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口彩”飞扬

2014-02-13 00:15孙景峰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口语语文课堂语言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学生能说会道,妙语连珠,是语文素养深厚的一个重要表征,它从属于“口语培养”的范畴。能够把口语表达发挥到精彩甚至淋漓尽致的程度,我们称之为有“口彩”,它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怎样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口彩飞扬呢?经过细心体味和推敲,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点入手:

一、减台阶,削难度,让学生敢说

为什么很多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愿举手,不愿开口。即使被老师点到名字,也是极不情愿地杵在那里,问一句答一言,大有挤牙膏之势。其余学生更是讳莫如深,目光躲躲闪闪,对老师的提问“唯恐避之而不及”,真令人生“万马齐喑究可哀”之感。如果此时恰逢有听课老师躬坐其后,授课人不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大概是所有语文教师都经历过的尴尬情景。笔者认为,这时需要教师开出一帖“宽心剂”,具体方法如下:

(一)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

如教学《陈涉世家》一文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吴广为什么会令人狐鸣鱼繒?此时学生可能会一时语塞,教师可把此问题降低难度如下:1.中国古人大多迷信,相信很多神奇灵异的事情能表现上天的意志,你知道哪些?2.文中吴广令人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又叫人在鱼肚里放入“陈胜王”的字条,是想造成何种效果?如此缓和一下提问的突兀和难度,一定是摆脱困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更倾向于生生间互动

教师和学生间毕竟有身份与角色上的隔阂,从而造成学生不愿与教师真诚交流或观点有所保留。而学生和学生之间大多能以平等自由的方式相互交流。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挥这一条件,形成学生间互相辩难或百生争鸣的场面,那一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我们的课堂如百溪汇海,滔滔不绝。

例如,学习《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文,教师可就恐龙灭绝原因让学生分成两方辩论:一方以“撞击说”为主观点并自主搜集资料作支持,另一方以“火山说”为主观点并自主搜集资料立论或反驳。在辩论中,双方旁征博引,针锋相对,口语及思辩能力均得到极大的锻炼。

二、选话题,激兴趣,让学生愿说

如果说上文方法给的是“宽心剂”,那么这里给的则是一帖“催化剂”。

(一)找准兴趣点

俗话说:曲高和寡。如果语文授课内容或话题让学生不感兴趣,他们连听都打不起精神,何谈让他们参与其中,献计献策呢?这就要求授课者要独具慧眼,保持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摸清学生兴趣点会在哪里,并由此借题发挥,让他们群情激昂,乐在其中,由不愿说到不能不说,从而各抒己见,行成课堂“口彩”飞扬,异彩纷呈的局面。

如在教学散文《吆喝》一文时,作者行文风趣,语言幽默,京味口语生动,确实让我们的学生眼前一亮,惊喜不已。但如果只照本宣科,课堂上还是会出现“冷场”,或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尴尬情形。如果教师把课前从生活中录制出的吆喝场面在多媒体里一播,再让他们学一学生活中听到或在课本上读到的吆喝,并用课文里讲到的方法谈谈吆喝的形式、内容和方法,如此活学活用,教学氛围会霎时活跃起来,学生也一定会踊跃发言,说不定就会有一番口若悬河,妙趣横生的表演,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增加许多额外的期待和惊喜。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心里深处都有被别人关注并认可的欲望,即自我表现欲,只是因性格的差异有的较强,有的较弱。依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意激发学生这一欲望,并给予他们挑战自我的勇气,让学生勇敢地走上讲台,展现自我。

具体的方法如语言鼓励,消除他们的疑虑或不安心理;榜样示范法,让优秀学生或教师的示范,帮他们克服畏难情绪;积极创造对话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走入角色,完成了口语训练的任务。等等。

三、树榜样,重积累,让学生能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学生心中都应有一至多个敬佩的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到方向标的作用。作为以语言交流为主要形式的语文教学,教师应帮学生树立几个口语演讲的榜样,大至国家元首,外交政客,小到电视名嘴,甚至身边的老师、同学,让他们明白现代口语交际在个人成才事业成功中的重要意义,以养成口语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教师可印发一些精彩的演讲稿,如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江东舌战群儒一节,或闻一多纪念李公仆的演讲,再如胥肯黎辩护达尔文《近化论》的演讲辞,等等。在激发了学生锻炼口语的欲望后,教师可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口语材料,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并教育他们杜绝“辞不达意”的现象。笔者认为,这些工作可从如下入手:

(一)积累教材中丰富生动的词汇

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摘抄每课中的一些精美词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以积累语材,锻炼思维,从而获得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为运用语言打下坚实基础。如《芦花荡》一文,多处清新如画的环境描写,如“红日当空”、“月明风清”、“飒飒风响”等,均可作为精美语言典范存储如学生的语言库。

(二)积累课外读物中丰富生动的词汇

“博闻强记”是所有知识渊博者的共同特点,同时,这也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一个强有力手段。“厚积”才能“薄发”,这就要求学生多读书,多做笔记,多积累课外读物中一些营养丰富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和积累的习惯。孔子读《易经》韦编三绝,毛主席读《容斋随笔》处处作注,这都是先贤伟人给我们做下的优秀表率。教师经常以这些事例教育学生,指导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边吟咏积累,对锻炼学生的口语乃至文笔,必会受益无穷。

四、抓技巧,炼修辞,让学生善说

“言为心声。”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近代如朱自清《春》、《荷塘月色》,都是构思精巧,善用修辞的典范。当然,这些都是千古文章,表现在口语上,笔者认为,这些同样有借鉴意义。

(一)抓技巧

作为有声语言,口语应注重音韵饱满,抑扬顿挫,从听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学习《赠东阳马生序》一文时,教师请学生概括宋濂学习上所遇困难,一生概括为“没有书读,没有老师教,路途远,没有吃的,没有穿的”。虽然也对,但感觉语句太散,不够精炼。老师请他想一想,能不能让答案更精简些,音韵上更动听些。经过思考、锤炼,他重新概括为:“无书读,无师教,道远途险,缺衣少食。”这样一改,基本上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便于书写,也易于记忆。

(二)炼修辞

演讲,是口语表达的高级形式,往往起到阐明观点,感染听众的效果。很多演讲辞都是善于鼓动人心的典范,如闻一多在悼念李公朴遇难的演讲辞,恰当地使用了很多排比、呼告、反复、夸张等修辞,把语言气势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把这些修辞用于口语,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一定会大有裨益。

如教学《蜡烛》一文,授课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蜡烛”的象征意义,有一个学生这样发言:它象征着苏联红军战士的生命;象征着老妈妈远离战争的不灭的希望;也象征着两国军民超越国界的深厚鱼水情。语言真挚用语恰当得体,这应是学生课堂发言的最终要求。

语文课堂是师生思想、认识、感情交流的主阵地。有了学生的精彩发言,每堂语文课都会是一次生命的历练和升华,都会带给我们一份意外的惊喜和期待。

(孙景峰 江苏省邳州市新桥中学 2213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口语语文课堂语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口语对对碰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