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东
摘 要 虽然新课程基本理念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多年,但是,依然存在着高成本低效率的现象,然而,如何才能彻底的将语文课堂打造成高效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呢?所以,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改变教学以往单一的知识传授,要有意识的将课堂主体归还给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促使学生在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的同时,也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水平等方面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自主 开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92-02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呢?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将是发挥语文的学科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最好的一种方式。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明确教学目的,做好前提工作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它是教学的前提,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而且,教学目标设定是否恰当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目标的设定,我们还要设定每节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过程与方法,这也决定了我们的高效课堂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不是追求高分数,而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巧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的素质水平、能力水平、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们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做好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工作,以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也就是说,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将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美好的东西应该与别人共同分享。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这是怎样一座花园?②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③巨人不让小孩来花园玩,他做了什么?④小孩子不来花园后,花园什么样?⑤孩子们来到花园后,花园又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读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理解本文中心思想,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逐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最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这是小学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对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所提出来的要求。而且,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开放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山中访友》时,为了转变封闭式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使用方式,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面对着朋友们的热情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
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溪流回答道:“_______________”
……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回答出具有想象力的答案,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从而,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除上述之外,教师还要完善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在教师真诚的评价过程中能够认识自身的不足,能够重新找到学习的信心。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语文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确保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兆翠.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吉林教育,2012,(11).
[2]于长立.语文课堂如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J].吉林教育,2012,(01).
[3]金玉徐.小学语文教学中开放式课堂的实施效果分析[J].价值工程,2010,(30).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