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锋
美是一种潜在的东西,它始终存在着。文本的美,往往以深度潜水的姿态隐居于语言文字之中。怎样与文本对话,才能读出其美呢?叶燮云:“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焉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所谓“神明才慧”,说得诗意点不就是善于发现美的慧眼?
一、品味数字,读出文本的意境美
“意境”是文本精神的高级状态,心灵的最高维度。它是判断文本价值的重要标识。怎样读出文本的意境美?理解见仁见智,方法因“文”而异。譬如,与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话,可以通过品味数字,寻绎诗文的意境美。
古希腊有句名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二、一、千、万”,《绝句》中有数,一定有美。
“诗”有大美而不言。我们只有通过品味诗中的抽象数字,阐释意境生成的秘妙,才能做一次精神的旅“美”。
“两个(黄鹂)——两个点”,“一行(白鹭)——一条线”,“两点”“一线”,“点动成线”,敞现了生命的流变生美——两只黄鹂和鸣的节奏,一行白鹭逸升的姿态,方位自下而上,速度由慢到快,物态由实到虚,意境生机流荡、气韵流畅、美象出脱。
诗中的“千”和“万”虽然都是虚指,但“千秋”与“万里”,一下子把时间拉得那么久远,把空间放得那么广远,时空邈远,美感顿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景象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不断流变,景物渐行渐远,由实变虚,变得空灵、淡远与遥深。这就是诗的意境。读着读着,自己的灵魂也在“瞬间的永恒”中跟随着主体生命元气运动的轨迹自由地翱翔在“空灵、淡远与遥深”的意境里,五藏得以疏沦,精神得以澡雪。这难道不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解会金句,读出文本的哲思美
有时候与文本对话,倏地读到某一句话,它就能够照亮我一天的心情,或者给我一种思路上的改换与开示。在我看来,文本中这样熠熠生辉的句子便是金句。
譬如,对话《孔子游春》,就闪耀着这样的金句——“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水是真君子。人的肉体70%是水。
如按这一逻辑推断,人70%可以成为真君子。
现实为什么不是这样呢?
因为创造生命之源的水也是有生命的,是可塑的。日本医学家江本胜在冷室中通过高速摄影拍摄水结晶。比如给水看“天使”等一类的优美词语,给水听莫扎特等世界优美名曲,水结晶整齐而美丽的排列;如果给水看“恶魔”等一类丑陋的词语,给水听一些噪音,水便无法形成结晶。由此可见,水能听,水能看,水能感应,水能呈现出生命的结晶。
若将水与人等同视之,人体70%由水构成,因此水所记忆的信息,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人格。
想成为一个“真君子”,须用意识管理我们体内的水,净化我们体内的水。让美丽的水结晶充满体内的每一个细胞才好。
再如《只拣儿童多处行》,文题就是个光亮夺目的金句。
在冰心看来是“游人不知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在笔者读来,便是“成人不知真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成人欲知真何在”不妨“只拣儿童多处行”,向儿童精神世界回归。回归到儿童那绝假纯真、最初一念的童心。
唯有童心,才能发现世界的真实并真实地表现这个世界。
童心作为天地大美的存在渗透到一切领域,它和年龄无关,只和宇宙间一切真善美的存在有关。当人类整体失去童心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地球将会走在宇宙的崩塌之前,掉入万劫不复的黑洞。
“只拣儿童多处行”,回归了童心,回到了儿童的精神世界,成人就可以寻回爱、天真、单纯和神圣。
“只拣儿童多处行”,回归了童心,回到了儿童的精神世界,成人就会像华尔华兹在《彩虹》中所言:“儿童是成人之父,我希望在我的一生里,每天都怀着对儿童天然的虔敬。”
“只拣儿童多处行”,回归了童心,回到了儿童的精神世界,儿童也回归了天使,社会便成为了真正意义上儿童的伊甸园。
三、解构寓意,读出文本的科学美
“卢梭认为寓言会把淳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钱钟书说,“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淳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愈幼稚了”。寓言把孩子教得简单也好,复杂也罢,关键在于怎样理解其寓意。“寓意的任务就在于把人和自然界某些普遍的抽象的情况或者性质记忆人格化……在寓意里,一切明确的个性都消失了。所以,人们对寓意的批评很正确。……从创造的角度来看,它只是知解力的运用而不是想象力的具体关照和深刻体会”。如果真如黑格尔所言,那么我们必须解构寓意,才能真正读出其真、善、美。
譬如,对话《杞人忧天》,其庸人自扰、自寻烦恼的寓意站在天文学的角度看来,就值得解构。
纵观地球四五十亿年的地质史,“杞人忧天”是有根有据的。
2008年6月号《大西洋月刊》有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历史上多次重大“宇宙交通事故”: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
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直径15千米,约1亿兆吨)撞击地球后,造成恐龙灭绝。
约13000年前,一个直径约数公里的天体撞击了加拿大,结果造成了猛犸象、剑齿虎等北美大型动物的灭绝。
1908年6月30日清晨7时17分,一颗直径60米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在俄国西伯利亚通古斯上空8千米处爆炸,导致25千米内生灵涂炭。
1972年8月10日白昼,一颗直径约10米、质量几千吨的小行星飞越美国加州和加拿大西部上空后离开了地球,堪称“擦着地球鼻尖掠过”。
2004年发现:小行星Apophis将在2029年距离地球35786千米(比月球近)。
今天人们观测到,近地小行星(NEOs),即地球轨道附近的小行星,已发现的有8000多颗。据了解,较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可以造成规模巨大的破坏,直径每增加10倍,其爆炸威力就会增加1000倍以上。比如,直径超过1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就会造成全球灾难,而直径超过14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就会造成地球区域性灾难。
2011年2月8日人民网发布:俄天文学家宣称一颗代号“阿波菲斯”的小行星,即将在2036年4月13日与地球相撞。
“阿波菲斯”是一名来自古希腊神话中给世界带来黑暗和混乱之魔。天文学家发现,这颗身材硕大的小行星直径超过270米。他们预计,由于这位太空“不速之客”未来将数次与地球擦身而过。一旦其在运行途中受到外力影响,就有可能偏离轨道和地球相撞。
这就是21世纪的“杞人忧天”。
我们能通过“外力”,即“高能冲击”,如核爆炸、高速撞击等改变其运行方向,从而将这颗小行星与地球发生直接碰撞的几率降为零吗?
2005年7月4日,美国的“深度撞击”飞船曾主动与一颗彗星发生正面碰撞,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未来,美国还可能采取类似的技术来“拯救地球”。
除了有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潜在“忧虑”,“世界的忧虑”还在于:地球经过银河系螺旋手臂时,有可能会遭遇星球爆炸,过多的宇宙射线轰击地球,使地球冰天雪地,大量物种灭绝。
所以,21世纪的“杞人忧天”还包括过多的宇宙射线轰击地球。——这是担心“天塌下来”的另一层含义。
解构“杞人忧天”寓意,从科学审美的角度建构寓意,无疑会使我们忘却鄙近,自致远大,并造就我们“穷乎天地之际,察乎阴阳之妙,远求乎千载之上,广索乎四海之内”的浩大胸次,释放智慧美的科学伟力,拯救地球,拯救人类,敬天爱人。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师培训中心 5180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