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红
作文情感的缺失是当前学生习作的一个通病。很多学生的习作,乍看,既不乏好词佳句的点缀,又符合谋篇布局之道,可惜就是缺少一种感人肺腑的魅力。究其原由,无外乎两点:在写作之前,没有积蓄足够的情感;在写作之时,没有找到迸发情感的缺口。
情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如果赋予适当的载体,就能产生明显强烈的效应。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
一、口语交际催热情
儿童的书面表达能力正处于起步阶段,单刀直入的训练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成效。在进行书面写作之前,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展开自由热烈的口语交际,不失为通往书面习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课本每个园地的“口语交际”容易被教师们所忽视,基本处于“可上可不上”的冷遇状态。但这块教学资源如果精心运用,却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热的有效载体。如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的口语交际,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我希望二十年后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梦想二十年后看到一个怎样的故乡?我想象二十年后会看到一个怎样的母校?……这类问题留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说起来自然津津乐道。再如习作《难忘的一件事》的口语交际,不妨提问:究竟是一件什么事?为什么“难忘”?有哪些细节或者场面令你难忘?教师的层层追问,循循善诱,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掌握说话的要点,这也就为之后的写作要点埋下成功的伏笔。如一位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叙述的是与妈妈的一次吵架,之后她写的作文就打动人心。
吵架的启示
我和妈妈吵过的架数不胜数,最厉害的那次我记忆犹新。
妈妈一向是典型的“说话不算数”,我想狠狠地批评她一顿,但谁让她是我妈妈呢。我只好一直默不作声。
那一次,我不再默不作声。那天,妈妈笑眯眯地对我说:“今天晚上带你去钱清逛大街,顺便去环翠公园,那里晚上热闹得很,还有人在跳舞呢!”这番话把我的魂都勾出来了。虽说我对妈妈的性子了解得一清二楚,但转念一想:可能妈妈这次能说到做到吧?想到这里,我一口答应下来。
哦,我梦寐以求的晚上终于来了,夜色渐渐拉开一张黑幕。那顿晚饭真甜美啊!每一粒米饭都像蘸了糖似的那么甜,但我没有心思细细品尝,而是用了比平常快一倍的速度,狼吞虎咽地吃下了这顿饭。
我吃完饭,用涂了蜜似的嘴问妈妈:“妈妈,你答应过我什么,还记得吗?”妈妈一脸无辜:“什么啊?别拐弯抹角的。”听到这里,我气急了:“去钱清呀!”妈妈头也不抬地说:“对不起,厂里要装货,下次补过。”“我就知道你说话不算话!”我顿时暴跳如雷。那一刻,我的头上飞满了乌云。
我和妈妈大吵一架,连正眼也不看她。渐渐的,妈妈的那座火山也爆发了,把我骂了个狗血喷头。之后,我俩一直不说话,家里冷冰冰的,像个冰窖。
我后悔了。不过,吃一堑长一智,我明白了:退一步,海阔天空。
因为满腹心里话如竹筒倒豆子般倾泻而出,所以这位学生的作文让读者看后感同身受。根据小学生爱说话、爱表现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借助口语交际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热情,进而为之后的写作积累丰厚的素材。
二、美文分享育才情
美文分享对培育学生的才情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人曰:“能读千赋则善赋。”每天分享美文,曼妙的语言就蕴积于心,量变可引起质变,久而久之,这些语言就会不由自主地从学生心底流溢于笔端。
分享美文这一做法短时间难显成效,但持之以恒,基本在坚持一个学期之后,就可以在学生习作的字里行间看到可喜效应。《雪地里的迎春花》《奇迹背后的艰辛》《放弃一座金山》《伟大的梭伦》《感恩之旅》《转身,你就看到爱》……篇篇精挑细选的美文,犹如丝丝甘泉,滋润学生稚嫩的心田,哺育萌动的才情之花。
我开展美文分享这项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教师带动学生;部分学生带动全体学生。初期由教师示范推荐分享,待到时机成熟,再由学生接续下去,可以运用多种方式:(1)由学生单独自荐。这个方式适合于阅读面较广、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只需教师稍作指点,就能出色完成此项任务。(2)由小组合作推荐。这个方式适合于大众学生。每个小组根据成员的特长,各自分工,比如善于阅读的学生负责选择美文,音色优美的学生负责上台朗诵,字迹工整的学生负责抄录成册。(3)由教师点名落实。这个方式适合于主动性欠缺的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与帮助下,让学生尝试参与,由被动化为主动,并获得乐趣与进步。
日积月累的美文分享,也就是在学生的内心埋下情怀的种子。有了情怀,学生们才得以初步形成独特的精神气质。这些内在的深层的情怀,日积月累,会渐渐迁移到学生所写的作文中,透出一种别样的才情。
三、回忆往事出真情
真实的情感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唯有亲身实践经历的事情,才能成为学生的原生态素材,才能写就亲切动人的作文。坚持记日记对积累写作素材特别有效。对学生日记不宜设置框框架架的束缚,只要求自由真实地记录一天生活中的主要事情就行,即使学生记录生活的语句短小浅显,就如俗话所说的“烂笔头”,也应当给予鼓励。这样既扶持了学生运用文字记录生活的兴致,又为以后写作留下主要线索。如在写一篇关于“一件难忘的事”的作文时,学生就尝到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好处。说到往事,学生起初浑然不觉,翻开日记本,往事马上浮上心头。一位学生写的作文特别感人。
怀念旺崽
看到邻居家的狗欢蹦乱跳,我又想起了我那悲伤的往事。
我爷爷收养过一只流浪狗,长得很可爱:乌黑油亮的毛,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下垂的三角耳,一根卷起来的小尾巴。我给它取名叫“旺崽”。
它刚见到我的时候,就像看怪物似的看着我,躲着我。为了讨好它,我拿起一块饼干,放在地上,然后我走进房间,打开窗户看着它。“旺崽”先是走近饼干嗅一嗅,再舔一舔,最后把饼干吞了下去。吃完了,“旺崽”走近窗户,抬头望着我,仿佛在说:“你有没有了?我还想吃。”我毫不犹豫地拿起一块饼干扔到地上。它一张嘴就吞下去了,干脆利落。看来“旺崽”是真的饿了。于是,我把饼干一块一块地扔给它,直到它吃饱为止。之后我经常喂它吃饼干,我们的感情慢慢地深厚了。endprint
后来,我与“旺崽”成了知心朋友。我不开心时,它会用鼻尖轻触我的裤管,低声吠叫,仿佛在安慰我;我开心时,“旺崽”会双脚直立跳,仿佛在与我一同开心。在我心目中,“旺崽”不是狗,而是一个人,是我最好最好的朋友。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那天,奶奶去河边洗衣服,“旺崽”往门外一跳,一声悲惨的“吠叫”震惊了我的心脏。我出去一看,立刻声泪俱下,“旺崽”的腿被一辆车给压断了。我最好最好的朋友在第二天早晨去世了。“旺崽”虽然是一条流浪狗,可它远远比贵族狗好上千倍万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好想念“旺崽”啊!
这篇作文,看似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深情厚意,读来使人顿生恻隐之心。用朴素的文字记录真实的生活经历,往往能在不经意间击中读者的心扉,这就是作文的情感魅力所在。
五、时事评论触激情
善辩论则善作文。辩论的素材从何而来?如何展开辩论?这都是需要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新闻、时事、影视作品、书籍……这些众所周知的话题,都是能够触发学生辩论激情的良好途径。教师应当创设情境,搭建平台,让学生围绕某个众所周知的现象展开评论。以下是我创设实践并行之有效的几点做法:(1)每日一闻。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新闻摘录本,每天收看新闻,提炼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则新闻。在此基础上,开展每周“新闻评论”活动。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做,既能调动学生关注国事的热情,又能训练学生阐述观点的口语能力,进而为书面表达搭桥铺路。(2)每周一评。每个学生每个周末看一部指定的电影。与其让学生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肥皂剧和网络游戏上,不如让大家看些有意义的电影,如《美丽的大脚》《背着爸爸去上学》《战马》《集结号》……在每周一次的影评中,学生的经典语言层出不穷,如“我们是哭着来到世界上的,所以应该笑着走”。如“一匹好马,胜于一个俗人”……(3)每月一辩。辩论的主题丰富多彩,有针对一本书的,有针对一种现象的……如《列那狐的故事》一书引发的“关于列那狐是好狐狸还是坏狐狸”的辩论,学生的观点各不相同,以下是正方和反方两位学生代表的发言稿。
“足智多谋”列那狐
《列那狐的故事》这本书里,记录了列那狐一生的所作所为。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那一篇,让我来给大家讲讲吧!
一个冬天,列那狐出门去找食物,它已经好几天没有找到食物了,一家人都饿着肚子过完每一天。就在这时,打老远的地方驶过来一辆大车,鱼腥味从车子里散发出来。列那狐馋得直流口水,它又在打主意了——有了!只见它躺在大路中间,装出一副暴死的样子。两个鱼贩子赶着车过来,把它捡起来扔到大车上去了。
列那狐躲在车里,饱餐一顿后,也不忘给妻子带些去吃。拿完了给妻子的鱼,列那狐便悄悄地溜走了。
这只一生都为家人的衣食、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的狐狸,我可喜欢它了。在我的心目中,它是一只好狐狸!
“老奸巨猾”列那狐
《列那狐的故事》描写的主人公是一只油嘴滑舌,用无数的花言巧语来掩盖自己凶恶本性的狐狸——列那狐。
列那狐,可以说是“当面是个人,转身是个鬼”。它是如此凶残,杀自己的伙伴也从不眨眼;它是多么狡猾,用听上去真心诚意的话欺骗别人;它那么危险,弱小的动物几乎没有一只能逃脱它的魔掌。它老奸巨猾,欺骗过非常关心它的狼舅舅,欺骗过憨厚的熊,欺骗过忠诚的狗。
“可恶至极!”“好讨厌!”“你简直像个魔鬼!”——这是我对列那狐的评价。
通过集体“辩论”的交流碰撞,确立学生的正义感与是非观,创设群情激昂的氛围,调动学生滔滔不绝的说话兴趣,继而通过文字呈现给读者,这时候写就的作文自然就顺理成章。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唯有巧用多种途径,创设特定的情境,为学生的情感蓄势,才能实现作文教学中深不可测的情感培养。学生唯有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写出的作文才能具备感人肺腑的魅力。
(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中心校 31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