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研究综述
——基于23所高职院校调查分析

2014-02-12 14:11尹颖汤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校企学院

尹颖汤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1101)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研究综述
——基于23所高职院校调查分析

尹颖汤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1101)

高职院校承担社会服务职能既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又是增强自身实力的内在要求。论文在23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实践探索材料的基础上,主要从社会服务能力、模式、机制及平台等方面总结他们的社会服务研究成果。结果显示:这些院校都很重视社会服务工作,多数院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模式,制定了较为规范化的社会服务机制,打造了多样化的社会服务平台,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尽管如此,高职院校还需在社会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上不断挖掘潜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服务能力;服务模式;服务机制;服务平台

社会服务是指高等院校利用自身优势为社会提供的直接服务活动。20世纪初,“威斯康星思想”揭开了高校社会服务的序幕,从此,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并列为高等院校的三大职能。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别,必须担当服务社会的责任。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多次发文,要求高职院校在技术服务、职业技能培训、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自高职院校独立于普通本科院校以来,社会服务就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相关的论著也颇为丰厚。

笔者通过“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用“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八个字检索论文,约有800篇。这些论文研究视角多样,有的从整体角度分析,有的从区域角度(如中国——东盟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分析,有的从全省角度分析,有的从某类院校角度(如财经类、传媒类、船舶类等)分析,有的从某院校角度分析,有的从某系角度分析,还有的从某专业角度分析。论文仅对“从某院校角度分析的论文”作一探究。在简要说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梳理与分析这些院校社会服务的研究成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笔者调查了26篇论文,这些文章出自23所院校、24种期刊,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

十篇论文来自华南区(其中广东省有六篇论文),中南区六篇,西南区和华东区各四篇,东北区和华北区各一篇,没有来自西北区的论文。从论文的区域分布看,华南区特别是广东省的数量比较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地区高职教育发展较为深入。一般来说,高职教育发展程度与以下因素息息相关:区域经济、民营经济的活跃性,人口数量特别是外来人口数量。发达的高职教育一般能带来丰富的高职教育研究成果。

从论文题目来看,虽然表述有些不同,但全部是高职院校对本单位社会服务成果的总结。从关键词来看,除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两个词外,绝大多数文章其他的关键词基本不一样,说明作者研究的侧重点不一样。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聚焦于社会服务现状与问题、社会服务能力、社会服务模式、社会服务机制、社会服务平台等。其中与社会服务能力、模式相关的文章分别占31%和27%。从发表年份来看,89%的论文集中于近三年,反映了当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研究动向。

二、社会服务现状与问题

多数文章以该院校社会服务实践来描述其社会服务现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若干不足。主要从教育培训、技术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详细说明其社会服务情况。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普遍存在的问题归因于政府、院校、教师等三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配套制度;院校提供社会服务的物质技术基础薄弱;组织机构和服务平台不健全;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发展不协调;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与能力不足等等。

陆仁炎通过调阅某院校社会服务档案,从更微观的层面指出社会服务存在如下四个问题:服务对象单一,校企合作层次浅,服务企业规模不大,院校社会服务机构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多数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方面面临的困境,与高职院校在高校中的定位、政府的支持力度、教师的能力水平等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三、社会服务能力

主要从社会服务能力的内涵、建设的必要性、途径以及策略或措施等方面开展研究。

虽然有多篇文献对社会服务能力的内涵有专门的标题,但都是打擦边球,只是解释社会服务的定义、功能、特征、形式等。

蒋运劲从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等三个方面阐述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必要性。承担历史使命也是加强社会服务能力的需要。

教育培训、技术服务以及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是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的三条主要途径。刘明星立足湖南“四化两型”建设目标,较为全面地构建了该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基本路径,即“两型”发展模式、“五类项目驱动、职教集团支撑”校企合作服务平台、“五位一体”服务运行模式。

发挥政府、行业与企业以及学校三方的优势,制订长效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搭建服务平台、制订保障措施等,是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有效策略或措施。

在加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与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三个方面关系。

四、社会服务模式

贺修炎、盖馥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该单位社会服务模式。两所院校服务模式的共同点在于:(1)充分利用实训实习基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重视校企合作,主要是向企业提供科技服务。(3)不仅关注有偿的社会服务,还把志愿性质的社会服务作为一种模式。这种免费的社会服务以学生为主体,深入农村、社区、福利院等地方,结对共建,扶弱济贫。

深圳职业学院依托其强大的师资力量,培训贵州高职院校教师,形成了对口支援的“贵州模式”,并把这种模式移植至新疆和西藏。又因深圳是典型的移民城市,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首选之地,以此为契机,形成了大专课程班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紧密结合大连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了现代装备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现代汽车维修培训、现代服务技术等四大培训基地,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职业培训与认证服务模式。该学院还强调对职教事业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形成了以点带面的职教引领模式。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在原有的职业培训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科技特派员(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展了向镇区、农村派遣科技特派员活动)、网上咨询、专业化协会或组织等有特色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五、社会服务机制

廖惠卿认为,社会服务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分配机制、管理机制。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强调制度在建立社会服务长效机制方面的重要性,认为应从强化责任意识入手,以团队和项目为平台,实施激励政策和目标考核活动,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社会服务工作的实效,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主要对象是企业,所以,如何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是高职院校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南京信息职业学院建立了“多途径、协同式、集成化”校企合作机制,引进十余家企业进入校园,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但其在形成长效机制方面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独特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该学院在长期的摸索实践过程中建立了政企校三方合作理事会,形成了校、系、专业三级校企合作管理机制,促进了校企合作的规范性、实效性和长期性。

六、社会服务平台

平台是做好社会服务的重要基础与根本保障,高职院校非常重视打造社会服务平台。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高效的管理平台、完善的信息平台、实用的技术平台、开放的培训平台。株洲职业技术学院依据自身办学特征和优势,着力构建政校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平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三类社会服务平台。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重在打造科技服务平台,但两所学校的特色不同。前者建立系、中心二级建制的科技服务平台,后者在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搭建“五类项目驱动、职教集团支撑”的校企合作平台,即紧紧围绕汽车产业,形成五大项目,借助株洲汽车职教集团,建立社会服务平台。

盖馥和尚云峰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该单位的社会服务平台体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全方位、系统化、开放性、多功能的444社会服务平台,即四大培训基地、四个服务中心、四个服务内容板块。尚云峰从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内容等三个方面对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一体化社会服务平台做了深入论述,但建设目标过多,没有进行提炼总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机制建设、产学研联盟建设、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重点实训室建设、技术服务团队建设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

尽管有些院校在诸如社会服务能力等概念上界定不清晰,尽管多数院校在社会服务模式、机制、平台上还不够深入,尽管这些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但面对诸多资源限制,这些院校在社会服务工作上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目前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形成了多个社会服务模式,制定了多套社会服务机制,打造了若干社会服务平台,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更重要的是,高职院校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促进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为专业资源库建设积累了大量的、鲜活的实践素材,为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兰家友.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3(24).

[2]张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高职院校对社会服务机制的构建和工作职能的设计[J].科教导刊,2011(1).

[3]蒋运劲.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探索[J].广西教育,2012(4).

[4]刘明星.地方高职学院社会服务模式构建[J].高教论坛, 2012(2).

[5]林胜,黄政艳.增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2(8).

[6]贺修炎.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7(8).

[7]盖馥.以社会服务特色彰显高职发展特色[J].高等职业教育,2012(1).

[8]尚云峰,戴文静.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2).

G718.5

A

1673-0046(2014)1-0006-02

2012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项目名称:面向首都零售商业的财经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与“双赢”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QSM201351638002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校企学院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