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2014-02-20 12:08李青徐晶罗敏
科教导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影响

李青+徐晶+罗敏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成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方面,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出发,分析其双重影响和建设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提出合理建议,致力于文明健康校园网络文化的打造。

关键词 高校 网络文化 影响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The Analysis of Campus Network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LI Qing, XU Jing, LUO M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173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iques, network is playing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university students' daily life.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ampus network culture are becoming important aspects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study on campus network technique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paper is starting from the content of campus network culture; analyzes the double influence and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on. It puts forward the reasonable proposals, committed to build the civilized and healthy campus network culture.

Key words universities; network culture; influence; construction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网络文化的建设管理被加入党的议事日程。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提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既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方面。①

1 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

国内研究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专家学者很多,高校网络文化多简称为校园网络文化,董清爽等人认为,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师生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利用网络进行沟通的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的总称。②孟丹认为,校园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两者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三个要素。③

校园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如网络文学、网络影视、虚拟社区文化和网络游戏等;校园网络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多元化的,如BBS论坛、短信、QQ、搜索、博客等多种形式。④

要研究校园网络文化,首先应该梳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校园文化、网络文化与校园网络文化的关系。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依托创造的群体文化;网络文化是现实的人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上,以网络为依托创造的一种跨越国界和地区界线的共享文化。⑤校园网络文化是在互联网技术进入中国之后,在高校形成的一种包含网络元素的新文化形态。校园网络文化是以高校师生为主体,以校园网络为依托,包括了由计算机软硬件构成的网络物质文化,以校内网络规章制度为内容的制度文化,以学校精神为导向、涵盖师生价值取向等内容的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校园网络舆论、校园网络舆情和校园网络文化的关系。网络舆论是指在互联网构建的具有公共领域性质的平台上,公众对某一焦点事件发表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见或言论。⑥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刺激而产生,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相应的,校园网络舆论、校园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普及,以高校校园为依托的网络舆论和网络舆情。三者的相同之处是都以高校为依托,以高校师生为主体,以校园网络为载体。然而,校园网络舆情是校园网络舆论背后价值观、思想道德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对校园网络文化产生影响。与此同时,校园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校园网络舆论的激烈程度、价值取向,影响着师生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影响着校园网络舆情。因此,要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必须对校园网络舆论进行合理的引导和管理。

2 校园网络文化的双重影响

校园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得好,不仅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校园文化传承与创新,而且对社会也是有益的;如果对校园网络文化放任或者管理不当,那么容易导致网络文化的弊端在学校放大。

2.1 校园网络文化的有利影响

首先,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平台,便于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虚拟的网络世界具有开放性,在这里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具有平等性,比如观看世界各大高校的精品课程、讲座,从而使更多的人享有更多的受教育的途径和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随时随地查阅所需要的信息,向老师咨询探讨感兴趣的话题,与网友自由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通过网上选课、学校网站回应学生问题等方式,实现学校与师生、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第二,校园网络文化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文化氛围。高校师生可以足不出户,通过QQ群、校园BBS等方式参与学校乃至社会上的一些民主政治活动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和对校内问题乃至社会问题的观点态度,使得学生参与意识强烈。endprint

第三,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打造,促进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将社团活动、专题讲座、精品课程、校史院史介绍等活动内容引入网络,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参与其中。通过微信、博客、人人网等方式扩大活动的范围,不仅可以在校内开展各种主题活动,还可以拓展到校际之间,使得校园文化活动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不仅提高了师生的参与度,也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对学校的管理机制提出了挑战,激励学校的管理制度不断创新。

2.2 校园网络文化的不利影响

第一,校园网络文化削弱了校园人际关系。网络把世界联系成一个紧密的整体,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在现代校园中,人们往往是通过计算机、手机等工具进行交流,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减少了,学生之间的直接接触和感情交流也相应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学生的自我封闭,导致出现冷漠、孤僻等状态,对集体缺乏归属感,对校园活动产生厌倦,对现实生活缺乏热爱。被削弱了人际关系的校园网络文化培育出的学生可能会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心理障碍,缺乏社会责任感。

第二,校园网络文化削弱了传统校园文化的精神整合作用,引导不当容易造成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传统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整合作用,使得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举止都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但校园网络文化依托网络,具有了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给学生的三观带来严重冲击。很多学生道德人格缺失,游离出现实世界,在网络的虚拟情景中流连忘返,出现很多不理智行为。

3 建设校园网络文化

大学的教师、管理者,包括网络文化相关的工作者,应扮演好校园文化建设引导者角色,使校园网络成为传播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有利影响。

3.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用先进文化引领校园网络文化,注重校园网络文化的理论建设

网络世界纷繁复杂,主流文化缺失,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被赤裸裸地展示给校园大学生,随着网络使用的普及和深化,师生出现价值观多元化。与此同时,大学生的认知判断能力不足,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因此需要用先进文化来占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用科学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勇于追求真理,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和社会主义特色的网络精神文明文化产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另外,国内对校园网络文化的理论研究有待充盈,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措施不够成熟,因此,将校园网络文化视为一门学科,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并配备专业的研究团队显得十分必要。

3.2 整合校内各种网络资源,构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平台

据调查,一些高校直接按照“谁开设,谁负责”原则,对校内网络资源实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制度。这种管理方法有利于各个部门尽心尽力地做好本部门的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但是网络资源“各自为政”,容易造成部门之间在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相互推诿责任、校内网络资源的浪费。因此校内网络文化的建设要坚持系统性原则,学校思想教育、网络技术管理等部门之间要通力合作,一方面做好网络舆情的监控,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高校师生的网络文化建设利用网络便捷性,可以直接使用网络公司开发的软件系统,如腾讯QQ、新浪博客、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室等等,建设网络班级、开展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等。另外,高校应该根据自身文化建设需求,开发相应的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引导性的网络平台作为校园网络文化的技术支撑。

3.3 健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制度,打造素质高、专业性强的管理团队

高校对于校园网络文化这一网络文化之后的新兴产物,还没有非常完善的管理制度。国家层面多为网络管理文件、指导性的方针策略。因此,高校制定符合本校特色、合乎时宜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制度势在必行,除了要方便对校园文化的管理,更应该保护学生的利益。高校中的非正式群体较多,比如各种社团、各种组织、班级等,这些非正式群体的一言一行对其他学生起着显著的影响力。⑦所以,学校在制定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制度时,要注意对校园网络舆论的监督,培育“意见领袖”,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向着积极、正面方向发展,让校园网络文化充满正能量。打造一支专业的高素质队伍是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的关键,这支队伍应是多层面的,不仅要包括高校的管理者,即院校职能部门领导,更应该包括校园网络文化的主体,即高校师生。专家教授、青年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骨干、“意见领袖”等也应该被纳入到校园网络文化工作队伍当中。通过这支队伍,介绍传播学科最新前沿信息,解释有关政策制度,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建设和管理。

本文作为课题的论文成果之一,该课题名称为 “ 以建设健康向上校园网络舆论环境为载体传承优秀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课题编号为“ZYGX2011J136”

注释

① 李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新局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4-11.

② 董清爽,马秀峰,周伟.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定义与建设探究[J].信息技术,2010(3):30-71.

③ 孟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

④ 刘冰.从BBS看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2):24-27.

⑤ 周伟.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网络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曲阜师范大学,2010.

⑥ 李琼瑶.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2):79-80.

⑦ 穆瑞宽,杨静.新时期高校文化传承的途径探析[J].前沿,2012(23):237-238.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文化高校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