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亮
摘 要 联合办学中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习集体处于松散的状态,给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建立网络学习社区实现开放获取、互动交流、协作学习和知识共享,形成“一站式”的学习环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寻找学习伙伴难、分享学习资料难、个性化学习难等问题,從而进一步推动联合办学发展。
关键词 网络 学习社区 联合办学 辅修双学位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Communit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Joint Education
GENG Liang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In joint educatio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eachers, students and collective learning is in a loose state to adversely affect teaching. Establish a network of learning communities to achieve open access,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knowledge sharing, to form a "one-stop" learning environment. Certain extent, solve the difficult to find study partners, share learning materials difficult, difficult issues such as personalized learning, thus furth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joint education.
Key words netwrok; learning community; joint education; minor double degree study
1 介绍网络学习社区
1.1 网络学习社区的定义
学习社区(Learning Community)可描述为:由学习者和辅助者共同构成的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通过分享资源、互助协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并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交流经验,形成互补的学习共同体。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社区应运而生。目前对网络学习社区的叫法不一,有的称之为在线社区(Online Community),有的称之为电子社区(Electronic Community),还有的叫它虚拟学习社区(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它们含义和功能大同小异,在此统称为网络学习社区。它们主要是借助强大的信息手段来搭建公共网络平台,通过不同模块的设计来实现参与者获取知识、增进理解和提高水平的目标。
1.2 基本特征
(1)网络性。网络学习社区顾名思义是要基于互联网络实现成员间的互动、信息资料的共享。成员间既可通过在线聊天、视频会议等模块实时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站留言、电子邮件等功能进行异步沟通。(2)自主性。网络学习社区成员的学习都是由成员自身主动发起的。成员根据自身的兴趣、偏好、需求、时间等灵活地选择内容,取舍资料,控制时间,把握进度等。(3)社交性。通过相关功能的设计和使用,实现成员间频繁和有效的互动。成员个体不仅学习和浏览其他成员共享的学习资料,也可以自行发布和共享相关学习内容,使得成员关联起来,成为一个社交性的平台。
2 介绍十校联合办学
2.1 十校联合办学背景及概况
为进一步落实《省部共建武汉城市圈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的精神,充分发挥武汉地区部委属高校和省属高校的学科专业优势,改革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和利用武汉地区部委属高校和省属高校的学科专业优势,优化片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拓宽人才成长渠道,提升区域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南湖片区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十所学校,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决定在校际间实行联合办学。现阶段主要开展辅修双学位培养工作,已有4届约六千学生受益,与主修学习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2.2 十校联合办学运行中的问题
(1)组织管理松散。十校联合办学建立在各高校各独立办学的基础之上,但又不等同于各校独立办学(教学),在运行中涉及到各校之间的协调。尤其是在跨校学习学生管理中的只管教学不涉及学籍的单边管理。需要根据联合办学的特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管理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业绩管理制度、共同设施使用制度、质量监控制度。(2)教学形式单一。目前的教学形式仍然以传统面授方式为主,网络信息化程度不高。由于辅修双学位学习都是安排在周六周日进行,所以常常会出现学习时间和主修实验课程或考试冲突的情况;而且大多数学生是跨校学习,导致学生会在周六周日奔波于本校和辅修学校之间。现行教学形式无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不便。(3)学习压力较大。辅修双学位学习都是安排在周六周日进行,由于课程的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安排较密,使得学习处于一种高强度、快节奏的状态。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压力较大,课堂内容需要课下花较大时间去消化吸收。一旦(下转第78页)(上接第59页)有前期课程或铺垫内容没有理解,后续部分很难跟上节奏。(4)学习效果欠佳。联合办学双学位招生涉及所有学校的学生,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和爱好兴趣不同,导致最终在一个班上课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差距很大。由于上课时间安排紧凑,学生人数较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课堂教学无法顾及所有同学,所以学生会感觉学习效果欠佳。
3 构建虚拟学习社区促进联合办学发展
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压力较大,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机会少,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教师认为教学时间过于集中,教学性和社交性交流太少,难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考虑建设十校联合办学网络学习社区,作为辅助手段来促进双学位学习。
在网络上开辟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将摆脱孤立学习的局面,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应用参与者的个体智慧,促进师生及生生互动合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实现专业切磋、知识分享、互相学习、彼此协作、共同成长。并利用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概念和技术,将师生的日常交流上升到知识的积累、挖掘、更新等一系列动态循环的高度,挖掘交流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促进知识的共享与交流,让师生成为知识的生产者、创造者、传播者及使用者,实现学生在松散学习状态下的有效耦合,进一步促进十校联合办学发展。
4 网络学习社区解决的主要问题
(1)实现学习资源共享。社区的最重要目的是促进学习资源的共享,通过采用共享技术形成资源分享的途径和良好机制,使得学习者不但能够阅读或者个人拥有资源,还在使用其他交流软件的情况下,和社区内与同伴分享优质学习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信息在社区内的传播。(2)明确归属感。提供用户注册、个人空间群组等功能,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同自己是学习社区的一部分。开辟展示个人信息、记录学习过程和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存储空间。有目的性地发起群组活动,能够通过指导学习等方式积累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成为群组的成员或者领导者,而不是始终作为游客身份,没有归属感。(3)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在接受能力、学习方式、学习基础、时间安排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可根据自身能力水平自定学习速度来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内容。(4)加强协同活动。可以通过平台的设计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协作。教师要尊重学生,善于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机会,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展开对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伙伴。而教师在与学生的交互协作过程中,自身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南民族大学校级教研项目:“十校联合办学网络学习社区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献
[1] 陈冲等.“科学探究乐园”虚拟学习社区的初步设计[J].计算机时代,2011.2.
[2] 张建光等.网络学习社区的特征和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3.
[3] 宁玉文等.Web2.0环境下的高校虚拟学习社区建设[J].计算机技术及发展,2012.5.
[4] 许晓东.武汉地区高校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5.
[5] 李晓锋.我国高校校际联合办学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