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
(呼伦贝尔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多元化考核与高校文学课教改之策略
田青
(呼伦贝尔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高校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诸多环节的相应配合。多元化的考核方法,正是从评价体系入手,对高校教学改革进行的尝试。它在调动师生教与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起到重大的突破,尤其是其灵活多变的考核手段,可以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多元考核;高校文学课;教改;策略;体会
自1998年教育部提出“985”工程以来,全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真正拉开帷幕。一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关注效率和效益”,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目标。各级各类高校,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特点,纷纷进行改革探索。另一方面,怎样改和如何做,才能从根本上适应今天的大学生特点,才能配合国家关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成为每个高校,每位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的确,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许多环节构成的链条:教学理念、教材教法、考评体系、教学质量监督等环环紧扣,层层递接的连锁机制。既要注重每一环,又要平衡协调整体。作为高校教改的尝试,多元化考核虽然只是教改诸多环节当中的小小实验,但总体上看是颇有成效的,在师生齐动,共抓教学质量方面,迈出可喜的一步。所谓多元考核,即改变以往“期末一卷定乾坤”的做法,把分数分散在各章、各阶段,随学随考,随考随取分,不定期地、多样化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这种方法可以从多侧面、多角度检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掌握和创新程度,并形成了以考带教、以考带学的教学配套模式。自该方法推行以来,教师花在教学上的心思多了,学生用在学习上的精力足了,教学双方的热情得到极大的焕发。本文通过对多元考核方法的思考和研究,以期同人参与讨论,从而推动高校教改的不断深入。
从总体上看,多元考核法的贯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考核目标,并对课堂教学和考核方式加以设计,避免随意性。因此学期伊始,在制定教学大纲、考核方案、教师手册、教学进度等方案时,关于考核的架构要得到合理安排和充分体现。此外,根据高等学校课时分配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师教案,要跟着周学时走,即把每一周(一次两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考核内容按照周学时加以布局。这样,学生在每一门课程和每一周课时中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得到统筹与细化。考什么和怎样考,在成绩构成的设计中加以体现。以文学课为例,课程总评成绩构成见下表。
第一,总评成绩构成。平时考核、阶段考核与结课考核的次数,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加以调整。可以适当增加平时和阶段考核的次数,也可以减少结课考核的次数。因此,在开课时,对各性质的考试可做出要求。譬如,在专业考核成绩中,必须有结课考试的比重。第二,考核内容。平时考核中包含的课堂表现、听课状态和阅读理解。听课状态是以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和反应程度为基准的,而首要前提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传授方法得当,有互动;听课状态重在教师的启发,学生参与教学,并积极思考和笔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阅读理解主要指学生对教师授课的“前理解”,即阅读积累。这样,在教师评价该作品时,可以迅速消化并产生新的认识与思考。阶段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试题覆盖率是单元或阶段教学内容的80%以上。它可以是对一章或几章内容的总结、归纳,也可以是对该部分教学重点难点的测试。因此,教师关于学科前沿的介绍和阐释,对作品或思潮的深层剖析,都决定了学生在阶段考核中的表现。考核中,无论采取哪种考核方式,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三个程度:即把握程度、理解程度和创新程度。而最后一种,也是阶段考核中教师自查的重点,是对教学成功与否的检验。结课考核是对专业课教学的全局检验。考核时因为平时考核与阶段考核已经对课程过程有了一定的检测,因此,结课考核问题的设置应该是宏观的,对该专业课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问题。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状况都是一个切实的衡量。第三,考核方式。考核内容的多项性决定了考核方式的多元性:口试、笔试、论文撰写、讨论、演讲、课外阅读等,从不同侧面,以不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多种评价。口试是对每一位学生的表达、理解、创新能力进行检测。这在百人的班级,可以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实践证明,口试非常适用于高校学生特点,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当然,口试要求教师对大多数,甚至是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以便口试时可以因人施考。事实证明,口试避免了死记硬背,人人皆宜,深受学生们的欢迎。笔试采用问答方式,针对提出的问题,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试题的设置可以灵活多样,难易相成;既有教学重点难点,也可以是一般性问题。论文写作是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重要的基本功培养,主要指文学评论。写作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文案处理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从来都是文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就写作能力的重视程度而言,有专家认为:“学生能写一篇优秀的评论文章,要比实际的考试分数有意义得多。”[1]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就说:中文系不一定都培养作家,但一定是写家。[2]论文由于其学科性、创见性、理论性和抽象性等特点,要求作者具有深广的理论基础,灵活的专业技巧,敏锐的思维逻辑、通畅的表达能力。所以,论文写作是对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检验,对他们毕业论文写作有一定的帮助。讨论或演讲是对学生专业课学习检测的最好手段,也因为其开放性特征,也深受学生的喜爱。讨论时,由于课时的局限,可以分组进行,通过合作式,由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成绩按组记载。演讲对于大学教育而言,演讲和论辩力的培养是不分学科专业的。演讲是“演”加“讲”,进入角色,绘声绘色是主要特征。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演讲和论辩力在本专业培养目标中占有绝对优势。尤其是在文学教育上,它通过对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学习,可强化学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注重学生朗读吐字的标准化训练,做到:发音正确,断句规范,用情到位。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陈平原教授在谈到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教育时,称赞他们的“演讲会”设置。该形式不分专业,每学期必修,常规化训练。一年中,学生必须提交一篇正式论文,并口头发表,接受质询。听教授的评审与建议,会使学生举一反三,见贤思齐。“天分有高低,能力有大小,但经过几年严格训练,走出去,就象模象样了”[3]中文系不一定培养的都是演讲家,但能做到谈吐自如,思维清晰就是一种能力。课外阅读主要检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其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章节结束后,可将一些有关作家作品的研究资料,以供他们课下研究性学习。有意识地强化他们理论借鉴习惯。其二,根据学生网上资料阅读收费情况,开设“教师科研成果平台”,授课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科研文章向学生开放,加深师生交流。其三,除了必读书目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推介有关报刊资料,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论辩强度。
康德曾说,教育是一门的很难的艺术,的确,多年的教学改革让我们对康德的说法有更多的共识。多元考核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尝试,有喜悦,也有心酸,效果虽然明显,但问题也不容乐观。首先看效果:第一,根据育人标准,确定课堂教学目的。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只重科研,不重教研,使课堂教学效果被忽视。通常情况下,“教学大纲”规范了所有的教学,而里面除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外,找不到对具体教学细节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堂教学其他功能的发挥。多元化考核的实施,克服了这一倾向。而学生因为专业考核方式的多样化、灵动化,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精力更集中,兴趣更浓厚。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留给学生一些章节,让他们独立完成。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大大超出以往,师生之间的交流远远胜出过去,形成新的课程教学模式。第二,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多年来,高等学校多是以给定的教材内容来确定教学范畴的。教师教得刻板,学生学得不灵活。在这种情况下,完成教学内容是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学生的理解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被弱视。多元化考核以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接受为主要目的。因此,教学内容要根据培养目标与考核目标而定。譬如,现代文学中,对于鲁迅的教学,不再面面俱到,而是以考核重点为指针,鲁迅的思想、生平和创作道路这样一般性问题交由学生完成,教师只需对教学目标加以提示,学生自学结果由检查课堂笔记来考核。对于鲁迅重要的小说、散文诗则通过分析式教学,交代来龙去脉,形成连贯的思想路线,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学到科学的思维方式。而学生学习效果则通过课堂讨论、论文撰写来检验。整个教学过程必须在课前加以设计,并系统展开,课堂上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课下学生做什么,怎样做,如何监督,都在设计的步骤之中。和以往不同的是,学生的课下活动被纳入到整体教学进程之中。学生课上参与教学,课下延伸教学变成常规。第三,根据考核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考核目标通常是教学目的的直接体现,它比教学目标更接近教学。因为它的问题设置更具体,也更便于操作。譬如,对于鲁迅小说教学而言,阶段考核的目标,主要是鲁迅小说在题材开拓、主题深化和手法创新上,对中国现代小说的贡献。因此,在教学中,以教师主讲为主,辅之以学生课下自学和课堂讨论等形式,加深学生的理解、消化和吸收。而从另一个意义上看,根据考核目标来组织教学,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教师的随意性,教学目标指向更明确,更合理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第四,根据学生特点,采取因人施考的原则。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理解能力的千差万别,表现出来的素质也会各有不同,因此,“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旧有规则,在今天高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大趋势下,显露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不能与时俱进。多元化考核方式,弥补了一个标准衡量学生的不足。它通过各种方式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理解、创新发挥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譬如,在口试设计中,对于一般学生,识记和理解是一个标准,而对程度好的学生而言,创造性发挥应当格外关注,真正实现因材施考,使得那些“天才”的学生得到重视与培养。其次看问题:第一,从教师角度,多元化考核要求教师对学生采取五六种以上的考核方式,而每种考核都有相关的设计,因此,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譬如口试,每个学生二三个问题,那么百名学生就是二三百个问题;一个学生用三分钟,那么百名学生就用三百分钟。此外,批改学生论文、检查学生课外阅读、课堂笔记、笔试等,一学期下来,搞专业研究的时间被大量挤占。第二,从学生角度,多元化考核要求学生应对各种形式的考试要求,他们要配合课堂教学,对专业知识不断消化吸收并加深理解。譬如,根据考核目标,要求学生对部分专业知识展开自学。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要查找资料,扩展课堂知识视野;撰写论文,书写体会;阅读文学作品,识记文史知识。从某种层面上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远远超出以往,但是,自由支配的时间所剩无几,加上考研、考级等,叫苦连天是在所难免的。
总之,面对国家关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迫切形式,高校教改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使高校教改达到预期的目标。多元化考核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尝试,在整个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之中,只是诸多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其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还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来加以检验。
参考文献:
[1]周云鹏.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温儒敏.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变革[J].北京大学学报,2003,(5):19-21. [3]陈平原.上什么课,课怎么上[J].中国大学教学,20112,(2).
G642.0
A
1674-9324(2014)01-0268-03
田青(1961-),女,辽宁康平人,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教授,本科学士,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中西方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