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笑楠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5)
当下,微信、微书评、微小说、微电影、微服务等“微文化”的兴起,引发大量用户的共同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地球村”的微时代。
微文化影响和改变着图书馆服务的观念和行为,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服务的微途径,全面改进图书馆服务,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效益。
笔者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发现,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话题,在图书馆界已有许多探讨。从目前国外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实践来看,高职院校图书馆开放程度较高,其社会服务对象正朝着细化的方向发展。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一样,受政府税收的支持,每个公民都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每个图书馆都有接待校外读者、开展社会服务的义务。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尝试开展社会化服务,为区域和行业的高技能型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服务和传播先进文化。但是有关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创新实践研究,目前国内学者探讨的较少。笔者通过查阅国内10多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站发现,提到社会服务的甚少,可见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工作亟待提高。
图书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基础性设施,是各级政府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实现途径[1]。扩大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许多高职图书馆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购买大量的文献资源,门类丰富,载体多样,特色鲜明,打破“门户之见”,面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参与我国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为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高职院校图书馆有责任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创新服务社会模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增强图书馆社会服务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提升内涵和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法宝。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社会服务,通过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凝聚全社会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共识,提高其社会认可度。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及时有针对性地采购有价值的文献,提高图书馆馆藏质量,吸引社会力量支持建设,扩大社会影响力,促进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和专业技术人才优势,树立为读者服务的新理念,不断拓展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功能,通过社会服务提升图书馆自身形象和高职院校影响力,引领社会和谐进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综合素质。
微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打破封闭办馆的藩篱。在社会化服务的大趋势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既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意识决定行动,高职院校图书馆要以开放的意识、先进的理念,深入开展社会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功能。
我国各地高职院校图书馆条件千差万别,开展社会服务不要一哄而上,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因馆制宜、量力而行。要确保为本校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再结合实际,制定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逐步将本馆的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2]。
根据当地城市文化建设的规划和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有选择地收地方文献资源,建立独有的放映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文献专题数据库”或“专项数据库”等,形成特色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
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不断更新,为促进图书馆之间文献信息的流通,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丰富,尤其是与地方经济建设相关的电子文献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建立开放式、一站式、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服务新格局,全方位开展社区服务。依托图书馆丰富的职业教育文献资源优势,诸如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社区教育课程、数据库、多媒体学习资源、各种考级考试题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面向社会开展信息服务,尤其是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知识更新,开展社区学习信息服务。
仿照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校外学习支持服务[3],依托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示范性高职院校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优势,针对社区居民拓展服务内容。根据我校图书馆自身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统筹地整合资源,联合大连市其他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立电子书目数据库,形成区域网络集群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区域资源共享。
面向社会不同读者群,举办如读书征文、摄影作品有奖征集、书画笔会、弱势群体阅读推广、经典涵养书香诗文诵读、亲子阅读辅导、全民阅读晚会等大型读书活动,开展以书香走进生活为主题的流动图书馆现场阅读活动,为读者提供自主阅览服务。
为了更好地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2014年6月,我校图书馆领导带领部分馆员,为附近社区图书流通站送去丰富多彩的各类图书100余册,此举受到社区读者的极大欢迎。为满足社区居民高层次的服务需求,我校图书馆还将提供论文、信息数字资源代查等服务,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长期关心社区活动,帮助社区做好图书管理与流通工作,定期走访图书流通站、更换新书,充分发挥资源共享服务大众的作用,让书籍、知识得到更好地传播。
我校图书馆组织周边社区小学生读者参观图书馆,开展知识殿堂之旅活动,小读者们先后参观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借阅室等区域。除为读者提供自主阅览服务外,还开展亲子阅读指导服务,以五彩斑斓的读书活动和设计新颖的图书吸引读者,小读者们徜徉在书海中,尽情地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快乐。通过参观,孩子们亲身感受到图书馆浓浓的读书氛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阅读图书获取知识的兴趣。
我校图书馆走近附近学校,上门开展流动阅览服务,为附近学校教师读者免费送上图书馆的社会读者借阅证和电子资源登陆方式及其密码,借助图书馆社会服务这个平台,建立流动图书馆,辐射周边学校,充分利用我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拓展社会服务领域。
图书馆应加强提升读者的微阅读素养技能,开展微阅读培训,使读者能掌握移动数据检索和使用技能,掌握知识挖掘、信息推送、个性化定制的技能,促使读者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
我校图书馆面向校内外读者推出博看期刊手机版,把精品期刊内容进行多次加工和处理后,以最精美的页面和便捷的使用方试提供给读者,浏览画面清晰。博看移动阅读还提供检索、收藏、最近阅读、期刊分类、放大、缩小等功能,符合读者阅读习惯,提供文本内版格式,以方便读者阅读。读者通过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收看,在微阅读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信息推送服务是一种定制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方式[4]。 微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弱势群体由于种种障碍,无法正常获取所需信息资源。为了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为弱势群体开展信息推送服务是图书馆社会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校图书馆定期开展送书活动。定期为福利中心的老年人送去适合他们阅读的养身保健、健康运动、心理知识、民歌民谣、笑话故事、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刊物,使老年读者真正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感受到图书馆的关爱,使他们的晚年增添更多的幸福。
我校图书馆举办大连阳光溢鸿儿童村献爱心活动。关注儿童村的儿童、开展送书献爱心活动实现了图书馆的社会价值,让书籍、知识得到更好地传播,让儿童感受人性温暖。
我校图书馆举办“心灵品味书香、携手感知世界——图书馆爱心阅览驿站”走进残疾人社区系列活动。与残疾人社区联合设立爱心阅览驿站,赠送图书、期刊1 000余册,内容涉及文学、卫生保健、人文历史、歌曲以及语言学习等。残疾人出行不方便,有了这个平台,他们就可以足不远行读到他们喜爱的书刊,既活跃他们的文化生活,又提高了书刊的利用率,使社区居民受益匪浅。我校图书馆还成立了爱心图书传递站,接收读者捐赠的爱心图书,送往偏远贫困地区,建立爱心图书馆。
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为校友提供文献借阅服务,开展免费电子资源阅览服务。如建立校友微信群、微薄群,校友随时随地可了解图书馆的服务动态,凭借原有图书卡进入阅览室,免费阅览馆藏书刊。开通校友服务,不但可以使校友在熟悉、温馨的环境下满足信息需求,而且提升校友对母校的感情。图书馆与校友建立长期的文献信息服务,是双赢的举措。
我校图书馆校友服务成为社会服务的特色服务之一。校友可以加入图书馆的微信群、微薄群,可以登录“我的图书馆”,查阅馆藏目录和本人的借阅历史,享受数字资源服务、文献传递服务、科技查新服务、代查代检和定题服务等。
随着微文化的兴起,图书馆微服务相继出现。图书馆微服务,就是利用微博、微信、微书评、微电影等微形式,给读者提供无微不至的个性化、碎片化、多元化的服务。微时代图书馆的微服务刚刚兴起,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建立微博阅读群,如“经典阅读群”“热读小说阅读群”等,聚集相同爱好的读者,围绕某个主题交流和讨论,每个阅读群由一位专业服务馆员负责,加强与读者互动,倾听读者心声 。还可以建立微信好友圈,主动为社会读者提供图书馆各种信息服务。微书评以言简意赅的语言来推介图书,是读者与图书之间的最好媒介,掀起微时代的阅读互动高潮,图书馆可以通过微书评实现信息导航。利用微媒体为社会读者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的网络信息服务,不断提升馆藏数字资源利用率。为社会读者提供无缝的、无障碍的人性化的微服务,是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创新。图书馆的宗旨是为读者服务,运用微服务进行社会服务的创新是图书馆与时俱进的崭新举措,对于推进图书馆自我完善和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
我校图书馆通过馆务例会和图书馆网站、微信、微博等微载体途径将业界微服务的最新理念、最新思想、最新知识和最新技术传递给广大馆员,以教育、引导和启发馆员创新社会服务的微途径,利用微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读者。
微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是大势所趋,社会服务重在践行现代图书馆开放的服务理念,应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并不断结合自身的优势及特点拓展和完善社会服务[5],提升学校形象和促进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在微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应当结合具体的馆情,充分激发全体馆员社会服务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加强全体馆员社会服务工作创新的学习,将创新的观念内化到每一个馆员的服务意识中,外化为具体服务行动,不仅要求全体馆员在实践领域追求社会服务创新,同时还要求在学术领域努力实现社会服务理论创新,使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工作规范高效运行。
[1]国家图书馆建馆100周年庆祝大会在京举行 李长春出席并讲话 [EB/OL].[2014-07-3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9/09/content_12023890.htm.
[2]马晓军.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探讨[J].兰台世界,2014(4):138-139.
[3]谢丽娟,郑春厚.美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发展现状及启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93-97.
[4]卫怀恩.图书馆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信息推送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4):81-84.
[5]陈小衡.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14(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