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根,蔡劲松,黄 河,孙丰英,林清茶
安徽理工大学 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实践教学
不同专业淮南地区地质实习的共性和差异性研究
赵志根,蔡劲松,黄 河,孙丰英,林清茶
安徽理工大学 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在淮南地区有多个不同专业进行地质实习,实习都定位于地质实习或是以地质为主要内容的实习,实习目标、实习定位、实习线路和融入大地质的理念上具有共性。同时,不同专业的实习在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对地质知识的掌握程度、实习侧重点上存在差异。不同专业地质实习所具有的共性和差异性要求任课教师具有更为宽广的知识面和驾驭不同教学环境的能力。建议任课老师加强集体备课,为进一步提高实习质量作出贡献。
淮南地区;地质实习;共性;差异性
淮南地区的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不仅地质现象丰富、地质遗迹形成的时间跨度大,不同地质时期的各种地质作用典型,而且地质点分布相对集中,具有交通便利等优越性,是进行野外地质实习的优选场所[1]。安徽理工大学地处淮南市,自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在淮南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地质专业的认识实习。通过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积累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的教学素材[2-5];同时实习点正好分布在学校的周边,非常便于实习的组织和安排。所以该实习基地长期被我校广泛使用。
目前,我校有8个专业利用该实习基地进行地质方面的实习(表1)。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两个专业,我校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改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同时,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我校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改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随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新增,今后我校将有9个专业利用实习基地进行地质方面的实习。不仅我校在该实习基地进行地质实习,而且周边的大学也利用该实习基地进行地质实习[6]。
表1 不同专业在淮南地区进行的地质实习内容
不同专业在淮南地区进行的地质实习具有一些共性。
1.实习目标基本相同
地质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环节对于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7]。所以,在教学的安排上,各个专业在课堂学习之后,都希望通过实习来达到这个目标。
2.实习定位基本相同
目前8个专业的地质实习,都是基础性的、认识性的实习,而不是专业性的、综合性、研究性的实习。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们体验地质工作的特点,学习一些野外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培养对地质现象的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的综合能力,培养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8];从时间上、空间上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熏陶,初步建立起“将今论古”、“见微知著”等地质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对地质学的感性认识与科学兴趣[9-10];通过实习,也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3.实习线路基本一致
通常,各个专业的实习都至少采用洞山线路、罗山线路、八公山线路、韭山洞线路这4条线路来作为实习的主要线路[11-13]。由于实习线路的一致性,在实习的主要知识点上也具有很多共性。实习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观察不同类型的岩石,了解不同地层特征,观察各种古生物,阐述沉积环境,观察和分析构造特征,练习罗盘使用,测量岩层产状,观察河流的地质作用,观察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分析溶洞的形成,介绍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等。
4.实习过程融入大地质的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地质学科已经由以资源勘查为主走向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大地质、大矿产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14],社会地质学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接受[15]。在实习过程中,在完成实习线路和知识点学习的基础上,任课教师都有意识地融入一些地质科学与社会生产、人民生活相互融合的内容和知识[16-17],如灾害地质、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地质遗迹保护、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等,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们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增强对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理念,强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
以上表明:不管是哪个专业的实习都定位于这是一个地质实习或是以地质为主要内容的实习,都采用成熟的实习线路和传授相对稳定的知识点,都沿用一些相对固定的实习组织形式和操作方式,在有限的时间里来完成实习任务,达到实习的目标。
不同专业在淮南地区进行的地质实习也具有一些差异性。
1.实习内容上的差异
地质工程专业、水文水资源专业、采矿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城市与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实习内容主要是地质认识实习的范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实习内容主要也是地质认识实习的范围,除此之外,还涵盖一点地理方面的内容;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习内容除了地质认识实习的范围、地理的内容,还有3S(GIS、RS、GPS)技术与地质、地理相结合的内容;实习内容的差异性,也体现在实习的时间上,由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习内容偏多一些,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所以实习时间为2周,而其他专业的实习时间为1周。
2.对地质知识掌握程度上的差异
由于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普通地质学的课程学习和普通地质认识实习之后,会有更多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习、实践环节,并以从事地质工作为培养目标,所以地质工程专业的实习通常对学生的要求会更高一点,专业性更强一些,讲解更全面和细致一些,要求学生对地质知识掌握的成分更多一些。而其他专业的实习虽然地质知识确实很重要,但毕竟不是以从事地质工作为培养目标的,所以实习过程中,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成分会多一点,要求学生对地质知识“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
3.实习侧重点上的差异
虽然实习线路基本一致,实习中的主要知识点也基本相同,但不同专业的实习在对相同线路、相同知识点的利用上还是存在一些差异。任课教师对同一个知识点的介绍,除了固定内容之外,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往学生所学专业上做出引申、联想和拓展[18]。对于相同实习线路之外的其他线路和知识点,通常没有具体的要求和标准,也没有固定的内容,任课教师所做的讲解和引申,往往与任课教师的知识面、实习现场的触发点、实习学生的专业性质有关。
以上表明:不同专业的实习在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对地质知识的掌握程度、实习侧重点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既是对任课教师提出的挑战,需要教师更多地了解各专业实习工作的异同,需要教师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广阔的知识面,同时也为任课教师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丰富知识和驾驭不同教学环境能力的舞台。
不同专业在淮南地区地质实习的共性和差异性,可以简要概括为共性:实习目标、实习定位、实习线路、融入大地质的理念;差异性: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对地质知识掌握程度、实习侧重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不同专业在淮南地区的地质实习,任课教师要了解不同专业地质实习所具有的共性和差异性,同时具有更为宽广的知识面和驾驭不同教学环境的能力。不同专业地质实习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一些规律性的、成熟的、共性的东西,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情况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传授各种知识。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是:任课教师要充分应用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素质,彰显自己的理念,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达到各个专业地质实习的目的。
加强集体备课十分重要。由于参加地质实习的专业较多、班级较多。所以任课教师就比较多;任课教师中,既有从事多年实习、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刚参加工作不久、带实习次数不多的新教师,既有以基础地质为背景的教师,也有以资源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其他专业知识为背景的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集体备课显得十分重要。这可以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发挥各位教师多种专业背景的信息互通、知识融合、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作用,从而统一大家对各条实习线路、各个知识点的认识,并凝练和固化一些知识点,为完成实习任务、提高实习效果服务。
[1] 刘文中.淮南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指南[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
[2] 方观希.两淮煤田石炭二叠纪含植物化石地层[J].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89,9(3):109-121.
[3] 宋珍炎.中国淮南新元古代掘迹化石发现及其意义[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2):50-51.
[4] 杨为民.舜耕山断层的显微构造特征及其意义[J].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93,13(3):22-28.
[5] 刘城墉,薛业琪.淮南煤田发现史话[J].中国煤田地质,2000,12(1):75-76.
[6] 王桦,宣以琼.开设《普通地质学》课程的教学探索与体会[J].科技信息,2010,(11):522-523.
[7] 赵志根,严家平,陈萍,等.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建设的实践[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18-20.
[8] 吴诗勇,刘文中,赵志根,等.对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0,(21):263-265.
[9] 林清茶,程雄卫.普通地质学认识实习中地质思维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1,(10):228.
[10] 张平松,桂和荣,严家平,等.加强地质专业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6):45-47.
[11] 黄河,赵志根,许光泉.水文地质实习点的选择与教学效果评价[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1):76-79.
[12] 蔡劲松,赵志根.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习的教学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3,10(25):152-153.
[13] 孙丰英,赵志根,许光泉,等.地质与地理认识实习教学模式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2):121-123.
[14] 姚公一.论当代大地质产业战略[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5):35-39.
[15] 赵逊,银剑钊,杨岳清.社会地质学[J].地质论评,1997,43(1):64-68.
[16] 赵志根,严家平,许光泉.浅析淮南市煤电基地建设和耕地资源利用[J].资源与产业,2007,9(1):56-58.
[17] 严家平,赵志根,许光泉,等.淮南煤矿开采塌陷区土地综合利用[J].煤炭科学技术,2004,32(10):56-58.
[18] 蔡劲松.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98-99.
Title: Research on the Commonness and Differences of Geological Practice Teaching in Huainan Area for Different Specialties
Authors: ZHAO Zhi-gen, CAI Jing-song, HUANG He, SUN Feng-ying, LIN Qing-cha
Huainan Area; geological practice teaching; commonness;differences
G642
A
1006-9372 (2014)02-0092-03
2014-01-10。
安徽省省级教研项目“不同专业淮南地区地质实习的共性和差异性研究”(2012jyxm211)。
赵志根,男,教授,主要从事地质工程、矿产勘查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