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思考

2014-02-12 10:27李梦明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道德教育道德

李梦明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对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思考

李梦明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的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它指出了家庭在学前儿童道德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当前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提高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效果对策。

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问题;对策

一、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依据

(一)学前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学前儿童属于前道德阶段和他律道德阶段。研究表明学前是孩子培养良好品德和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三岁左右儿童的某些道德感已经萌芽,随后逐渐产生某些道德感(例如,同情、尊敬、羞愧、自豪等),五、六岁时已经对是非、对错、好坏有了比较稳定的认识。但是学前儿童的道德意识是朦胧的、零碎的、肤浅的,此时他们处于他律道德阶段,以他人特别是关系亲近人的道德标准为标准。因此,学前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为家庭对学前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二)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底蕴和道德来支撑。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老人摔倒没人扶或不敢扶、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等,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道德滑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对国家而言,如果诚信和道德力量缺失,就很难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对个人而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如何,直接影响着他的创造力、人际关系,也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可见,德是衡量国家实力和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特点

1.权威性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具备无可取代的优势,这是因为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血缘和生活上的信赖关系。因此家庭道德教育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子女基于与父母的血缘和生活关系,愿意听从和接受家长的意见,并借助人格感化作用,把家长的德育理念变成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2.潜移默化性

家庭教育存在于一切家庭生活的细节中。家长的日常行为、语言、生活习性、兴趣爱好等会渗透到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这种无声的渗透使得家庭道德教育具备很强的潜移默化性。

3.随机性

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家长可以及时迅速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也可以随时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和游戏中,在与孩子长期接触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向孩子渗透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

二、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智育轻德育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尽管学前儿童年龄还小,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德育而格外重视孩子的智育,尤其是文化知识的学习,以防孩子在文化知识上落后。因为智力水平或文化知识有标准作为评价机制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前途,但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和量化机制,且对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弱。所以导致家长把精力放在培养孩子的智力上而忽视道德教育。但丁曾经说过: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无法弥补道德的空白。殊不知,早期没有打下良好道德基础,对孩子以后的品德发展非常不利。

2.重言传轻身教

马卡连柯曾告诫父母:“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1]。”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言传加强身教,充分利用家庭在学前儿童道德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二)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长道德教育观念错误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没必要对学前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等孩子长大了再进行道德教育也不迟;更有甚者,很多人认为道德不需要教育,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自然就会形成一定的道德判断标准,自然会懂得如何做人、做事。

2.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环境缺失

人的一生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接受最早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通常是指在家庭范围内,家长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家庭是人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不仅给孩子成长和生活提供物质上的保障,也是孩子情感和精神的主要依托和支柱。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而家庭环境是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轻松、愉快、民主的家庭氛围,道德素质高尚的家长,有助于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形成;相反家庭道德教育环境缺失,不利于学前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形成。目前很多家长既希望孩子做个诚信、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又担心孩子长大后没办法在社会上生存与立足,无法适应社会。因此家长这种矛盾的思想和行为导致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从而影响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的效果。

3.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带来的挑战

当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和差异性越来越强。这种复杂多变的社会大环境有利于人们树立自强、创新意识等,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人们不同程度地存在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面对多样化的思想文化、道德规范、价值规范、生活方式,家长们一时也感到无计可施、无所适从,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家长们剧烈的道德价值冲突,也对我们的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三、加强学前家庭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家庭道德教育观念,把握教育时机

众所周知,人的道德意识既不会凭空发生也不会先天就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经过长期、反复地培养教育才能起作用,必须在生活中通过合适的、科学的、有效的教育才能培养和塑造人们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习惯等。学前儿童理解能力低,但模仿能力强,易受外界影响,可塑性大,因此家长要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抓住学前这个孩子接受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制定贴近幼儿生活、简单易懂易遵守的规则,在生活中训练学前儿童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如一位教育家说的:“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幼儿期是一个人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性很难形成。所以,家长要重视学前期对儿童道德的培养,转变“孩子的道德品质不需要教,等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懂”的观念,与时俱进、更新并逐步转变错误的家庭道德教育观念,把握学前期这一良好的教育时机,有意识地对学前儿童进行道德启蒙教育,把道德启蒙教育融入幼儿日常生活,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培养和塑造学前儿童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为学前儿童日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打下基础。

(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发挥榜样的作用和力量

“在分析关于早期家庭经验对道德发展的影响的这些研究成果时,我们并不认为家庭对于道德发展是无关紧要的。相反,我们提出,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完全是在家庭中打下的,教师和学校不能否认,他们有责任在此基础上促进儿童的发展[2]。”由此可见,家庭是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起始地和阵地,为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是学校和社会德育教育的重要基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久的学校。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环境对孩子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道德环境是每个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说: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的母亲。在我孩提时,母亲就给我播下了向善的种子;并引导我感受大自然的启迪,领悟人生的真谛,拓宽我的视野,在我人生的旅途中,母亲的榜样时刻激励着我。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教育能力,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自身良好的形象影响学前儿童,教育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处事。

(三)优化社会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不仅关系到孩子的身心能否全面健康地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社会的发展趋势,为学前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不仅是家长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从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和发展、完善的全过程看,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和提高,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导向和强化。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社会要加强对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为学前儿童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各级政府要实行有效地管理,严厉打击各类不良社会现象,整治社会环境减少社会不良现象对学前儿童思想道德的腐蚀。另外,制定法律法规确保政府和社会对学前儿童的责任,为推进学前儿童道德教育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学前儿童家庭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家长要把握幼儿道德发展和教育的关键期,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家庭道德启蒙教育,为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打下基础。

[1(]苏)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400.

[2]科尔伯格,魏超贤译.道德教育的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18.

编辑 郑晶

G611

A

2095-8528(2014)03-129-03

2014-10-13

李梦明(1977-),女,河南信阳人,硕士,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道德教育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好奇”的代价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