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杰
一波又一波的冷空气袭来,大多数人都在寻求温暖,然而却有那么一群人喜欢扎进寒冷的冰水中“扑腾”,他们就是冬泳爱好者。国家体育总局游泳中心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冬泳会员人数近20万,全国冬泳爱好者几十万,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那么,冬泳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竟然能吸引如此多人参与其中呢?
“血管体操”助健康
有“血管体操”之称的冬泳,近些年来已经逐渐被医学界作为一种医治慢性病的手段,诸如镇静、镇痛、镇咳、利尿作用等。有研究表明,冬泳能够促使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快,有利于体内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同时,人体内各种器官得到合理锻炼,除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外,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作用,活跃微循环。经常冬泳的人不易患感冒,而且冬泳对功能性心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病、哮喘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并非人人适宜
冬泳虽然好处多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有严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肝病及糖尿病的患者;中耳炎、过敏性体质者、先天性心脏病人以及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有开放性伤口的人和酗酒者都不宜参加冬泳;女性月经期也不应游泳,否则有可能导致疾病突发或伤害身体;儿童由于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参加冬泳要注意适量,必须有成年人监护;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特殊,最好不要参加冬泳;患有精神障碍、癫痫等精神不健全的患者由于发病时缺乏自控能力也不适合冬泳。
锻炼方法要科学
冬泳时既要接触低气温和冷水的刺激,又要在水中进行运动,对人体的刺激非常大。因此,冬泳必须严格遵循科学的方法,要求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要适时体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量力而行、确保安全。如果常年不做身体检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疾病情况不了解,对冬泳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没有准确把握,或者运动量、运动方式不当,不但不会带来锻炼的效果,有时反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会发生意外事故。
冬泳要结伴而游,切勿独泳,防止发生意外无人救护。入水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让身体逐渐入水,使身体对水温有一个过渡性适应,避免太强的突然刺激而引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冬泳时泳友要保持合适的距离,避免互相碰撞,特别要防止冬泳时潜水和跳水。
冬泳的运动量要控制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不要盲目跟别人攀比时间长度和游泳速度。如果在水里时间过短,没有经受充分的刺激,就达不到锻炼的效果。一般来说,刚下水时体温迅速下降,会感到发冷,随后皮肤发红,体温开始回升,感觉温暖而舒适,这时离水上岸,一般会感到比较轻松适意。如果继续接受冷水刺激,等到身体打寒战、手脚发麻,就已经是运动过量的表现,这样极容易损伤某些器官和组织。
冬泳前后绝对不要喝酒,喝酒会加快皮肤的散热,容易受凉,泳后加重心脏的负担,而且酒精也会影响神志,容易发生危险。冬泳后应注意保暖,上岸后,应用干毛巾擦干身体,到身体发红为止。然后,迅速穿好衣服,慢跑或原地跳动,直到体温基本恢复。冬泳后切忌马上进入高温的房间、烤火或者洗热水澡。
(摘自《北京青年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