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峰
(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罗宾逊·杰弗斯的“非人本主义”与老子生态思想的比较研究
赵学峰
(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美国诗人罗宾逊·杰弗斯的“非人本主义”思想与老子的生态思想异曲同工:二者都强调整体互生的生态观和少私寡欲的生活观,二者都指出人类唯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在共享的地球村里生生不息。
罗宾逊·杰弗斯;非人本主义;生态;老子
就一些诗人而言,他们的栖居之地便是其作品的主要内容,创作内容和背景的完美结合构成了他们的诗歌地理世界。如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之于风景如画的大湖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诗歌之于淳朴清新的新英格兰乡村;艾米莉·勃朗特的诗歌之于粗粝广袤的霍沃斯荒原,这些诗人仔细地审视着他们身边的环境,从中寻求声音,画面和人间的悲喜剧。而对于“来自浪花喧腾的石岛,来自石楠丛生的荒地”的美国诗人罗宾逊·杰弗斯(1887-1962)[1]178,他所居住的太平洋东岸大苏尔地区不仅给他提供了创作的内容,更为他提供了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平台,让他在惊涛骇浪的海岸边,在鹰隼盘亘的蓝天下见证自然的伟大,人力的渺小,提出并发展他的“非人本主义”思想,如罗文·埃斯利所言“这是我所知道的文学作品中人类与他的自然背景建立起来的最淳朴,最完整的关系”[2]120。
“非人本主义”在论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与老子的生态思想不谋而合,如二者都主张“物无贵贱”,自然万物的平等;主张“绝圣弃智”,警惕技术的滥用;主张“反者道之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主张“见素抱朴”,节制物欲;主张“兵者不祥之器”,反对战争等,因篇幅所限,本文只就“非人本主义”与老子生态思想中整体互生的生态观和少私寡欲的生活观进行比较论述。
《道德经》第42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3]152,说明道是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万物的总根源。“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又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据,既是一切事物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纽带,又是万事万物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因此,既超越又内在于一切形下之物及社会人生之‘道’,使得天地万物在‘道’的精神气质下连成了一个整体”[4]9。
关于自然万物来自并构成同一个整体的命题,杰弗斯在一封信里有这样的描述:各种天体,如太阳和星星;各种生物,如人和动植物;各种无生命的自然物,如岩石和风,它们彼此相连,彼此相通,共同构成了宇宙这个统一的整体,它们原本是同一种能量的不同表达。它们的共生使得宇宙整体美丽无比,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个体或死亡,或改变,或消失,但宇宙整体的美依然恒久不变。我们人类应更多地关注并热爱作为整体的宇宙,不要狭隘地把爱局限于人类自身,这样的认识将会是人类的荣幸和福祉,因为当人类的爱超越了自身,这爱就孕育了和平,自由,甚至是人类所期待的救赎[5]。
老子将自然万物的根源称之为“道”,而对于有着基督教背景的杰弗斯则习惯称之为“神”,虽然“道”寓于天地万物之中,而“神”独立于宇宙万物之外,但无论是“道”还是“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它们分别是万物的发端,换言之,自然万物原本同一。
在叙事长诗《非人本主义者》中,杰弗斯借老人之口又重申万物同一这个概念“星星/风和人类,是同一种能量/同一种存在,同一首乐曲,同一个有机体,同一个生命,同一个神灵”[6]。正因为人类与自然万物本来同源,万物之间应该彼此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自然万物各有其存在的价值,这价值既不拜人类所赐,亦不为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杰弗斯认为满足人类的需求不该是这个世界唯一的价值标准,满足人类与满足其它生物不该区别对待,或者说满足人类不必优先于满足其它生物。当人类强调自身拥有高于其它物种的优越性时,所持的理由之一便是人类有意识,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万物,从而使得自然万物为人类服务。而杰弗斯认为,其实动物也有意识。“我不觉得我的意识与其它生物的意识有所不同/动物们意识到外部的事物和内部的情感/毫无疑问,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如此/正如生命分解为化学的和物理的过程/所以,对我而言意识不会分解成与其相异的东西”[7]。在“非人本主义”的视域下,不仅动物有意识,就连各种恒星和星系“都有各种各样的意识”,沉默不语的石头也有意识,而石头和星星的意识更缓慢,更安静,更持久,相比而言,人类的生命太短暂,人类的世界太喧哗,人类往往来不及认识到万物都有意识就已经呜呼哀哉,“大呼小叫的动物们/生于嚎哭,死于呻吟/门口的老石头/宁愿沉默;但是它们和所有一切/都有自己的知觉/就像是一个人的细胞有知觉,它们彼此感觉/彼此为食,彼此影响/每一个直到所有/就像是一个人身体里的所有细胞构成了一个人/它们构成了一个存在,一个意识,一个生命,一个神”[8]。
《道德经》第25章又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114。说明人只是宇宙中四大存的其中之一,人、天、地,道彼此之间不是孤立自存,而是互相关联,互相牵制。如果人类视自己为宇宙的中心,那只能是人类的偏狭,是人类一厢情愿的自以为是。“非人本主义”认为如果人类对自然万物的存在价值漠然视之,只专注于自我欲望的满足,那这只能被称为人类的“自恋”。在心理学中儿童的自恋现象实属正常,而成人的自恋则是病态,“非人本主义”认为人类已经足够成熟到不仅仅关注自身需求的阶段,人类须得把关注力投向无限广阔的自然,将自己视为宇宙整体的一份子,在这个意义上“非人本主义”也可称为“去人类中心主义”(de-humanism)。为了矫正人类的“自恋”情结,杰弗斯不会把人类作为诗歌的主角,人类只能解读自然;“我不能像以往一样行走在山间/但我的主题还和以往一样:我喜欢,喜爱的主题:山脉和海洋/岩石,水和动物以及树木都是我的主人公/而人类仅仅是象征性的解读者”[9]484。
很多时候,杰弗斯的诗歌喜欢营造出一个“去人化”的场景,以便减少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在这些场景中,人类标榜的价值观荡然无存,只剩下自然单纯而恒久的存在。在谈及自然时,杰弗斯的诗歌总是热情洋溢,在各种场合他呼吁让诗歌言说永恒之物,“时尚的,转瞬即逝的话题无需一读也不值一提”[10]。杰弗斯所指的永恒之物便是浩瀚的自然界。他呼吁人类去探寻自然界更广袤,更伟大的美,“去感受并言说这令人称奇的/美丽世界——大地,石头和水/动物,男人和女人,太阳,月亮和星星/……诗人须得不断地去触摸,了解/表达岩石,水和天空的伟大/吟唱自然之美/是诗歌的唯一业务”[9]369。自然的伟大在于其长久,是真正意义上的长生久视,“确实,比人,比岁月长寿得多,这太平洋的巨涛/仍在兴高采烈地锤击已磨蚀的花岗岩鼓/但这里没有暴雨;鸟静静地飞,没有歌声;没有任何/放纵;没有光亮之处,也没有幽暗之物/没有欢乐,没有悲伤,也没有人”[11]256;人类,作为追求无限的有限生存者,无论是气拔盖世的英雄豪杰或是苟且偷生的升斗小民,在无限的自然面前不过是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留不下半点痕迹,一代一代的人就像一批一批的观众来到这个世界,观看大自然或建立或毁灭的力量表演,在宇宙这个大舞台上自然永远是主角,一代人的生命不过是剧院的一个晚上,而下一代人正在到来的路上。自然“它有的是时间,它知道人们就像潮水/既然有涨潮,就会有落潮,不过如此而已/当人类存在的所有痕迹统统消失殆尽,然而这原始的美/将于花岗岩的沙粒同在/如无边的海水爬上我们的峭壁,它依然毫发无损,至于我们/我们不要总是把自己当作一切的中心/少想一点儿自己,唯有如此,人类才能自信/自信犹如曾造出我们的岩石和海洋”[12]。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3]70。同样,杰弗斯诗歌中的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既不重要,也没有未来,当“我们想改变这个世界,却正在奔向堕落/震惊与无助,在每个广播新闻中这就是新闻/这个时代貌似只有混乱,但事实是所有的一切都正在滑向深渊”[13]596。自从早间的祷告被新闻所取代,人们的生活便越来越焦虑,新闻带给人们的既有远虑,又有近忧,唯独带不来的是对未来的希望。没有未来的承诺,也没有天堂的期待,这才是人类真实的处境。杰弗斯对人类与自然能否和谐相处亦非常悲观,他认为由于人在短暂的生命中为各种欲望所忙碌,所束缚,一个人在有生之年既无暇认识自然之美,又无力与自然沟通,只有当生命停止的一刻,人类才能回归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也只有在那一刻,人类才找回价值,收获到美,“那欢乐/爱情,愤怒,痛苦以及好奇的求知欲,一切都彻底/中止/在云层透出的光里,在无时间的静谧中/人能探寻到比神经,比人性的心脏,比子宫和灵魂/更深沉处/直探到骨头,那无忧无虑的白骨,那精美绝伦之处”[11]257。按照杰弗斯自己的说法只有“摆脱人性,排除社会,融化于自然,人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到生命存在下去的意义甚至可能性”[11]282。
《道德经》第80章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3]233。小国寡民,自给自足是老子理想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杰弗斯在大苏尔海岸近50年的生活便是如此。杰弗斯所居住的卡梅尔村依傍大海,周围有松柏环绕。在村子后面,向东有一列山脉,从那里卡梅尔河穿过卡梅尔河谷流向大海。在杰弗斯到来之前,卡梅尔就是以艺术家聚居地而闻名。20世纪之初,美国正在进行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转型,卡梅尔逃过工业铁蹄的践踏,逃过城市化运动的破坏式建设,成为为数不多的世外桃源之一。来此地的艺术家或是被卡梅尔周边的美景所陶醉,或是被小镇淳朴的民风所吸引,乐不知返。杰弗斯在介绍卡梅尔的环境时写道“有生以来第一次,我看到人们生活在美丽而未被损毁的风景当中——正如田园诗歌和传奇故事里的人们那样地生活,又像是生活在荷马的伊萨卡岛。在这里,生活不再是朝生暮死的堆积,人们或是骑马牧羊,或在白色海鸥的盘旋下犁地,几千年前他们就这般生活,真希望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亦能如此”[2]17。杰弗斯的“非人本主义”相信人类只有回归自然,才能认识并欣赏大自然的壮观和伟力。在《沉默的牧羊人》中杰弗斯谈到了理想的生活,“对人而言最好的生活是什么?乘风而行/骑着马,赶着牛/信步在海边僻静的高坡上/晚上饥肠辘辘地回家/吃饭睡觉”[14]。
在杰弗斯的理想国里,代表现代文明的国家机器被排除在外,科技的发展亦不用来干涉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我不需要律师或治安官/每个人都会照管好他的财物,这里没有与人相残/也没有战争,没有大规模的牺牲/我也不需要医生/除了老妇人在山上采些草药/让每个人用一包鸦片来缓解临死的疼痛/这将是一个美好的世界,自由,辽阔。”[14]老子曾说“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3]184。杰弗斯放弃了工业社会的种种高效和便捷,一步踏入缓慢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因为他相信依赖科技发展和机械制造的工业文明使人偏离了本性,丢掉了天真,“科学,让轮子飞转,城市增多/让病入膏肓的人残喘,让新奇玩意儿增加/至于她自己的主业——了解事物的本质/却从希望堕入困惑”[13]459。老子反对奇技淫巧,庄子也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15]。然而,工业发展必然依赖技术进步和机械制造,技术进步和机械制造势必改变人类自古以来的生活方式,就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现代人来说也已经成为奢望。杰弗斯和老子警惕技术,尤其反对技术的滥用,因为技术改变的不仅是人类自然而然的生活,更改变了人类的心智模式;在技术的普及推广之下,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机械,思维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趋向为一个单向度的人。
《道德经》第19章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3]100。老子主张人应该“保持素朴之心,抑制和减少欲望,使人回到清净纯真的自然本性”[4]22。然而,一个生活在城市的人很难摆脱欲望的诱惑,城市会以各种光怪陆离的新奇事物让人欲壑难平。好在偏居一隅的卡梅尔只有一个旅馆和几个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商店,这里没有令人目盲的五色,没有令人耳聋的五音,没有令人口爽的五味,没有驰骋畋猎,也没有难得之货[3]84。因为人口寥寥,也因为没有工业,卡梅尔的寂静让人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空气中浸透着天荒地老,亘古不变的历史感。在卡梅尔,为了给家人建造一个心仪的生活环境,杰弗斯亲自动手造屋,自己植树,在7年的时间里,杰弗
斯几乎每天都是在筑屋,植树,读书中度过,生活简朴而丰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诗意地栖居”。
对于名利的诱惑,杰弗斯也十分警醒,他知道一个诗人要保持其创作的独立性和生命力必须拒绝名利的干扰,孤独和清贫是必要的代价,多少诗人因为沦为名利的俘虏或言不由衷,或才华枯竭。在《不要打扰诗人》一诗中,杰弗斯写道“如果上帝足够好,给你们一个诗人/那么就听他说。但是看在上帝的份上,让他孤独直到死亡/不要奖励,不要典礼/这些会杀死他。诗人是一个倾听自然,倾听自己内心的人。如果世俗的杂音在他周围升腾起来/如果他足够强大,他能够甩掉敌人,但是不会甩掉朋友/这就是让华兹华斯枯萎,让丁尼生哑然的原因,这也差点害死济慈/这也是为什么海明威扮成一个傻子,福克纳忘掉了他的艺术”[16]。杰弗斯的“非人本主义”诗歌创作不事权贵,也不向市场妥协,它是一个孤独艺术家自我追求的表达。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诺什总结道“杰弗斯的作品根本不像本世纪所创造的其它作品;它不是为大资本的文化证券市场而写,似乎存心要用他的激烈的文风来抵制它们”[1]176。
老子《道德经》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思想与“非人本主义”的主张相互观照:“人及社会仅仅是宇宙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人的行为相对于宇宙生态系统的生生化化的运动变化来说,是微不足道的。”[4]32自然万物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彼此牵连,互相制约;在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上,人类唯有与天地万物一样素朴寡欲,自然而然,服从宇宙生态系统的根本规律和运行方式才能长久繁衍生息在大地上。
[1]米沃什.拆散的笔记簿[M].绿原,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89.
[2]Karman,James.ed.,The Collected Letters of Robinson Jeffers with Selected Letters to Una Jeffers[C],Stanford UP,2009.
[3]任继愈.老子新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熊小青.老子生态智慧论——《道德经》生存思想的当代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07.
[5]Jeffers,Robinson.Letter to Sister Mary James Power[M]//In:Albert Gelpi(ed.).The Wild God of the World:An Anthology of Robinson Jeffers.Stanford:Stanford UP,2003:90.
[6]Jeffers,Robinson.The Double Axe and Other Poems[M]. New York:Liveright,1977:256.
[7]Jeffers,Robinson.TheSelected Lettersof Robinson Jeffers [M].Ed.Ann N.Ridgeway.Baltimore:Johns Hopkins UP,1968:268.
[8]Jeffers,Robinson.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and Other Poems[M].New York:Random,1963:7-8.
[9]Jeffers,Robinson.The Collected Poetry of Robinson Jeffers [M].Vol.3.Ed.Tim Hunt.Stanford:Stanford UP,1998.
[10]Jeffers,Robinson.The Collected Poetry of Robinson Jeffers [M].Vol.1.Ed.Tim Hunt.Stanford:Stanford UP,1988:90.
[11]赵毅衡.美国现代诗选[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5.
[12]Jeffers,Robinson.Camel Point[EB/OL].[2013-10-12].http://www.poetryfoundation.org/poem/176426.
[13]Jeffers,Robinson.The Selected Poetry of Robinson Jeffers [M].New York:Random House,1959.P596
[14]Jeffers,Robinson.The Silent Shepherds[EB/OL].[2014-04-12].http://www.poemhunter.com/poem/the-silent-shepherds/
[16]Jeffers,Robinson.Let Them Alone[EB/OL][.2014-04-12].http://www.poemhunter.com/poem/let-them-alone/.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Robinson Jeffers’“Inhumanism”and Laozi’s Ecological Philosophy
Zhao Xuef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 317000)
“Inhumanism”coined by American poet Robinson Jeffers echoes Laozi’ecological values,both highlighting the holism and the simple life.Both believe only by awing and following the way of the nature can human beings flourish continuously on the earth.
Robinson Jeffers;“inhumanism”;ecology;Laozi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4.04.022
2014-06-24
赵学峰(1973- ),女,甘肃兰州人,讲师。
2013年浙江省社科联年度项目“罗宾逊·杰弗斯的‘非人本主义’生态诗学研究”(项目编号:2013N20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