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视阈下地方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多维转向*

2014-02-12 15:19翟文礼
台州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卓越馆藏

翟文礼

(台州学院 图书馆,浙江 台州 318000)

“卓越计划”视阈下地方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多维转向*

翟文礼

(台州学院 图书馆,浙江 台州 31800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启动的一项重大教学改革计划。该计划拟通过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要求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创新能力强、创业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作为高校文献情报中心和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图书馆,如何积极主动参与高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是一项颇具现实针对性的研究课题。本文探讨“卓越计划”视阈下,地方高校图书馆如何在建设理念、建设思路、发展战略以及服务观念等方面实现多维转向,以便在实体馆藏建设、特色电子资源库构建以及信息传播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密切接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为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卓越计划;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电子资源;信息服务平台

1 问题的提出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为“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0年6月启动的旨在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项目[1]。该计划以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突破口,以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为抓手,通过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要求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创新能力强、创业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工程人才。卓越计划虽然不一定是工程教育改革的唯一方案,但它所代表的是一种改革的方向。

制定卓越人才培养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参与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办学优势与特色等,选择合适的专业和人才培养层次,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建立本校的培养标准体系,并将标准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最后形成培养方案[2]。落实卓越人才培养方案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综合工程。它涉及到良好教育生态环境的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理念的转变、学校服务体系的重构、教学管理体系的变革和学生评价体系的完善等诸多环节。国内不少参与卓越计划的地方高校,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进行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如开展数理基础强化试验、大口径专业基础强化试验、校企合办专业试验、复合型培养试验、实践强化试验等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视阈下,上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举措依旧存在两处硬伤:一是过于注重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学术标准,并能通过具体的教学环节去实施以达到这些标准要求,但相对轻视卓越人才在个人

道德修养、团队合作意识、交流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环境意识、社会责任等方面应达到的非学术要求,同时非常缺乏实现这些非学术标准的必要手段和有效路径[3];二是将学生作为被动参与和被动接受的对象,没有通过多种环节的密切配合有效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愿望。硬伤不除,则卓越计划极有可能像以往多次教改一样,“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可能依旧无法破解国内高等工程教育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创新氛围不浓的尴尬局面。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既是高校的文献情报中心,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它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提升创新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受传统人才培育观念的影响,不少地方高校的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大都将图书馆定位于教学辅助设施,将图书管理人员视为教学辅助人员,较少将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水平提升视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而予以必要关注。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图书馆对“文献情报中心”这一定位有足够的认识,而对自身同样承担着“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认识与理解不足,不能及时主动地参与到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体系中来。致使图书馆在馆藏资源的硬件建设上,与卓越计划的国家通用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标准要求脱节;在提升服务水平的软件建设方面,又忽视自身的育人功能,无法根据卓越计划要求,为读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服务。

因此,探讨地方高校图书馆如何克服传统人才培养观念对自身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影响,在人才培养理念、资源建设、信息传播以及服务能力方面实现多维转向,密切接轨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全过程地嵌入卓越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是个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2 卓越计划中地方高校图书馆角色的缺失

2.1 纸质馆藏缺特色,与高校的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需求脱节

我国有工科类在校大学生700万人,数量居世界首位,但工程人才质量的国际排名连续多年处于落后水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内高等工程教育多年存在的“学术化”取向,使工科学生在读期间以上理论课为主,缺少实践课。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90%以上的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主体,承担了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不少地方高校不顾自身办学定位、办学层次和办学实力现状,忽视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特点和培养要求,单纯模仿或照搬“985”或“211”高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理念和做法,一味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只与学科对接,却较少与行业对接,甚至完全忽略了与行业的对接。多年来这一理念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多数地方院校的毕业生既缺乏“985”大学学生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又不具备职业院校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其直接或间接的现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面是广大的地方高校面临着日益巨大的就业压力,另一面却是一线工程单位为招不到技术过硬、综合素质优良的技术人才而犯愁。通俗一点说,学校不知企业需要什么,企业也不知道学校教了什么,这可能正是教育部希望藉助卓越计划极力想改变的尴尬现状[4]。

受此影响,不少地方高校图书馆对自己学校的办学定位缺乏准确理解,对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特点和培养要求缺少认真分析,在图书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单纯模仿“985”或“211”高校馆藏建设模式,忽视或轻视以“应用”为特色的馆藏资源建设,致使其馆藏资源既支撑不了学科建设需要,又无法适应卓越人才培养要求,与学生读者需求脱节。馆藏总量看上去蔚为壮观,种类繁多,但内容不丰富,不系统,不深入,文献资源的专、精、深程度,以及学术性、前沿性、权威性,远远达不到到可以支持该学科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程度。与此同时,教师、研究人员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中所需要的

那些针对性较强的资料在图书馆无法找到;学生在校内外实践环节中亟需的设计资料、规范标准、手册图集等等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资源,图书馆往往又忽视了对其的收藏;在校企合作中,部门或行业需要的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与地方历史文化特性文献资料,图书馆更是提供不了[5]。

笔者曾以某应用型地方高校图书馆为例,统计分析了2009-2011年3年间T-工业技术类图书的馆藏和流通数据。情况表明,该高校图书馆收藏了从TB~TV所有类别的图书,馆藏占该图书馆自然科学类图书总量的近一半。但T类图书中借阅量最大的TP-计算机技术类图书也只达到馆藏量的1/10左右,其他工业技术类图书借阅量更是低得可以忽略。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高校图书馆馆藏的工业技术类图书大多没有得到读者认同,不能完全适应读者需求,这种馆藏现状与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需求是脱节的,根本无法适应“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

2.2 数字图书馆建设水平良莠不齐,与创新教育需要有差距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国内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形式贮存和处理信息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使得数字化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已逐步成为用户最基本要求和最常见行为。建设数字图书馆又是一个长期的庞大系统工程,其软硬件设备的购置、网络工程、人员培训、数字化资源的更新、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转换等等,都需要充足的经费作后盾。国内“985”及“211”高校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因有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专项拨款,这些高校可以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购买国内外各类高端数字资源库,或开发自己的特色数据库,最大程度地满足本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需求。如“十五”期间建设的“全国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就是在分散建设、统一检索、资源共享的原则下,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采用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由各高校图书馆承建、维护的数字图书馆。但该数据库的信息资源主要来源于各建设单位,不仅资源收集不够全面,且数据库原则上只对提供建设费用的所谓CALIS成员馆开放。对于大多数地方高校而言,因缺少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专项支持,数字图书馆建设受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建设水平良莠不齐[6]。多数地方高校的数字图书馆,大都是由购买的若干个常用数据库简单组合而成,如同方、万方、维普、超星等中文数据库,以及Springer、Net-Library等外文数据库。这些数字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服务,也仅限于全文即查即得、原文传递、跨库检索、开放链接、虚拟咨询等常态的数字信息服务。还有不少地方高校,特别是一些新建地方高校,图书馆经费主要依靠学校拨款,来源单一。经费不足是困扰地方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加之近年来书刊价格大幅度上涨,每年用于购置纸质文献、人员培训、科研等各项基本经费都难以维持,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更是举步维艰,这些高校更多情况下只是将学校图书馆的主页作为数字图书馆。

卓越计划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相比传统教育,创新教育倡导的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弥补课堂所学知识的不足,完备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种自主学习模式并不能单靠课堂教学,还要依靠图书馆等多个机构的参与才能有效实施。只有尽最大努力创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搭建包括数字图书馆在内的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构建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库,完善功能,提升服务,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愿望,卓越计划才能顺利实施,并发挥实效。在实施卓越计划的前2批近200多所高校中,多数是以培养满足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性本科院校,这些高校是实施卓越计划的主力军,是关乎卓越计划成败的关键。但目前这种资源分配严重不均,数字资源建设或水平良莠不齐,或建设过程举步维艰的现状与卓越计划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是存在较大差距的。

2.3 服务功能单一,手段落后,与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不匹配

卓越计划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在优化校内教学的前提上,将学生带向工程实际,通过工程实践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和应用,提升实践技能,增强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卓越工程人才。卓越计划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强调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既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化教育,更注重通过生产实践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在教学环节上,强调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人才培养已经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扩展到在实验室、生产车间、建设工地真刀真枪的顶岗见习;在教学模式上,强调借助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产学研平台等多种途径,采用“理论+实践+理论”,这种“三段式”或“三明治”新模式,实现从“以教师、教室、课本为中心”向“以学生、实验室、图书馆、施工现场为中心”的转变[7]。

卓越计划对高校图书馆在文献信息的采集、处理、传递、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传统人才培养观念影响,许多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卓越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理念看,不少地方高校图书馆仍墨守“以书为本”、“以藏为主”的观念,与卓越计划要求的“以人为本”、“以师生员工为中心,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相左;从馆员队伍的综合素质看,由于图书馆地位和作用历来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方面地方高校图书馆难以引进懂图书情报技术,精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对现有馆员缺乏有计划的业务培训和在职教育,馆员的业务水平难以得到质的提高。知识老化,观念落后,工作缺少热情和创新意识,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普遍不能适应数学化信息资源服务要求;从服务内容看,受“以书为本”这种被动的文献咨询服务理念影响,加上地方高校人力、物力、技术等多方面制约,图书馆不重视或没有能力对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的整理和开发,除了单纯的文献检索、传递中介角色外,无法主动提供更多、更优、更专业的信息服务;从服务手段看,许多地方高校图书馆固守传统文献借阅模式,缺少移动服务的平台和功能,技术手段落后,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与卓越计划培养模式不匹配。

3 基于卓越计划要求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多维转向

3.1 观念转向,由“以书为本、以藏为主”转向“以人为本、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卓越工程师”之所以“卓越”,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并不仅在于其基础更扎实、专业知识更丰富,而在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综合素质更高。换言之,卓越计划不是培养拔尖的研究型人才,它是为企业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后备人才。在传统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影响下,高校多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和专业知识教育,而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对于学生道德情感、团队合作、创新精神的塑造上手段匮乏。卓越计划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就是要改变过去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构建新型教育体系,将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每个培养环节。在教育理念上,卓越人才培养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为主;在教育方式上,需要搭建多种自主学习平台,赋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由和选择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搜集、整理、存储和传播的重要场所,理应成为学生积累知识、提升能力、激发创新意识的重要实践基地。为此,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图书馆,首先应在理念上与卓越计划接轨,摆脱传统人才培育观念的影响。从传统单纯的服务理念向育人理念转变,从以书为本、以藏为主的被动文献咨询服务模式,向以人为本、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模式转变。其次,应在行动上主动融入到卓越人

才培养进程中,摆脱“旁观者”、“看门人”的尴尬角色[8]。全方位的考查卓越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认真研究师生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中对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构建一个适应个性化需求的信息保障环境,提供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服务,真正体现图书馆在卓越人才培养的中的使命与价值。

3.2 思维转向,馆藏定位由单一的“与学科对接”转向“与卓越人才培养标准”对接

参加卓越计划的高校中,有不少属于1999年以后新成立、合并或升格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这些高校是承担“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的主力军,也是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工程人才的“主产地”。实施卓越计划,首先要求参与高校选择相关专业制定本校卓越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标准分为通用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标准三个层面。其中,通用标准属于国家层面的,规定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行业专业标准是在通用标准指导下,规定一个具体专业的工程师培养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学校标准则是在通用标准的指导下,在行业专业标准的规定下,高校根据自身定位和培养目标制订有学校和专业特色的培养标准。其次要求参与高校将培养标准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形成培养方案。培养方案要求学校按专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灵活设计课程体系,学生的知识结构应与业界需要对接,而不是与学科对接;在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提倡“研究性学习”、“做中学”、“小组学习”、“案例教学”,做到学用结合;在教学环节上,做到校内培养与校外培训的统一,综合利用校内外多种平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保证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专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地方高校图书馆要成功对接本校的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关键在于要努力提升馆藏专业文献信息的收藏水平,增强文献信息保障能力。为此,应从所有专业馆藏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馆藏资源“与学科对接”的单一建设思路,转向“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专业馆藏“与卓越人才培养标准对接”的综合发展思路上。这要求学校图书馆应与相关院、系密切协作,认真分析各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标准,积极构建各类以“应用”为特色的馆藏资源库,多方位、多角度满足“高技能”、“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的需求[9]。具体来说,在构建参与卓越计划的专业资源库时,既要采购足够数量的学科文献和专业文献,还密切结合卓越计划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构建针对本专业设计、生产、施工等方面的规范、规程、实践、实训、培训、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等实用性资源库,并适当增加复本数量,满足学生借阅的需要。必要时可将二级学院或系所属的专业资料室纳入统一业务管理范围,及时将跟新速度快、学生需求量大、影响面广,但价格高昂的馆藏专业文本资源,如建筑、机械、化工等工科专业的设计及施工标准、规范、图集、手册等文本资源,在不涉及版权的前提下,制作成电子资源,供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3.3 战略转向,由建设“大而全、大而同”的馆藏实体资源库,转向大力开发特色电子资源库

卓越计划是教育部启动的一项工程教育改革项目而不是评审或评优项目。参与高校是在认可卓越人才培养理念、目标、方案等关键要素的前提下,自愿加入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这意味着学校执行卓越计划并不能获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专项资金支持。相反,卓越计划要求参与高校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对参与专业的经费投入,资助包括教学改革、校企联合培养、国际化培养、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实训实习补贴、购买学生保险等诸多项目。参与卓越计划的多数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本身缺乏深厚的历史沉淀,在学科支撑、设备经费、师资水平等诸多方面与传统985、211高校存在明显差距。学校为避免有限资源的过度稀释,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中必须突出重点和特色,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不考虑这一现实背景,图书馆一味照搬传统985、211高校做法,重点构建大而全、大而同的实体馆藏库,则很

难得到学校卓越计划或学科建设宝贵经费支持的。另一方面,在纸质文献成几何级数增长,虚拟信息资源铺天盖地的网络时代,用户从网上获取信息的需求逐步大于对图书馆传统纸质文本的需求。图书馆忽视这种变化趋势,花费大量资金购置纸质文本资料也是不现实的。

上述二方面的要求决定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转变发展战略,尽快从建设大而全、大而同的实体馆藏资源的发展战略,转向大力开发有特色、有影响电子资源库的战略上。即,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处理手段,通过加工、开发、整合信息资源,建设有特色、有影响的数字化专业资源库,满足读者和社会的个性化文献信息需求,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首先,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特色电子资源库建设必须紧紧依托并围绕学校的各类重点、优势、特色学科开展建设[10]。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多是高校的优势或特色专业,其支撑学科多是学校的各类重点、优势或特色学科,重点发展这些是地方高校实现错位发展基本战略。其次,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特色电子资源库要能为读者提供一种另类的选择。换言之,建设重点应放在“拾遗补缺”上,即拾985、211高校的遗,补985、211高校的缺,而不是简单的“缺什么补什么”。再次,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努力构建“有影响”特色电子资源库。即,在保障本校信息服务的同时,应主动为地方政治社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积极扩大影响。这既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图书馆走出校门,向社会展示自身价值,提高社会作用和地位的一种好机会[11]。以笔者所在的浙江省为例,省内大部分高校在发展战略上尽力避免与浙江大学这所高教“航空母舰”的同台竞争,在图书馆建设上都在积极构建自己的特色电子资源库。笔者所在的台州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曾被浙江省教育厅誉为省内升本转型最为成功的地方院校之一,多年来,学校坚持在校地互动中探索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途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初显成效。学校开设了40个本科专业,其中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优势)专业12个,约占三分之一,现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市级重点学科11个,省重点实验室等各级各类平台10多个。图书馆与学校的省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现代文学开展广泛合作,广泛收集、整理各类天台山文化资源,并对浩繁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标引和网上发布,定期维护和更新,目前已颇具特色和规模。再如温州大学图书馆重点构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资源库,建立 “服装特色数据库”、“打火机特色数据库”、“皮鞋特色数据库”和“眼镜特色数据库”等温州特色产业资源数据库和“温州人商会”机构数据库,共同组成“温州商业文化特色馆藏”,特色鲜明,影响面广,影响力大[12]。

3.4 服务转向,由“单一、低效”的被动服务,转向“多元、高效”的主动服务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要求相当一部分实践类课程教学或培养环节要在企业完成。为此,参与计划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工程人才的新机制,力求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与学校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以及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不少参与高校采用了“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式的工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以见习工程师的身份直接参与企业生产、施工、管理等实际工作,以真刀真枪的顶岗见习,取代以往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认识实习。这种将人才培养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扩展到现场教与学得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13]。但是不可否认,这种变化让长期习惯于在固定的场馆被动地提供单一文献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确实有些无所适从,尤其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学校卓越计划中角色严重缺失,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要扭转这种局面,图书馆工作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应更新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由单一、低效的被动式服务,转向多元、高效的主动服务。

首先是更新服务内容,提供广泛、深入、专业的学习信息资源,充分满足学生课堂外的自主学习需求。

图书馆可以与参与卓越计划的教务部门,相关院、系、专业密切合作,构建可用于学生远程学习的各类教学、辅导、交流的资源库。例如,可以构建课程教学的文字、视听、多媒体课件、案例、仿真实验室等资源库,还可构建用于远程辅导、交流的学习参考资料、辅导材料、参考指南、综合模拟实习、自测题等资源库,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在学校课堂教学以外的学习需求。

其次是完善服务手段,发挥图书馆网络设备优势,完善文献资源检索工具,协同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现场的资源检索服务。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实践中,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必然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除请教教师和现场工程师外,尤其需要各种方便、实用、快捷、专业的文献信息服务。为此,图书可以针对学生的校外实践、设计以及研究等环节,开展网上借阅、信息查询、文献传递、查收查引、科技查新等服务,为学生的校外工程实践提供方便、准确、有效的信息知识服务[14]。

再次就是提升服务水平,卓越计划对图书馆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图书馆员不应再是仅会借书、还书的教辅人员,而应该是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处理手段,具备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开发、整合、传播等综合技能的现代情报技术工作者,既是文献资源的搜集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图书馆的管理者要切实加强对馆员业务和技能培训,高度重视馆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图书馆员自身要更新知识、提高技能,要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争成为培养卓越人才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而不是旁观者。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文)

[2]林 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3]陈启元.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2(1):4-6

[4]翟文礼,王小岗.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台州学院学报,2006(3):82~86

[5]翟文礼.新建多校区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台州学院学报,2011(1):92~95

[6]杨莉萍.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利用情况统计分析—以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11(8):117-119

7]陈小虎,吴中江,李建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征及发展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6):4-6

[8]曹雅霞.论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9):48-50

[9]李宏宇.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读者特点及信息服务模式探讨—以沈阳工程学院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8):85-86

[10]张红芹.高校图书馆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定位研究与服务实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4):74-76

[11]黄文忠.高校图书馆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特藏资源的有益探索-以广州大学图书馆实践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2):69-71

[12]胡越慧.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研究-以温州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6):72-75

[13]林 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14]王欣,何立民,池晓波.“卓越计划”唤醒工程类学生专利信息素质教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6):99-102

Multidimensional Turns of Local University Library Construction in the Vision of“Excellent Engineers Education Training Plan”

ZHAI Wen-li

(Library of Taizhou University,Taizhou,318000,China)

"Excellent Engineers Education Training Plan"is a great reform plan initia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imed at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deeply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talents, this plan requests schools cultivate high-quality engineering talents of strong innovation ability,entrepreneurial ability,and practical ability,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standards and industry standards.As documentation center and talents cultivation base of university,the library must be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excellent engineers.In the vision of "Excellent Engineers Education Training Plan", this paper inquires into local university library multidimensional turns in construction concept,vision of construction,developmental strategies,as well as the concept of service, aiming to integrate closely with"Excellent Engineers Education Training Plan" in several aspects,such as entity collection construction,characteristic electronic resources construction,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service capabilities,and to make due contributions to the cultivation of excellent engineers.

Excellent Engineers Education Training Plan;local university library;characteristic collection;electronic resources;information service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4.03.012

2014-02-01;

2014-05-05

台州市社科联课题(11YB18);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222884)。

翟文礼(1968- ),女,陕西洋县人,馆员。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卓越馆藏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卓越之梦
基于“卓越计划”的制冷压缩机教学改革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