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理教学方法的探究

2014-02-12 19:53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加速度方向速度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天津 300131)

物理教学在中学和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也是学生感觉最难学的一门课程。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且问题更大。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进,以下是我的教学经验,仅供参考。

一、 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课堂趣味性

爱因斯坦曾说:“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上课时引用生产、生活中学生曾看到的或熟知的现象,给他们发表意见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之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给他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找到解决的方法。例如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我问:“同学们,见过马拉车吗?”“见过,见过”,同学们的热情立刻高涨。我说,“下面注意听这个问题:有人说,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马永远也拉不动车。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同学们开始知道这题是错的,但是不知道错在哪里。于是教师就可以开始引入牛顿第三定律,给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义,给出他们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1、同时性: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2、同性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性质相同的一对力;3、不是一对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最后回到开始,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没错,但是它不是车拉不动的原因。车被拉动的原因是分析车的受力是否平衡。拉力和摩擦力的大小,拉力大于摩擦力,车动;拉力小于摩擦力,车不动。又如大家熟知的重力,为增强学生的理解,可以讲解生活中与重力有关的重力方向的应用,如:家里垒围墙,砌墙师傅用的线锤找铅直方向,就是重力方向的应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又如:公路上跑的双层公共汽车和单层公共汽车相比宽度大原因何在?一块砖放在水平面上,有三种放法,如何摆放最稳定?观察建筑物如塔、烟囱等的形状,为什么下面大,上面小?这些问题都跟重力有关,是重力重心与物体稳定性的关系:底面积越大,重心越低的物体越稳定。

当教师把这些实际问题提供给学生,就把他们的学习兴趣勾起来,吸引了他们注意力,与此同时对现象的分析过程就是知识传授过程。这样的教学既生动又有趣,较适合中职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二、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重点概念强化讲解

中等职业教育要求培养的对象是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针对这一目标,就要求在课程设计中,有侧重和突出的知识,即对专业课程有帮助的就要求学生学会学牢固。如加速度的概念,很多人初学喜欢把加速度与速度混为一谈,认为加速度增加,速度必增加。这是错误的认识。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首先我们要明白,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速度不论是增加还是减小,都要变化快一些,与物体是加速还是减速没有关系, 非常关键的就是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加速运动;方向相反,则减速运动。所以是加速还是减速,是加速度的方向决定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 垂直时,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大小,如匀速圆周运动; 不垂直时,即速度改变大小又改变方向,那就是一个较复杂的曲线运动了。这些知识在数控加工的工件运动和刀具运动中有实际的应用,但理解时确有难度。但是必须要求学生理解并且会分析具体事例。又如公交车启动过程和刹车过程,过山车运动等运动中加速度与速度的分析。

化难从简十分必要。中职生在理解和计算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畏难情绪,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教师着重把物理方法讲清的同时尽量使计算过程中数据简化,使计算结果简单明了。这样避开他们的弱势,增加了他们的自信。

三、采用实验教学,增加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特别来源于人们有目的的观察和实验。因此,学习物理要仔细地观察物理对象,分析和研究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认清实验仪器的设计特点,掌握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技术,学会使用仪器。还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并做出合理的结论。例如 :验证二力合成的实验《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首先讲清实验目的是:验证两个共点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原理:作用于一点而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他们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所画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实验器材:木板、白纸、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量角器、图钉(若干)。通过实验原理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在头脑里有对实验有目的性的准备;通过实验器材可以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和兴趣,让他们心里有所疑问:这些实物如何跟我们的二力合成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对实验的兴趣。继而教师简洁地介绍实验流程,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需要记录的数据,让学生亲自动手,自己记录数据进行计算 。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对不同学生单独指导。最后 ,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数据得出二力的合成原则是正确的结论。当然,有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地讲解实验过程中有误差是正常的,和允许出现误差的范围以及如何处理误差、减少误差的方法。消除他们一见到结果不对就认为是错误的想法,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实验中自己正确地分析误差的原因,不断改进,增强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四、根据教学需求,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

先进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物理课程要求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很好地进行结合,深刻的理解,缺一不可。然而,每个人的思维是不同的,不但与年龄有关,还与人的知识水平息息相关。现在中职生正处在15、16岁的年龄,知识基础簿弱,所以对有些物理知识理解确实存在着一定困难。为此,教学中为增加学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大量照片和视频资料,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在物理实验有时由于实验仪器的限制无法完成或实验效果很差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让这些实验很轻松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而且通过动画,可以很生动、直观地把实验的步骤、实验的过程一步步展现,同时伴随着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有较深的印象。多媒体教学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再现性好。

五、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

在教学中,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紧密,师生在共同的认识活动中产生情感交流。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对真理追求。”教师的态度似师生情感交流的“闸门”。教师的态度得当,师生的情感交流就是一种肯定的情感交流,它似两种液体互相渗透,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在这种情感渗透中将激发蕴藏在身体里的力量,会对教学活动产生一种愉快感,引起积极的注意、思索、记忆、探求。在教学中,教师秉持灵活、求实、亲切、严谨的态度,才能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教学活动得到最佳效果。

总之,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桥梁。教师帮助学生在掌握原理与方法中夯实基础,在应用方法和原理中提升能力,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海民.物理素质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6).

[2]卢新文.能力型物理素质教育递阶层次结构的综合评价体系[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

[3]王海民.物理素质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6).

[4]袁海泉.高师《物理教学论》课程考试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1,(03).

猜你喜欢
加速度方向速度
“鳖”不住了!从26元/斤飙至38元/斤,2022年甲鱼能否再跑出“加速度”?
行驶速度
2022年组稿方向
速度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天际加速度
创新,动能转换的“加速度”
死亡加速度
比速度更速度——“光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