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与16~18世纪欧洲各国唯物主义的异同

2014-02-12 17:10梁景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唯物主义世纪哲学

梁景时

(通化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哲学研究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与16~18世纪欧洲各国唯物主义的异同

梁景时

(通化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及16~18世纪欧洲唯物主义的理解,一般都停留在将其定性为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的“旧唯物主义”。他们不仅忽视了法国唯物主义的价值和意义,还由于这种忽视,在肯定两者区别的同时却遮蔽了它们的内在关联,而且对这种区别的理解也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未能准确系统地把握到两者之间的批判承启关系。故而这里力求系统全面地梳理和厘清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与16~18世纪欧洲各国唯物主义的区别和继承关系,这才能深入、真实地理解和把握16~18世纪唯物主义哲学与18世纪唯物主义的发展脉络及系统准确地把握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内容。

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哲学;异同;法国;欧洲各国

一、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与16~18世纪欧洲各国唯物主义产生的基本条件

(一)16~18世纪欧洲各国唯物主义产生的根基

1.16 ~18世纪欧洲各国唯物主义产生的理论根基

16~18世纪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从哥白尼到牛顿时期的自然科学特别是经典力学的发展,紧密相联的。自从16世纪中叶哥白尼发表太阳中心说以来,自然科学就摆脱了神学的羁绊,而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大踏步的前进。到了16世纪末和17世纪,欧洲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呈现空前繁荣兴盛的景象。同时,新兴资产阶级利用自然科学作为自己的武器,与天主教会进行斗争,使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把唯物主义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的发展,又要求从哲学上进行概括和总结,要求制定新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和途径,因而唯物主义认识论问题就成为了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哲学的重要课题。至于当时科学中所用的实验研究方法,实质上是一种单纯的分析方法。就是说,把整个自然划分为动、植、矿三界,把每一界又划成不同的领域和部门,然后对其中的对象进行解剖研究,尽力寻找和描绘最单纯的要素。它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初期阶段是特别重要的方法,至今仍然是科学方法论的必要环节之一。但是,当时的科学家却片面夸大了它的作用,而忽视了综合的作用,因而只见部分,不见全体;只见现成的事物,不见发展的过程。这样一来就在当时的科学界形成了一种片面的分析的方法和习惯,这不可能不对唯物主义哲学的具体形态发生重要的影响作用。总之,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给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科学基础,而当时的科学研究及其方法的特点,又对唯物主义哲学的具体形态发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2.16 ~18世纪欧洲各国唯物主义产生的社会根基

自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发现新大陆、新航路,欧洲海运枢纽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以来,尼德兰、英国等国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贸易航海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资本主义关系在尼德兰和英国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有了重要的地位。资产阶级为了在反叛教会斗争中发展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就上产生和发展起来了。这时,资产阶级是要求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是社会的新生力量,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为了夺取政治统治权,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也展开了反封建斗争。这种斗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但是,比起文艺复兴来,这个时期的资产阶级已经更加成熟了。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资产阶级的哲学终于在这一时期确立起来了。

(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产生的根基

1.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产生的理论根基

18世纪法国自然科学的状况与当时法国唯物主义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力学三大定律,使古典力学形成为完整的体系。为力学服务并与之同时兴起的数学,由于英国人耐普尔的对数,笛卡尔的解析几何,以及牛顿和莱布尼茨同时制定的微积分,因而早在17世纪70年代前就确定了最重要的数学方法。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都有一些重要发现。法国人布丰提出的地球形成假说和生物“种变”的思想,对后人用发展观点看待地球和生物的进化,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启发,并且直接促进了狄德罗的自然观中若干辩证思想的形成。同时法国唯物主义者直接继承了笛卡尔的物理学和英国唯物主义的经验论。法国唯物主义不仅继承这些哲学遗产,并克服了它们的缺点,把唯物主义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2.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产生的社会根基

18世纪是法国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世纪。1789年开始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比较彻底的一次革命。它继17世纪英国革命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宣告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胜利。作为这个政治大革命前导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是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哲学。革命前的法国,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已有很大的发展。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封建统治者极力采用镇压手段,妄图维护摇摇欲坠的统治。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在这场反封建的思想斗争中,表现出“非常革命”的批判性和崇尚理性的特色,克服了洛克经验论的不彻底性,形成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与16~18世纪欧洲各国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哲学倾向和基本哲学思想

(一)16~18世纪欧洲各国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哲学倾向和基本哲学思想

1.培根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近代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首创者。他关于知识起源于感性世界的基本原则和经验主义的归纳方法的提出,标志着英国经验论的兴起。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的主要著作是《新工具》(1602)、其次是《论学术的进步》(1605),此外,培根在《论原则和本原》和《古人的智慧》两著作中,论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在培根时代,经院哲学是科学发展的大敌。培根是在对经院哲学的斗争中创立唯物主义哲学的。因此,培根认为,要发展科学,必须扫除阻碍科学进步的四大障碍,即提出揭露其障碍归因的四假相说。“种族假相”的基础在于人的种族所共有的本性。它来自人类的成见和狭隘性,感官的无能,等等。“洞穴假相”则产生各自个人所特有的本性。个人按其不同特点观察事物也产生对事物的假相。这就好比各个人有他自己的洞穴,因而使自然之光发生曲折和改变颜色一样。“市场假相”是指人们互相交际中形成的假相。人们互相往来,如同在市场上交际一样,必须使用语言。“剧场假相”是指从各种哲学教条和错误的证明法则移植到人心中的假相。培根还提出了经验归纳法,提出经验与理性相结合的原则,贯彻和体现在他的经验归纳法上。培根的归纳法就是由个别、特殊推导出一般概念、一般公理的逻辑方法。这就是在大量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来进行概括,以便“从感觉与特殊事物把公理引伸出来,然后不断地逐渐上升,最后才达到最普遍的公理”。[1]10同时,培根在反对经院哲学的斗争中,继承古代唯物主义和英国唯名论的传统,创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在《新工具》中,培根说:“世界是物质的,在自然界中真是存在的是无数个体事物,个体事物的总和构成整个自然界。”[2]298培根断言自然界的事物是个体性的,提出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其突出特点是重视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培根认为,认识自然不能仅仅依靠感觉经验,还要进行科学实验。培根的双重真理说指出有两种真理,一是由感觉经验和理性而来的科学、哲学的真理;一是依靠神的启示而来的宗教信仰或神学的真理。[3]它们各自属于不同的领域,互不相干。培根的这一学说目的在于为科学向宗教争取独立地位,但其本身也是唯物主义不彻底的表现。总之,培根的哲学是唯物主义的,其中包含了许多辩证思维的因素,但在总体上是形而上学的,并表现出许多未摆脱神学影响的不彻底性来。

2.霍布斯

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着重发展培根的自然观,特别是关于物体的学说,以此为中心,把培根唯物主义系统化,制定了一个典型的机械唯物主义论的哲学体系。他认为,存在两类物体:自然物体和人造的物体即国家,从而把自己的哲学分为两大部分:自然哲学和公民哲学。他的哲学体系表述在他所著的《论物体》(1655)、《论人》(1658)、《论公民》以及《利维坦》(1651)等书中。霍布斯在《论物体》中提出的“偶性说”指出,偶性不只是指事物的可有可无的偶有性质,而是包括了物体的一切特性。霍布斯把唯物主义推向机械论,认为物质只有广延性。他明确指出,哲学的唯一对象是物体。“物质不能因我们的任何企图而被制造或消灭,被增加或减少。”[1]72这样,在他看来,物体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是永存不灭的,这就是霍布斯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霍布斯用机械观点解释世界,也用机械观点解释认识。他的认识论,是典型的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总的说来,霍布斯进一步发展了培根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并使之系统化了,消除了其中的有神论偏见。但是,霍布斯也使培根的唯物主义片面化了,取消了培根哲学中的辩证法,使之成为典型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霍布斯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人。

3.洛克

约翰·洛克(1632~1704)在哲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论证了培根关于观念和知识起源于感性世界的基本原则,制定了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体系。他的哲学的基本倾向是唯物主义的。同时,洛克对经验的了解也主要是唯物主义的。他的主要著作是 《政府论》和《人类理解论》。他指出,反省是在感觉能力发展之后产生出来的,并且是在感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表现了对于经验的唯物主义的了解。洛克认为关于物体的广延、形状、运动或静止等观念都是对于物体性质的真实反映。这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观点。他在解释色、声、味等性质的观念,即他所谓第二性质的观念时,也是从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的。洛克的白板说,“凡在理智之中的,无不先在感觉之中”。并且提出双重经验论,经验分为感觉和反省,经验是观念的来源,一切简单观念都来自外部感官或内省,就是说,都来自经验。对“天赋观念”进行批判。在《人类理解论》中,洛克写到,“观念本身如果不是天赋的,则由观念多发生的知识、同意以及心理的或口头的命题,都不是天赋的。”[4]同时,洛克进一步对知识进行分析,把一切知识归结为观念。他指出,一切知识都是表明两个观念只见是否契合一致的关系。他认为,这种关系共分为四类,即同异、关系、并存和实在存在。他举例说,“蓝不是黄”是同异方面的,“两条平行线之间两个底边相等的三角形相等”是关系方面的,“铁能受磁石的引力”是并存方面的,“上帝存在”是实在存在方面的。 所有代表知识的命题都是说明两个观念之间的联系,都不能超出观念的范围,因此,知识归根结底也是由经验的途径获得的。

4.斯宾诺莎

别涅狄克特·斯宾诺莎(1632~1677)是17世纪荷兰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大陆唯理论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主要著作有《伦理学》、《知性改进论》和《神学政治论》等。在《伦理学》中,斯宾诺莎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是实体学说。实体是指自然界,他把自然实体称作神。他给实体下定义说:“实体,我理解为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换言之,形成实体的概念可以无须借助于别的事物的概念。”[1]243此外,斯宾诺莎哲学中包含有可贵的辩证法思想因素。例如,关于实体即是自因的原理,表达了事物的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思想。他的这一原理要求从实体本身的本质来说明实体的存在,而实体本身表现为无数的相互依赖的样式。这就是说,要从自然界事物的相互作用说明自然界,不要孤立地观察事物,更不要在自然界自身之外去寻找所谓“最终的原因”或上帝。这就有力地驳斥了神学观点和形而上学观点。斯宾诺莎看到了感性认识的局限性,认识到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必然性。他指出,人具有天赋的认识能力。在真理的标准问题上,他主张除了内在标志外还要有外在标志,但他又认为内在标志是主要的。尽管这样,斯宾诺莎的唯理论基本上还是唯物主义的。他肯定认识对象的客观性,世界的可知性以及“真观念”必须与它的对象相符合。因此,一般认为斯宾诺莎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唯理论。

(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哲学倾向和基本哲学思想

18世纪时,在法国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的启蒙运动中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唯物主义派别——百科全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

1.拉美特利

如利安·奥弗雷·拉美特利 (1709~1751)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最早代表。他的主要著作有《人是机器》(1747)、《人是植物》(1748)等。他继承和发展了笛卡尔物理学的机械唯物主义,他的主要特点是从生理学、医学的角度详细论证了心理现象对物质性的身体的依赖关系,从而唯物主义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并且在新的条件下提出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人是机器》中,拉美特利从机械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笛卡尔 “第一个完满地证明了动物也是纯粹的机器”[5]人是一架机器,心灵依赖机体。拉美特利认为物质、自然是唯一真实地客观存在。他说,“自然界只有一个唯一的物体”[6],那就是物质。他肯定了物质和运动、物质和意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指出了思维是大脑的属性,从而向前发展了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并把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结合起来,较为彻底地反对了天主教神学。但他的哲学也明显地反映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所固有的局限。

2.狄德罗

德尼·狄德罗(1713~1784)是18世纪法国学识渊博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伟大的唯物主义者”。他的主要著作有《对自然的解释》(1754)、《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1770)、对《爱尔维修 〈论人〉一书的系统反驳》(1773)、《绘画论》等书。狄德罗的唯物主义哲学中包含有较多的辩证法因素,反映出法国唯物主义的最高水平。他同法国唯物主义其他代表一样,克服了16~18世纪唯物主义的某些局限,把唯物主义哲学推向前进。而且他比其他人的哲学思想高明。在《绘画论》中,狄德罗本人就说过:“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关系,便有不太能够的哲学。”包括他在内的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哲学,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然而,也恰恰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他的哲学依然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范畴。

3.爱尔维修

克劳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1775~1771)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洛克的感觉主义,并把它应用到社会伦理问题上,建立起功利主义的哲学体系。晚年他完成了长诗《幸福》的写作,撰写了《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等。

爱尔维修幸福论的哲学基础是唯物主义感觉论。在长诗《幸福》中,他批评并克服了洛克感觉论的唯心主义不彻底性。洛克认为人的观念除了来自外部的感觉经验外,还有所谓“内省”的经验。爱尔维修则主张“我们的一切观念都是通过感官而来的”。因为人身上的一切感觉观念都是由肉体感觉出来的。爱尔维修用唯物主义的感觉论,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天赋观念论。

4.霍尔巴赫

保尔·昂利·霍尔巴赫(1723~1784)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卓越代表,战斗无神论的杰出战士。霍尔巴赫利用自己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把法国唯物主义加以系统化,论述了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的基本原理。他的主要著作有《自然的体系》(1770)、《健全的思想》(1772)和《社会的体系》(1773)等。在《自然的体系》一书中,他指出,“自然的本质就是活动,它不含有永恒不变的东西”。然而,霍尔巴赫对运动的解释是机械的。他把运动形式都归结为简单的机械运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即所谓“自然的体系”。从这个体系出发,他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和伦理学,鲜明地提出了战斗的无神论。霍尔巴赫认为,“人要认识自然,寻求尘世生活的幸福,就必须驱散那些诗人迷糊的神学云雾,打碎禁锢着人们思想的神学枷锁”。[7]76在《健全的思想》中,他指出,宗教神学是研究自然的大敌,是研究社会的大敌人。宗教神学践踏人的自然本性,剥夺人的“自然权利。”霍尔巴赫一生写了大量著作,公开鲜明地批判天主教神学,痛斥教会僧侣,热情地宣传无神论。他的一生是在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度过的。

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与16~18世纪欧洲各国唯物主义的相同点

(一)哲学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结合

16~18世纪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同哥白尼到牛顿时期的自然科学特别是经典力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的。17世纪力学的代表人物:伽利略的惯性定律,落体定律,刻卜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和牛顿的力学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共同完成经典力学体系。自然科学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这个时期的哲学的发展:首先,这一时期的哲学广泛地吸取了实验自然科学的成果,克服了古代哲学的朴素性,有力打击了封建神学。但是,由于自然科学发展的不足,很多学科还处于搜集材料阶段,哲学上还不能完全解决方法论问题,使这个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再次,17世纪力学发展的成就使这个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具有机械性的特征。

而到了18世纪,由于生产的需要,自然科学便迅速地发展起来了。然而,自然科学本身所昭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与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学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缺陷随着科学的发展日益暴露出来。自然科学的发展,要求哲学解决它自身与科学的矛盾和冲突,以便给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与科学的本性相符合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如前所述,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同时是适应生产和科学发展的这一要求,为着克服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局限性而产生的。完成这一任务,不仅对科学和哲学认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从而对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结合

17世纪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是无神论体系。神是内在于而非超越于自然的唯一实体,神就是自然本身,是产生自然的自然。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了他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把唯物主义思想与公开的、战斗的无神论思想结合在一起,反映了自然科学的成果,反转过来,又指导着法国无神论者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鲜明特征和最高成就。以狄德罗为首领的 “百科全书派”,崇尚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启蒙运动的格言,自觉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反对一切宗教上的蒙昧主义。狄德罗明确地指出,神是不存在的,神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不可理解的字”。[8]124因为客观存在的是唯一真实的物质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宇宙之外的实体。他认为宇宙、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是彻底的无神论、战斗的无神论。克服了历史上一直占统治地位的神学思想,把唯物主义和战斗的无神论结合起来,彻底摧毁了宗教神学赖以存在的基础。

(三)在社会历史观上都存在局限性

从16~18世纪唯物主义思想家的思想中,虽然提炼出了具有历史唯物主义萌芽的思想火花,总体上而言,这些理论基础还是唯心史观的,因而远没有达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与历史唯物主义有本质区别,根本上还是服务于资产阶级利益的。霍布斯认为,人也是物体,人同物体一样,也有他的活动法则,这个法则就是“自我保存”。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在理性的启示下,“寻找和平,信守和平”就成了理性的第一自然法。在这条自然法中,“一个人在为了和平与保卫自己的范围内,会想到有必要自愿放弃这种对一切事物的权利;他应该满足于相对别人而有这么多的自由”。[1]398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启蒙思想家的哲学还是停留在自然神论阶段,以至后来的百科全书派在社会历史观上还是唯心主义的。他们看不到物质生产和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因而也就看不到人民群众——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阶级斗争的主要参加者——的伟大历史作用。他们错误地认为环境的好坏取决于法律和政府。而法律是否明智和政府是否开明,又取决于天才人物的才智。这就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泥潭。例如,爱尔维修重视人们的基本需要,着力从物质基础方面来考察历史运动,开创了社会历史观上的利益史观的阶段,迸发出历史唯物主义的火花,但是从总的方面看,作为资产阶级思想家,他的这种利益史观强调对现实物质利益的追求,建立在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基础上,并不能正确地解释社会历史,只不过是加以伪装了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

(四)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认识论的问题

116-18世纪英国哲学侧重于认识论问题的研究,这一时期英国唯物主义者洛克所建立的完整而又周密的经验主义认识论体系,基本倾向是唯物主义的,并把培根创立的经验论原则系统化了。法国唯物主义者们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发展了洛克的感觉经验论。他们认为认识必须从感觉出发,而感觉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作用于人们的感官的结果,所以他们坚持客观世界是完全可以认识的。他们批判了洛克的关于第二性质的主观性的观点,认为物质的所有性质都是客观的。他们还克服了洛克的关于认识有感觉和内省双重来源的不彻底性,认为一切心智能力和理论思维,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除了对外物的感觉之外,认识不可能有其他来源的。

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们站在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立场,对科学认识方法进行了探讨。狄德罗在认识论上继承和发展了16~18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批判了唯心主义经验论。他认为,认识开始于经验,知识来源于感觉,感觉不是主观自主的,而是外物作用于感官的结果。他特别强调了经验与理性的结合,实验与思考的结合。他已意识到了理性、感性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对于发展科学认识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在认识论的一系列问题上都作出了唯物主义的回答,他们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对象,承认感觉经验是客观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结果,思维意识是人的大脑的属性,从而明确表述了认识主体与被认识客体的关系问题,为唯物主义认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与16~18世纪欧洲各国唯物主义的不同点

(一)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与16~18世纪欧洲各国唯物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哲学研究任务的迥异

1.16 ~18世纪欧洲各国唯物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哲学研究任务

16~18世纪,西方哲学史上唯物主义的第二种历史形态——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产生并发展起来了,千百年来封建神学、经院哲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摧毁了。这一时期哲学思想的重大变化,以及当时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一般特点,都是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自然科学发展的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的。自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发现新大陆、新航路,欧洲海运枢纽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以来,尼德兰、英国等国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贸易航海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资本主义关系在尼德兰和英国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有了重要的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也日益激化起来。在掀起了反封建斗争的情况下,资产阶级需要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资产阶级的唯物主义哲学,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阶级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6~18世纪欧洲各国围绕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问题进行研究,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创立了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系统地制定了资产阶级的哲学意识形态,提出了无神论思想,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他们还有神学的不彻底性。但仍然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以及无神论的发展开辟道路。

2.18 世纪法国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哲学研究任务

18世纪法国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法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系的。18世纪的法国,基本上还是农业国,封建的生产关系占据统治地位,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已有很大的发展。然而,资产阶级尽管在经济上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在政治上却长期被剥夺了一切权力。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日益成为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围绕这个主要矛盾,法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主要表现为封建势力和反封建势力两大对立阵营的斗争。这一矛盾的激化便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法国革命的彻底性,就是与唯物主义和战斗无神论所达到的高度密不可分的。

18世纪唯物主义是在同欧洲17世纪作为唯心主义体系的形而上学的斗争中产生的。它力图同思辨哲学划清界限,解放人们的思想。无论在自然观和认识论方面,它都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竭力排除神学和先验论的因素。从而使哲学有了新的内容,承担了新的任务。

(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与16~18世纪欧洲各国唯物主义在发展进程中的区别

1.16 ~18世纪欧洲各国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

(1)16~18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17世纪英国哲学侧重于认识论问题的研究,它利用当时正在迅速发展的实验科学,总结实验分析法的成就,把感性经验同科学实验联系起来,在认识论上提出了经验论,在方法论上制定了归纳法。因此,以经验论为理论基础的唯物主义便成了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形式,英国经验论哲学从培根、霍布斯、洛克到贝克莱和休漠,经历了由唯物主义到唯心主义的转化过程。培根是近代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的创立者,霍布斯是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的发展者,洛克是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的系统化者,

培根提出知识是存在的反映,一切知识起源于经验。霍布斯认为认识起源于经验,“如果现象是我们借以认识一切别的事物的原则,我们就必须承认感觉是我们借以认识这些原则的原则,承认我们所有一切知识不是从感觉获得的。”洛克提出白板说和双重经验论。他假定人的心灵就如同一块“白板”,上面原本没有任何标记。后来通过经验便在上面印上了印痕,形成了观念和知识。洛克哲学的基本原则是,“心灵是一张白纸”“知识源于经验”。他还提出感觉和反省双重经验论。唯物主义经验派在人类认识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中是一种具有进步性的认识论。

(2)16~18世纪大陆唯理论

17世纪初期,欧洲大陆和英国一样,也掀起了一股批判经院哲学的资产阶级哲学思潮。与崇尚经验论哲学的英国不同,此时欧洲大陆盛行的哲学主要是崇尚理性思维的唯理论。本体论上的身心平行论必然导致认识上的唯理论,从天赋的真观念出发,遵循理性的推理规则,建立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系统。唯理论者不承认经验论者所主张的一切知识都起源于感觉经验的原则;他们认为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可靠知识不是、也不可能来自经验,而是从先天的、无可否认的“自明之理”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到的。唯理论者认为,只有依靠理性直接把握到事物本质的那种“理性直观知识”,或依靠理性进行逻辑推理得来的知识即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依靠感觉经验得来的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往往是错误认识的来源。

2.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发展

(1)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兴起:启蒙思想家的出现

早期的以“自然神论”为特征、对宗教持较温和的批判态度的启蒙主义者的出现,可以说标志着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

启蒙运动的先驱伏尔泰在哲学上,他继承了洛克和英国自然神论的思想,认为感觉经验是认识的来源,而感觉经验则来自客观实在。而对自然界的研究,则应依靠对自然界的经验认识,依靠不受宗教干预的科学来进行。启蒙思想家们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及神学的斗争,揭开了资产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序幕,他与孟德斯鸠、卢梭均对狄德罗等人的唯物主义哲学和无神论思想的产生、传播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扫清了道路。

(2)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发展:百科全书派

18世纪中叶,以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为特征的、对宗教持激进的批判态度的“百科全书派”占据了法国唯物主义思想阵地的中心位置。作为代表人物的狄德罗、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继承了16~18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唯物主义哲学,并把它发展成为机械唯物主义最完善的形式。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有两个派别,一派源于笛卡尔,一派源于洛克。从笛卡尔的物理学发展起来的机械唯物主义,对法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拉美特利;源于洛克的一派则构成法国文化的要素,主要代表人物是爱尔维修。这些思想家们都公开宣布自己的唯物主义思想。他们认为自然、物质是永恒的、唯一的实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除了物质的自然界意外,不存在超自然的理性实体;意识是从物质的自然界派生出来的。不过他们的的物质观都带有机械论的特色,都把物质理解为具有广延性、不可入性、形状、引力、惰性等机械力学特性的物体的总和。

法国唯物主义者把宇宙看作一具遵从牛顿力学规律的大机器,人的身体和灵魂也由于机械的必然性看成为这个机器的一部分。因而断言,人的有机生命乃至心理活动都完全遵守着自然地必然规律,形成了机械唯物主义。

(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与16~18世纪欧洲各国唯物主义局限性的迥异

1.16 ~18世纪西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由于阶级基础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16~18世纪唯物主义具有一切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具有的一般局限性,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唯心主义,以及在认识论上的消极直观性。唯物主义哲学带上了机械论的特征,他们把物质的特征归结为力学的、数量的特征,如广延、惯性、大小、形状等,把物质的多种多样的运功归结为机械运动,把动物看作是一架机器,等等,这就形成了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局限性。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另一局限性,在于它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而总是和唯心历观结合在一起。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消极直观性,是形而上学唯心史观在认识论上的集中表现。资产阶级哲学家不承认劳动群众的革命实践和生产实践的伟大作用,不懂得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和能动的飞跃,他们的哲学知识只能是这样或那样地说明世界,而不能成为革命地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除上述一般局限性之外,16~18世纪唯物主义由于当时具有历史条件的影响,还有它本身的一些特点或特殊局限性。16~18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具有神学的不彻底性。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在反对神学唯心主义的同时,又对它做了一定的让步。他们或公然承认上帝的存在,或者以泛神论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则以其他方式给宗教留下地盘。

2.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发展的局限性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有三个局限性,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

第一,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仍属机械唯物主义,还用力学观点衡量自然发展过程。法国唯物主义者将宇宙看作一部机器,试图用力学规律解释一切自然现象。

第二,思想方法仍然是形而上学,不是把世界理解为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他们一般认为事物不发生根本质变,过去和未来都属同一时间流程,事物的生生不息乃是循环的过程。这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也表现在认识论方面:他们主张环境决定意见,但又宣称意见支配环境。他们蔑视人民群众,认为启蒙只适用于有教养的阶层。

第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上仍是唯心主义。18世纪唯物主义无论在自然观或认识论的范围内,都未能对问题做出非常科学的答案;一旦论及社会、伦理、政治、法律和历史的领域,便滑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四)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与16~18世纪欧洲各国唯物主义历史作用的迥异

1.16 ~18世纪欧洲各国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贡献

16~18世纪的唯物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它依据实验科学的基础,因而能够摧毁封建神学、经院哲学的统治,并克服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从而把唯物主义哲学推进到一个新的、较高的阶段。近代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它依据自然科学,主要是力学的成果的比较巩固的基础,克服了先前唯物主义的朴素性,更加清楚地使两个哲学上的基本派别对立起来,比较全面和深刻的对哲学基本问题加以唯物主义的解决。

由于当时资产阶级刚刚形成,这些思想也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严整的理论体系。它们在欧洲哲学史上的地位在于:给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准备。

2.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历史贡献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为法国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产生过直接的、重大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也起过积极作用。同时,18世纪法国,是近代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唯物主义取得丰硕成果的光辉时代。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虽然与16~18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同属于马克思主义以前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历史形态,即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但它具有自己的一些新的特点。法国唯物主义者与当时法国社会生活密切结合,在同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在16~18世纪英国唯物主义所达到的思想成就的基础上,建立了与战斗的无神论相结合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从而把唯物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使它成为当时欧洲最进步、最革命、最彻底的哲学,并且在这种哲学中包含有许多辩证法思想,体现了从形而上学向辩证法过渡的逻辑趋势。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是当时西欧最先进的哲学,唯物主义哲学家把哲学与当时的社会斗争,把唯物主义与无神论思想密切结合起来,使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达到新的高峰,成为唯物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给人类思想宝库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2]培根.新工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35.

[3]张传有,段德智,张国明等,欧洲哲学史教学辅导提纲[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

[4]邹化政.人类理解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顾寿观译.人是机器[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56.

[6]刘轶飚.浅析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J].克山师专学报,2003(04).

[7]李志逵.欧洲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

[8]江天冀,陈修斋等译.狄德罗哲学选集[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

[9]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0]朱德生,李真.简明欧洲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1]吴仁平,彭坚.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12]罗素.西方哲学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13]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4]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5]宿华.读《法国社会主义简史》[J].中国图书评论,1992,.

[16]苗力田,李毓章.西方哲学史新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7]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述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8]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9]马云泽.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论与唯理论[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

[20]高清海,车文博.欧洲哲学史纲[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79.

[2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责任编辑:卞实)

Similarities and Distinctions about Materialism between French in the 18th Century and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in the 16~18th Century

LIANG Jing-shi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Many scholars'comprehension toward European materialism of 16~18th century and French materialism of 18th century,generally stayed in the field of"old materialism"which is characterized as mechanical,metaphysics and Historical idealism.They neglected not only the value and meaning of French materialism,covered up their inherent relevance while affirm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due to this ignorance,but also stayed still on the surface toward this discriminative comprehension, failed to grasp their critical inherit relations accurately and systematically.This text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stinctions and the inherit relations toward materialism between France in 18th century and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in 16~18th century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and grasped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systematically and actually.

materialism;conception of social history;philosophy;similarities and distinctions;French;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B08

A

1008—7974(2014)06—0072—09

2014-08-25

梁景时(1955-)祖籍山东蓬莱,现为通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唯物主义世纪哲学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世纪赞歌
菱的哲学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My School Life
实践唯物主义不是方法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