屈哨兵的研究结果相似。屈哨兵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为对象,统计出“我们”、“你们”、“他们”和“我”分别使用了608、7、313和137次。但是,笔者统计的结果在第二身代词复数“你们”和第一身代词单数形式“我”上与屈哨兵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屈哨兵,1993)。。与一般文本②一般文本是指教育部语言应用研究所的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目前开放的语料。进行比较,差异最大的是第二人称代词“你们”,使用频率是一般文本的14.92倍。本文将在对《毛泽东文集(6-8)》③该文集由人民出版社1996、1999年出版。该文集选编的是毛泽东建国后(1949年10月1日)的一些文章,是《毛泽东选集》以外的重要文稿。这些文稿绝大部分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手稿、早期文本和记录稿刊印,保持原貌,只校正文稿中的错字、漏字、衍字以及明显有误的标点,订正错讹的史实,讲话谈话记录稿只作技术性的整理。在内容上,毛泽东的这些文本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学艺术等领域以及少量私人通信。可以说,它能真实地表现毛泽东话语/文本的特征。本文以人民出版社主办的官方网站“中国理论网”电子版为具体语料分析文本。参见:http://www.ccpph.com.cn/mkszyllxxyj/mzdsxxxyj/zyzzwx/mzdzz/wj/。亦可见于:http://www.cycnet.com/zuzhi/theory/ mxweb/main.htm。文本中的“你们”进行穷尽式统计基础上,从句法功能、指称对象、回指、戏剧性用法及元语言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毛泽东语言中人称代词“你们”的个性特征。

1 “你们”在毛泽东文本中的句法功能及指称对象

1.1 句法功能

从语言内部结构看,毛泽东文本中的“你们”语法功能与一般第二身代词的句法功能并无二致,没有句法结构上的变异,其主要作用也是主语、宾语、兼语和定语。“你们”在毛泽东文本中的句法功能情况见表1。

(表1)毛泽东文本中“你们”的句法功能

在毛泽东文本中,人称代词“你们”最主要的句法功能是充当主语(包括小句中的主语),其次是宾语、定语。如果考虑兼语中的主语因素,其主语功能更为突出。这与谈话对象“你们”作为话题有直接的关

系。尽管有些学者认为主语与话题是不同范畴的概念,但汉语中的主语与话题的确可以经常重合,如赵元任(1968:65)所言,汉语的主语就是话题。同时,由于汉语句子主语条件不具有强制性,存在移位(movement)现象(Xu&Langendoen,1985),因而,汉语中元标记的话题与主语有相当强的一致性。就人称代词“你们”来说,在毛泽东的文本中,均没有移位而形成话题的语痕,都是基础生成的(basegenerated),所以这里不存在“你们”是否为话题的质疑。正是由于谈话对象“你们”在毛泽东话语中作为话题,从而形成了该词在其文本中的主语的突出功能。

1.2 指称对象

就数范畴而言,人称系统存在单复数的对立,与单数不同,人称复数形式的理解复杂。理论上看,第二身复数形式有两种可能的解读:A.数量超过1的受话人;B.受话人和第三方(Siewierska,2004:82-102)。

毛泽东文本中的代词“你们”指称对象与一般性第二身复数形式指称有所不同,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A:数量超过1的受话人,228次;

B:受话人和与受话人一起的人(不在说话现场),874次;

C:第三方——戏剧性表达中的受话人,32次;

D:泛指——元语言形式,9次。

在毛泽东文本中,“你们”的B类用法远大于A类用法①这与屈哨兵的研究结果相反。。这与毛泽东谈话对象是某些或某类代表有关。所以,“你们”更多的是指受话人和与受话人一起(不在现场)或一类的人。同时,与一般第二身代词复数形式不同,毛泽东文本中出现了C类和D类用法,这是更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表现(下文讨论)。

指称对象为A还是B,在文本的具体语境中可加以判断。如:

(1)我们在西藏的工作有什么缺点和错误,请你们讲,你们不同意的和你们认为不利于人民的都可以讲,便于我们纠正。

(2)中央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你们的一定会帮助你们。

(3)但是要做,还得一个时间,而且要根据你们的志愿逐步地做。(6-63②“6”指《毛泽东文集》第六卷,“63”指在该卷中的篇序。下同。)

这是毛泽东接见西藏观礼团、参观团代表的谈话。这则谈话中的“你们”既有A类,即数量超过1的受话人,如例(1),指称那些会议代表;也有B类,既指受话人,也包括与受话人一起的人,如例(2)和(3)中的“你们”既指称受话人,也包括与他们一起的西藏人。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回指关系进行替换。

(1’)我们在西藏的工作有什么缺点和错误,请你们西藏讲,你们西藏不同意的和你们西藏认为不利于人民的都可以讲,便于我们纠正。

(2’)中央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你们西藏的一定会帮助你们西藏。

(3’)但是要做,还得一个时间,而且要根据你们西藏的志愿逐步地做。

通过替换可知,(1)≠(1’),替换后句子不能成立;而(2)=(2’),(3)=(3’),替换句子成立且原意基本不变。

从具体语境上,毛泽东文本中话语对象多为数量超过1的受话者,这是第二身代词复数形式“你们”一词高频出现的客观原因③与复数的“你们”相比,第二身代词单数形式“你”使用频率非常低,仅使用了479次。。同时,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作为党和国家政令发出者,其话语具有广泛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因此,其话语对象不仅为在现场的受话人,也包括那么不在现场的同类人,这是B类用法多于A类用法的主要原因。

2 毛泽东文本中“你们”的回指现象

尽管毛泽东文本中“你们”的一般性用法(即A类和B类用法)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但在其中,有一定数量的回指(又称复指)现象。因而,人称代词“你们”的回指用法亦构成毛泽东话语个性化特征的一个方面。尽管代词“你们”与其后的名词性成分词语亦可构成回指短语,但通常回指短语有其特殊作用。回指关系的作用是使语义更加明确、更加丰富,或者加重语气(黄伯荣、廖序东,1997:64)。回指短语中的

“前位是射体,是被突显的部分,后位是被次突显的部分”(史彩霞,2009)。“你们”在毛泽东文本中无论是A类还是B类都有一定数量的回指用法(分别出现了16、30次),而且都是作为回指短语中的前位,因此,在文本的表达中,其回指用法在语义层面上的作用也是值得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问题。

2.1 A类回指

毛泽东文本中“你们”的回指对象回指受话者,即A类回指。如:

(4)在座的有文化人,你们也要号召一下,单拿笔杆不行,一手拿笔杆,一手拿枪杆,又是文化,又是武化。(7-18)

(5)你们在座朋友的国家有些不是用打仗夺取政权的,像几内亚。(8-14)

(6)精心写作社论是一项极重要任务,你们自己、宣传部长、秘书长、报社总编辑,要共同研究。(7-10)

例(4)语出毛泽东在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议上两次讲话中关于国际形势的部分。“你们”与在座的“文化人”构成回指关系,这是一种句内回指,“你们”所指为A类,即部分受话者。通过“你们”回指前位成分“文化人”,在语义上突现了“文化人”的特征,在语用上突出了面对面沟通的作用,给这些受话人以亲切感。例(5)语出毛泽东同非洲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活动家、和平人士和工会、青年、学生代表团的谈话。“你们”与“在座朋友”构成回指关系,是一种句内回指,“你们”所指也为部分受话者,通过回指,肯定“你们”的角色即“朋友”,在语用上亦给人以亲切感。例(6)语出毛泽东给刘建勋、韦国清的信,“你们”与反身代词“自己”构成回指关系,“你们”所指为复数的受话人,即刘、韦二人,通过反身代词“你们”回指,明确了“你们”具体所指,加强了话语的语势。

2.2 B类回指

毛泽东文本中“你们”回指现象主要表现在B类回指,即“你们”包括受话者和与受话者一起的人。其受话者既有第二身单数,也有复数。如:

(7)希望吴努总理把我们今天说的转告尼赫鲁总理。如果你们两位一起同泰国当局谈这件事,使得中泰两国之间也能有像中缅之间这样的关系,我们将会很高兴。(6-74)

(8)赵丹,孙瑜没有安排好吧?……你们两个合作搞的电影《武训传》,曾受到批评,那没有什么,一个作品写得不好,就再写嘛,总该写好它。(7-44)

例(7)语出毛泽东同缅甸总理吴努的谈话,“你们”与数量短语“两位”构成回指关系,“你们”所指为第二身单数的吴努和不在说话现场的尼赫鲁,通过“你们”与“两位”的回指,既明确了“你们”所指称的具体对象,同时,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例(8)语出毛泽东同文艺界代表的谈话,“你们”与数量短语“两个”构成回指,“你们”指称说话现场的受话者赵丹,也指不在现场的孙瑜。以上两例中的“你们”都是单数受话者和其他人。

B类回指中更多的是复数的受话者和与受话人一起的人。如:

(9)你们西藏可以商量商量,破除老办法,采取新办法,用互相批评互相帮助的办法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7-37)

(10)我们这个人种似乎和你们非洲人也差不多。……你们非洲有两亿多人口,你们团结起来、觉悟起来、组织起来,帝国主义是怕你们的。(8-14)

(11)我说,你们日本在野党不能解决问题,解决中日复交问题还是靠自民党的政府。(8-50)

(12)不过它们现在没有办法,总不能从地球上把我们搬走,就同不能从地球上把你们智利搬走一样。(8-81)

例(9)语出毛泽东同藏族人士的谈话,“你们”与“西藏”构成回指关系,也是句内回指,“你们”所指不仅包括在座的受话者,还包括不在场的西藏人,通过回指,传递了尊重西藏作为一个民族自治地区自治的权利。例(10)语出毛泽东同非洲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活动家、和平人士和工会、青年、学生代表团的谈话。“你们”与“非洲人”、“非洲”构成回指关系,是一种句内回指,“你们”所指也为受话者和与他们一起的人,通过回指体现了话语者尊重受话人的独立意识。例(11)语出毛泽东同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自民党总裁田中角荣的谈话,“你们”与“日本”构成回指关系,“你们”所指是包括复数受话人的日本,通过回

指明确了“你们”具体所指,也表达了对受话人的理解。例(12)语出毛泽东同智利新闻工作者代表团的谈话,“你们”与“智利”构成回指关系,“你们”所指是包括复数受话人的智利,通过回指强调了智利的作用。从上述各例可以看出,毛泽东文本中的“你们”具体内涵不仅包括有生命的受话人,还包括其所在的地区或国家。

3 戏剧性表达中的受话人——第三方

毕永峨(Biq,1991)在分析汉语人称代词第二单数形式“你”时,曾归纳出“戏剧性用法”,即将受话人带入某种场景。她所说的戏剧性用法“你”类似于书面语中的直接引语,说话人扮作话语中的一个人物,受话人扮作话语中的另一个人物,他们不再是现实世界的说话人“我”和受话人“你”。

3.1 直接引语中的戏剧性用法

毛泽东文本中的“你们”在直接引语中也具有上述戏剧性作用。如:

(13)我对他们说:“你们不应唯利是图,而要两利是图,劳资两利,一利不行。”(6-116)

(14)现在情况变化了,因为日本人民在日本各地行动起来了,比如写标语来反对“安全条约”,要求取消军事基地、撤回U-2型飞机,提出美国佬滚回去,甚至冲绳人民起来当面质问美国人:“你们究竟还要占领多久?”(8-56)

(15)现在法国人在教训美国人,叫美国接受法国的教训,不要在越南南方打仗了:“我们法国人失败了,你们美国人要打,也要像我们一样失败的。”(8-8)

例(13)-(15)中的“你们”均指称“他们”,都是直接引语中的受话人,并且受话人带入说话人原来的话语场景。

3.2 间接引语中的戏剧性用法

毛泽东文本中的“你们”的这种戏剧性用法不仅出现在直接引语中,更多地是出现在间接引语中。我们知道,在书面语中,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区别的主要标志是标点符号的变化,其次就是人称代词的转化,一般都需要由原来的第二人称转化成第一或第三人称。而在口语谈话中,人称代词的转换就成了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差异的唯一标志。但毛泽东文本中的直接引语转变为间接引语时,并没有转化人称代词,而仍沿用原来的第二身代词。如:

(16)我们说,你们管不着,这是我们中国的地方,我们打不打是我们的事,你们不要多管;我们和你们美国只在一点上有关系,就是要求你们从台湾撤军。(8-41)

(17)我对他说,远东共和国是你们建立的,蒋介石集团可不是我们搞起来的。(8-42)

(18)我去年三月间对苏联大使说,你们说我们是教条主义、托洛茨基主义、专讲空话、假革命、民族主义,如果我们真是这样,那你们当然应该批评,就放手批评好了。(8-42)

(19)日本的南乡三郎见我时,一见面就说:日本侵略了中国,对不住你们。(8-58)

(20)他们也会讲:你们拿共产吓唬我们,威胁我们,进行颠覆活动。(6-85)

(21)你们人多就称王,是不是这样呢?(6-85)

例(16)-(18)中的“你们”均为间接引语中的“他们”;例(19)-(21)中的“你们”指称间接引语的“我们”。

无论出现在直接引语中还是间接引语中,在口语中,其戏剧性效果相同,都能将受话人带入到某一特定场景,从而达到说话人希望取得的戏剧性效果,也使得口语表达更具有形象感和生动性。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文本中的这种用法也出现在非直接或间接引语语境中。如:

(22)中国没有民主,国民党就是捉人、杀人,什么也不给我们。这也许是缺点,也许是优点。那末我们有什么出路呢?我们的出路就是学蒋介石,你们能杀人,我们为什么不能杀人?(8-58)

例(22)中的“你们”指称“他们”,但它并非出现在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中,这种极为特殊的人称代词变“身”用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篇文本的话语对象为日本社会党国会议员黑田寿男。如果这里没有谈话现场有声语言的其他辅助手段,“你们”的理解都可能会存在问题。因而,可以假设,这里说话人借助了比较明显的戏剧性手段,从而使受话人理解了“你们”的具体指称含义。

4 虚指——元语言(metalinguistic)形式

毕永峨(Biq,1991)从表示人称指示的语法范畴与表示互动范畴的参加者角色(说话人、受话人)之

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汉语会话中单数第二人称代词“你”的不同用法:指示用法、非人称用法、戏剧性用法和元语言用法。Biq所说的元语言“你”指虚化用法的“你”,主要用于吸引受话人的注意力,本身无实际意义,可以省略。Biq将插入语“你说、你看、你想”中的“你”归入这种用法。她还特别提到了第二人称复数形式“你们”还没有相应的元语言用法。但笔者在毛泽东的谈话文本中发现,“你们”出现了类似的虚化现象,与“你”的虚化类似,主要出现在话头,用于引起受话人的注意。如:

(23)你们看,社会主义搞得成搞不成?(7-39)

(24)你们讲,究竟胜负如何?(8-40)

(25)你们看这话是否有点道理?(8-58)

(26)你们看我这个话有一点道理没有?(8-40)

(27)你们晓得,整个藏族不是一百二十万人,而是三百万人。(8-40)

(28)我们的方针,你们知道是六年不改革,六年以后是否改革,还可以根据情况决定。(8-70)

例(23)和(24)句式结构完全相同,“你们看”出现在句首,后有停顿,“你们”属于一种角色提示,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受话人注意,并无实际意义,或者可以说,如果省略,其后的问句方可成立。例(25)和(26)两句句式结构也完全相同,并且它们与上两例句法特征一样,只是在“你们看”后没有停顿。但根据此句的语法标记是问号,我们可以判定“你们看”在这里形成了事实上的虚化。例(27)中,“你们知道/晓得”插入语中的“你们”也是一种虚化,主要是为了引起受话人的注意。例(28)中的“你们知道”,本应是插入语,虽然其后没有标点,但从句法结构上来看,“我们的方针”的谓语部分是其后的“六年不改革,六年以后是否改革,还可以根据情况决定”;从语义角度看,它的省略对全句实际意义基本没有影响,因此,可以判定其语法功能为插入语。作为句中的插入语“你们知道”、“你们看”中的“你们”虚化方式和程度与“你看”中的“你”类似。

第二身复数形式“你们”的虚化可以说是毛泽东话语的一个特色。这可能与毛泽东的受话人多为复数有关。同时,这类“你们看”的元语言形式表明毛泽东的话语方式,展现他表达的思维过程,使话语表达具有协商性,从而成为话语人降低其话语权势的语用标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毛泽东话语中的第二身代词复数形式有着与一般用法不同的特点,其指称内涵既有实际的指称,也有戏剧性的用法和虚化的元语言形式。其代词“你们”指称受话人和与其一起的人用法频率最高,与毛泽东的受话人多为复数、且多为某类或某些代表人物有关,这直接导致了“你们”的高频使用;同时也与他的话语具有普遍针对性有关,特别是其元语言形式的话语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其话语权势,使其话语具有可协商性和亲和度。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李秀明.元话语标记与语体特征分析[J].修辞学习,2007,(2).

[3]刘月华.对话中“说”“想”“看”的一种特殊用法[J].中国语文,1986,(3).

[4]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5]屈哨兵.毛泽东著作中的人称指代[M]//邢福义.毛泽东著作语言论析.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

[6]史彩霞.从突显理论谈同位短语[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3).

[7]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8]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9]Emile Benveniste.The Nature of Pronouns[M]//Problems in General Linguistics.Coral Gabels:University of Miami Press,1971.

[10]Biq Yung-O.The Multiple Uses of the Second Person Singular Pronoun ni in Conversational Mandarin[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1,(16).

[11]Leonard Bloomfield.Languag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8.

[12]Anna Siewiersak.人称范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3]Xu Liejiong,D.Terence Langendoen.Topic Structures in Chinese[M].Language,1985,61(1):1-27.

[责任编辑:熊显长]

H03

A

1001-4799(2014)06-0136-05

2013-11-28

曾祥喜(1965-),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回指元语言戏剧性
诗歌修辞中的元语言现象
汉译英小说本族语—非本族语译者人称回指对比研究
——以《红楼梦》译本为例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浅析回指与溯因推理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元语言意识的培养
包含复杂限定语的回指关系浅议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元语言比较的回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