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对不同羞怯水平个体性别刻板印象的激活

2014-02-18 06:39:04高峰强刘圆圆卞玉龙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刻板消极情绪积极情绪

高峰强 刘圆圆卞玉龙 韩 磊

(山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情绪对不同羞怯水平个体性别刻板印象的激活

高峰强 刘圆圆*卞玉龙 韩 磊

(山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采用情绪启动与分类—确认任务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不同效价的情绪刺激对不同羞怯水平大学生性别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实验1探讨情绪对性别刻板印象的激活,实验2探究情绪对性别刻板印象激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相较于消极情绪状态,积极情绪下个体更易激活性别刻板印象。(2)较之消极情绪状态,即时观念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关系受积极情绪的影响更大。(3)个体的女性刻板印象激活水平显著强于男性刻板印象。(4)羞怯对性别刻板印象激活的影响不显著,未发现情绪效价与羞怯水平间存在交互作用。

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情绪启动;羞怯

一、引言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问题历来是哲学和心理学界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时至今日,情绪对认知活动的影响,作为情绪与认知交互作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仍受到中外心理学家的普遍重视。个体在完成各种活动时,往往会受到情绪的影响。依据效价(valence)可以将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体验积极情绪,会给人带来愉快、幸福的感受;而体验消极情绪,则通常产生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感觉。但是积极情绪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带来消极影响。比如,体验到积极情绪的个体似乎更倾向于使用认知捷径,包括脚本、图式、判断启发式和刻板印象等。[1]385-407

在《社会心理学》(第五版)一书中,刻板印象(stereotype)被定义为:将某群人概括化,即将同样的特征分派到该群体所有成员,而不管成员之间实际上的差异。[2]388正像戈登・奥尔伯特将刻板印象形容为“最省力的规则”[3],刻板印象的确有助于人们节约认知资源,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避免陷入“信息之海”。伴随着这些“益处”而来的是刻板印象一旦形成,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很难改变,容易使人们形成认知惰性,有时会妨碍人们看到真正的事实。而且刻板印象通常是由个体推知群体并将群体视为一个整体的结果,具有过分概括化、过度简化或夸大群体特点等特性,这些特点会导致各种社会认知偏差的产生,是偏见和歧视存在的认知基础。[4]141-147

与刻板印象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反刻板印象”。反刻板印象(counterstereotype)意指,符合刻板印象的群体在某一方面的特征表现得与刻板印象相反,违背了人们对这些特征的期望和要求的现象,比如,女性消防员,男性护士等。反刻板印象主要表现在人格特征、能力表现、家庭分工和职业选择等方面。就人格特征而言,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期望体现在两性被认为应该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当人们的表现与这些期望相违背时,就构成反刻板印象。就能力表现来讲,传统的刻板印象认为男性具有更强的成就动机、竞争性和才能,女性更倾向于服从,依赖性强,重视与他人的感情和关系。[5]根据这一观念,如果女性表现出较高的领导才能或较强的竞争性等,或男性表现出过于依赖他人或低成就动机等,都会成为反刻板印象的典型。就家庭分工来说,男女两性在性格、能力和其他生理条件上的差异,导致了分工和家庭责任的分化,这也构成了一种刻板印象。持家的男性会被认为缺乏能力和才干,而专注事业的所谓“女强人”则会被质疑为不顾家,欠缺对家庭的责任感。就职业选择而言,从事不符合人们对自身性别角色期待的职业,便会看作是反刻板印象的例子。

许多研究者致力于通过某种手段促成某些刻板印象的改变。典型的方法包括让被试直接接触不符合原有刻板印象的群体成员,以及间接呈现反刻板印象的描述信息。研究表明,呈现反刻板印象的信息会削弱人们对刻板印象的使用。[6]比如Murphy的研究证明,当给被试呈现反刻板印象的信息时,会使被试对黑人的犯罪行为做出更多的外在的或情景的归因,这表明对非裔美国人的消极内隐刻板印象减少了。[7]

长久以来,情绪和情感(emotion and feelings)被认为是导致刻板印象的认知顽固性以及刻板印象表达的主要原因。[3,8]总体来说,这一领域的大多数研究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验证了“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更依赖刻板印象”的假设。比如Clore与Huntsinger[9]和Schwarz与Clore[1]385-407的研究都表明,消极情绪状态下的个体比积极情绪状态下的个体更少地表达态度和刻板印象。然而,Huntsinger等人的研究并未支持这一假设,他们发现刻板相关观念和反应偏向是否是可接近的或可得到的,将会影响刻板印象的表达。当平等反应偏向或反刻板观念是可接近的或可得到时,较之消极心境,处于积极心境下的被试反而表现出更少的刻板印象表达。[10]具体而言,他们通过4个实验对情绪和刻板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考察其是否依赖于刻板相关观念和反应偏向的可提取性。结果显示,一方面,在相应反应偏向(如平等主义)和(反刻板)观念不可接近或不可得到时,较之消极心境,处于积极心境下的被试表现出更强的刻板印象激活,这是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的部分;另一方面,当平等主义反应偏向或反刻板观念不可接近或不可得到时,较之消极心境,处于积极心境下的被试反而表现出更少的刻板印象激活。

由此可见,刻板印象的激活并不是完全自动化的,而是动态的、存在交互作用的,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对性别差异的认知构成了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且有趣的一种刻板印象,即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是人们关于男女行为差异的相对稳固的、倾向性的信念和看法。[4]142作为一种偏向性和凝固性的社会认知现象,性别刻板印象体现了过去经验在两性认知上的固定的模式作用。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男性和女性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人们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体现了其所持有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差异。而这一观念上的差异会体现在诸多方面,包括性格特征、职业期望以及社会角色等。就性格特征刻板印象而言,人们对两性持有刻板的认识,均认为男性是坚强的、独立的、有竞争性的,而女性是友善的、温柔的、具有较强的母性。在职业选择方面,人们对男性和女性也有着不同的期望。以家庭为例,父母对男孩和女孩的职业期待是不同的。对于女孩,父母大多希望其长大后从事相对稳定和社会地位较高的工作,比如教师、公务员等;而对于男孩子,则更希望其能从事一些比较有挑战性和回报率较高的工作,比如科研工作、警察等。[11]在社会角色的刻板印象方面,女性温柔、敏感、感性的形象深入人心,而男性往往扮演着坚强、勇敢、理性的角色。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经受着多元文化和不同思想观念的巨大冲击,其对性别的认知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2005年的冠军“超女”李宇春因其“中性”的形象风靡全国;“快男”等选秀节目中许多“阳刚不足,阴柔有余”的男孩也颇为引人注目;甚至有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性别观念在当代大学生中已经淡化。[12]那么,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是否已不复存在?这是本研究感兴趣的问题。

另外,个体的人格特征是否会对情绪与刻板印象的关系产生作用?这一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Henderson将羞怯定义为,在社交情境中的不舒服,是一种对消极评估的恐惧,伴随情绪上的沮丧或抑制,会显著影响对期望活动的参与行为或者对个体和职业目标的追求行为。[13]431已有研究表明,当社交不成功或受到负向的社会评价时,羞怯者往往会进行内在归因并伴有较强烈的羞耻感,使之拒绝接受正向的社交回馈,转而通过责怪他人的方式来排解自责感。[14]294-305因此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羞怯者处理事情时有些偏颇、不够周全,对身边的人也缺乏友善、支持和同理心等。而周围人对羞怯者的这些消极认知会阻碍羞怯个体的人际互动,使其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由此可推断,羞怯者在社交中可能存在认知偏差。那么,这种认知偏差是否会影响羞怯个体对不同性别个体的社会认知?对于这一问题仍缺乏深入探讨。具体来说,羞怯个体的性别刻板印象是否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呢?这也是本研究所感兴趣的问题。

综上可见,有关情绪对刻板印象表达的调节机制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实验结果和解释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分歧与争论。不同情绪状态对个体刻板印象表达有何影响?情绪又是如何调节这种影响的?羞怯会对情绪和刻板印象之间的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本研究拟以人类社会中广泛存有的性别刻板印象为切入点,以不同性别群体的大学生作为被试,全面、深入地考察不同情绪效价(积极/消极)的启动刺激对不同羞怯水平(高/低)大学生性别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本研究提出两个主要假设。假设1:相较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状态下高羞怯比低羞怯个体更依赖刻板印象。假设2:相较于低羞怯个体,情绪对高羞怯个体性别刻板印象的激活具有更强的调节作用,即情绪并非直接影响刻板印象的激活,而是会受到个体羞怯水平和头脑中即时观念的影响。

二、实验1 情绪效价对不同羞怯水平个体性别刻板印象的激活

(一)实验目的

采用不同情绪效价的视频为情绪启动材料,研究情绪对性别刻板印象激活的影响,即验证“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更依赖刻板印象”的假设是否成立,以及考察羞怯这一人格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189人,采用《大学生羞怯量表》进行测量,将羞怯得分按高低顺序排列,取得分前27%作为高羞怯组,后27%作为低羞怯组,最终共筛选出104名被试参与正式实验。根据被试间条件一共分成4组,每组26人。被试年龄范围17~22岁,平均年龄为19.45岁(SD=0.90),其中男生24人,年龄范围18~22岁,平均年龄19.48岁(SD=0.91);女生80人,年龄范围17~22岁,平均年龄19.46岁(SD=0.91)。其中,2名被试(均为男性)由于正确率小于或等于20%被剔除,3名被试(2女1男)由于数据极端异常而被剔除,最后用于行为统计分析的被试为99人。

2.实验设计

采用2(情绪效价:积极/消极)×2(羞怯水平:高/低)×2(性别刻板印象类型:男性刻板印象/女性刻板印象)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情绪效价和羞怯水平均为被试间因素,性别刻板印象类型为被试内因素。

3.实验材料

(1)量表

本研究所采用量表包括《大学生羞怯量表》和《PANA-State量表》。

《大学生羞怯量表》采用王倩倩等人修订后的大学生羞怯量表。该量表以中国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对Henderson的大学生羞怯量表进行了修订。[15]大学生羞怯的结构包括4个维度,即寻求赞成、自责、对拒绝的恐惧和表达的自我限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和效度(效标关联效度为0.70)。

《PANA-State量表》采用了Waston和Tellegen的情绪自评量表的中文版,由20个描述情绪的形容词组成,被试在5点量表上对体验到的情绪作出评估,其中1表示情绪非常轻微或没有,5表示极为强烈,随着等级的增加,被试体验到的情绪强度逐步递增。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具有较高的信度。该量表分为两个维度:积极情绪维度和消极情绪维度,从中选取与实验材料相关的积极/消极题目各4道。积极题目分别为:有兴趣的、兴奋的、强烈的和活跃的,题目间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值为0.833)。消极题目分别为:难过的、紧张的、痛苦的和惊恐的,题目间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值为0.756)。

(2)情绪材料

情绪的诱发刺激

首先从《猫和老鼠》《老友记》《憨豆特工》《剪刀手爱德华》《婚纱》5部电影中,共剪裁每段时间为4分钟的积极/消极视频各3个。请10位本科生(均为应用心理学专业)通过《PANA-State量表》的相关题目对观看视频所体验到的情绪进行评估,5点量表的评分标准为从1到5随着数字的增大,代表体验到的情绪越来越强烈。从积极和消极视频中选出评估得分最高的视频,作为正式实验的情绪材料。[16]这些视频片段评定得分的平均数见表1。

表1 实验中电影片段诱发效果的得分的平均数

情绪诱发刺激的检验

以《PANA-State量表》两个维度的前测得分为基准,在检验积极情绪诱发效果时,以积极、前测条件下的被试的积极情绪维度的得分为指标,进行相关样本t检验。同理可检验消极情绪诱发效果,情绪诱发结果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积极情绪、前测条件下被试的得分差异显著(t=2.900,p=0.044<0.05),说明积极情绪的诱发效果是非常有效的。消极情绪、前测条件下的被试的得分差异显著(t=8.041,p=0.001<0.05),说明消极情绪的诱发效果是非常有效的。

表2 情绪诱发效果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3)刻板印象激活刺激

由启动—靶子刺激对构成。以范畴词“男”“女”分别作为代表男女两性别的启动刺激;以描述性别特征的刻板词作为靶子刺激,共68个。并以性别类型划分为两种,男、女各34个特质词。其中30个用于正式实验,4个用以练习。[17]靶子刺激中用到的刻板词均采自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Sex Role Inventory for College Students,简称CSRI)。[18]

启动刺激分为两类(男、女),靶子刺激在男、女两种条件下各有30个刻板词。所以每个刻板词在两种启动条件下(男、女)各呈现1次,共呈现2次;在每种启动条件下(男/女),每个刻板词均呈现1次,共有30个trials。启动刺激与靶子刺激的组合共有4种类型:启动刺激(男)—靶子刺激(男性刻板词)、启动刺激(男)—靶子刺激(女性刻板词)、启动刺激(女)—靶子刺激(男性刻板词)、启动刺激(女)—靶子刺激(女性刻板词),即构成4种实验条件。其中,启动刺激(男)—靶子刺激(男性刻板词)和启动刺激(女)—靶子刺激(女性刻板词)两种类型属于匹配条件(即启动刺激与靶子刺激内容一致),其余两种类型属于非匹配条件(即启动刺激与靶子刺激内容冲突)。

4.实验程序

(1)练习

首先完成练习,然后进行正式实验。练习与正式实验采用相同的形式和顺序,但视频、具体问卷题目内容和性别刻板特质词都不同。其中,练习所观看视频为情绪效价较为中性的风景视频,而正式实验中所看视频为事先筛选好的可以诱发积极/消极情绪的视频。

(2)正式实验

首先进行情绪诱发实验。

积极情绪。首先请被试端坐于电脑屏幕前,由主试详细说明实验要求之后,被试在主试的引导下完成三个深呼吸。然后开始播放诱发积极情绪的视频,视频放映完毕后立刻进行性别刻板印象的激活实验。

消极情绪。播放诱发消极情绪的视频,其余与积极情绪相同。

视频放映完毕后立刻进行性别刻板印象的激活实验。

采用E-prime 2.0编程。在屏幕中心的白色背景下呈现刺激,字体为楷体,字号是60号,颜色为黑色。被试端坐于屏幕前70 cm处。刺激呈现顺序见流程图1。被试需判断靶刺激与启动刺激是否匹配,即两者是否一致。并迅速按相应按键(一致/不一致)作出判断反应。首先进行练习(16次),然后开始正式实验(共120个trials,每个刻板词出现2次),两阶段中所使用的刻板词不同。被试间平衡按键左右手。

图1 刺激呈现流程

(三)结果

根据前人的研究,以性别刻板印象激活水平为因变量[10],进行2(情绪效价:积极/消极)×2(羞怯水平:高/低)×2(性别刻板印象类型:男性刻板印象/女性刻板印象)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中性别刻板印象类型为组内变量,其他因素均为组间变量。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情绪效价对性别刻板印象激活水平的主效应显著:F(1,95)=5.243,p<0.05,积极情绪下的刻板印象激活水平(111.64±113.13)显著高于消极情绪下的激活水平(76.90±110.55)。性别刻板印象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95)=11.703,p<0.05,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激活水平(122.22± 107.25)显著高于对男性的刻板印象激活水平(67.37±112.37)。但在刻板印象激活水平这个指标上,羞怯水平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所有的交互作用也均不显著(p>0.05)。

不同情绪启动条件下,羞怯水平不同的被试的反应时见表 3。

表3 不同情绪启动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的描述统计 M(SE)

性别刻板印象激活水平的计算方法:分别在男、女启动条件下,计算失匹配条件与匹配条件下反应时的差值。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情绪启动条件下被试性别刻板印象激活水平的描述统计M(SE)

三、实验2 即时观念对性别刻板印象激活的影响:情绪的调节作用

(一)研究目的

选用实验1中选取的高/低羞怯者作为被试,继续选用实验1中的视频作为情绪启动材料,采用刻板一致、刻板冲突的即时观念为实验条件,进一步研究情绪对性别刻板印象表达的调节,即情绪并非直接影响刻板印象的表达,而是会受到个体头脑中即时观念的影响。并且考察羞怯这一人格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同实验1。

2.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2(情绪效价:积极/消极)×2(羞怯水平:高/低)×2(即时观念:刻板一致/刻板冲突)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情绪效价和羞怯水平均为被试间因素,即时观念为被试内因素。即时观念信息随机出现,以此平衡被试内因素的顺序效应。

3.实验材料

同实验一。

4.实验程序

同实验一。

5.结果

不同情绪启动条件下,羞怯水平不同的被试的反应时见上表 3。

根据前人研究,以刻板一致/冲突条件下的反应时为因变量[17],进行2(情绪效价:积极/消极)×2(羞怯水平:高/低)×2(即时观念:刻板一致/刻板冲突)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即时观念与情绪效价的交互作用显著:F(1,194)=4.766,p<0.05。在两种情绪效价下,因刻板印象激活效应的作用,刻板印象冲突情境下被试的反应时(966.60±192.55)要比刻板印象一致情境下(871.80±178.57)更长。虽然在积极和消极情绪下,都呈现出刻板一致条件下的性别刻板印象比刻板冲突下更易激活,但较之消极情绪状态(RT刻板一致=870.55,RT刻板冲突=947.45,F(1,196)= 45.35,p<0.001),即时观念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关系受积极情绪(RT刻板一致=872.98,RT刻板冲突= 984.62,F(1,196)=101.54,p<0.001)的影响更大,即:情绪在即时观念与性别刻板印象之间起调节作用(见图2)。

图2 情绪效价与即时观念交互作用示意图

在反应时这一观测指标上,羞怯水平的主效应不显著,F(1,194)=2.528,p=0.113。其余主效应与交互效应也均不显著。

四、讨论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情绪启动及分类—确认任务相结合的方法初步考察了性别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运用两种分析方法,探讨情绪对性别刻板印象激活的调节作用,并加入探索性因素——羞怯,考察羞怯对情绪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一)不同情绪对性别刻板印象激活的调节

如前所述,关于情绪究竟如何影响刻板印象的激活,不同的实验得出了不同甚至相反的研究结果。首先,该领域有许多研究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支持了“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的刻板印象更易激活”。包括:Clore等人[9]和Schwarz等人[1]385-407的研究,Park和Banaji的心境效应研究[19]以及Huntsinger等人[20]的武器识别任务等。其次,也有研究发现了不一致的结果。Huntsinger等人发现刻板相关观念和反应偏向是否是可接近的或可得到的,将会影响刻板印象的表达。当平等反应偏向或反刻板观念是可接近的或可得到时,较之消极心境,处于积极心境下的被试反而表现出更少的刻板印象表达。[10]

关于情绪对性别刻板印象激活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与以往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首先,研究结果验证了前人关于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性别刻板印象更易激活的观点。[1]385-407,[9,19-20]情绪效价在刻板印象激活参数这一观测指标上主效应显著,被试对性别刻板特质词进行判断的刻板印象激活参数受其先前所观看视频的情绪效价的影响。积极情绪启动下的被试,其刻板印象激活参数显著高于消极情绪启动的被试。对于这一结果,我们尝试进行如下解读:如果把情绪比作个体所处的大环境的“温度调节剂”的话,那么积极情绪状态下的个体就相当于处在“温暖”的房间中,感到舒适、惬意而又昏昏欲睡。此时的个体倾向于依赖刻板印象进行判断,因为使用认知资源更少,更省力。而消极情绪下的个体就好比处于较为“寒冷”的房间里,个体更加清醒、理智并倾向于改变环境中的问题以达到更为舒服的目的。因此,消极情绪下的个体更加关注并依赖具体的信息,而不是刻板印象。

其次,我们也发现情绪对刻板印象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和不可控的,情绪通过调节可获得的观念,进而调节由这些观念引发的刻板印象的表达。[21]虽然在积极和消极情绪下,都呈现出刻板一致条件下的性别刻板印象较刻板冲突下更易激活,但较之消极情绪状态,即时观念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关系受积极情绪的影响更大,即情绪在即时观念与性别刻板印象之间起调节作用。我们认为,在本研究中观测到的情绪与刻板印象激活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情绪调节认知的一种更普遍的方式,也就是说,积极情绪赋予即时观念以较大价值,消极情绪赋予其较小价值,这种分配继而调节其对认知的影响。这对深入理解幸福、积极情绪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由于对幸福的追求已经成为西方文化的核心,所以涌现出关于积极情绪及其对认知和行为影响的两种有分歧的观点:其一,那些强调积极情绪具有实用性的学者,常常指出积极情绪可以提高创造性、社会联结度、幸福感,等等;其二,那些主张积极情绪具有危害性的观念,往往认为积极情绪存有促进刻板印象和简单化思维的危害。本研究证实积极情绪对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受到当下内心即时观念的影响,或许可以在上述对立的观点之间找到一个中间平衡地带。

另外,研究结果表明,在靶子与启动刺激所激活的刻板印象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比冲突条件下的反应时更快,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7]这一结果说明,启动刺激(范畴词:男/女)激活了被试长时记忆中对两性的刻板印象,因此匹配条件下(启动刺激与靶子刺激内容一致)的反应时要显著长于非匹配条件下(启动刺激与靶子刺激内容冲突)的反应时。比如,与启动词是“女”相比,当启动词是“男”时,则对“霸道的、胆大的”等男性刻板印象靶子词更易提取,从而导致反应时的减少。

(二)刻板印象激活水平的性别差异

性别刻板印象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也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旨课题之一。人们普遍对两性持有刻板的认识,均认为男性是坚强的、独立的、有竞争性的,而女性是友善的、温柔的、具有较强的母性。本研究的结果同样证实了这种观念,并且还发现,人们对女性所持有的性别刻板印象要显著地高于对男性所持有的性别刻板印象,相较于男性,人们对女性持有更严重的刻板印象。

这一结果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在当代中国,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一些传统观念看似已慢慢淡化。尤其是在中国特有的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国人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独生子女家庭大大增多,父母的性别观念由于孩子的唯一性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既希望男孩子具有责任心、独立性、控制力等传统男性特质,也希望男孩子具有体贴、善解人意、顾家等传统女性特质;对于女孩子的培养,既希望其具有温柔、善良、美丽等传统女性特质,同时又期望其独立、坚强、智慧等。这使得“中性化”风潮大行其道,进而有研究者认为:传统的性别观念在当代大学生中已经淡化。[12]然而本研究结果却表明: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依然存在。这说明传统观念深植于人们内心深处,文化对人的深层影响不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虽然年轻父母性别观念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打破刻板印象的趋势,但真正的或彻底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看似已被打破,男女平等的观念好像真的已深入人心。但研究结果却显示:相较于男性,人们对女性持有更为严重的刻板印象。可见,人们对女性性别角色的认知还存在很大的刻板性,尤其是思想观念上的禁锢有待打破。

究其原因,现阶段中国的性别观念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一方面,政府长期倡导和推行的男女平等的国策,为女性建构起实现性别平等的政策基础。在有利的大环境下,女性可以普遍就业并参与社会活动,这为女性创造了更多样的社会角色并有助于提高其社会地位。但另一方面,女性在就业和工作中也面临很多问题,包括女性就业率低、求职就业中性别歧视的显规则与潜规则、相对收入差距的扩大等。另外,媒体信息对受众的刻板印象的影响能力不可忽视。[22-24]而大众媒体中的女性形象往往具有较强的刻板性和局限性。她们频频被描述为单纯的享受者,是“美好生活”中成功男性的点缀和“幸福家庭”的照顾者。而忽略了女性作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所具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除了社会文化[11]、学校教育[25]、大众媒体[22-24]等外在因素对女性角色的禁锢,更令人错愕的是有些女性甚至也内化了自己作为从属者的弱势地位,Major的研究发现,女性通常感到自己就应该比男性拿更少的工资,认为这种不公平是合理的。[26]293-355由此可见,削弱进而消除对女性的刻板印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其中,女性对自身角色的定位尤为重要。

(三)羞怯与刻板印象

本研究探索性地考察了在情绪与刻板印象的关系中羞怯所扮演的角色,结果发现:羞怯对刻板印象激活的影响并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中并未显示出羞怯水平与情绪效价的交互作用。对于这一结果,我们尝试进行如下解释:第一,我国大学生羞怯结构是多维度的,对于性别刻板印象激活的影响因素而言,是否需要进一步细化筛选被试的条件,就某一个羞怯维度进行深入探讨,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第二,羞怯水平不同的个体在进行情绪加工时所诱发的脑电波幅存在差异[27],但这一差异不一定会表现在行为层面上。第三,两者间或许并不存在交互作用。

五、结论

1.情绪效价对性别刻板印象的激活有显著影响。相较于消极情绪状态,积极情绪下个体更易激活性别刻板印象。

2.情绪对刻板印象激活具有调节作用。较之消极情绪状态,即时观念与性别刻板印象的关系受积极情绪的影响更大。

3.个体的女性刻板印象激活水平显著强于男性刻板印象。

4.羞怯对性别刻板印象激活的影响不显著,未发现情绪效价与羞怯水平间存在交互作用。

[1]Schwarz N,Clore G L. Feelings and Phenomenal Experiences[G]//Higgins E T,Kruglanski A. Social Psychology:A Handbook of Basic Principles. New York:Guilford Press,2007.

[2]阿伦森,等.社会心理学[M]. 侯玉波,等,译. 5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Allport G W. The nature of prejudice[M]. New York:Addison-Wesley,1954.

[4]金盛华. 社会心理学[M]. 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秦启文,余华.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调查[J]. 心理科学,2001,24(5).

[6]Richards Z,Hewstone M. Subtyping and Subgrouping:Process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Promotion of Stereotype Change[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2001,5(1).

[7]Murphy S. The Impact of Factual Versus Fictional Media Portrayals on Cultural Stereotypes[J].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1998,560.

[8]Lippman W. Public Opinion[M]. New York:Harcourt & Brace,1922.

[9]Clore G L,Huntsinger J R. How Emotions Inform Judgment and Regulate Thought[J].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07,11(9).

[10]Huntsinger J R,Sinclair S,Dunn E,et al. Affective Regulation of Stereotype Activation:it’s the(accessible)Thought that Counts[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10,36(4).

[11]聂建亮. 对我国性别刻板印象的分析[J].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3/4).

[12]刘电芝,黄会欣,贾凤芹,等. 新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揭示性别角色变迁[J]. 心理学报,2011,43(6).

[13]Henderson L,Zimbardo P. Shyness as a clinical condition:The Stanford Model[G]//Alden L,Crozier R.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ocial Anxiety,2001.

[14]Henderson L,Zimbardo P. Shyness[G]//Schmidt L A,Schulkin J. Extreme fear and shyness:origins and outcome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15]王倩倩,王鹏,高峰强. 大学生羞怯问题研究[J]. 心理科学,2009,32(1).

[16]李淑娜. 问题背景、情绪影响创造性的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17]王沛,杨亚平,赵仑. 刻板印象的激活效应:行为和ERPs证据[J]. 心理学报,2010,42(5).

[18]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等. 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J]. 心理学报,2000,32(1).

[19]Park J,Banaji M R. Mood and Heuristics:The Influence of Happy and Sad States on Sensitivity and Bias in Stereotyping[J]. 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0,78(6).

[20]Clore G L,Huntsinger J R. How the Object of Affect Guides Its Impact[J]. Emotion Review,2009,1(1).

[21]Briñol P,Petty R E,Barden J. Happiness Versus Sadness as Determinant of Thought Confidence in Persuasion:a Self-validation Analysi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7,93(5).

[22]Dixon T L. Psychological Reactions to Crime news Portrayals of Black Criminals:Understanding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Prior News Viewing and Stereotype Endorsement[J].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2006,73(2).

[23]Dixon T L,Maddox K B. Skin tone,crime news,and Social Reality Judgments:Priming the Stereotype of the Dark and Dangerous Black criminal[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5,35(8).

[24]Rada J A. A New Piece to the Puzzle:Examining Effects of Television Portrayals of African Americans[J].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and Electronic Media,2002,44(4).

[25]杨洁,吕改莲. 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直接映射[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26]Major B. From Social Inequality to Personal Entitlement:The Role of Social Comparisons,Legitimacy Appraisals,and Group Memberships[G]// Berkowitz L.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94.

[27]范一鸣. 不同羞怯水平个体对情绪刺激反应的ERP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责任编辑:江 波]

高峰强(1966— ),男,山东临朐人,博士,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理学流派、人格理论与评鉴研究;刘圆圆(1990— ),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儿童青少年羞怯的适应能力与干预研究”(项目编号:13BSH06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羞怯个体自我认知的行为和神经生理研究”(项目编号:12YJC190009)、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羞怯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研究”(项目编号:2013GSF118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B842.6

A

2095-7068(2014)02-0089-09

2014-04-08

* 通讯作者:刘圆圆,E-mail:anya_smith@qq.com。

猜你喜欢
刻板消极情绪积极情绪
我们需要消极情绪?
青年文摘(2022年12期)2022-12-07 07:17:30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静心
测试
中学时代(2021年5期)2021-11-11 13:22:49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心理与健康(2021年1期)2021-07-22 07:46:43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积极情绪相关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