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枫, 陈翠华, 蔺吉庆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实践教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地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
丁 枫, 陈翠华, 蔺吉庆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地学方面的传统专业,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成都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由学校培养计划和企业培养计划两部分组成。本文从优化教学体系、探索实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基地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卓越计划”下地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期为新形势下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发展探索新思路。
卓越计划; 资源勘查工程; 实践教学 ;新思路
所谓“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共同推出的人才培养计划,其针对目前大学教育中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2011年11月,成都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地质工程工学硕士、地质工程工学博士两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获批加入“卓越计划”。
本文将结合地学类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卓越计划”的目标要求,讨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些关键问题和教学改革思路。
目前高校教育主要侧重于素质教育,对其实践方面的培养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忽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地学专业,通过笔者与用人单位进行座谈交流,普遍认为目前本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强理论功底,但是对于实践操作存在着较大的欠缺,所以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仅靠大学课堂上的理论培养远远不够。大学阶段的工程教育虽然提供了系统的工程基础教育和基本的工程训练,但只有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才能使这些工程人才成长为合格乃至卓越的工程师[2],进而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独立野外操作的能力。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由学校培养计划和企业培养计划两部分有机组成,构成一个实施主体分明,目标、标准、要求明确,分工合作的整体。培养过程大致分为校内学习阶段、企业学习阶段。在培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主次有别,培养目标和要求各有所侧重。在校内阶段,主要指课程(特别是通识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阶段,包含野外认识实习,以学校组织为主,实施企业参与部分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有关矿业企业认知实习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大学入学教育、教学活动、教学文件制订、相关教育会议等。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指较大规模、较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阶段,含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以参与企业组织为主,联合培养团队(主要是联合导师团队、教学团队)承担相应的教学和指导任务。学校配备的对口教师参与承担培养任务的对口企业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所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承担相应的任务,参与企业发展规划、技术创新以及企业所要求的其他服务咨询工作(图1)。
按照成都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对教学的不同阶段人才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目前我校的实践教学主要由三种形式组成:(1)教学实验,主要在课堂上完成,以基础课为主;(2)课程实习,在实验室中完成,以专业课为主;(3)课程设计,在校园内完成,以户外实训基地为主结合实验室内设计,另外还包括了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其中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更加强调对课堂所学的地学知识的进行综合运用。
地学专业不同于其他的传统工科专业,其实践过程存在着周期长、实习目的地分散、实习时间受到生产单位的项目周期限制的特点,尤其在“卓越计划”中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四年中累计达到1年)很难实现,而通过调研发现,国内大学地学工科专业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
1.实践性教学内容有待改善
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往往存在纸上谈兵的情况。实践性教学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对学生的实习或设计以答疑解惑的形式来进行。由于地学实践要求对野外过程的体验与参与,所以其过程往往僵化死板,对各类实际问题的解决缺乏应变办法,因此,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往往难以保证。
2.校企合作有待加强
目前,各大学往往与生产单位以一纸协议来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为地学专业的工程实践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但是多数实践基地往往限于形式,并不能满足学生的持续实践需求,而且企业安排的实践内容往往也在随着野外地勘单位的市场项目进行,并不能保证实践教学培养的持续性,同时企业方面的导师也缺乏相关教学方法,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所以校企合作需要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
图1 资源勘查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流程图
3.校内实验室硬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985”和“211”院校相对来说实验室条件较好,而对于其他省部级大学来说,实验室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是资金方面的缺乏,致使实验室建设心有余力不足;其次,由于实验室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所以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及科研,而轻视实验室建设的情况,实验器材往往为科研服务,导致本科课堂教学服务的实验仪器陈旧、特别是一些观察光薄片方面的显微镜技术落后而且数量不足等问题,往往造成实践和理论教学相脱节的情况,这样难以保证基本实践教学的质量,对于一些更高层次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就更难以开展了。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地学方面的传统专业,用人单位对该专业的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针对上述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成都理工大学近年来逐渐重视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为了使我校达到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既定的培养目标,探索适合国情和校情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3],为此,学校和院系从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积极开展了许多工作。
1.优化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内容
首先,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课程划分为5个模块: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特色课程,另外还包括主要实践教学性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校内学习以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为主。在相关的专业课程中,无论是普通地质学、测量学,还是岩石学、矿床学、矿相学、矿产资源勘查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均设置有课程实验,要求学生在掌握地学理论的同时结合实践应用进行培养,注重对学生的野外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其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卓越计划”,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将在课程实验教学、峨眉地质认识实习、马角坝地质填图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5个方面去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实习时间比普通班更长。从三年级开始实行学生导师制,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一对一的有效指导,学生可直接加入老师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活动。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卓越计划”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分为两个阶段:校内培养以及校企联合培养。在校内培养阶段,除了完成相关的课堂实验和课程设计外,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导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在科研的过程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成立校企联合培养领导小组,根据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共同制订专业培养方案和企业学习培养方案。由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特殊性,往往很难让学生在在企业完成1年实践工作,所以采取灵活培养模式,在四年中某一教学阶段的固定时期将学生派往野外地勘单位,同时聘请具有高级职称、具有丰富野外经验的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实行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指导的双导师制。企业学习培养分为8个环节实施,分别为测量实习、认识实习、地质填图与资源调查实习、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思政课读书与社会实践活动和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总学时为52周。
2.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方法
(1)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尤其是本科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通过申报国家和省级教改立项以及在本校设立实验教改课题,设立专项软课题进行研究,全面保证实验教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示范中心和基地的形成,力争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2~4项。
(2)以培养服务西部地矿勘查、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为中心。实现室内基础性实验与野外综合实践的有机融合,理学与工学相互渗透融合。从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创新型实验这三个层次上组织实验教学,完成各门实验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
(3)结合“卓越计划”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创新教育基地建设,拓宽创新范围和领域,在培养计划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相应制订新的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调整和改革,重新修订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和个性化创新型实验教学大纲,修改和编制实验课程教材和实验项目指导书,正式出版系列实验教材。通过室内课程引导式实验训练、室内开放式自主实验训练、野外综合性实践训练、野外实战性实践训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成都理工大学通过地矿勘查实验教学中心(图2),创立了立体化、多层次的校内外相结合的工程实训支持平台,实验教学中心有效地把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有机结合,通过下设的4个不同方向的实验室及实训基地,让学生从基础课程开始就进行实践操作,由低到高,逐渐过渡到在野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然后进入地勘单位参与生产科研操作,在实践中形成了教学特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将依托产学研基地,与相关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工程技术人才合作培养关系,把企业放到联合培养人才的位置,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但是培养效果还需要实践检验。
图2 地矿勘查实验教学中心框架图
4.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方面
按照学科方向和学科优势形成多个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团队,加速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的转化,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水平,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科研平台。每一个学科方向均构建以博士生导师或学科带头人为主导、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学实验团队,以高水平教授团队带动实验教学团队建设,带动实验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将先进的地质学理论与方法、新的创新性成果融入到实验教学中,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成都理工大学以“立足西部、立足行业、面向全国、服务地方”为办学宗旨,我校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以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应用型优秀地质工程师为己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与国家“卓越计划”相吻合[3]。
同时资源勘查专业将继续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积极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工程,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与国外著名大学、兄弟院校、企业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为地方、国家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为我国地矿勘查实验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并希望为新形势下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发展探索新思路。
[1] 陈希.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N].人民日报,2010-07-09(A8).
[2] 李旭,沈岚,姚春龙,等.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契机探索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33(S1):109-111.
[3] 陈翠华,丁枫,董树义,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3,(2):44-49.
Title: Geoscience Major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in “A plan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Taking the Resources Prospecting Engineering Major as an Example
Author(s): DING Feng,CHEN Cui-hua,LIN Ji-qing
outstanding plan;resources prospecting engineering;practical teaching; new method
G642
A
1006-9372 (2014)02-0088-04
2014-04-13。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3z002-07);成都理工大学“卓越计划”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13JGZ16)。
丁 枫,男,讲师,主要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学、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方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