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

2014-02-19 13:43黄国正李月明钱晓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食管癌应用

黄国正 李月明 钱晓萍

[摘要] 目的 探讨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 方法 将本院于2011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15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对照组给予全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传统手术方式。术后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切缘癌残留、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吻合口瘘和切缘癌残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管状胃重建消化道技术,更加满足生理和解剖的要求,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管状胃;食管癌;消化道重建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R7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062-02

食管癌是一种由食管鳞状上皮或者腺上皮异常增生所导致的恶性病变,一般经过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三个阶段,其中食管鳞状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则是食管癌的重要癌前病变[1-2]。目前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上传统治疗方法为全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术,这种方法得益于胃有足够的长度,同时供血丰富,取材较为方便,是临床上较为理想的食管替代器官[3]。但是这种传统手术方法对患者的生理结构产生了严重的干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近年来,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技术逐渐成为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4]。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150例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并对其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于2011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15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胃镜证实为食管鳞癌,行食道餐钡造影和胸部CT检查,以确定病变长度、肿瘤大小以及浸润情况。按患者编号用抽签或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为(53.8±9.2)岁,35例患者肿瘤长径>5 cm;病变部位位于食管上端22例,位于食管中下端53例;病理分期:Ⅰ期18例,Ⅱ期45例,Ⅲ期1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为(54.2±8.7)岁;38例患者肿瘤长径>5 cm;病变部位位于食管上端26例,位于食管中下端49例;病理分期:Ⅰ期16例,Ⅱ期41例,Ⅲ期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级、病变部位等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食管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均取左胸切口,将胸段食管游离,并进行纵隔淋巴结清扫,从颈部锁骨平面一直延伸至膈食管裂孔以及贲门。然后将胃由主动脉弓后食管床一直向上提至与食管行端侧重合。实验组患者采用管状胃消化道重建术,管状胃制作方法为:切断胃短血管、胃左血管以及胃网膜左血管,同时保留胃网膜左血管弓、胃右血管以及胃网膜右血管弓。然后将小网膜和大网膜分离至幽门处,切除距胃大弯侧向上约6 cm处胃小弯部分胃壁,同时提起胃底部最高点至胃左动脉第4支下缘,最后缝合边缘并将浆肌层包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全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术,具体方法如下:将全胃分离,并且于贲门处将食管切除,封闭胃切除端,用全胃重建消化道。手术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切缘癌残留、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近期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术后2周行消化道造影,1个月后行胸部CT检查手术情况,患者需每月复诊。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效果的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未出现大出血、手术意外死亡等情况,手术6个月后患者均生存。术后实验组患者经消化道钡餐造影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平卧均无反流,胃代食管影像在肺野内未见;对照组患者4例出现反流,3例双肺膨胀功能不佳,5例肺野内可见胸胃影像。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有1例并发肺部感染;对照组患者有1例并发心功能不全,3例声音沙哑,3例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实验组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生率低于照组(P<0.05),吻合口瘘、切缘癌残留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目前胃作为食管的替代器官已得到全世界医学界的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是由于传统的治疗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置留在胸腔内的胃扩张,从而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而导致胸胃综合征,同时也较容易并发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吻合口瘘等,这些并发症给患者术后的恢复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寻找一种更加符合生理解剖学的新型手术方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5]。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为了探索出更为合理的治疗食管癌的手术方式,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采用管状胃消化道重建术来代替全胃消化道重建术意义重大[6]。

管状胃消化道重建术具有如下几点优势:{1}管状胃的制作简单、方便,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手术以及术后的住院时间,手术也相对较安全;{2}管状胃消化道呈上窄下宽的形状,在解剖结构和形态上也与食管更为接近,有利于放置在食管床上;{3}管状胃还能够提供足够的长度,可以上提至颈部,这样有利于降低吻合口的张力,促进吻合口的愈合,从而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4}应用管状胃还能够增加大弯侧血流量,保证更好的血液供应;{5}由于管状胃容积较小,胃液潴留也相对较少,降低了胸胃综合征和胃排空不良的发生率[7-8]。

总之,采用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技术操作简单、安全,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近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加符合生理以及解剖学的要求,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富春,刘胜中,丛伟.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J].四川医学,2011,32(9):1369-1371.

[2] 张建华,黄壮士,付东宏.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2,41(23):2422-2434.

[3] 高学军,刘洪建,刘建伟,等.保留膈食管裂孔、管状胃成形重建食管在胸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51(10):68-69.

[4] 段红兵,李敏杰,康健乐,等.管状胃成形对预防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作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0,17(5):417-419.

[5] 车嘉铭,项捷,陈凯,等.管状胃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0,17(2):96-98.

[6] 李文忠,吴坚,罗仕云,等.管状胃在胸上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0,22(7):1270-1282.

[7] 唐胜军,张俭荣,唐烽,等.食管癌切除管状胃与全胃食管吻合对心肺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40(12):1181-1183.

[8] 税跃平,吴云飞,王霞.胃管状成形重建在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效果观察[J].人民军医,2011,54(5):391-392.

(收稿日期:2013-09-03 本文编辑:郭静娟)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 方法 将本院于2011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15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对照组给予全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传统手术方式。术后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切缘癌残留、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吻合口瘘和切缘癌残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管状胃重建消化道技术,更加满足生理和解剖的要求,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管状胃;食管癌;消化道重建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R7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062-02

食管癌是一种由食管鳞状上皮或者腺上皮异常增生所导致的恶性病变,一般经过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三个阶段,其中食管鳞状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则是食管癌的重要癌前病变[1-2]。目前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上传统治疗方法为全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术,这种方法得益于胃有足够的长度,同时供血丰富,取材较为方便,是临床上较为理想的食管替代器官[3]。但是这种传统手术方法对患者的生理结构产生了严重的干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近年来,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技术逐渐成为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4]。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150例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并对其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于2011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15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胃镜证实为食管鳞癌,行食道餐钡造影和胸部CT检查,以确定病变长度、肿瘤大小以及浸润情况。按患者编号用抽签或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为(53.8±9.2)岁,35例患者肿瘤长径>5 cm;病变部位位于食管上端22例,位于食管中下端53例;病理分期:Ⅰ期18例,Ⅱ期45例,Ⅲ期1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为(54.2±8.7)岁;38例患者肿瘤长径>5 cm;病变部位位于食管上端26例,位于食管中下端49例;病理分期:Ⅰ期16例,Ⅱ期41例,Ⅲ期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级、病变部位等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食管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均取左胸切口,将胸段食管游离,并进行纵隔淋巴结清扫,从颈部锁骨平面一直延伸至膈食管裂孔以及贲门。然后将胃由主动脉弓后食管床一直向上提至与食管行端侧重合。实验组患者采用管状胃消化道重建术,管状胃制作方法为:切断胃短血管、胃左血管以及胃网膜左血管,同时保留胃网膜左血管弓、胃右血管以及胃网膜右血管弓。然后将小网膜和大网膜分离至幽门处,切除距胃大弯侧向上约6 cm处胃小弯部分胃壁,同时提起胃底部最高点至胃左动脉第4支下缘,最后缝合边缘并将浆肌层包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全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术,具体方法如下:将全胃分离,并且于贲门处将食管切除,封闭胃切除端,用全胃重建消化道。手术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切缘癌残留、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近期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术后2周行消化道造影,1个月后行胸部CT检查手术情况,患者需每月复诊。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效果的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未出现大出血、手术意外死亡等情况,手术6个月后患者均生存。术后实验组患者经消化道钡餐造影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平卧均无反流,胃代食管影像在肺野内未见;对照组患者4例出现反流,3例双肺膨胀功能不佳,5例肺野内可见胸胃影像。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有1例并发肺部感染;对照组患者有1例并发心功能不全,3例声音沙哑,3例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实验组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生率低于照组(P<0.05),吻合口瘘、切缘癌残留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目前胃作为食管的替代器官已得到全世界医学界的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是由于传统的治疗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置留在胸腔内的胃扩张,从而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而导致胸胃综合征,同时也较容易并发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吻合口瘘等,这些并发症给患者术后的恢复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寻找一种更加符合生理解剖学的新型手术方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5]。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为了探索出更为合理的治疗食管癌的手术方式,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采用管状胃消化道重建术来代替全胃消化道重建术意义重大[6]。

管状胃消化道重建术具有如下几点优势:{1}管状胃的制作简单、方便,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手术以及术后的住院时间,手术也相对较安全;{2}管状胃消化道呈上窄下宽的形状,在解剖结构和形态上也与食管更为接近,有利于放置在食管床上;{3}管状胃还能够提供足够的长度,可以上提至颈部,这样有利于降低吻合口的张力,促进吻合口的愈合,从而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4}应用管状胃还能够增加大弯侧血流量,保证更好的血液供应;{5}由于管状胃容积较小,胃液潴留也相对较少,降低了胸胃综合征和胃排空不良的发生率[7-8]。

总之,采用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技术操作简单、安全,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近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加符合生理以及解剖学的要求,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富春,刘胜中,丛伟.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J].四川医学,2011,32(9):1369-1371.

[2] 张建华,黄壮士,付东宏.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2,41(23):2422-2434.

[3] 高学军,刘洪建,刘建伟,等.保留膈食管裂孔、管状胃成形重建食管在胸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51(10):68-69.

[4] 段红兵,李敏杰,康健乐,等.管状胃成形对预防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作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0,17(5):417-419.

[5] 车嘉铭,项捷,陈凯,等.管状胃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0,17(2):96-98.

[6] 李文忠,吴坚,罗仕云,等.管状胃在胸上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0,22(7):1270-1282.

[7] 唐胜军,张俭荣,唐烽,等.食管癌切除管状胃与全胃食管吻合对心肺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40(12):1181-1183.

[8] 税跃平,吴云飞,王霞.胃管状成形重建在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效果观察[J].人民军医,2011,54(5):391-392.

(收稿日期:2013-09-03 本文编辑:郭静娟)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 方法 将本院于2011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15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对照组给予全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传统手术方式。术后比较两组患者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切缘癌残留、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吻合口瘘和切缘癌残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管状胃重建消化道技术,更加满足生理和解剖的要求,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管状胃;食管癌;消化道重建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R7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062-02

食管癌是一种由食管鳞状上皮或者腺上皮异常增生所导致的恶性病变,一般经过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三个阶段,其中食管鳞状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则是食管癌的重要癌前病变[1-2]。目前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上传统治疗方法为全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术,这种方法得益于胃有足够的长度,同时供血丰富,取材较为方便,是临床上较为理想的食管替代器官[3]。但是这种传统手术方法对患者的生理结构产生了严重的干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近年来,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技术逐渐成为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4]。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150例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并对其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于2011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15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胃镜证实为食管鳞癌,行食道餐钡造影和胸部CT检查,以确定病变长度、肿瘤大小以及浸润情况。按患者编号用抽签或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为(53.8±9.2)岁,35例患者肿瘤长径>5 cm;病变部位位于食管上端22例,位于食管中下端53例;病理分期:Ⅰ期18例,Ⅱ期45例,Ⅲ期1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为(54.2±8.7)岁;38例患者肿瘤长径>5 cm;病变部位位于食管上端26例,位于食管中下端49例;病理分期:Ⅰ期16例,Ⅱ期41例,Ⅲ期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级、病变部位等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完成食管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均取左胸切口,将胸段食管游离,并进行纵隔淋巴结清扫,从颈部锁骨平面一直延伸至膈食管裂孔以及贲门。然后将胃由主动脉弓后食管床一直向上提至与食管行端侧重合。实验组患者采用管状胃消化道重建术,管状胃制作方法为:切断胃短血管、胃左血管以及胃网膜左血管,同时保留胃网膜左血管弓、胃右血管以及胃网膜右血管弓。然后将小网膜和大网膜分离至幽门处,切除距胃大弯侧向上约6 cm处胃小弯部分胃壁,同时提起胃底部最高点至胃左动脉第4支下缘,最后缝合边缘并将浆肌层包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全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术,具体方法如下:将全胃分离,并且于贲门处将食管切除,封闭胃切除端,用全胃重建消化道。手术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切缘癌残留、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近期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术后2周行消化道造影,1个月后行胸部CT检查手术情况,患者需每月复诊。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效果的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未出现大出血、手术意外死亡等情况,手术6个月后患者均生存。术后实验组患者经消化道钡餐造影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平卧均无反流,胃代食管影像在肺野内未见;对照组患者4例出现反流,3例双肺膨胀功能不佳,5例肺野内可见胸胃影像。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有1例并发肺部感染;对照组患者有1例并发心功能不全,3例声音沙哑,3例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实验组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生率低于照组(P<0.05),吻合口瘘、切缘癌残留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目前胃作为食管的替代器官已得到全世界医学界的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是由于传统的治疗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置留在胸腔内的胃扩张,从而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而导致胸胃综合征,同时也较容易并发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吻合口瘘等,这些并发症给患者术后的恢复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寻找一种更加符合生理解剖学的新型手术方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5]。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为了探索出更为合理的治疗食管癌的手术方式,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采用管状胃消化道重建术来代替全胃消化道重建术意义重大[6]。

管状胃消化道重建术具有如下几点优势:{1}管状胃的制作简单、方便,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手术以及术后的住院时间,手术也相对较安全;{2}管状胃消化道呈上窄下宽的形状,在解剖结构和形态上也与食管更为接近,有利于放置在食管床上;{3}管状胃还能够提供足够的长度,可以上提至颈部,这样有利于降低吻合口的张力,促进吻合口的愈合,从而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4}应用管状胃还能够增加大弯侧血流量,保证更好的血液供应;{5}由于管状胃容积较小,胃液潴留也相对较少,降低了胸胃综合征和胃排空不良的发生率[7-8]。

总之,采用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技术操作简单、安全,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近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加符合生理以及解剖学的要求,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富春,刘胜中,丛伟.管状胃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J].四川医学,2011,32(9):1369-1371.

[2] 张建华,黄壮士,付东宏.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2,41(23):2422-2434.

[3] 高学军,刘洪建,刘建伟,等.保留膈食管裂孔、管状胃成形重建食管在胸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51(10):68-69.

[4] 段红兵,李敏杰,康健乐,等.管状胃成形对预防食管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作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0,17(5):417-419.

[5] 车嘉铭,项捷,陈凯,等.管状胃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0,17(2):96-98.

[6] 李文忠,吴坚,罗仕云,等.管状胃在胸上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0,22(7):1270-1282.

[7] 唐胜军,张俭荣,唐烽,等.食管癌切除管状胃与全胃食管吻合对心肺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40(12):1181-1183.

[8] 税跃平,吴云飞,王霞.胃管状成形重建在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效果观察[J].人民军医,2011,54(5):391-392.

(收稿日期:2013-09-03 本文编辑:郭静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食管癌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VEGF、COX-2 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