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芸
(天津大学 文法学院, 天津 300072)
随着对于语用学的深入研究,顺应论从新的视角解说语用学并将其运用于不同领域,因此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际间商务贸易往来加强,商务英语成为贸易双方交流的重要工具。作为一种专业英语,它涉及经济、金融、保险等多个领域,具有独特属性。同时,由于国际贸易中交际双方地域、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商务英语翻译为其搭建了贸易交流的桥梁。目前对于商务英语翻译的研究基本局限于实践方面,而本文将商务英语翻译提升到理论层面,以维索尔伦顺应理论为框架,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不仅为国际贸易中从事翻译的工作人员提供了指导,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商务活动顺利进行。
顺应论是维索尔伦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的语用学理论,他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与语言使用相结合,认为语言也需要经历选择与适应过程,并提出传统的语用学将意图作为决定意义的唯一因素,这一点不尽妥当。[1]291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对意义的表达与听话人对意义的理解同等重要,并且交际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意义不能单独依靠意图产生,因此按照语用学的传统分类组织语用学研究是有缺陷的。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不同的语言现象。因此维索尔伦提出了“选择—顺应”的语言综观论,全面系统地研究语言的使用。
顺应论强调语言交际的过程是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顺应过程,这些选择可以发生在语言组织的各个层面。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不断作出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适应性。语言的变异性限定选择的可能范围;商讨性即选择是根据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原则和策略作出的;适应性是使人们得以从一系列范围中不定的可能性中进行可协商的语言选择,以便逼近交际需要达到的满意位点。[2]69-72变异性与商讨性为适应性提供了条件,而适应性则是前两者的必然结果,同时它也是语言使用视角研究的源泉。简单地说,语言使用即语言选择,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描述和解释:语境关系的动态性、语言结构的顺应性、顺应的动态性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具体而言,它包括语境顺应、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的意识程度。其中语境顺应是指语言与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相互顺应;动态顺应是指在语境顺应和结构顺应为其提供顺应内容的基础上在顺应过程中实现的;顺应的意识程度则是语言使用、语言或策略的选择及顺应这一交际的一体化过程涉及说话人的认知心理因素。[1]292-295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语言选择的适应性受到语境相关成分的影响,语境为语言使用提供了依据。语言的使用总是置身于复杂语境之下并与该语境相互联系。维索尔伦认为,语境可以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交际语境又划分为语言使用者(如说话人与听话人)、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等因素。[1]292其中,语境的核心体现在说话人、听话人(涉及第三者)之间。在国际商务贸易中,译者根据不同的语境,承担着发话人、释话人及信息提供者三种不同的角色,其参与为贸易双方的语言与思想交流提供便利,从而更好地激活语境关系。
1.社交世界中文化差异顺应
社交世界指社交场合、社交环境对交际者的言语行为规范所要求的原则和准则。[1]293它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文化因素占主导地位,而顺应论下的文化因素主要是指文化语境。文化是反映语用学中社交世界与语言选择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差异使语用学研究不限制于理想化群体的范畴,并将其定位在涉及语言使用者之间相互交叉的维度之上。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具有差异性,如何对待文化差异是个关键的问题。[3]180
文化与翻译息息相关,在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经济文化的传播需要借助翻译达到交际目的,因此文化的差异对贸易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合作性,在语言转换中,语言内容与文化没有明确界限,译者需考虑语言选择在文化维度下的变异性与商讨性,通过对目的语接收、理解、表达,尽可能达到对文化的顺应。
例1.在维多利亚州政府组织的第二届超级贸易代表团访华活动展会上,澳方展商销售“有机葡萄干”,其产品分为三类,其中一类称作“Organic Sun Muscat Raisin”,此产品在展商的中文宣传册中被译为“有机日光麝香葡萄干”。由于当时参展人员来自不同行业,大多数人对产品本身并不熟悉。所以来到展台的很多顾客对“麝香(muscat)”这个词感到费解,引起了他们对葡萄干品质的怀疑。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受到社会文化差异的影响。在中国,麝香是一种中草药,具有一定毒性,最重要的是孕妇忌用。而在国外,“muscat”属于白葡萄品种之一,常用于酿酒和制作葡萄干。译者采用意译的翻译策略将其释为“麝香”,仅选用“muscat”的语义意义,形容葡萄干香气浓郁,却没有意识到中西文化差异,忽略了语用含义,导致不必要的误解。随着时代的进步,各国往来密切,文化交流频繁,翻译不再是一般层面上孤立的语言转换,需要从深厚的文化语境中去审视研究。在商务贸易中,翻译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中语言选择在交际双方文化语境影响下对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顺应视角下的语言选择对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由于语用学中所谈论的语言使用者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具体的个体或群体,受到民族、历史等文化规范的制约,他们的语言表达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国际间商务交流也正是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汇及多样性的体现,商务英语翻译在这种汇集的文化语境中,所能表现的顺应是一种遵循文化差异基础上的相对顺应。这种差异的绝对性,为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其中语言选择的多元化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源泉。
如在上述展会中,澳方葡萄干展商则把“muscat”译为“莫斯卡苔尔”。从翻译的角度讲,这种音译造词的策略在解决文化冲突方面发挥着有效的作用。汪堂家认为,要解决这些困难(源语与目的语差异),经受“异”的考验,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尽可能多的“同”来显示尽可能多的“异”。[3]181一方面,虽然这样的译法缺乏专业性,但面对不同的客户群,此语言的选择至少不会引起顾客误解。另一方面,这也体现出译者的文化思维,他不仅遵循目的语国家文化,使相异性植入不同文化时得到一定程度的本土化改造,而且为目的语文本打上一种异域的印记,具有双赢作用,既减少了文化差异带来的语言理解障碍,又传播了新的信息,从而达到了相对顺应。因此,经过改造后的“异”是一种文化的交融,不仅提高了目的语国家对异语的理解与接受程度,而且有利于文化多样性的维护。
可见,文化渗透于整个交际领域,译者要了解交际双方文化异质,在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语境下,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最大化地克服商务活动中语言的阻碍,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提高顺应程度,为建立合作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2.物理世界中空间顺应
物理世界存在于现实语境中,现实语境则是在语言选择与使用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受到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制约。物理世界包括一定的对象、时间、空间等。其中空间因素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空间是指交际双方所处的空间关系,包括地理位置、体貌形象、生理特征及与言语行为相关的身体姿势和手势等。维索尔伦认为,从很多方面看空间概念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因为在许多经验领域里,空间概念构成了标准隐喻的基础,如高声(声音)。[1]113在嘈杂的商务展会上,贸易方需通过提高自身语音音调,保证语言表达的清晰性,此时译者作为信息传递者也要提高说话音量,达到物理世界的顺应。
3.1.1 犬类脊索断裂构建低压力型容量超负荷模型 这类模型的优点为:(1)操作者易控制二尖瓣反流量和反流程度;(2)无需开胸手术;(3)不影响心包膜;(4)易复制;(5)所有的二尖瓣附属物均保持完整,即使二尖瓣反流非常严重。缺点是会引发急性二尖瓣反流,进而导致与人类脊索断裂导致的二尖瓣反流一致的症状,但是和临床上逐渐发生的二尖瓣反流的症状表现存在差异[7-9]。
此外,空间定位中的成分与社会常规和活动类型形成互动。[1]116这些因素不仅受客观现实制约,更是客观世界中,主观意识的彰显,影响着交际双方的语言选择。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交际双方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其主观意识形态受到物质环境影响而具有差异,因此商务英语翻译就是要在合理选择语言形式和策略的基础上,尽可能缩小这种空间差异。
例2.中澳展会上,当澳洲展商向顾客介绍公司地理位置时说:“Our vineyard is near Murray River”翻译时,译者在遵循忠实原则的基础上,对顾客进一步解释说:“墨尔本的墨累河正如中国的长江和黄河一样,抚育着代代人民。”
由于地理空间的绝对差异,顾客对墨累河并不熟悉,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译者借用目的语国家人们熟悉的长江与黄河,采用增译法说明此水源的重要性。这样不仅能够缩小空间距离感带来的交际阻碍,而且便于双方互相理解,为随后的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
例3.在国际贸易中,商品数量的描述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规定交货商品的数量需要同所签定合同的数量一致。[4]165但由于空间关系差异,各国度量衡制度不同,计量单位有异,即使是相同的计量单位,所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如在不同国家的度量衡制度里,“吨(ton)”所表示的数量具有差异。在英国“吨”一般指“长吨(2240Ibs)”,在美国则指“短吨(2000Ibs)”,而在法国表示“公吨(about 2204Ibs)”。可见,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要求译者了解交际双方所在国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准确表述产品数量。这一方面体现了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体现出等效翻译原则,尽可能减少双方因数量问题产生的纠纷与争议,有利于交际双方合作顺利进行。
在国际贸易面对面的语言交际中,除地理位置差异之外,非语言符号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伴随着语言符号而出现,潜在地反映出交际者真实的态度与思想,同时也是对语言行为的解释与补充。因此,只有当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保持一致时才会达到和谐。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来自不同地域的谈判者都有与其社会文化背景相一致的交际方式,尤其体现在交际过程中所使用的非语言因素——肢体语言。地域空间与文化的差异导致交际双方对同一肢体语言理解不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信息差异的处理采用增补译法(对背景信息的增补),[5]24正确解释了印方肢体语言(摇头)的含义,才促使交流顺利进行。由此看出,物理世界中肢体语言表达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表明物理世界与社交世界的顺应相辅相成,具有重叠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肢体语言进行正确翻译,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体现语用等效,达到功能对等,提高谈判效率及合作倾向。
语言中或伴随着语言所发生的一切,即语言使用的动态性。[2]172任何语言使用都是在具体语境的动态过程中完成的。[1]294语境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生成的,因而语境也在不同方面受到限制。[1]127孤立话语的不确定性赋予与话语匹配的语境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因此,语言的选择,就是要在动态的语境中,顺应其商讨性,达到准确的表达效果。在国际商务贸易这一相对稳定的语言活动中,由于贸易流程的复杂性,语言使用受到不断变化的语境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因此,面对贸易双方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语境,译者在翻译时需不断转换思维以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与准确的语境意义。
例5.premium在整个商务贸易流程中,由于商务语境不同,其意义大相径庭:
其一,在谈论货物保险的语境下,表示“保险费”。
e.g.In one week you will get the policy together with our debit note for the premium,for which kindly send us a remittance at an early date.
译文:一周后你们将会收到保险单和保险费的借项通知单,请早日将这笔保险费汇给我们。
其二,在涉及股票市场时指“溢价”。
e.g.U.S stocks now fetch a premium.
译文:美国股市现在获得了溢价。
其三,在产品介绍及宣传中,作为形容词表示“优质的,顶级的”。
e.g.Australian Premium Dried Fruits has a reputation for producing the best quality product available.
译文:澳大利亚九鼎记干果公司的产品品质最优,享有盛誉。
由此可见,在国际商务活动这一表意框架中,语境变化的流动性,使语言选择具有不稳定性。翻译时,要求译者在遵循语境变化的客观现实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根据相关词语的提示,正确选择语境,并对一词多义的词语采取相应的等值翻译。这体现出动态性与语境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译者只有顺应变化着的语境才能够正确选择语言的翻译形式与意义,达到交际需求。
本文通过上述研究分析,诠释了在商务活动中商务英语翻译语言策略的选择对顺应论的体现。顺应论中语境的文化、空间差异及动态性贯穿于商务英语翻译整个过程中,并对其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国际贸易往来频繁的今天,商务英语翻译作为贸易交流的桥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动态地顺应语境,在遵循语言变异性、商讨性、适应性的基础上,正确地对语言进行选择,从而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
[1] 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维索尔伦.语用学诠释[M].钱冠连,霍永寿,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 易露霞,方玲玲,陈原.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 王森林,肖水来.商务英语翻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