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永平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主体地位;参与意识;分析能力;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1—0048—01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新课改的实施,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及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师转变自身角色,调整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施思想品德教学呢?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理念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材及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教师应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虽然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对学生学习来说非常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由“授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如,在学习“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一课时,首先,笔者让学生讨论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并仔细琢磨不同情绪对自己的不同影响。然后,创设多种情境,组织他们进行表演。采用这种教学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有讨论法、问答法及讲授法等,这已不能满足课程改革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使其主动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形式简单、结构清晰的内容,笔者则放手安排学生进行讲授,让他们体验“做一回老师”的感受,在教学的最后几分钟再适度进行补充、小结。此外,笔者还积极尝试将小品剧引入到教学中去。实践证明,这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三、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要让学生解决问题,首先应使他们具备深刻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掌握知识时,除了理解基础知识点外,还应把握知识结构。把握知识结构需要具有比单纯理解知识点更强的分析能力。课本知识是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的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其基本上以结构为大单元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每课学完之后,都会启发学生独立归纳每课的知识结构,使每课的主体内容能够条理清晰地烙印在学生的头脑当中。几年的实践结果表明,这一方法确实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知识迁移的能力大有帮助。
四、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是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强调异质分组,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每一小组以4~8人为宜。教师或学习组长要对组内成员做好角色分工,根据每人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分配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使信息资源共享,成功喜悦共享。二是教师要预先设计好活动方案,并向学生说明学习目标、活动规则及纪律要求等。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监督指导,以避免教师将任务布置后,有的小组开小差,闲聊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三是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并适时指导,放手但不放任,要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在进行课堂评价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而且要关注学生团队,对于合作积极、善于合作的小组,应给予肯定和表扬。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