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军
(云南省图书馆,云南 昆明 6 50031)
公共图书馆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景观,不仅承载着愉悦身心、满足审美需求的重任,而且是传承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的载体。公共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直接影响着其功能的发挥和读者的使用效率。在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规模及配置等都应体现时代文化建筑的客观要求,应充分体现出公共图书馆的标志性、开放性以及生态性等理念。
公共图书馆建筑极具标志性,是其所在区域的一个重要性文化建筑。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外型具有很强的标志性,其建筑造型犹如四本打开的书,鲜明地划定了图书馆这块神话般的具有象征意义的馆舍在巴黎的位置,已经成为法国人引以为自豪的知识殿堂,成为巴黎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标志性建筑。上海图书馆建筑集海派建筑特色与文化建筑特色于一体,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是上海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标志性完全表现出其所在地区的特色以及独一无二之处。对于公共图书馆建筑,地区性政府管理者都会将其作为体现区域文化特点的建筑来加以宣传。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对其所在地区的公民免费开放服务。为了强化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内部空间布局往往都较为开阔且极具灵活性,在空间功能方面也较为连贯。有一些大型的公共图书馆建筑内部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及图书阅览室,且会应用灵活隔断的方法对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以此带给阅览者一种相对开放性的体验。
回归自然、亲和自然、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的绿色生态建筑,成为21世纪建筑的主题。公共图书馆建筑应体现出生态性,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阅读空间,使图书馆建筑与自然共生。应尽可能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调温,节能、节水、节材,同时营造优雅的馆外环境和配置足够的植物和人文景观,使之与周围建筑群之间自然联系。如在一些公共图书馆建筑中,其屋顶位置安装大块玻璃进行良好的采光,并运用百叶窗对建筑内部的光线进行合理调试。我国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标准,在规范标准中,对于公共图书馆建筑的生态方面问题较为重视,如对防尘、防潮及防污染等制定了明确的规范标准。
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也是其设计的基本要求。现代图书馆是集学习、交流、培训、研究、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中心,其开放程度直接影响这一功能的发挥[1]。首先,公共图书馆建筑外部环境的开放性能够带给读者一种亲切的感觉,有效缩短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楼层不宜太多,且给人的整体感知不可过于突兀,便于读者对图书馆的观察使用。其次,公共图书馆建筑可以适当地设立一些景观式的广场,打破其整体的封闭状态,实现开放性。对于公共图书馆建筑中的出入通道进行合理增加,进一步加强其开放性。在公共图书馆建筑中将其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开放式的管理相互结合,增强其自身的灵活便利性,充分体现开放化的理念。较为合理的方式是把图书馆按不同职能的空间进行分区,然后按不同的功能块进行分区模数化设计,分区确定荷载、分区设计柱网、分区确定层高[2]。这些分区都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既保证了使用上的灵活性,又降低了建造成本。模块式的建筑设计是对公共图书馆整体功能的科学划分,能够将有限的空间灵活运用,促使公共图书馆的整体适用功能得到有效加强。公共图书馆建筑要合理利用自然性的通风和采光,以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公共图书馆建筑的传统建筑工艺与现代工艺相互融合主要是指,在图书馆内的图书放置以及其流动方面,应确保其加工工艺的连贯流通性、图书馆建筑服务的灵活简便性以及读者流线的快捷性。公共图书馆建筑优良性的评价标准主要是指其整体建筑工艺的科学合理性。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基本要求,应始终确保其功能的重要及关键性作用,而不是将外观形式放置在第一位,避免本末倒置。
公共图书馆建筑中最重要的使用功能主要是指内部的通风及采光情况。在设计公共图书馆建筑时,应坚持自然采光、通风的基本性原则不动摇,在自然采光的基础上辅助运用人工照明。在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内部开架式阅览室中,应将自然性采光作为主要部分,适当地运用人工照明方式。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区域空间,便可使用人工照明与空调设备相结合。在公共图书馆建筑中,还应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日照、方位方面进行合理布局,确保公共图书馆建筑在每个区域都具有较为优良的通风及采光。
公共图书馆是不断发展的一个有机体,而不是停滞不前的。大部分的公共图书馆还正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在未来将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因此,对于公共图书馆建筑而言,应确保其既能满足现阶段时期的相应需要,同时又能够对未来的发展有良好的适应性。在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中,不应将其内部中各部分分割开来,而是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量。公共图书馆相关的建筑工艺,也不能因为社会前进发展的缘由而遭到不必要的破坏。
在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应着重关注图书馆建筑选址方面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需将其建筑的目标任务作为重点,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选址则会对其使用目的及任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应着重关注其地址的选择问题。公共图书馆往往肩负着双重任务:服务于生产科研以及服务于人民群众。公共图书馆的自身性质、特点及其任务使得其选址方面的考量对于其所在区域而言也尤为重要。公共图书馆应选址在人口集中、公交便利、环境良好、相对安静的地区,同时满足各类公共图书馆合理服务半径的要求[3]。另外,还要符合当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及公共文化事业专项规划,布局合理;具备良好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市政配套设施条件良好。如有可能的话,公共图书馆可以将地址放置在各大院校或科研单位等机构数量较多的地段,使其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响整个区域。
在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中,其整体造型的设计可以方便人们对公共图书馆建筑的直观性了解,因此其建筑造型在整体设计理念中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是一个地区现代文明与社会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图书馆的外型设计显得格外重要。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外部设计的优良性通常由两方面所决定:第一,公共图书馆建筑是否将其标志性进行了有效的突出,其外表建筑是否蕴涵着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在建筑设计中又是否将公共图书馆的特征进行了表现。第二,公共图书馆建筑应注重其整体的功能适用性,应确保其外观形态与内部的各类设置维持在同步及统一的状态下,使得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特点。公共图书馆的建筑外形设计应将其功能适用性作为首要的关注点、前提及基础,在此基础上使得其充分体现出建筑物的独特美感,体现其文化底蕴。
3.3.1 公共图书馆建筑结构
公共图书馆建筑结构主要是指其设计理念中的结构部分,结构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应从其自身的具体作用方面出发,保持一个相对开放性。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整体结构及其布局应充分地将图书馆的服务型功能进行体现以及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应具有一定的相对开放性以及多功能性。在公共图书馆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中,应确保其全面开放性,尽可能减少隔断墙面的设置。如遇到必要情况时,在材料的选择上应尽量选取一些轻体材料或是玻璃,甚至采用可移动拉链做分隔的方法,形成分区,实现一室多能,使建筑结构形成大空间、大容量的以阅为主、藏阅结合、借中有阅、阅中有借的格局。此外,所设计的结构还应满足不同载体、不同文献类型存放要求的不同和不同读者对象、不同服务功能、服务手段对服务方式要求的不同[4]。
3.3.2 公共图书馆建筑布局
公共图书馆建筑布局的设计对于其整体设计理念而言是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公共图书馆建筑物的整体布局对于其今后的使用会起到重要的影响。在公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中,应注意关注其布局的设计理念,保持开放性。公共图书馆的首要任务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其建筑的整体布局方面应注重将其内部的行政性管理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对于读者的活动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合理布局办公区域,方便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在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整体布局中,应注重拉近读者与藏书之间的距离,方便读者对图书的阅览和查找。总的来说,公共图书馆布局应按模数式进行设计,以框架式作为整体的建筑结构,楼板负荷全部符合书库的承重标准,图书馆内的隔断墙不承重,室内一些相关设备可拆卸并能移动。在对整体布局的考量方面,应将其侧重点放置在主要楼层的设置方面。对于主要楼层的设置则应对其人流量及所服务的对象等相关因素进行着重考量。为一些特殊的有研究需要的读者设立专门的阅览室或是一些具有多重功能的报告厅,以此确保公共图书馆建筑的整体开放性能。
[1]韩鹤鸣.关于公共图书馆建筑若干问题的再认识[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8(4):34-35.
[2]李国新.詹福瑞,冯守仁,等.关于《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若干问题[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2):9-19.
[3]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 [EB/OL].[2014-08-20]http://www.docin.com/p-250292063.html.
[4]于家利,汤庆敖.跨世纪地级公共图书馆建筑散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0(5):53-56.
[5]贺卫兵.对图书馆建筑若干问题的探讨[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7(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