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素芝
办好“家门口”的学校
文 徐素芝
免试就近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给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办好每一所学校,让家门口的学校都成为学生幸福、家长满意的好学校,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指出,凡满6周岁的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免试就近入学。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免试就近”家喻户晓,百姓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政策和要求更加关心和明确,对教育工作尤其是招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免试就近”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免试就近”是许多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的基本教育政策,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义务教育法》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提供法律保障,也为地方政府行为做出了必要的法律规范。要求政府一方面要科学布局中小学校,为就近入学提供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要均衡化义务教育资源,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充足而优质的受教育机会。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实现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0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提出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国启动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国家级督导认定工作,指导地方政府全方位的统筹规划和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最大程度地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为实现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奠定了工作基础。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落实《义务教育法》关于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小升初划片入学模式、对口升学流程、入学办理方式、信息公开办法,全力推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使免试就近入学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也进一步促进干部教师流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等,努力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倒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办好每一所学校,需要实现就近入学常态化。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北京市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免试、就近入学为核心,以区县政府负责为主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尤其是2014年,通过绘制新教育地图、严格控制跨区流动、建立两个系统等多项措施,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落实。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实现了目前免试就近政策的最大化落实,展示了政府心系百姓、解决教育难点热点问题的诚意。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差距的客观存在,以及百姓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渴求,仍使免试就近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和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还是要办好每一所学校,让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这是实现教育内涵发展、均衡发展的重要任务。当然,家门口并不意味着“近”的绝对,而是免试就近的自然和常态。
办好每一所学校,就是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品质。在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更要注重区域内学校的整体发展,形成区域内学校间集群式发展的态势,实现区域构建、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与此同时,要做好每一所学校的宣传和推介工作。近年来,北京市非常重视学校建设,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初中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校安工程、中小学三年行动计划、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使得中小学校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安全,而且越来越漂亮,校园文化品位不断提升。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强力推进,使义务教育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质量、地方课程开发、学校特色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家门口的好学校不断涌现。但是,长期以来教育的开放度弱,对教育质量的单一性评价等使得很多好学校被不知或不被认可,因此,让每一所好学校都走进百姓心中,不仅要好好办,而且要大力开展家校共育,认真进行学校建设的宣传。
总之,免试就近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给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办好每一所学校,让家门口的学校都成为学生幸福、家长满意的好学校,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平谷区教育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