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健美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观察和实践,阐述了自己对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的看法。文章主要分两个部分:基层学校教学中形成性评价操作的常见误区和弊端;新课程下教师在操作形成性评价的时候应该坚持的原则和探索。文章结合笔者教学《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4的实践经验,着重探讨了教师的评价行为如何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即:评价以课程标准和目标为依据,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评价要坚持多元化和多样性。
关键词:课程标准;形成性测试;牛津初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96
《英语课程标准》对评价的重要性以及目的、原则、方法等方面都有比较详细的描述。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育部,2001)。
评价要采用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和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相结合的方式。倡导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方面的发展作出评价。是一种表现性评价。但是,在具体的评价操作中,形成性评价依然有很大的提升和改革的空间。
一、目前初级中学英语教学中评价方面的常见问题
1. 评价范围狭窄,不能做到以人为本
课程标准强调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与传统观念不同的是它强调了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任务,即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爱国情怀、国际视野,这些涉及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评价,所重视的大都是学生的语言技能,所谓听说读写。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往往局限于词汇和语法;考试中材料的选择陈旧或者生僻,既缺乏情境又没有思想性。
2. 评价手段和标准单一
很多教师认为评价就是考查和测试,以及课堂上的提问。把评价过程简化为听写、作业、单元测试以及阶段性的月考等。重点考查的范围是语言知识点。这些评价手段容易操作,有很强的功利性。而判断的标准往往是分数,是非分明。这样的评价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性。这样的评价体现不了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忽略培养学习能力,忽略了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性和合作性。
3. 评价对教师教学和本身发展的制约
基层学校或者教育职能部门只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导致评价不能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师的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被迫以教科书、教学和考试资料为中心,无法体现教学的实践性和创造性,逐渐丧失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因为考试的制约而不敢过多地采用了突出语言使用的交际性活动,教学和评价都充满功利性。教师的教学探索往往因为一两次的考试成绩不佳而被否定,这直接造成他们对教学研究和创新的消极排斥情绪。
综上所述,目前的基层学校中常见的评价手段和机制与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而改变和提高的关键其实还是教育者本身,即教师。
二、教师在组织进行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的尝试
下面结合笔者在组织教学《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8A Unit 4 Wild Animals时所做的一些尝试,谈一谈教师在进行形成性评价时可以做的有益的创新。
8 A Unit 4的topic是Protecting Wild animals;语法内容是情态动词may表示可能性和动词不定式作为宾语的用法;Task是要求学生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一个report。本单元的教学分8课时:
Period 1 Comic Strip & Welcome Unit,评价以课堂讨论和提问为主。
Period 2 Reading(1),评价的内容是学生分小组完成和材料有关的主观性阅读理解。每个小组选一个人复述材料的主要内容,小组之间互相打分。要求学生回家朗读或复述课文给家长听。
Period 3 Reading(2),评价内容是学生交流自己所搜集的关于熊猫的材料,检查课文内容的复述情况。以及安排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听写。
Period 4 Grammar,评价内容为课堂讨论Wild animals所处的困境,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图片或者视频材料编排对话。
Period 5 Integrated Skill & Study Skills,课堂评价安排听力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简单复述,并安排学生模仿朗读,互相找优点和缺点。
Period 6 Main task 布置任务,小组合作完成project: A report on bears(wolves).这一任务要求学生课前充分的准备,搜集并交流资料。小组选出最好的作品展示张贴。
Period 7 Revision & Checkout,本课时的任务是复习,安排听写以及简单的书面练习。
Period 8 Test. 诊断性测试。自己命题,试卷分值100分。具体试题安排如下:
听力:20 分,词汇填空:15分
选择填空:15分,题目均有合适的情境,以短对话为主。
对话填空:10分,一个谈论动物处境以及保护动物方法的对话。
完型填空:10分,安排一篇从BBC搜集来的关于马戏团大象的独白。
阅读选择:两篇10分,安排一个图表类的信息分析材料,一个关于动物困境的材料。
任务型阅读:5分,材料主题是Share the World。题目设置的时候尽量开放,结合阅读考查学生对于这一主题的认识。
书面表达:15分,材料作文,主题是:Are zoos a good home for wild animals要求学生提炼图画信息,描述现象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附加题:阅读材料,根据所给的首字母提示填空。这一题是关于讨论动物园的优点和弊端的。此大题学生选做。
测试的操作其实分三个阶段:准备考试阶段、测试、测试反馈和总结阶段。涉及学生复习、教师批阅试卷,写评语、学生完成自我评价表和写小结。同时家长书写意见和小结,和学生共同完成自我评价表,然后将试卷以及所有书面材料装入学生个人的成长记录袋。
分析本单元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教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一定的坚持或者尝试:
1. 评价以课程标准和目标为依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不应该仅局限于灌输给学生语言知识点,而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注重学生策略、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课本资源,丰富评价的内容。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话题和资源,这些资源和话题给了教师很大的创新和发挥空间。如在教学环保方面的内容时,不仅安排语言知识的测试,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资料搜集,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关于如何维护生态等内容。这样,可以给学生创设平台,让他们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技能,进行比较、归纳、反思,鼓励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知识。
2. 讲求多元化、多样性的评价
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融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仅有教师的参与和执行是不够的。教师不应该忽视以下几种评价的手段。
(1)学生自我评价(self-assessment):这要求学生进行反思,肯定自己的进步、成绩与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学生的自我评价表,也有提问和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等形式。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重视自己的收获和问题,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2)学生互评(peer assessment):合作学习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教育的方向。同学之间评价时突出优点同时不忘缺点和建议。这样既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了解、关心和帮助,还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进而取长补短。
(3)新形式的教师评价(teacher assessment):这是传统评价中常用的,常体现为给学生判分和写评语。但是,教师还要指导和管理学生自评和互评,同学生一起反思,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确定改进教与学的目标。以体现教学活动的“以学生为中心”。除了写评语,教师还可采用日常记录、日志、评价表、座谈等评价形式。
(4)家长评价(parent assessment):即让家长参与评价的过程。家长最了解学生,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材料应让家长定期阅读,并要求家长写出评语或者建议。这是亲子学习的一种表现。家长可以采用记录、日记或周记、交谈等形式参与评价,这有益于加强家长和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促进学生的发展。
(5)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勇于创作和创新。教师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杜绝拿来主义,要采用符合自身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特点的手段和材料。尤其要注意的是在诊断性测试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坚持自己参与命题。目前网络资源比较多,但是其内容是良莠不齐的,教师要对材料进行合理的甄选和加工。这样教学活动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之外,对于评价的结果的评定和记录,教师可以采取灵活的手段和方法。适当地采用描述性评价(定性分析)、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三、结束语
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教师有理由坚信:有了良好的学习过程,好的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
关于评价,教师们有困惑,教师们也是被动的,因为目前的机制下,中考和高考是无形的指挥棒。但是教师们正在积极努力地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当然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陶百强.国外形成性评价相关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卢慕稚,张莉莉,赵大悌.新课程与评价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 21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