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4-02-14 09:54熊斌斌万发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职建设

熊斌斌 万发炎

摘要:本文从笔者所在市区内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案例出发,调研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中职学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提高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素质。

关键词:中职 ;专业师资 ;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二个百年”目标。面对中职学校发展的现状,出现了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明确概念内涵

中职专业课教师指专业理论课、实训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双师型”教师指既懂理论又懂技能指导的教师。教育部门、学者和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标准不一。依据《关于开展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赣教职成字〔2013〕39号)》的规定,三类教师可申请认定“双师”:一是“双职称”,即教师技术职称+非教师专业技术职称;二是“双证”,即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三是“双师素质”,即教师职称证+技能竞赛指导奖证。

教育部2012年版《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专业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0%,其中双师教师不低于30%”。2006年版国家级重点学校标准:双师教师达到专业教师的60%。

按照现代中职学校教学需要,认为专业课教师是“教师”与“技师”的统一体,“双师”应具备:一是高尚的师德师风、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二是宽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三是过硬的技能和解决生产服务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终身学习理念和创新意识。

二、调研分析师资

根据笔者2011年主持结题的江西省课题《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调研数据和研究结果,各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教师总量不足,文化课教师比例偏高,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实习指导教师缺乏。

80年代多数“小中专”学校陆续升格成高职,薄弱的普通高中陆续转型为中职学校,造成中职学校“先天不足”;调查中职校发现,本科学历教师已占主体,40岁以下青年专业教师占2/3;学校毕业直接任教的逾八成,企业调入数量较少。

中职招生就业走向了市场,专业围绕市场转,课程围绕企业设,技能围绕岗位练;中职的招生计划、专业设置、教学计划随行就市;因此专业教师的需求总处在动态中。人事编制和财经来源仍然采用普高的管理办法,影响了学校引进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每年中职教师有各类培训,因教师教学“一个萝卜一个坑”,参加培训和知名企业顶岗学习难以普及。

三、师资建设途径

1.制度建设是基础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线工程。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调研当地经济主导产业,分析师资现状,探究建设规律,进行“顶层设计”,找出建设途径与方法。

确立以满足专业教学需要与教师自身发展为出发点,以建设“双师型”教师为抓手,以骨干专业师资培养为核心,以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校内培训、校外引进为培养途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确定“三优先”的原则:即重点专业的教师优先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优先培养;教学和科研方面业绩突出的教师优先培养。

研究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评价办法和保障措施,制定《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双师型”教师培训方案》、《“双师型”教师评定办法》和《“双师型”教师奖励办法》等制度。

2.多种培训是关键

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模式,提供继续教育的平台,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教育技能和专业技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1)校本培训。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浓厚专业教学氛围,引导教师从事专业实践教学的兴趣,在实训车间进行初级培训,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启动新老教师的“青蓝工程”,开展“支委进课堂”、“党员示范课”、“首席教师示范课”、“国家省级比赛获奖展示课”等活动,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

(2)双师培训。“十二五”期间,国家为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每年都要组织教师参加双师素质培训,更新中职教学理念,学习前沿专业理论,掌握生产实践技能。

(3)企业实践。《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06〕11号)》规定:“中职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采取“派出去”的办法,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组织教师带学生教学见习和实践锻炼,让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进行顶岗实践,参与企业的科研、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跟踪生产服务一线技术。

3.激励机制是保障

从改革用人机制、投入机制、保障机制入手,改革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实行专业教师岗位聘任制;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为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坚持从各方筹集经费,建立教师培训专项基金,保证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进修培训的经费。

建立《“双师型”教师岗位激励机制》,一是在工资待遇和岗位津贴上给予倾斜;二是职称晋级、评先评优优先;三是提供学习机会,优先提供实训平台,出国培训,定期到企业或培训基地接受相关培训;四是加大技能比赛的奖励力度。

4.内培外引是拓展

(1)坚持继续教育制度。按2013年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精神,帮助教师建立清晰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开展教师职业资格培训和学历提高;倡导专业理论与实训教学由专业教师“双肩挑”。

(2)扩大兼职教师比例。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 “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原则,采取“请进来”的方法,加强学校教师与企业技师的合理交流机制,改善和调整专业师资结构。以工学结合为纽带,多渠道从行业企业聘请在职、离职待岗或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技师和技术骨干,充实到教学一线,将师生打造成技能“高手”。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育大师”是中职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当教师蜕变为优秀技师,学生才能成就为文明技工,实现学生的理想就业永无障碍。

参考文献:

[1]祝士明,张元.双师度—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职教论坛2007(11)

[2]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07(2)

(作者单位:江西九江科技中等专业学校 332000 )

猜你喜欢
中职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用“第三只眼”看待中职学生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