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一、何为导学课?
导学课是以导学案作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课堂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的引导下,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认真阅读教材,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并可随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探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在注重教师引领作用的前提下,导学课更加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导学课教学模式源于这样的理念: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灌输和传递,而是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达成学习的效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这体现了导学课堂的教学精髓。学生在课前认真做好预习,课堂上热情参与,合作探究,课后及时查漏补缺,这样一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功的导学课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知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获得的,而不是依靠教师或其他人教会的,自己才是学习的主动实践者和管理者,由此也为学生开展终身学习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见,导学课教学模式能够带来教师和学生的“双赢”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导学课堂取得成效的最佳途径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的一种学习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与同一小组内学习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认识,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在智慧的碰撞中对接、融合,达成共识,从而促进组员共同进步。“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不少课堂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会提高整体课堂的效率。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导学课堂取得成效的最佳途径之一,这是因为:
1.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导学课堂需要我们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让学生在凸显自我中求得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恰好为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通过彼此间的合作,学生可以超越自己的认识,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在互补和启发中形成对问题的全面深刻理解,从而有效地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
2.小组合作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导学课堂中,学生先根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便提交小组讨论解决。每个学生对事物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见解,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不仅能够在各抒己见中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还进行了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培养了自己学习上的自主性。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导学课堂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备课,预设好学习目标,设计一些探究性和矛盾性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配合教师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明确了学习任务,积极地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的共同进步
导学课这种教学模式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为目标,而小组合作学习正好符合这一理念,它为学生营造了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通过彼此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相互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科学分组,明确职责
在导学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就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组建小组。科学合理的分组,能对推动小组成员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另外也便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竞赛,教师根据各个小组成员在预学、合作、展示、点评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加分评价。
要科学控制小组规模。一般以6~7人为一组,能有效避免学生发言时间不够、讨论不充分等弊端。
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并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格爱好、男女比例等因素,以保障组间竞争平衡化。
还要明确小组成员分工,选出行政组长、各科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等,对“学困生”也要赋予其一定的管理任务,使他们能感受到小组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引发其学习的兴趣。
最后,对行政组长进行培训,培养其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能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有序讨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是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应努力从一开始就形成相互信赖、相互帮助的合作气氛,这样才能保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注重指导,掌握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将小组成员整合成一个“动力整体”,实现成员之间基于某个目标的融合。作为教师,应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中的技巧。如: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切忌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把手举得老高,急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当与他人有不同意见时,要等对方说完,再加以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他人的精彩见解和独到的观点,要给予赞同和肯定,相互支持;碰到困难或分歧较大之时,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间的有效沟通,很好地解决讨论时所产生的矛盾,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展开。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协同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指导学生除了发挥自身和伙伴的优势,还应关注和发觉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的价值感、自尊感、责任感都能够得到满足。要让学生在这种优势发挥和劣势互补的合作学习中,学会欣赏他人,包容他人,支持他人。
3.设置任务,激发讨论
科学、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学习目标和任务的引领。在导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与任务的设置,对小组合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便会激发学生讨论、学习的欲望。
成功的导学课教学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要能静下心来,沉得下去,潜心钻研教材,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师在精心设计学习目标和任务时,问题的设置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总之,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课堂讨论的欲望。一堂课下来,假如学生讨论的热情空前高涨,各自纷纷发表独到的见解,不断生成精彩的发言,这样的“火花”才会成为“火种”,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
4.全面评价,有效激励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提高,而且能为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提高提供保障。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应注重两个方面的评价:一是对小组的评价。考查小组成员间是否能运用互学、互帮、互补、互促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绩是每个成员成绩之和,使小组成员荣辱与共。二是对个体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对学生采取的态度、情感、方式等综合性的评价,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个体测评,做到小组测评和个体测评相结合。另外,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还应包括: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这三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当然,我们还应有意识地强化“合作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以合作成绩评定个人成绩,并建立奖励机制,开展评比“星级小组”“最佳合作小组”“最佳效率小组”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组间竞赛,以增强组内合作的凝聚力,激发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作出恰当的评价,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笔者采用“激活”奖励卡的形式,发言积极的或在小组中有突出表现的个人,每表扬一次,发一张“激活”卡。在考试、竞赛或各类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同学,发一张“百步神弓”卡,可以领取奖品或免一次该科目的作业。当“激活”奖励卡累积到20张时,换取一张“八达岭”卡。这张卡可以领奖品,还可以抵扣纪律分。笔者进行了一年的实践操作,发现学生嬴取奖励卡的积极性特别高,也能够有一定的持续性。
由此可见,全面评价,有效激励,不仅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提高,还促进了初中语文课堂合作效率的提高。
四、实践与展望
最近,笔者围绕导学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作了相关的问卷调查。笔者设计了一些问题,如“将学生科学分组,组织他们围绕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研究、学习”,请我校一百多位老师作答,28.3%的教师选择了“完全同意”,31.1%的选择了“比较同意”,27.5%的选择了“同意”,选择“完全不同意”和“比较不同意”的一共占13.1%。这表明大多数教师同意组织合作学习。笔者还对自己教学的两个班88位学生作了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认同调查,“喜欢和同学进行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选项中,“完全同意”占31.6%,“大部分同意”占24.4%,“部分同意”占27%,“大部分不同意”占11.4%,“完全不同意”占5.5%;“乐意在小组学习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倾听他人想法”,“完全同意”占39.8%,“大部分同意”占26.7%,“部分同意”占22%,“大部分不同意”占7.9%,“完全不同意”占3.5%。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导学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都是持肯定态度的。
实践证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语文导学课堂上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当然,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导学课堂中的实施,笔者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如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加分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课堂时间不够用,教学任务完不成;小组多,一堂课展示活动难以均衡;展示时,有些学生总想争取发言机会,没有耐心听同学的发言等。笔者愿意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展开进一步的探索,不断反思、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导学课堂上产生更大的实效。
参考资料: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善福《倾听花开的声音——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第3期。
3.郭晓丽、郭明清编著《“一二五”自主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国林业出版社。
4.乔林福、姜祺、詹建波《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第8期。
5.靳玉乐主编《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转变》,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6.潘文霞《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研究》,《文学教育(下)》2010年第10期。
7.刘靖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