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星野
芬芳泥土著文章
——论专题片《抉择》的曲艺风
□杨星野
说起曲艺来,那真的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像什么相声、小品、评书、二人转了,可都是时下老百姓的最爱。不过要是把曲艺和党教片拉扯到一起,很多人就纳闷了:这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呀。实则不然,辽宁省抚顺市委组织部拍摄的反映换届工作的三集党教情景剧《抉择》,恰恰就是巧妙而合理地运用了众多曲艺元素,将实打实的党建工作“乐乐呵呵”“轻轻松松”地解读给了观众,让观众捧腹的同时,还能动脑去琢磨妙趣横生的故事里藏着的道理,从而用活泼的形式演绎了严肃的主题,奉献出了一部让观众喜闻乐见的党教荧屏佳作。
每一部曲艺作品实际上都是在“讲故事”。设想一下,如果曲艺作品的故事性不强,那观众绝对是坐不住板凳的。《抉择》从头到尾,都是在讲故事,而且还把故事讲得津津有味——故事化体裁的处理形式,牢牢地拴住了观众的心。
很多曲艺形式比如快板书、小品、相声等,表演时间都不长,虽说时间不是那么宽裕,却要求所讲的故事是完整的,得“全须全尾”,这样才能让观众看明白。这是曲艺作品应有的“完整性”。《抉择》每集虽只有十几分钟,却要求能讲清故事的来龙去脉,背景得有,情节得有,结局得有……总之一个都不能少。而《抉择》也真正做到了“一个都不少”;如第一集《群众的眼睛是亮的》,批判的是换届时拉选票的行为;第二集《副乡长的位子有空缺》,针砭的是换届时跑官甚至买官卖官的行为;第三集《聪明反被聪明误》,讽刺的是换届时进行恶意竞争的行为。这三个故事都是小故事,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个故事对背景、剧情、人物介绍及开局结尾都交代得很明白,一点含糊没有。这种方寸间腾挪自如的叙事手段,使《抉择》成功讲述出完整而清晰的故事。
曲艺作品仅是讲故事是不够的,还要把故事讲出彩儿来。这就要求故事要跌宕起伏,充满了意外、悬念、矛盾等设置,这就是曲艺中常用的手段——“使噱”,也即我们常说的“抖包袱”,这样才能保证观众始终是“揪着心”看。《抉择》里也同样充满了“包袱”,伴随着紧凑、丰富的剧情,那“包袱”是一个接着一个,让观众几乎没法“挪开眼睛”。就说第三集《聪明反被聪明误》吧,村党支部书记叶平富为了换届时能当上副乡长,对“竞争对手”李茂林可谓使尽了手段:先是派小舅子吴军威吓人大代表,然后是四处连哄带骗地拉票,再后来是写匿名信诬告,最后在网上散播不实信息以求“搞臭”对手……真是一招儿接一招儿,但这些招儿都被组织的慧眼一一识破,最后他本人也受到了应得的惩罚。这种包袱不断、急速起伏的故事节奏,简直营造出了谍战剧般的气氛,时刻拉紧着观众的心弦,“使噱”在这儿可是立了大功。
无论哪种曲艺形式,根儿都是“表演”。台上的或说或唱,自然是在表演;台下的且听且看,则是在欣赏表演。既然是“表演”,就需要一定的艺术加工,按此说来,这似乎与党教片“不挨着”啊,毕竟党教片的基础就是真实性,有了“加工”还何谈真实?然而《抉择》用情景剧的形式,恰恰避开了这一障碍,将“表演”实质上等同于文献片中常用的“情景再现”手法,从而“演”出了特色。
曲艺的本质就是表演,《抉择》全片也体现出了浓郁的表演风格。首先是起用了大量专业演员,如丁建华等都是抚顺市群众艺术馆的专职演员,表演经验丰富,能够很好地演绎人物。其次,就是将主要角色进行一定的“脸谱化”处理,形象醒目,个性突出,表情、动作适度夸张,“是忠是奸”一目了然。如第三集《聪明反被聪明误》中,一心想“上位”的叶平富言语不多、眼神阴沉,显得老谋深算,他的帮凶、小舅子吴军肥头大耳、满脸凶相,受威胁的人大代表王云面容清秀,显得温和而略带柔弱……“脸谱化”的处理形式使观众迅速进入剧情了。
同时,曲艺作品在描写人物心理时,往往是直接来表现的,即要么张嘴说出来,要么用动作比画出来,绝对不能不交代,让观众蒙在鼓里。这是曲艺的特点之一。《抉择》也做了相应的处理,在描写角色心理活动时,要么通过人物的神态,要么通过独白或对白表现出来。如第一集《群众的眼睛是亮的》,当描写李成林为是否拉票而患得患失时,脸上表情沉重,同时自言自语:“难道是我错了?哎,这连香说得也对,这活动就比不活动强啊!”还有李成林与王飚商量拉票时,表情和对话都将自己的苦闷心理表达出来了。看似直白地表达心理的形式,实际上是符合观众“轻松欣赏”需要的;况且在直白的表达中,观众很容易就对人物及主题加深了理解,又何乐而不为呢?
曲艺来源于民间,带有鲜明的“草根性”,因此曲艺作品都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能让观众感觉到:“这说的就是咱老百姓身边的实在事。”包括某些与平民生活有一定距离的曲艺作品,里面也糅进了大量生活化的想象。这是曲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抉择》在反映现实方面,也做得十分到位,具有很强的生活基础。
曲艺作品在运用素材方面,十分注重选用那些生活中普通人司空见惯的事物来进行演绎,往往也是针对现实中大家较多关注的焦点、热点,这样高的现实价值,自然能使观众感兴趣。《抉择》的主题是换届选举工作,素材也带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如第一集《群众的眼睛是亮的》,说的是拉拢人际关系以求私欲;第二集《副乡长位子有空缺》,说的是跑官、买官、卖官;第三集《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这样的素材运用,实际上都是针砭时弊、直指人心的,自然让观众感觉作品是“真真的”,看着既痛快又过瘾。同时,《抉择》中出现了主持人点评这一形式,类似于曲艺中的“批讲”手法。所谓“批讲”说的是演员在演唱中间,对书里的事物进行评论介绍、对书里的主要正面人物着重赞扬、对某些反面人物批判贬抑,都要观点鲜明。《抉择》中主持人观点鲜明的点评,也起到了帮助听众理解故事、辨别是非美丑的作用。
同时,曲艺作品还要求在场景、服装、道具及对白等方面均有很强的生活性,应该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抉择》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到位。如第一集《群众的眼睛是亮的》中,李成林和老婆连香在厨房中争吵,场景和对话都如同真实的生活,让观众有些忍俊不禁;又如第二集《副乡长位子有空缺》中,村支书王春禄为了买官,向老婆凤莲要存折,两个人坐在炕上,穿着家常衣服,你一言我一语,营造了地道的东北农村生活场景。如此活灵活现地再现生活的表演,使《抉择》变成了一面镜子,照出了生活的原汁原味。
曲艺号称是中国最具有民间色彩的艺术。什么是民间色彩?就是来自于民间、活跃在民间,理所当然能受老百姓的欢迎。因此,《抉择》所具有的曲艺风格,可算真正地“接了地气”。基层的党员群众看到如此新鲜、有趣、活泼的党教片,眼睛当然就舍不得离开荧屏,自然地也就接受了教育。而这也正是《抉择》编导的高明之处——对党员群众进行教育,不一定非得板着脸,很多时候,换一些生动而活泼的形式,反而更能让这种教育近百姓的身、贴群众的心,从而有效地达到教育宣传的目的。正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明白生动,引人入胜。这就是《抉择》给予我们党教制片工作者最好的启迪。
为了在换届中『更上一层楼』,李成林(左)没少在酒桌上忙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