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西医内科疗法分析

2014-02-17 07:57:49黄荷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吡格西医空腹

黄荷叶

糖尿病患者的西医内科疗法分析

黄荷叶

目的对西医内科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患有糖尿病的86位患者, 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两组均有43位患者, 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治疗组患者使用吡格列酮进行治疗, 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治疗后复发人数方面,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两组患者有效治疗概率进行对比,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86位患者中, 没有由于使用药物而引起不良反应的情况。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 采取西医内科治疗的方式,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糖尿病;西医内科治疗;临床疗效

糖尿病患者病理学的基本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在临床中治疗糖尿病以减轻胰岛素抵抗为主要方案,或者是加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进而提升血脂代谢以及血糖水平[1]。本文治疗糖尿病主要采取西医内科治疗方式, 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患有糖尿病的86位患者, 随机的将所有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两组均有43位患者。在治疗组的患者中, 有18位女性患者, 25位男性患者, 患者的年龄在36岁到77岁之间, 年龄平均为(51.01±1.21) 岁, 病程在1年到13年之间, 病程平均为(4.22±0.23)年。在对照组的患者有, 有19位女性患者, 24位男性患者, 患者的年龄在38岁到75岁之间, 年龄平均为(51.65±2.31)岁, 病程在1年到15年之间, 病程平均为(5.24±0.76)年。将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程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 P>0.05, 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使用吡格列酮进行治疗, 每次服用30 mg, 1次/d, 治疗疗程为两个月。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 服用500 mg/次, 2次/d,治疗疗程为两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复发概率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2]。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症状没有任何的改善, 尿糖水平大于(2+), 血糖水平大于8.0 mmol/L, 判定为无效。通过治疗, 血糖控制在8.0 mmol/L左右, 尿糖以及血糖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临床症状消失, 判定为有效。通过治疗, 血糖以及尿糖水平基本上恢复到正常状态, 临床症状消失, 判定为显效。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 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取t检验与χ2检验, 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 计数资料使用%表示, 当P<0.05,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早治疗前后, 治疗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分别是 (18.17±2.02)mmol/L与 (10.36±1.71)mmol/L,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餐后2 h血糖, P<0.05,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分别是(9.03±1.16 mol/ L与(7.13±1.31)mmol/L, 对比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 P<0.05,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前后, 对照组患者餐后2 h血糖分别是(17.90±2.07)mmol/L 与(15.53±1.86)mmol/L, 对比治疗前后的餐后2h血糖, P<0.05,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分别是(9.47±1.40)mmol/L与(8.01±1.12)mmol/L, 对比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 P<0.05,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方面, 治疗前将两组进行对比, P>0.05, 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

在治疗组的患者中, 有3位患者治疗无效, 有24位患者治疗有效, 有16位患者治疗显效, 有效治疗的概率为93.02%;在对照组的患者中, 有11位患者治疗无效, 有20位患者治疗有效, 有12位患者治疗显效, 有效治疗的概率为74.42%, 将两组患者有效治疗概率进行对比,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n(%)]

3 讨论

在临床中, 糖尿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 较为多发, 是内分泌发生异常时所出现的代谢性疾病, 与心血管疾病或者是肿瘤一样, 是比较多发的非传染性疾病。不论是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还是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 当血液之中的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呈现为上升状态时, 体内正常存储脂肪能力就会发生超负荷情况, 容易产生胰岛素的抵抗。在糖尿病的治疗中,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能都起到降低餐后2h血糖以及空腹血糖的效果[3]。相关研究表明,在对糖尿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两种药物所起到的疗效没有太大的区别。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型的将血糖药物, 主要是使细胞利用葡萄糖的情况得到增加, 进而对肝糖原所产生的异生情况进行抑制, 同时也能使肠道摄取葡萄糖的状况得到抑制, 从而产生降糖的功效[4]。二甲双胍主要是使肝糖输出情况得到减少, 使空腹状态下患者的血糖下降, 还能降低胰岛素对于周围组织所产生的敏感性, 进而使用餐以后的血糖以及空腹血糖降低。吡格列酮可以在骨骼肌、脂肪以及肝细胞的作用下, 利用过氧化物酶的增殖活化受体进行激活, 能有效对胰岛素的应答基因所产生的转录过程进行调节, 增强患者肝脏以及外周组织对于胰岛素所产生的敏感性, 从而使血糖水平得以降低。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在餐后2 h血糖以及空腹血糖水平方面, 治疗组患者改善的较为明显。同时在复发概率方面, 治疗组患者明显较低。总而言之, 对于糖尿病患者, 采取西医内科治疗的方式, 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因此, 可以将西医内科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1]邓晨昕, 高凌, 张海蓉.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的影响.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0, 12(06):1122-1124.

[2]侯志梅, 任凤英.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0, 02, (02):1133-1135.

[3]洪亚君, 郭维英.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中国药房, 2010, 01(24): 1100-1102.

[4]崔悦, 芦霞.西医内科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分析.中医研究, 2013,10(12):1134-1136.

R473

A

1674-9308(2014)01-0047-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1.026

475000 开封市龙庭亭区医院

猜你喜欢
吡格西医空腹
采血为何要空腹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12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空腹喝水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和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肾脏中TNF-α表达的影响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有些食物别在空腹时吃
中国火炬(2011年5期)2011-07-25 10: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