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杰,张玉湘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长治 046011)
公选课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具有跨专业、跨年级、跨学科的特点,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接触所学专业外其他专业或学科的平台,让学生理解本专业以外的各个学术领域及其思想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构建知识技能结构,了解学习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开设公共选修课是对学生进行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途径。
从世界范围看,选修课的确立和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19世纪20年代,德国大学的选修课经验传入美国大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世纪以来,在经济改革和科技发展推动下,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选修课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目前对于高职院校选修课的研究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选修课的价值定位与角色分析方面,如《从课程关系看高职公共选修课的价值定位》等;高职选修课管理方面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方面,如有《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某一门类选修课的建设研究方面,如《在高职院校开设英美文学欣赏选修课的思考》等。从以上几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出,选修课的建设已经引起了高职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分别从选修课开设的意义、管理工作及某一门选修课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探析,但从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个角度研究高职选修课建设并不多。本文旨在以工科高职院校为例探讨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选修课建设,以作为引玉之砖。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公选课程体系与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的构建问题。高职院校选修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培养对象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处理好基础性、应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三者关系,这是构建高职选修课程体系的关键。但是,目前公选课程体系普遍存在模块性不强、开课稳定性差的问题,学院在开课前缺乏宏观上的规划及方向性的引导。学校开什么公选课取决于教师申请什么课程,这种公选课的被动设置状态势必导致公选课程存在模块分布不尽合理、开课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以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突显学院特色的机电类选修课仅占3%,而文艺休闲类课程占到25%,存在各模块分布不合理的状况。
2.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高职院校公选课开设一般都存在因人而设的问题,由教师递交申请,学院盖章同意开设,因此前期缺乏系统的评估与审核。另外,选修课课时偏少,且主要是安排在下午7-8节或晚上9-10节课,而这个时段又是很多学生整班上实训课程或社团活动的时间。因此有时候一个选修课的课堂上会有大半的学生因为有实训课程或社团活动而不能过来听课,这势必给学生造成选修课不重要的印象,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有些学生选课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修够学分,以便顺利毕业,因而课堂出勤率不高,即使到课也是人到心未到,对公共选修课抱着应付过关的心态。这部分学生在选课时缺乏对于自身优势劣势的评估与分析,选择课程比较盲目或者抱着随大流的心态,或者抱着“哪门课考试好过关就选哪门课”的心态。这显然违背了选修课的开课初衷,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师对公共选修课的开设缺乏积极性。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普遍面临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而面向全院学生开设一门公共选修课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对于教师的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的要求也很高,如果学院不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很多教师对开设选修课都会缺乏热情。
为深入调查和研究工科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状况,课题组设计了三份调查问卷——《工科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查问卷——在校生卷》、《工科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查问卷——毕业生卷》和《工科类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卷》,以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展开调查,对在校生、毕业生及用人单位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专家座谈和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了广泛调研。调查结果简述如下:
1.在校生方面
作为人文素质的表象化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有待加强,有60%以上学生认为自身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平平,书面表达能力比口头表达能力更需加强;在校生对于学习策略的掌握有待加强,有超过70%的学生不太清楚甚至没听说过学习策略,只有约30%的学生对学习策略有所了解;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生活状态积极进取,生活充实,有意义,有目标;而约40%的学生在生活中存在这样那样的困扰,由此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形成了更多的挑战。在校生有半数以上对于未来职业有明确想法,但也有40%以上学生的想法不明确,学校应重点对这些学生加以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
2.毕业生方面
当问到“除了在校所学知识,工作岗位还需要哪些能力”(此题为多选)时,60%的学生选择了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同事协调能力占到50%,计算机能力与沟通能力30%。当被问及“如果重回学校,想加强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时,写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分别占43%与49%,再一次证明了这两项能力对于毕业生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用人单位
课题组对用人单位进行了走访,在交谈中发现,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关注,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而且对于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了希望。
基于以上对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调研结果,笔者认为专业课程多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选修课程能够很好地补充专业课的不足,对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选课程与专业课相比,知识更加丰富,学科更加交叉,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与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高职人才培养的整体构架中应处于基础地位。而高职公选课体系构建决不是课程的简单堆砌,而应从宏观上由教学管理部门采取主动构建与引导。当然,这种构建与引导不是基于教学管理部门的主观臆测,而是建立在对于学生需求及社会需求的调研基础之上的。论文所探讨的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公选课程设置即是朝着这方面的一种努力。基于以上第三点的调研结果,工科类高职院校在公选课程体系构建中可考虑以下模块课程:
1.人文艺术类。校园的人文氛围反映了一所大学的文化品位和格调,学校的文化品位和格调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学生品位的高低。人文素质是人对生命意义、价值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生价值观。因此,人文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最深刻体现,对于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及职业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公选课设置中可进行文学、历史、地理、艺术等知识的传播,陶冶文学艺术情操,充分发挥其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使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情趣高雅的个体。尤其对于调查中工科高职学生处于劣势的表达能力方面,人文艺术课程更是起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如可开设一些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之类的课程。
2.心理健康类。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甚至自杀或伤害他人,这样的反常事件不时见诸报端。高职学生又多数来自农村等弱势群体家庭,当他们面临日益加大的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时,难免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人,首先应是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个体,因此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并且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对于压力与挑战的承受能力,对于挫折与失败的处理能力,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全面健康发展以及其在职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工科类高职院校应开设心理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公选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与自我调适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成为合格的公民与职业人。
3.学习策略类。可持续学习能力是指对不断变化的周围世界的及时反映能力,对新知识的及时吸收、分析和加工能力,知识的迅速更新能力。可持续学习能力对于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信息化社会里,没有对于新知识、新技能的自我学习能力,或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及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就无法在职业生涯中保持发展态势,也无法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目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职学生作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只有具备这种可持续学习能力,方能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有所提升,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学习,了解认知策略及元认知策略。高职院校应当开设方法论、学习论等选修课程,在理论上传授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其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在以后的职业竞争中不断充电,并持续发展。
4.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类。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最大优势就是职业适应性强,为使其在职业生涯中能够长远发展,高职院校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评价自身优势劣势,并在此基础上了解社会发展走向与态势,利用有效的信息收集手段为自己量身定做职业规划。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对自身缺乏清晰认识,并不清楚自己将来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也不懂得如何去有效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因此学校应提供这方面的课程,最大程度地倾听学生困惑,为其排忧解难。
另一方面,学院还应在思想政治课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的教育。在调查走访中,很多用人单位表示他们的用人标准是“德才兼备”,甚至“品德第一”,对于职业的认同程度与热爱程度是他们选择人才时首先会考虑的问题。
5.突显学院特色类。选课师资力量的缺乏是困扰很多院校的难题,而开设具有学院特色的课程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个很好的办法。盲目照搬或模仿其他院校并不一定带来好的效果,而“因校制宜”,找准自己的优势,抓住自身特色,开设一些突显学院特色的公选课程,既有雄厚的师资保障,同时开设的课程又是学生专业课程的延展。以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开设一些机电类相关的通识课程,使学生对专业产生浓厚兴趣并由此喜欢上以后从事的职业。俗话说:“干一行不如爱一行,爱一行不如乐一行。”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由衷喜爱并乐在其中,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6.体育健康类。在全民健身已成趋势的今天,大学生的体育素质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许多大学生沉迷电脑,甚至通宵达旦上网,再加上院校没有早起跑操的硬性规定,致使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令人担忧。选修课可以开设体育健康类讲座或实践课程,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体能,也丰富了大学生活。
公共选修课与公共必修课、专业课共同形成人才培养计划的三大支柱,公选课的支撑力不言而喻,并且公选课开设对于主讲教师的授课水平及对于专业的精通程度要求更高,因此高职院校应提高对公选课的重视程度。在选修课开设之初,教学管理部门应有宏观上的规划与把握,开设什么课,由谁来开,都应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以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公选课程体系。公选课程体系建设可以尝试通过招标的形式来完善。对于影响面广、代表学院特色的公选课程,可进行院内甚至扩大到院外的招标。首先可将教学基本内容、对教师的资质要求、支持的经费等张贴到网站上,在全院教师范围内进行招标;然后对于应标教师进行筛选,可采取专家评审的形式进行;最后决定中标人。这样可以为课程选择最合适的主讲教师,有效提升授课质量。
在上课时间的安排上,应由教学管理部门统一协调,以避免必修课或实训时间与选修课上课时间的冲突,在社团活动与选修课时间有冲突时,应优先保证选修课的学习。
1.加强对于学生选课的指导。教务部门组织编写规范的课程简介,包括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学时学分、选课对象、开课目的、教学内容概述、考核方式、参考书目及网站、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历等,发布到网上供学生选课参考。这样可以使学生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同时,班主任及各系辅导员因对学生个体情况比较了解,应发挥指导作用。
2.多方召集师资力量,满足公选课开课需求。如前所述,高职学院教师面对科研与教学双重压力,开设公选课的积极性不高,是制约公选课发展的一个问题。要全方位、多层次地开设出高质量公选课程,多数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也难以满足这个要求。因此,除了挖掘学院自身潜力,采取各种激励政策,鼓励学院教师开设公选课以外,还应充分利用相邻高校师资以及社会人力资源。以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除了利用本校教师资源外,还聘请毗邻高校教师及社会专业人士,开出了诸如《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上党文化研究》等实用性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公选课程,受到学生欢迎。
3.选修课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建设精品课程,教师队伍得到了锻炼,课程质量得到了提升,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受益良多。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只重视必修课精品课程的建设,却忽视选修课在这一方面的工作,而事实却是选修课精品课程的建设较之必修课来说学生受益面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能突显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因此,建议高职院校也应鼓励选修课教师认真备课,勤于思考,在保证课程质量稳定提升的基础上,积极申报院级甚至省级精品课程。
[1]黄少云,王建升.论当代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3).
[2]徐建成,刘飞.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3]刘超.对高职院校选修课体系建设简说[J].职业教育研究,2011(2).
[4]赵良梅,万国燕.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