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黏
(安顺学院艺术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万变不离其宗:仙马大花苗族的民间音乐
熊 黏
(安顺学院艺术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贵州省普定县仙马村的大花苗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族性音调,大花苗族人在其口弦谐音的基础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作者以处于深山里的仙马大花苗族在音乐创新方面的发展进程个案为研究对象,探讨民间音乐在创新方面产生出来的文化自觉现象。
仙马;大花苗族;族性音调;创新
仙马村,贵州省普定县东北部的一个由仙马塘、马桑寨等六个自然村寨组成的大花苗和水西苗苗族聚居村庄,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与外界交流不多而相对闭塞。仙马的大花苗、水西苗对乐音的选取,是以通过他们的传统乐器 “阿江”(口弦)得以保存、流传下来,且作为本民族的族性音调,织在民间音乐中一代代地传承着。阿江,谐音乐器的一种,苗族人采用从其谐音列中提取高次谐音之法,提取出本民族所喜爱的乐音作为曲调构成的基础。大花苗人提取的是高次谐音的第6、7、9、11次谐音,这四个乐音可记唱作 (按首调唱名,下同)la、↓do、mi、≠sol;水西苗人提取的是高次谐音之6、8、9次谐音,这三个音可记唱作slo、do、re。两者区别非常明显,两相比较,水西苗在阿江上提取出来的乐音之间呈do、sol、re,sol作调头音,re是调头上方的属音,do则是调头下方的下属音。这三个音从民族调式的角度看,它们是调的功能音,以此作成的曲调没有调的色彩音,调性即不明确,可以理解为徵调式、商调式、羽调式三种调式。大花苗在阿江上提取出来的乐音之间呈↓do、≠sol、la、mi,la为调头音,mi是调头上方的属音,↓do、≠sol是调头下方下属功能的色彩音,且还是非常有规律的色彩音。由于有色彩音的缘故,以它们作成的曲调在调的样式上清晰而明确,可以归入为带中立音的羽调式。
作为大花苗族性音调的核腔音la、≠sol、mi、↓do,在阿江上构成的曲调其旋法还较为简易。例一:G=la(基音C)
在此例中,我们可观察到曲调是以核腔la、≠sol、mi、↓do作为骨架形成乐句,后两个乐句与第一乐句之间基本上是以核腔中间的两个乐音作重复。这就是说,此曲是基于核腔而形成的创新,这个创新之所以只有重复,是受制于乐器阿江的演奏,因它是一种单片形态的铜质谐音乐器。从曲子的组织结构上看,这个乐例虽说有三个乐句,但其乐句与乐句之间却处于平行的状态,组织结构上的呼应关系还没有产生。因此,可以认为这首乐曲在大花苗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史上还处于较低级的阶段,大花苗人还处在从阿江上提取乐音后探索曲调的构成过程中。与提取乐音相比,此时的大花苗人把顺序排列的la、↓do、mi、≠sol的顺序改变为la、≠sol、mi、↓do,说明他们已经开始自觉地寻找能代表本民族的一种音程系数,且把它作为一种固定的腔调用于本民族的各种音乐之中。把la、↓do、mi、≠sol的顺序改变为la、≠sol、mi、↓do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创新,这创新之果——大花苗人有了自己的族性音调之核腔,有了在核腔上产生族性音调的音乐发展之路。
例二:
这是一首大花苗族的民间传统歌曲,收录进了仙马小学校本教材。从谱例可观察到,在族性音调核腔la、≠sol、mi、↓do的基础上已有所展开。从旋律发展的角度看,展开的手法是旋律变奏,它与例一的重复手法比较,旋律变奏比原样重复已前进了一步。如果说重复是为了加深对旋律的感受和记忆,而变奏则使旋律产生了一种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丢掉了原样重复产生惰性、缺乏动力的因子,从而使旋律既有丰富的变化,又有了统一的框架。可惜受西方乐理的影响,中立音已被改造为常见的律制中的乐音,半升、微降音已荡然无存,只在乐段终止音上还保留着一点点微降音的痕迹。但无疑这是一种创新,是歌手一人所为还是众多歌手在传承过程中所为,已无从考证。目前只能认定,这创新来自大花苗人民,是千百年来该民族的音乐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之果。
再从谱例的组织结构上看,这首歌曲有两个乐段,段与段之间呈平行关系,段内的乐句之间已有结构上的呼应关系。以第一乐段为例,段中第一乐句的落音mi是调式的属音,第二乐句的落音↓do是调式中最远的色彩音,调头音la的确立与属音mi的支持唇齿相依,与色彩音sol的大跳和环绕相伴而行,特别是段落的结束音不是调头音主音la而是色彩音do,除了有源自传统核腔作基础的乐句结构外,这种终结音放在乐段结束处所带给听者的感觉是难以言表的,这是否就是大花苗人在音乐审美上的一种情趣或特色?
从仙马大花苗民间音乐的发展史看,这首谱例已位于较高级的阶段。此时的大花苗人已从探索曲调之构成的初级阶段,经发展旋律、探索曲式构成的中级阶段走向了有规范的曲式组织和相应的旋律发展手法之较高级阶段。可惜这之后,这种发展似乎已成一种定局而没能继续向前发展。在2004年普定县举办的 “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夜郎湖休闲游情侣情歌对唱比赛”苗族赛区中,仙马大花苗族歌手以 《可知采花路》获得了一等奖。其结构与旋律发展手法与例二属同一民间音乐发展阶段,而该歌曲的创作
者则是当代的大花苗族人。
例三:
阿哥 (阿妹)山上来
(歌词略)
王贵光 创作 (2004年8月)
获得二等奖的歌曲 《阿哥 (阿妹)山上来》由三个乐段构成,分别有男声、女声、男女声演唱三个乐段。从旋律发展手法、曲式结构看与例二也同属一个民间音乐发展阶段,不同的仅是在第三乐段增加了一小节补充终止。该首谱例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大花苗族人的音乐创新能力进步并不明显,其民间音乐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从我们目前掌握的资料看,仙马大花苗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创新,概言之万变不离其宗。这宗,指的是该族的族性音调和构成族性音调的核腔;变,指的是以族性音调核腔作基础而衍生出的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在这个个案中,按 “宗”与 “变”归纳仙马大花苗族民间音乐为:摘取乐音构成族性音乐的核腔,核腔基础上产生乐句,乐句基础上产生乐段,再在乐段基础上衍生出作品。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次变化,都表现出创新。正是一代代的民间 “歌王”、“歌皇”对其民族音乐所做出的不断努力,才使得仙马大花苗族民间音乐之河长流不衰。
注释:
本文中的“↓”读作微降记号,表示降低本位音25音分;“≠”读作半升记号,表示升高本位音50音分,即平均律的半音之半。
All Apparent Changes Essentially Remain the Same:the Research on the Creation of Dahua Miao People’s Folk Music Tune
Xiong Nian
(School of Art,Anshun University,Anshun 561000,Guizhou,China)
Dahua Miao People’s folk music,hidden in the deep mountains from Xianma Village,Puding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possesses the specific native music tune of their own speech community.Dahua Miao People have created significantly rich and various folk music tune based on their own Shankobyz Tune and Homophonic Words during their development for ages.This paper,based on the native music creation of developing process of Dahua Miao People’s folk music tune,discusses the folk music creation brings into the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of Dahua Miao People's speech community.
Xianma village;Dahua Miao People;native music tune of Dahua Miao;creation
颜建华)
J607
A
1673-9507(2014)02-0020-02
2014-02-15
2013年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项目编号:13GZYB37)阶段性研究成果。
熊黏 (1972~),男,安顺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作曲技术理论、民族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