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晋,谢 莉
(1.南昌大学基建处,江西 南昌 330031;2.南昌大学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31)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在保证服务高校师生的前提下延伸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各种信息服务[1]。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公众的信息需求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应顺应公众的信息需求,开展社会服务。中国图书馆学会2010年年会以“图书馆社会责任”为主题,更将“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推向国内高等教育界和图书馆界理论研究的风口浪尖。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 (H.Weibrich)提出,通过分析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优势因素(Strengths)、劣势因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挑战因素(Threats),对研究对象所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为研究对象选择或制定最佳发展战略[2]。SWOT即由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 四 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本文应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进行剖析,使高校图书馆工作者能了解优势、克服劣势、把握机会、迎接挑战,为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有效开展提供战略参考。
相较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来说,高校图书馆拥有众多优势,其中最明显的优势体现在信息资源、专业人才、技术手段和品牌形象这四个方面。
相对于其他信息机构而言,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方面具有诸多优势。首先,信息资源的丰富性。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重要支柱之一,长久以来的资源积累使得高校图书馆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尤其是“863”计划数字图书馆工程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高校图书馆普遍进行了数字化建设,高校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在文献种类上涵括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各种文献。其次,信息资源的科学性。在信息时代,信息数量庞大,信息质量良莠不分,每个人都不希望被错误的信息所干扰、误导。因此,信息服务者要尽可能确保所供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主要由高校图书馆采访人员根据不同需求有计划进行系统收集和有序整理而成的,信息资料系统、完整、实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能较好地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再次,信息资源的专业性。人类所创造的知识信息是无限的,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信息囊括馆中。高校一般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这决定了高校图书馆一般都有自己的特色馆藏,在自己的特色专业方面所收集的信息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是其他信息机构很难达到的。尤其是许多高校建立的“专题特色数据库”和“学科导航库”,更是高品质的馆藏数字资源。高校图书馆借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走联盟发展之路,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补、联动和协作,将能为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和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信息支持作用。
有关资料表明,从事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人员文化水平大多数在大专以上,他们之中还包括不同学科背景、不同专业领域的硕士,甚至博士[3]。高校图书馆是人才密集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不仅有图书情报学专业人员,还有许多计算机学科的专业人员,他们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信息识别、信息加工的能力,这便于高校图书馆深层次、高知识含量的社会化信息服务的开展。
在网络发达、通信快捷、信息海量存储的今天,面对庞大的多形态的信息资源,只有建设高速、优质的网络环境,才能便于用户利用。高校图书馆是教育部对高校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部门之一,各高校日益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经费的投入也不断增加。有经费做支撑,高校图书馆逐年加大文献采购力度,同时也不断更新、使用新型现代化设备,尤其是加强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建设,在信息技术、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方面逐步走在了学校的前列,比其他信息机构更能提供人性化的信息服务。当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信息检索精确化,信息获取便捷化,这些都为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开展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信息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还有信息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向用户推销的大量劣质信息。高校图书馆向来被认为是传播知识的圣殿,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是科研人员学习、研究的重要场所,具有较高的信息服务水平,有着良好的形象与声誉。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时更具公信力和竞争力。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发展迅猛,逐步形成一种趋势,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市场经验与市场意识、馆藏资源社会需要度不高、馆舍空间容量不足等。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实际上就是参与信息市场的竞争,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具有市场理念。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保障性服务,模式相对单一,且工作人员缺乏市场营销方法。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较高,但普遍缺乏市场服务的经验,导致开展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不高[4]。由于市场意识的缺乏,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往往认为开展社会服务并非分内事,存在僵化的工作方式和被动的服务观念,既不主动了解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也不主动向社会公众宣传自己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从而造成社会上许多潜在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均缺乏了解,形成潜在用户与高校图书馆处于分离的实然状态。
在国外,不论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均受惠于政府税收政策,每个人都可以尽情享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同时图书馆也承担着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义务,国外高校图书馆一般都有大量馆藏资源可供公众利用。我国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尽管也颇为丰富,但绝大多数馆藏资源往往是根据学校自身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而建设的,专业性强,偏重理论,既缺乏通俗、实用、畅销的大众阅读文献,又缺乏可供企业使用的具有鲜明行业特征的特色文献。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在校生人数持续增加,尽管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面积普遍较大,但图书馆生均面积有限。加上大部分学生选择不将书借出阅览,喜欢直接在馆内阅读,甚至有许多学生将图书馆当成自习室,喜欢在图书馆内自习,导致图书馆上座率非常高。让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头痛的阅览室占座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考试前期,“一座难求”是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无疑将使得馆舍空间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机遇,是指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的机会。国家明确的政策支持,社会日益高涨的信息需求,无疑是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最大机遇。
国家教育部2002年2月21日颁发的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四章第二十二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5]这一规定无疑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证。正是基于此种支持和保证,中国图书馆学会曾经给图书馆做出过新定义,认为图书馆就是一个对外开放的知识信息中心,图书馆要逐步确立和完善对全社会开放的制度规范,传承对社会开放的理念[6]。
在信息时代,人们不再为无法获得信息而发愁,但如何从信息的“海洋”中方便快捷地获得有用信息却成为广大社会公众日益关心的问题。正如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的那句名言:“大量但无序的信息,不但不是资源,而是灾难。”信息时代要求社会成员具有一定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是指“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7]。面对海量的不相关信息,一般社会公众普遍缺乏信息甄别、信息筛选、信息收集、信息整理的专业化能力,从而势必求助于高校图书馆这样的专业化信息机构。
当今世界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倡导终身学习和创建学习型社会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发展理念。美国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就业后所用到的知识大概只是他们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的11%,剩余89%的知识都是在他们参加工作后,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的。在我国,也有专家指出,现在的大学生在学校所获取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就业后的知识需求,绝大部分的知识汲取是在工作中学习积累的[8]。 党的十六大因此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教育指导方针。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社会对知识和知识型人才的需求达到空前高度,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也不再满足已有的知识结构,而是随时都在为自己“充电”。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子系统,能提供各种信息载体以支持人们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在西方国家,图书馆一直是现代社会中支持终身学习的最佳场所。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图书馆可以说是一所学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广义概念的老师。而作为“信息中心”的高校图书馆,也就成为全民获取长期教育的重要场所。2007年新浪网和《国际先驱导报》曾就高校图书馆是否该向公众全面开放进行过调查,数据显示,79%接受调查的人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向公众全面开放,高校没有独占这部分信息资源的特权,全民大众应该享有从高校图书馆获得信息资源的权利[9]。由此可见,社会公众急切盼望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挑战,是指妨碍或不利于高校图书馆发挥其社会服务能力的因素。就目前而言,主要有传统观念的束缚、安全隐患的增加、知识产权保护的复杂化等。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高校、科研三大系统图书馆相对独立、彼此隔离,在功能发挥方面缺少协调、弥合。在这种传统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主要面对的是本校的学生和教师,主要职责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可见,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前提是观念的转变,传统的观念不变,社会服务就开展不了。但毋庸置疑,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引起这样或那样的担心。一项对某地方高校图书馆的调查结果显示,44%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认为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是只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46%的人认为高校图书馆不应该向社会开放,75%的人认为高校图书馆不适合向社会开放,41%的人认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会影响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10]。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必然会有许多校外人员出入高校校园,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广大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威胁。此外,开展社会服务,社会读者的信息是否准确可信?图书过期不还如何有效索回?在面向广大社会公众开放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系统如何保障其自身的运行安全?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影响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主要因素。安全隐患的增加,成为遏制高校图书馆面向全民提供社会服务的一个主要因素[11]。众所周知,国外公民只要携带好能证明自己身份的有效证件就可以自由进出高校图书馆,办理相关手续,享受各种服务。可是国内的高校不但有坚固的围墙,而且还有敬业的门卫,非本校人员几乎不能随便入内,更别谈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了。其实,国内有部分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尽管已经开展了多年,但出于安全考虑,往往仅限于项目合作,真正打开大门接待校外读者的图书馆并不多见。
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比较难以处理资源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12]。众所周知,图书馆向读者提供文献复制或文献传递服务有明确的使用规定,若使用不当就会出现侵权的问题;图书馆采购的电子期刊也有规定的使用权限,如果超出了规定的使用权限,就要受到出版商的指控;图书馆依靠引进的数据库资源,面向社会用户开展有偿服务时,图书馆与数据库商之间也存在着权益如何分配的问题等等[13]。总之,信息资源是信息工作者创造性智力活动的结晶,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有条件的、是有偿的。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学校以外的大量读者的加入壮大了整个读者团队,同时触犯知识产权的概率也随之增加。这是因为大部分校外读者对知识产权不了解,稍不注意就会发生侵权行为,这种侵权行为一旦受到指控也会给学校和图书馆带来麻烦。因此,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复杂化,也让许多高校图书馆对开展社会服务深有顾虑。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要与时俱进,把握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资料、专业人才、技术手段和品牌形象上的优势,重点打造具有各自学科品牌特色的信息服务体系,逐渐转变成为一所能面向大众提供全面、优质社会服务的高校图书馆。
[1]万文娟.中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9(2):73-76.
[2]孔茨,韦里克.管理学[M].张晓君,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01.
[3]李力文.谈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6):96-98.
[4]罗莉萍.高校图书馆为地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探索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5(3):69-71.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EB/OL].[2012-09-20].http://vip.chinalawinfo.com/New law2002/SLC/slc.asp?db=chl&gid=40367.
[6]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J].当代图书馆,2008(4):1.
[7]严丽.信息素质析义[J].情报资料工作,2003(2):90-91.
[8]李梅军.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87-91.
[9]七成以上网友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对外开放[EB/OL].[2012-09-20].http://news.sohu.com/20070723/n251197234.shtml.
[10]叶华青.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策略研究——以TZ学院图书馆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1]赵怀忠.试论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J].图书馆论坛,2010(5):29-31,34.
[12]蒋湘君.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思考[J].学术论坛,1999(3):97-98.
[13]肖烨.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为例[D].湘潭:湘潭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