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现代诗歌教学的支点

2014-02-13 05:56靳建慧李维民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诗情现代诗背景

靳建慧++李维民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现代诗在各版本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现代诗虽在中国文坛挥洒近百年,但与古体诗相比,仍属新生事物,人们仍对其了解甚微,又由于现代诗具有意象的独特性和语言的陌生化等特点,使得其比较含蓄难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捉襟见肘,因此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成为现代诗歌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

现代诗的教学虽走入语文课堂的时间不长,但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多次经验总结得出现代诗教学的主要内容往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朗读、分析解读、意象分析、作者及背景介绍、主题或思想感情分析、创作、诗情的陶冶。那么如此之多的教学内容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内有机融合在一起呢?比较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朗读初步感知;深入分析(包括意象分析);总结思想感情。这样的诗歌教学形式并非不可,只是总觉得把诗歌的柔美与韵味消耗与肢解在如此僵固的步骤之中,感觉就像是配乐与舞蹈不相契合,让人惋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探寻和思索现代诗的有效教学方法,现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介绍一种现代诗的教学组织方式:以意象为支点。

一、在朗读中明确意象

朗读教学应该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在朗读中体味诗语言的魅力,在朗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充分且到位的朗读比教师对诗歌的解读更有意义,因为诗的韵味是要在朗读中用心去体会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节课我们可以设计为直接导入,以简洁的语言点出作者及其诗歌流派,板书题目,之后便进入朗读环节,教师朗读,但故意读不好,让学生点评,在学生的自主点评过程中通过意象分析出每一节的感情基调,第一节——低沉,第二节——低沉,第三节——激昂,第四节——充满希望,之后教师再范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改变居高临下地指导学生如何朗读的教学方式,放低自己的姿态故意朗读不好,让学生去评价去指导。在这种兴趣的激励下使学生在自主体会诗歌感情基调的同时关注到承载感情的意象。比如在学生说明第一段应该是读出沧桑之感时,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要有沧桑感的?”,学生便自然地将目光转向了从意象入手去说服老师和同学,然后教师便可让学生在自己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示范朗读。四节诗,每一节都是如此,既详细分析了意象,又有理有据地进行朗读,这样意象与朗读的结合就比较自然。意象与朗读本分不开,因为意象是用来表达感情的,而朗读的基准便是把握好感情,所以把分析意象与朗读紧密结合是诗歌教学的必由之路。

二、解读从意象切入

现代诗歌往往不直接抒情,诗人要借助一些别的事物去替他说话,这便产生了意象。许多形象它本身就带着述说,只不过我们听不见或听不懂而已,诗人就这么巧妙,他想说却什么也不说,他把它凝聚在某种形象中放在诗歌里,让形象替他去述说。比如在分析“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这一句时,教师指导学生紧紧抓住“蜘蛛网”这个意象,去体会那种束缚感和挣脱后的自由,从而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挣脱蜘蛛网是说挣脱了极左思潮的束缚从而思想上获得自由。因此,在解读诗歌的意蕴时我们要紧紧抓住一个个意象,细致地去分析每一个意象所包含的情感,把诗歌鉴赏与解读落到实处,使学生静下心来聆听意象的声音。

三、背景知识为意象服务

诗歌的解读往往离不开背景知识的介绍,但是在哪介绍,介绍多少是值得考量的。一般的教学方式是在开始或结尾或适当地方单独集中介绍,诗歌的背景知识要与意象结合在一起,在某一个意象只有明确了背景才能确切理解时,将背景作为理解意象的抓手,在这节课中,背景介绍要巧妙地穿插在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处,诗作于1979年,当时中国文化大革命之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第一年,那这“簇新的理想”指的就是要建设民主、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背景知识本就是为理解诗而服务的,如果在教学开始或结尾或某一处集中介绍难免会显得突兀,在诗中找到一处与背景相契合的意象,在理解分析意象时简明准确地穿插背景,会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紧凑且自然。

四、主题理解抓住核心意象

主题或思想感情是诗歌的核心,但诗的主题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由多个意象或者某个核心意象来体现的,教师要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找出诗歌中最能表达主题的关键意象,以此为钥匙打开整首诗歌,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这种方法。如在这节课中,深入分析“我”这个意象,带动学生去思考“我”的内涵,体味诗人用意及主题。学生通过对全诗的综合分析会得出“我”是穿越了时空的所有的中国人民,是和祖国相互包容不可分割的,“我”是祖国的一份子,耻辱与光荣都有“我”一份,最重要的是建设祖国有“我”一份。不要浪费一个意象,要有发现其内在价值的眼睛,也许一个意象就牵动着整个诗的灵魂,用意象去寻找主题,是一把金钥匙。

五、以创作加深对意象的认识

学会了分析意象,我们就要指导学生去创造意象,学会“假于物”去书写自己的情怀,慢慢去培养诗情。所有的知识只有学生会运用时才是真正学会了,只有自己创作了才会更准确地懂得去鉴赏。在课的最后环节安排诗歌的模仿创作,给出学生意象:一只干瘪的花朵。在这个环节教师要给出示范例句,如“一枝花是一首思乡曲,怀念着故乡的泥土。”并给出要求:“这个意象不能随意,必须和你要表达的感情一致。”这样给出学生抓手,学生便可进行自主创作,赋予这个意象不用的内涵。例如,有的学生写出“昨日黄花,像一段沧桑的过去,在今宵低头沉思”;有的学生写出“干涸的花朵,你为什么低头默默,原来,原来,你的内心缺少那团奋斗的怒火”;还有的写出“像鞠躬尽瘁的公仆,为祖国的事业压弯了原本笔直的腰”……虽然学生的诗句稍显幼稚,甚至大多数根本不是诗,但是至少他们创作了,至少他们知道诗歌是可以写的,他们每一位都是诗人,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诗的年龄,我们做教师的没有权利剥夺他们写诗的冲动。把意象与创作结合,让学生有创作诗的方向,写出的诗虽幼稚但同样值得喝彩。整节课的最后,在学生体验了鉴赏诗歌和创作诗歌这个过程之后,教师作小结,让学生明确鉴赏诗歌的重要方法就是从意象入手,鉴赏文学作品并没有固定的答案,要放飞自己的神思,会鉴赏还要喜创作。

从教学过程来看这堂课的教学环节为五个:导入;朗读感知,分析体会;深入分析,总结主题;模仿创作;小结。整堂课涵盖了现代诗的教学重点内容:朗读、分析解读、意象分析、作者及背景介绍、主题或思想感情分析、创作、诗情的陶冶。这节课初读感知与分析是融为一体的,以意象为线索贯穿朗读与分析乃至整个教学过程,介绍诗歌背景时不是孤立和生硬的,而是穿插在分析诗歌之中,需要介绍的时候再介绍;朗读教学的指导是隐藏在暗处的,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指出的是,其中现代诗的创作往往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望而生畏的,但笔者认为,不能因其有难度而却步,创作可以激发兴趣,培养才情,更是鉴赏诗歌的动力,因此创作诗歌是诗歌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诗情的陶冶也常常在教学过程中被忽略,单纯追求理解诗歌意思而忘记诗歌,它最动人的是语言所传达的魅力和诗情,美感的享受应贯穿在朗读、分析解读、介绍作者背景、体味思想感情及创作之中。

以意象为支点,串联诗歌教学内容的各个重点,意象就像是一条金色的丝线,而朗读、分析解读、作者及背景、主题或思想感情、创作、诗情的陶冶则像是一颗颗珍珠,金色的丝线贯穿其中,串成紧凑有效的现代诗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吴建英.现代诗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J].中学语文,2011.

[2]周国祥.新课程背景下现代诗赏析课教学“五字”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54).

[3]陈树宝,郑伟元.吟诵·品味·体验——也谈现代诗教学[N].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08).

[4]汪云霞.诗歌教学应遵循的两个原则[J].语文建设,2007,(7-8).

(靳建慧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硕士研究生 050024;李维民 河北省张家口四中 075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情现代诗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仿写有模子,习作有样子——探究小学语文四年级现代诗教学
冬至一阳生 塞上畅诗情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