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华,朱新华
(1泰兴市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225400;2泰兴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碳酸氢钠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79例
张丽华1,朱新华2
(1泰兴市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225400;2泰兴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联合雷贝拉唑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79例予以碳酸氢钠漱口及口服雷贝拉唑,治疗3~6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1)治疗后自觉症状改善69例(87.3%),RFS评分阴性30例(38.97%),RFS评分阳性49例(62.03%)。治疗3个月前后比较,RSI评分由(15.37±1.58)分下降到(2.81± 3.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S评分由(14.40±2.57)分下降到(9.10±3.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氢钠雷贝拉唑联合应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有明显疗效。
咽喉反流性疾病;碳酸氢钠;雷贝拉唑;电子喉镜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检查
随着国内学者对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ngeal reflux disease,LPRD)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大大降低了该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误诊误治。但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临床常行抑酸诊断性治疗,并将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和反流检查积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用于反流性咽喉疾病的诊断,其价值得到很多学者验证和认可[1-3]。本文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慢性咽喉炎患者79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碳酸氢钠、雷贝拉唑在咽喉反流性疾病应用疗效。
1.1 一般资料 慢性咽喉炎患者79例,男38例,女41例;年龄16~70岁,平均(45.2±1.8)岁。临床表现为慢性难治性干咳、频繁清嗓、咽喉异物感、波动性声音嘶哑等,病程6~14个月,平均(6.5±0.3)个月。职业:中国家干部公务员14例,工人17例,农民15例,知识分子17例,学生16例。病程>3个月,连续3次门诊经正规抗炎、激素雾化、抗过敏、中药治疗及心理疏导等治疗无效。排除从事化工品生产、缝纫制衣工,沥青马路铺设工等特殊职业。辅助检查:行X线胸片及结核菌素试验,排除胸、肺部疾患,常规电子喉镜检查及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临床诊断采取排他法及经验性治疗,并行RSI、RFS评分,RSI>13分,RFS>7分诊断为阳性。
1.2 方法 患者均以5%碳酸氢钠液漱口,晨起、3餐饭后30min、夜间睡前,1日5次,每次20~30mL含漱1分钟左右。雷贝拉唑10mg每天2次,早饭前15~30min,夜间睡前服用。症状消失可改为早饭前10mg,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可持续治疗6个月。3个月后通过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用RSI、RFS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χˉ±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3~6个月正规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尤其表现慢性干咳、清嗓及咽喉部异物感减轻及消失。体征中杓间区粘膜水肿、声带水肿及喉粘膜增厚在治疗后得以改善,喉接触性肉芽肿及假声带沟部分患者无明显改善,但也未进展。自觉症状改善69例(87.34%),RFS评分阴性30例(38.97%),RFS评分阳性49例(61.03%)。与治疗前比较,79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RSI及RF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碳酸氢钠、雷贝拉唑治疗3个月前后RSI及RFS评分(χˉ±s,分)
咽喉反流性疾病是由于反流的胃内容物刺激咽喉、气管粘膜引起咽喉气管粘膜的炎性反应。临床体征多表现为杓间区红肿、声带室带水肿、后联合粘膜增生[4]。值得注意的是,健康人也可出现上述喉部表现,因此不能单纯依靠喉镜检查结果来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由于咽喉反流性疾病无特异性症状体征,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金标准是24h双探针食管和咽喉部pH检测。但由于双探头24hpH监测检查费用较高,患者的不适感,且大多数医院缺乏该设备,临床应用受限。根据RSI和RFS评分结合试验性治疗,常能对反流性咽喉疾病作出正确的临床诊断及有效积极的治疗。本组治疗的经验是采取排他性诊断、诊断性抗酸治疗及RSI/RFS治疗前后正确评估。
5%碳酸氢钠液漱口可有效中和咽喉部滞留胃酸及改变咽喉部局部微环境,有利于咽喉病变粘膜恢复。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对咽喉的直接损伤,阻滞炎症反应过程。同时可使损伤的组织得以修复,恢复机体的抗反流防御功能。朱珠等[5]对质子泵抑制剂的安全性和合理应用进行综述,认为质子泵抑制剂是疗效肯定且安全性高的治疗胃酸相关性疾病的药物。二者联合使用可有效中和胃酸和抑制胃酸,使患者的咽痒、慢性刺激性干咳等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有些学者认为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症状而不是其喉部或咽部的体征表现[4,6]。本组79例患者经正规碳酸氢钠含漱、雷贝拉唑口服抑酸治疗后仍有62%RFS评分阳性。因此,我们认为在咽喉反流疾病的治疗中,疗效的评判着重于患者的主诉,诸如频繁干咳、清嗓、咽喉部异物感、波动性声嘶的改善,而不是喉镜下咽喉部病变的转归。
[1]Robert T,Mary JH,徐文.咽喉反流性疾病[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49(5):432-436.
[2]陈姗,李兰,傅跃先.咽喉反流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37(4):245-247.
[3]郑宏良,陈东辉.咽喉反流疾病的诊治亟待规范[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6):441-444.
[4]陈琦,丁永清.咽喉反流的研究进展[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2,12(1):6-10.
[5]朱珠,蔡乐.质子泵抑制剂的安全性与合理应用[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7(2):81-90.
[6]李进让,肖水芳.咽喉反流性疾病诊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49(5):353-355.
R616.5
B
2014-09-22
1006-2440(2014)06-07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