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飞跃

2014-02-12 06:00余文烈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4年1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中国化市场经济

余文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飞跃

余文烈

文章简要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过程,认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升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内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飞跃,并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推向新的历史阶段。文章进一步指出,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高度来看待以往改革开放中“深圳试验”的作用和地位,并从这个高度对深圳未来“全面深化改革”赋予新的期待。

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圳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决定》展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又一次本质性升华。

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与改革开放35年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笔者认为改革开放前30年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实现了两次重大飞跃:第一个时期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1992年底,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飞跃;第二时期以1993年颁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起点至今,实现了从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跃。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宗旨,自那以后进行的改革开放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朝向的改革。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一时期的15年是解放思想和进行各项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径,在十四届三中全会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一》),宣告中国迈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步伐。《决定一》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基本特征和基本框架,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蓝图和具体方案。十年之后,十六届三中全会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二》)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同区域的均衡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上,展现了又一次重大的历史性飞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飞跃

从三次《决定》的标题可以看出各自确立的主题,《决定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是“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首先是全面布局。《决定》对15个领域提出55项具体改革任务,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制度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焦点是力度深度。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决定》彰显了对各个领域各项任务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显示出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都将发生重大变革。

全面深化改革重点突出经济体制改革主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建等六个领域都形成了各自的改革主线,但是在这些改革任务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这里,《决定》创新性地提出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成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路线图——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财税金融、土地制度、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改革,都要以此为标尺。[1]在经济体制改革主线中,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贯串于各项改革任务——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等,都将按照“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进行改革。

突出经济体制改革主线的宗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旗帜、理论体系、中国模式)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能够发挥如此巨大的“牵引作用”?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华民族振兴、实现中国梦的经济路径,这条经济路径实际上自身就蕴含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宗旨是振兴民族、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在这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这个宗旨的经济路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市场化,由经济市场化走向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这条路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选择。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等等,涉及改革、发展、繁荣和稳定。在这一系列“建设”中,经济建设是基础,党的建设是根本——经济建设决定和制约了一系列建设的发展状况,经济路径体现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深入地探索和回答了三大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从实践到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深化和丰富了对三大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2]在这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路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反映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提高,显示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因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狠抓主要矛盾的英明之举。

综上所述,市场的作用从“基础”变为“决定”的改革,提升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内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飞跃,由此必将全面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与深圳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形态,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大成果。而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相对比较成型的中国化成果,因为经济体制改革比其他方面的改革进行得比较早比较深入,也即具有“牵引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沉淀的产物。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和“排头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做出了贡献,从而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也做出了贡献。过去,我们经常讨论深圳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是应该和肯定的。但是这样做还不够,还应该把“深圳试验”提升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过程及其“形成机理”的一个环节的高度来认识。

以小平同志的一次谈话为例可以说明问题。众所周知,1992年春天小平“南方谈话”是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肯定和对市场作为“经济手段”的辨认,吹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雄伟号角。《深圳特区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东方风来满眼春》为题刊出小平在深圳的真实记录,《羊城晚报》、《文汇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报纸陆续转载,新华社全文播发,国外各大通讯社和大报也都全部播发或刊登了这篇通讯。“南方谈话”给予国人巨大鼓舞,也让那些经历“苏东剧变”和北京“六四”风波而迷惘彷徨的人震惊醒悟。此时,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搞市场经济的思路处在高层决策酝酿之中。1992年十四大前夕,江泽民看望邓小平,谈到了新经济体制有关不同提法问题:是采用“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呢?邓小平马上表示赞同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并且表示:“实际上我们是在这样做,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1992底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翌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决定一》,从此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展开了全局性整体推进改革的翅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成果也有了基本形态。而我们从小平同志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深圳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田”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当然,“深圳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之间的关系,还是一个必须深入研究才有定论的课题。一方面,从根本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思想路线和决策过程的产物。另一方面,党的思想路线和决策过程又是从实践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检验的产物。因此,必须深入研究“中国化”的过程和机理,也即深入研究前面提到的“中国化”一系列内在机制要素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对此,我们还将沿着这一思路继续研究。这里,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时候谈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与深圳实践的话题,不是仅仅为了抬高深圳的地位,而是为了激励深圳在新的历史时期担当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

那么,深圳在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如何继续发挥敢为天下先的“排头兵”作用呢?日前,深圳市委已经提出以实施“三化一平台”(即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前海开发开放平台)重点攻坚,来牵引和带动全局改革的战略方针。对此,我们认为实施这个战略方针可以突出以下几点:

第一,严格界定和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从“基础性”上升为“决定性”以后,政府的职能也应相应转变。《决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新时期政府职能和作用主要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保护环境。应当肯定,深圳历届政府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正因为如此,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就显得更加艰巨。在推进经济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如何从“行政领导”转变到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市场引领”,需要政府展示出更大的智慧和能力。在这里,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保障民生方面的市场监管,也有必要加大立法和严格执法的力度。这些也是“市场化、法治化”的重要内容。

第二,发展非公经济与产业升级换代。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科技创新是其中的原动力。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应该依靠市场导向机制。一方面,应该加强调研,进一步探讨如何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需要资金支持,对此可与深化国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措施结合起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确立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举措。《决定》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决定》中还有“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等提法。深圳拥有国内资本规模最大、投资能力最强、最具竞争力的内资创业投资公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总资产超过1500亿元的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可以在鼓励创新与支持产业升级、发展民营企业与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进一步推动国企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规范土地流转与治理小产权房。深圳完成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土地流转“第一拍”,在深化改革方面又出动作。但是应该看到,在小产权房和违章建筑的严重性方面,深圳可以说是全国数一数二。这种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处置,必将引发新的社会不公,应该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1]杨伟民.解读三中全会公报:经济体制改革是引领全局“火车头”.央广网2013-11-15,http://china. cnr.cn/yaowen/201311/t20131115_514137710.shtml.

[2]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求是,2008(7).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47.

责任编辑:钟晓媚

F123.9

A

1673-5706(2014)01-0024-03

2013-12-26

余文烈,深圳市委党校原二级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中国化市场经济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经济稳健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光辉历程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