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2200)
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驻外学生工作谈班级精细化管理
王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2200)
本文以大学生离开校园到企业培养学习为背景,浅谈了驻外型校企结合培养方式的特点以及在管理形式上与传统班级管理方式的不同。笔者通过在工作站进行学生管理的亲身经验,思考提出了对于驻外学生班级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期望对以后驻外学生的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驻外;校企结合;班级;精细化管理
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肩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承受着来自社会的考验和压力。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更需要过硬的实践能力。鉴于此,一种驻外型校企结合的大学生培养方式在大学中日益盛行。与校内以书本为主式的教学方式不同,驻外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接受知识,开阔眼界,而且深入企业,远驻外地,还可以大大提升大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
有学必有教,赫尔巴特曾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所以,驻外培养模式的良性发展当然离不开驻外管理工作的全面、到位,尤其是驻外学生班级的精细化管理。接下来笔者将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驻外学生工作,从意义和建议两个层面浅谈一下驻外班级精细化管理工作。
班级作为集中管理学生的一种组织机构,其内部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而且相比于校内,驻外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加任务艰巨。驻外学生有别于校内班集体的固定性、长期性,不是在大学一年级入校开始就成立班集体集中管理,而是通过选拔驻外人才临时组建、短期存续的学生团队,组织机构较为松散,缺乏较强的纪律性,所以对驻外学生班级进行精细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何为精细化管理?即以思想教育为核心,树立整体班级价值观,完善班级相关制度,辅之以党团活动、驻外工作等,构建和谐高效的班级管理模式。那么,如何开展驻外学生班级精细化管理工作呢?笔者有以下五方面思考:
校企结合是驻外学生相对于在校学生的一大特点和优势,所以要想加强和改进驻外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点。每个实习企业都有自己的党支部,并都有自己的特色品牌活动,如果能将班级的党支部与企业党支部相结合,让党员与非党员积极参与企业党支部的活动,会更加拓展学生们的思路,并最终以此为基础和借鉴开展自己的活动,同时可以适当减少党团活动所带来的经济负担。
如笔者曾就职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疆工作站,以党支部的名义和CPE新疆设计院共同组织了三次党支部会议、两次党支部活动。通过召开专题学习研讨会、参加企业党支部组织活动、支部联合举办主题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深入学习了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为加强支部自身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提供了有益借鉴。如果以后我们建立了班集体制度,就不会只拘泥于党支部联合活动,将会有更大的班级活动空间,也会对驻外学生更加有益。
党建、团建和班建本身就不分家。班级建设稳定是党支部、团支部发展壮大的基础,而党支部和团支部活动做得好,也可以提高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同学间的感情交流。
鉴于目前大部分工作站都有自己的党支部,建议在以后的班集体建设中,以已经成形的党支部为基础,充分发掘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同学作为班委和党支部委员。班委和党支部委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其他同学严格遵守各项班级考核制度。同时,可以定期联合召开党支部会议、团支部会议和班委会议,研究解决班级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在校生有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而驻外学生几乎很少有自发成立的学生社团,这点主要是由于没有活动经费。如果学校或是企业能给予部分资金支持,在班级内部也可以成立学术型或兴趣型的学生社团,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同时也可以吸引其他班级或企业员工的参与,不仅锻炼了驻外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丰富了企业员工的业余生活,达到双赢。另外,也可以设计团旗、团歌、团徽等特色标志,提高学生对社团和班级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对于驻外学生建设班集体,不能使用与在校生同样的班级考核制度,应该在所有的驻外班级中实施统一的新的班级考核制度,放弃一些过于形式化的繁文缛节,只针对班级结构的建立、班级活动举办的影响力、学生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考核,尤其是大家对专业技术的掌握程度,这才是专业型硕士最需要的东西。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制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持之以恒的落实过程中把重视个性、发展个性与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协调起来,使班级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科学化。同样,也对班级考核优秀的班级予以奖励。
驻外工作站学生人员分布比较散,应当多利用网络等新型交流途径。利用QQ群、公共邮箱、班级博客等网络平台开展工作,并由班委派出专人负责管理。不断创新班级管理模式,通过网上班会、网上党团支部会议,解决学生因为过于分散难以频繁组织会议的问题。
[1]冯京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2(3).
[2]刘敏.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3).
[3]周庆辉,王跃进.校企结合培养方式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师资管理与建设,2008(22).
G64
A
1673-0046(2014)3-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