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先进+陈光林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书院是古代儒家士人聚集、讲学、藏书、习艺、游息之所。历代各地书院,无论地处城镇郊外,还是乡野山村,大都选择山清水秀、风景绮丽的地方营建,庄重典雅的铭记碑刻、寓意深远的亭阁楼池、挺拔透骨的书法艺术,处处透露出浓浓斯文气息,体现了建筑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江南水乡的建筑依水势而建,错落有致,白墙、黑瓦,优雅别致,数不清的各式小桥,把水和人家连为一体。江南园林可谓“一园,尽揽天下之美”。
南菁高中新校选在江阴城东郊有山有水的敔山湾新城,这里山环水绕,绿树浓荫,利于形成围合与屏蔽的自然环境,营造出隔绝闹市喧嚣、远离功名利欲的“世外桃源”,与潜心学习、埋头研究、追求真理、清高脱俗的校园人文环境十分吻合。学校的一草一木自然都成为地理教学和美学鉴赏的宝贵资源。让学生通过对书院文化的品读和江南水乡建筑的观赏,感悟出江南文化的丰富多彩、灵秀清新。进而设计出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南菁中学,用地理知识为学校规划“走内涵之路”的发展蓝图。
二、学情分析
生活在江南,水乡建筑随处可见,学生对家乡建筑既充满感情又非常熟悉,收集资料比较方便。学校开设的“建筑景观赏析”美育课程也为学生对校园建筑赏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难点之一:对书院文化的内涵理解不透和对“南菁”文化的感悟不深,赏析时可能发现不了校园的古典美。
难点之二:建筑这门凝固的艺术,审美视角要求较高,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挑战性。
三、教学思路
在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上,采用先感性认知,再深入理性欣赏,最后由学生自己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观看视频、收集资料、讨论交流、小组合作设计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准备】
收集书院文化和书院建筑的资料和图片,组织学生到敔山湾新城开发有限公司观看规划建设的沙盘模型和开发建成后的效果视频,布置学生自选视角拍摄校园美景,并在南菁高中校园平面空白图上设计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规划图,熟读南菁高中导游团解说词,教师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敔山湾新城》的视频,在播放到“南方之学,得其菁华”的石刻时穿插过渡语:古朴、大气是江南徽派建筑群的缩影和现代名片,展现着百年南菁独特的风姿和宽广的胸怀。院落成为新南菁的灵魂,依山穿水、白墙黑瓦、亭阁楼池、钟楼碑刻这些传统符号折射出现代思想。今天,我们就沿着历史和现代这两条轴线一起来品味新南菁建筑的内涵。
二、欣赏建筑之美,归纳建筑特点
1.用PPT投影中国著名书院的建筑景观图片及以“长江水师协镇署衙”为基础建立的南菁书院珍品图像。边播放边深情朗诵:“晨雾中,走进层层套叠的院落,推开厚重的木门,迎着若隐若现的钟楼来到走廊围绕的水池边,伸手触摸屋檐,廊边的石碑提醒着你历史的荣耀,自由的气息在空气中蔓延。这才是学习的场所!”通过图文声像引导学生感受书院文化,既体现了学术的严谨性,又顾及了文化的普及性,从中体味到书院建筑的文化氛围、书院教育的精神实质。
2.让学生结合自家建筑和江阴城乡建筑景观描述江南水乡建筑特点并分析原因。①江南水乡建筑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适于起伏不平的地形。②居室墙壁高,开间大,前后门贯通,二层楼房居多,底层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便于通风换气和防潮。③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房屋外部的木构部分用褐、黑、墨绿等颜色,与白墙、灰瓦相映,色调雅素明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景色如画的水乡风貌。
通过学生导游的形式分别沿历史轴和现代轴介绍新南菁主要的建筑群体和设计思想。
历史轴:穿过书院碑廊,一路品读百年南菁的历史文化长卷。清水荡漾的“漱兰池”,南北两侧的书院碑廊,再现了南菁书院创建的历史和先贤形象。在碑廊中徜徉,品味“饮水思源”之真谛,体验“爱国荣校”之深义。走下台阶,左右两边便是为纪念创建南菁书院的江苏学政而取名的多功能的阶梯教室;由青砖铺设的书院大道东入口便是仿民国当年南菁学校箭炬校门而建的中大门,青砖罩面,饰以牡丹图案,尽显雅致。复制移植古老校门,就代表着南菁人铭记历史、传承文化、继往开来、做强名校的美好心愿。
现代轴:以双子星造型的9层建筑“文德楼”为中心,左边主要是教学区建筑群,依次为北大楼、中大楼、南大楼、菁华楼和菁英楼等教学楼,以及集音乐、美术和现代技术于一体,装备有数字化微格教室的科学楼,右边依次为功能齐备的体育馆和图书馆。值得一说的是,这些主体建筑通过天桥让开现代轴线,天桥和主体建筑形成的框景,让山体成为了校园自然的对景,充分表现了在自然面前,建筑以“谦虚”的方式退在后面,留下的是空间的愉悦。
教师归纳新南菁建筑特点:
①面对异常不规范的地形,通过两条45°夹角的轴线,以一套规矩的网格分布,使得个体之间获得一种高度的整体性,两条轴线交汇处特意设计的钟楼既刻意强调了轴线的转折关系,又彰显了两条路径上的对景,使得建筑群获得了更强的整体性。
②与很多中学不同,南菁中学的中心不是一个实体建筑,而是一个虚的空间中心,显得更有脱俗高洁的情趣。整体建筑比一般的校园建筑多了一道墙基,墙基是一圈剥离于主体建筑的双层墙,在剥离后的墙体上自由开洞,在主体建筑之间的狭窄过渡地带密植翠竹,使建筑表现出浓浓的园林式的人文气息。
三、合作交流,创作愿景规划
1.投影出学生自选角度拍摄的“菁园佳景”的照片和简约的点评交流展示。
2.由6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规划“菁园愿景规划图”。通过同伴合作,生生互动,学生的思维火花剧烈碰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审美鉴赏能力。
四、总结与作业
结语:新南菁厚重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建筑特色,要全面解读其精髓,需要各学科协同参与,美丽的菁园需要传承百年名校文化,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实施高品质素质教育的典范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标杆,打造最具中国文化情怀的学校。
作业:①结合交流展示的“菁园佳景”照片编制“新南菁十景”作品展。
②结合城乡规划知识设计“敔山湾新城开发愿景规划图”。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书院是古代儒家士人聚集、讲学、藏书、习艺、游息之所。历代各地书院,无论地处城镇郊外,还是乡野山村,大都选择山清水秀、风景绮丽的地方营建,庄重典雅的铭记碑刻、寓意深远的亭阁楼池、挺拔透骨的书法艺术,处处透露出浓浓斯文气息,体现了建筑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江南水乡的建筑依水势而建,错落有致,白墙、黑瓦,优雅别致,数不清的各式小桥,把水和人家连为一体。江南园林可谓“一园,尽揽天下之美”。
南菁高中新校选在江阴城东郊有山有水的敔山湾新城,这里山环水绕,绿树浓荫,利于形成围合与屏蔽的自然环境,营造出隔绝闹市喧嚣、远离功名利欲的“世外桃源”,与潜心学习、埋头研究、追求真理、清高脱俗的校园人文环境十分吻合。学校的一草一木自然都成为地理教学和美学鉴赏的宝贵资源。让学生通过对书院文化的品读和江南水乡建筑的观赏,感悟出江南文化的丰富多彩、灵秀清新。进而设计出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南菁中学,用地理知识为学校规划“走内涵之路”的发展蓝图。
二、学情分析
生活在江南,水乡建筑随处可见,学生对家乡建筑既充满感情又非常熟悉,收集资料比较方便。学校开设的“建筑景观赏析”美育课程也为学生对校园建筑赏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难点之一:对书院文化的内涵理解不透和对“南菁”文化的感悟不深,赏析时可能发现不了校园的古典美。
难点之二:建筑这门凝固的艺术,审美视角要求较高,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挑战性。
三、教学思路
在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上,采用先感性认知,再深入理性欣赏,最后由学生自己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观看视频、收集资料、讨论交流、小组合作设计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准备】
收集书院文化和书院建筑的资料和图片,组织学生到敔山湾新城开发有限公司观看规划建设的沙盘模型和开发建成后的效果视频,布置学生自选视角拍摄校园美景,并在南菁高中校园平面空白图上设计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规划图,熟读南菁高中导游团解说词,教师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敔山湾新城》的视频,在播放到“南方之学,得其菁华”的石刻时穿插过渡语:古朴、大气是江南徽派建筑群的缩影和现代名片,展现着百年南菁独特的风姿和宽广的胸怀。院落成为新南菁的灵魂,依山穿水、白墙黑瓦、亭阁楼池、钟楼碑刻这些传统符号折射出现代思想。今天,我们就沿着历史和现代这两条轴线一起来品味新南菁建筑的内涵。
二、欣赏建筑之美,归纳建筑特点
1.用PPT投影中国著名书院的建筑景观图片及以“长江水师协镇署衙”为基础建立的南菁书院珍品图像。边播放边深情朗诵:“晨雾中,走进层层套叠的院落,推开厚重的木门,迎着若隐若现的钟楼来到走廊围绕的水池边,伸手触摸屋檐,廊边的石碑提醒着你历史的荣耀,自由的气息在空气中蔓延。这才是学习的场所!”通过图文声像引导学生感受书院文化,既体现了学术的严谨性,又顾及了文化的普及性,从中体味到书院建筑的文化氛围、书院教育的精神实质。
2.让学生结合自家建筑和江阴城乡建筑景观描述江南水乡建筑特点并分析原因。①江南水乡建筑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适于起伏不平的地形。②居室墙壁高,开间大,前后门贯通,二层楼房居多,底层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便于通风换气和防潮。③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房屋外部的木构部分用褐、黑、墨绿等颜色,与白墙、灰瓦相映,色调雅素明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景色如画的水乡风貌。
通过学生导游的形式分别沿历史轴和现代轴介绍新南菁主要的建筑群体和设计思想。
历史轴:穿过书院碑廊,一路品读百年南菁的历史文化长卷。清水荡漾的“漱兰池”,南北两侧的书院碑廊,再现了南菁书院创建的历史和先贤形象。在碑廊中徜徉,品味“饮水思源”之真谛,体验“爱国荣校”之深义。走下台阶,左右两边便是为纪念创建南菁书院的江苏学政而取名的多功能的阶梯教室;由青砖铺设的书院大道东入口便是仿民国当年南菁学校箭炬校门而建的中大门,青砖罩面,饰以牡丹图案,尽显雅致。复制移植古老校门,就代表着南菁人铭记历史、传承文化、继往开来、做强名校的美好心愿。
现代轴:以双子星造型的9层建筑“文德楼”为中心,左边主要是教学区建筑群,依次为北大楼、中大楼、南大楼、菁华楼和菁英楼等教学楼,以及集音乐、美术和现代技术于一体,装备有数字化微格教室的科学楼,右边依次为功能齐备的体育馆和图书馆。值得一说的是,这些主体建筑通过天桥让开现代轴线,天桥和主体建筑形成的框景,让山体成为了校园自然的对景,充分表现了在自然面前,建筑以“谦虚”的方式退在后面,留下的是空间的愉悦。
教师归纳新南菁建筑特点:
①面对异常不规范的地形,通过两条45°夹角的轴线,以一套规矩的网格分布,使得个体之间获得一种高度的整体性,两条轴线交汇处特意设计的钟楼既刻意强调了轴线的转折关系,又彰显了两条路径上的对景,使得建筑群获得了更强的整体性。
②与很多中学不同,南菁中学的中心不是一个实体建筑,而是一个虚的空间中心,显得更有脱俗高洁的情趣。整体建筑比一般的校园建筑多了一道墙基,墙基是一圈剥离于主体建筑的双层墙,在剥离后的墙体上自由开洞,在主体建筑之间的狭窄过渡地带密植翠竹,使建筑表现出浓浓的园林式的人文气息。
三、合作交流,创作愿景规划
1.投影出学生自选角度拍摄的“菁园佳景”的照片和简约的点评交流展示。
2.由6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规划“菁园愿景规划图”。通过同伴合作,生生互动,学生的思维火花剧烈碰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审美鉴赏能力。
四、总结与作业
结语:新南菁厚重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建筑特色,要全面解读其精髓,需要各学科协同参与,美丽的菁园需要传承百年名校文化,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实施高品质素质教育的典范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标杆,打造最具中国文化情怀的学校。
作业:①结合交流展示的“菁园佳景”照片编制“新南菁十景”作品展。
②结合城乡规划知识设计“敔山湾新城开发愿景规划图”。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书院是古代儒家士人聚集、讲学、藏书、习艺、游息之所。历代各地书院,无论地处城镇郊外,还是乡野山村,大都选择山清水秀、风景绮丽的地方营建,庄重典雅的铭记碑刻、寓意深远的亭阁楼池、挺拔透骨的书法艺术,处处透露出浓浓斯文气息,体现了建筑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江南水乡的建筑依水势而建,错落有致,白墙、黑瓦,优雅别致,数不清的各式小桥,把水和人家连为一体。江南园林可谓“一园,尽揽天下之美”。
南菁高中新校选在江阴城东郊有山有水的敔山湾新城,这里山环水绕,绿树浓荫,利于形成围合与屏蔽的自然环境,营造出隔绝闹市喧嚣、远离功名利欲的“世外桃源”,与潜心学习、埋头研究、追求真理、清高脱俗的校园人文环境十分吻合。学校的一草一木自然都成为地理教学和美学鉴赏的宝贵资源。让学生通过对书院文化的品读和江南水乡建筑的观赏,感悟出江南文化的丰富多彩、灵秀清新。进而设计出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南菁中学,用地理知识为学校规划“走内涵之路”的发展蓝图。
二、学情分析
生活在江南,水乡建筑随处可见,学生对家乡建筑既充满感情又非常熟悉,收集资料比较方便。学校开设的“建筑景观赏析”美育课程也为学生对校园建筑赏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难点之一:对书院文化的内涵理解不透和对“南菁”文化的感悟不深,赏析时可能发现不了校园的古典美。
难点之二:建筑这门凝固的艺术,审美视角要求较高,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挑战性。
三、教学思路
在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上,采用先感性认知,再深入理性欣赏,最后由学生自己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观看视频、收集资料、讨论交流、小组合作设计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准备】
收集书院文化和书院建筑的资料和图片,组织学生到敔山湾新城开发有限公司观看规划建设的沙盘模型和开发建成后的效果视频,布置学生自选视角拍摄校园美景,并在南菁高中校园平面空白图上设计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规划图,熟读南菁高中导游团解说词,教师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敔山湾新城》的视频,在播放到“南方之学,得其菁华”的石刻时穿插过渡语:古朴、大气是江南徽派建筑群的缩影和现代名片,展现着百年南菁独特的风姿和宽广的胸怀。院落成为新南菁的灵魂,依山穿水、白墙黑瓦、亭阁楼池、钟楼碑刻这些传统符号折射出现代思想。今天,我们就沿着历史和现代这两条轴线一起来品味新南菁建筑的内涵。
二、欣赏建筑之美,归纳建筑特点
1.用PPT投影中国著名书院的建筑景观图片及以“长江水师协镇署衙”为基础建立的南菁书院珍品图像。边播放边深情朗诵:“晨雾中,走进层层套叠的院落,推开厚重的木门,迎着若隐若现的钟楼来到走廊围绕的水池边,伸手触摸屋檐,廊边的石碑提醒着你历史的荣耀,自由的气息在空气中蔓延。这才是学习的场所!”通过图文声像引导学生感受书院文化,既体现了学术的严谨性,又顾及了文化的普及性,从中体味到书院建筑的文化氛围、书院教育的精神实质。
2.让学生结合自家建筑和江阴城乡建筑景观描述江南水乡建筑特点并分析原因。①江南水乡建筑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适于起伏不平的地形。②居室墙壁高,开间大,前后门贯通,二层楼房居多,底层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便于通风换气和防潮。③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房屋外部的木构部分用褐、黑、墨绿等颜色,与白墙、灰瓦相映,色调雅素明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景色如画的水乡风貌。
通过学生导游的形式分别沿历史轴和现代轴介绍新南菁主要的建筑群体和设计思想。
历史轴:穿过书院碑廊,一路品读百年南菁的历史文化长卷。清水荡漾的“漱兰池”,南北两侧的书院碑廊,再现了南菁书院创建的历史和先贤形象。在碑廊中徜徉,品味“饮水思源”之真谛,体验“爱国荣校”之深义。走下台阶,左右两边便是为纪念创建南菁书院的江苏学政而取名的多功能的阶梯教室;由青砖铺设的书院大道东入口便是仿民国当年南菁学校箭炬校门而建的中大门,青砖罩面,饰以牡丹图案,尽显雅致。复制移植古老校门,就代表着南菁人铭记历史、传承文化、继往开来、做强名校的美好心愿。
现代轴:以双子星造型的9层建筑“文德楼”为中心,左边主要是教学区建筑群,依次为北大楼、中大楼、南大楼、菁华楼和菁英楼等教学楼,以及集音乐、美术和现代技术于一体,装备有数字化微格教室的科学楼,右边依次为功能齐备的体育馆和图书馆。值得一说的是,这些主体建筑通过天桥让开现代轴线,天桥和主体建筑形成的框景,让山体成为了校园自然的对景,充分表现了在自然面前,建筑以“谦虚”的方式退在后面,留下的是空间的愉悦。
教师归纳新南菁建筑特点:
①面对异常不规范的地形,通过两条45°夹角的轴线,以一套规矩的网格分布,使得个体之间获得一种高度的整体性,两条轴线交汇处特意设计的钟楼既刻意强调了轴线的转折关系,又彰显了两条路径上的对景,使得建筑群获得了更强的整体性。
②与很多中学不同,南菁中学的中心不是一个实体建筑,而是一个虚的空间中心,显得更有脱俗高洁的情趣。整体建筑比一般的校园建筑多了一道墙基,墙基是一圈剥离于主体建筑的双层墙,在剥离后的墙体上自由开洞,在主体建筑之间的狭窄过渡地带密植翠竹,使建筑表现出浓浓的园林式的人文气息。
三、合作交流,创作愿景规划
1.投影出学生自选角度拍摄的“菁园佳景”的照片和简约的点评交流展示。
2.由6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规划“菁园愿景规划图”。通过同伴合作,生生互动,学生的思维火花剧烈碰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审美鉴赏能力。
四、总结与作业
结语:新南菁厚重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建筑特色,要全面解读其精髓,需要各学科协同参与,美丽的菁园需要传承百年名校文化,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实施高品质素质教育的典范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标杆,打造最具中国文化情怀的学校。
作业:①结合交流展示的“菁园佳景”照片编制“新南菁十景”作品展。
②结合城乡规划知识设计“敔山湾新城开发愿景规划图”。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