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天水策略

2014-02-11 18:42孟利民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天水驱动战略

孟利民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天水 741018)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天水策略

孟利民

(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天水 741018)

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驱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动力。天水科技居全省前列,但多项经济指标省内排名长期靠后,说明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并不显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更要在驱动发展上做文章。天水要在有效发挥科技优势的同时,从当前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寻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和契合点,使这一重大战略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天水策略

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严重冲击,又遇国内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发展至现阶段,我国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经济的持续发展缺乏创新要素支撑,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还很不足。多数产业虽然规模不小,但不强壮,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只有大幅提升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使我国早日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此,党的十八大全面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准确把握世界新趋势对我国未来发展做出的全新规划。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

天水科技实力虽居全省前列,然而多项经济指标省内排名长期靠后并有逐年退后趋势,很显然,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不够紧密,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并不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天水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三线建设”积累的“老本”所形成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天水所谓的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而力强。因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天水加速形成竞争新优势,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意义重大。

一、天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利条件

1.创新优势较为明显

近年来,天水市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以科技项目、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深入组织实施十大科技专项和十大科技创新工程,综合科技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五年间共争取国列、省列科技项目369项,其中9项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取得科技成果1048项,其中72项达到国际先进以上水平、60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412项获得市科技进步奖,获奖数量居全省前列。天水市先后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城市、国家先进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城市和全国科技特派员试点城市,连续5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截至2014年3月,全市已创建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占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的30%;创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1户,2户为国家级示范企业;2010—2013年,企业自主研发并通过省级专家鉴定的新产品新技术达297件,其中118件被认定为省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占全省46%;天水市被评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荣获“中国驰名商标”14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达65个,甘肃省著名商标达76件。科技优势十分突出,这就为天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2.创新资源极其丰富

天水是农业部确定的苹果优势产区之一,这里有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与引领,果品、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为农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天水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国家先进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形成了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电子电器、机械制造、轻工纺织三大行业为主导,尤其制造业体系完整,装备尚好,门类齐全,实力雄厚。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产业结构早已使天水成为依靠科技创新求发展的非资源型城市,是高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想基地;天水是全球华人祭祖圣地,肩负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神圣责任。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史前遗址大地湾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显示了天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天水人生活时尚,善于用现代手法表达传统意念。天水可通过强大的科技支撑,对其雄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创新,实现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此外,天水被誉为“陇上江南”,美丽天水的建设、宜居气候条件的利用与开发、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等都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可以说,天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依托的资源极其丰富,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去发掘和利用。

3.创新机遇多头涌现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天水先进制造产业化基地建设等国家级功能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不约而同聚焦于天水这片神奇的土地,为天水步入跨越式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一个个正在实施的重大战略,便是无尽建设项目的载体,每一个项目的实施无不系带创新理念、采取创新方式和应用创新技术,这种聚合效应之机遇为创新人才的涌现、创新活动的开展、创新成果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功与否就在于这些机遇的准确把握。

4.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近年来,天水成功实施了“科教兴市”等一系科技创新相关战略,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推进创新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从企业看,多数企业紧紧围绕科技需求,着力加强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攻关,推动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全市机械、电器、电子三大主导产业中骨干企业的创新意识普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民营科技企业也已成为全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一支生力军;主动把院企合作作为引才和引智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市130家企事业单位与国内160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了多层次的科技合作,10家企事业单位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13个国家(地区)的公司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组织实施了许多科技合作项目;从全民创新意识的提高看,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成果奖励,每年召开一次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一批科技创新典型。

5.创新示范作用突出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的感召下,在天水推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努力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实施技术创新项目,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为促进转型跨越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企业典型。其中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1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天水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多年来,天水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积极实施以产品研发为核心内容的技术创新战略,不断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注重以观念创新为灵魂、技术创新为核心、产品创新为载体、市场创新为归宿、管理创新为保障的五大创新理念,同时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专项,努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奖57项,8种产品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拥有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86项、标准起草权6项。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公司有“省科技功臣”1人,省级“技术带头人”11人,强有力的创新团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也为天水市乃至甘肃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起到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6.创新环境外显优越

天水工业体系以装备制造业为主,销售市场在外,原材料供给在外的“两头在外”特征突出。表面看“两头在外”是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但实质上它已成为天水企业摆脱本地条件限制,主动与发达地区乃至世界接轨谋求更大发展的倒逼效应。多年来,天水企业就是通过遍布全国的销售及原材料采购渠道与外界广泛接触,寻求合作伙伴,尤其产学研合作方面天水相对西部其他地区活跃得多。长期以来,不少企业与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省内高校,西安交大及清华大学等众多省外高校及中科院兰州分院等许多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如天水锻压与西安交大联合成立了研发中心并开设了工程硕士班;天水红山试验机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的技术创新产业化项目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水星火公司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国际技术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天水华天科技有限公司吸引深圳顶级创新团队壮大企业创新实力,企业规模与效益步步提升,成为全市制造业龙头企业。天水通过长期努力建立的广泛而持久的外部合作关系,为天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协同创新发展之路打下了牢固基础。天水这个地处大西北的中小城市,集群式的院校文化不可能在短期形成,只有通过建立新关系,巩固老关系,坚持从外部借力引智,营造出更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才是明智可行之举。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天水策略

1.应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直接推动作用。近年来,天水市紧紧围绕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需求,着力加强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攻关,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研发能力、装备水平、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的新兴产业骨干企业。截至目前,全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26家,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兴起。天水要在未来区域乃至国际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必须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多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增强发展后劲,让天水经济社会尽快步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2.应与循环经济发展相结合

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来,天水引导企业大力实施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不断降低企业能源消耗,促进企业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企业产业链条得到有效延伸,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如总投资5750万元的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废旧中压开关设备再利用项目建成后,年可节约钢材1560吨,铜材249.6吨,节能2280吨标准煤;大唐甘谷发电厂粉煤灰100%被天水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天水辰达节能建材公司等企业回收利用,建立了企业间的循环链。国务院要求甘肃省在2015年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这为促进天水乃至全省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天水要再接再厉如期实现既定目标,就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借助发展循环经济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3.应与科技文化融合相结合

国家已确定甘肃省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搞好传承创新区建设有利于促进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天水为华夏始祖文明传承核心区,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推进文化大市建设,促使文化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于天水这样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然而无论文化传承中的研究与保护,还是文化创新中的传播与创作都需要科技的强力支撑,需要采取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方式,利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成果把天水底蕴深厚的文化价值完美地展现出来。通过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措施,从天水深厚的文化资源中提取素材,大力发展创意、动漫、影视、现代传媒、现代教育、电子出版、文化旅游等产业,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中,使天水雄厚的文化资源真正成为推动天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动力。

4.应与企业出城入园相结合

天水市工业企业门类较为齐全,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较强,工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但是,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工业企业主要以“三线建设”时期成就的老国企为主,技改欠账严重,工业经济总体水平还低、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关联度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当前,天水正在实施的工业企业出城入园计划,对于这个西部老工业基地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从老企业出城入园中找到以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为主要内容的多方面契合点。要以“创建创新生态系统”新理念、高标准搞好企业入园建设,学习“中关村”等国内外著名创新生态园成功经验,把出城入园与改造提升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真正通过出城入园焕发活力,增强发展后劲;把出城入园与推进技术进步相结合,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把出城入园与引进战略合作相结合,鼓励企业通过异地搬迁引进资金和技术,推动企业升级改造,提高企业竞争力;把出城入园与项目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产品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强化与出城入园企业的嫁接整合,促进搬迁企业和配套产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把出城入园与园区建设相结合,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综合配套与科技服务能力,为企业入驻创造有利条件。

5.应与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

近年来,随着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某些产业由于资源、环境、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天水市抢抓机遇,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和项目对接,截至2013年11月底,天水共签约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74项,总投资323.24亿元。其中:完工项目57项,在建项目117项,当年累计引进到位资金143.09亿元,居全省第五位。但转移中困难和挑战重重。由于西部地区正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与东部地区相比整体发展水平低和竞争弱。尤其天水产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劳动力素质低,产业配套能力不强,加之服务业发展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解决仍须依靠科技创新。近年来,西部地区一些科技实力雄厚的省份,吸引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能力逐步增强,汽车、电子、家电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加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时转移。因此,天水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科技进步,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解决承接产业转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扩展产业发展新空间与技术发展新领域,有效实现产业上规模上水平。

6.应与政产学研合作相结合

促进政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引导作用,高校人才、技术和成果资源优势,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企业与高校的深度融合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但天水企业尤其小微企业大多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意识不强,甚至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由于企业没有成为研发的主体,加之,目前天水还没有一所独立的理工大学,企业产学研合作伙伴主要为来自兰州及西安甚至更远的高校院所,合作多有不便,研发活动主要不在企业进行,导致科技成果和企业生产经营脱节,造成了科研成果多但产业化率低、获奖成果先进而企业产品落后的局面。大力倡导产学研合作,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加速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企业主导下的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培育和壮大创新型企业。鼓励产学研深度合作,真正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投入、组织、转化主体。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创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政府间科技合作;重视并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等为产学研合作创造良好条件。与此同时,更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浩大工程提供物质保障。天水市2014年全社会R&D占GDP比重达到1.7%,安排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4073.6万元,占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0%。2013年度国家、省、市共投入科技经费接近1亿元,带动企业投入科研经费达5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3%。但离国家“十二五”末R&D占比2.5%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继续尽一切努力加大科技投入将是天水今后相当长时期的繁重任务。

7.应与区域协同发展相结合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一种多赢的经济发展模式,天水至少面临三大机遇,即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关中—天水经济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些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带给天水前所未有的合作空间,合作内容极其广泛,其中最为活跃的还是经济技术合作。近年来,天水抢抓机遇,坚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突破体制机制限制,通过地域关系、文化传承、特色经济、协同创新等纽带,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沟通。如《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天水市与经济区其他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关中—天水经济区人才联盟、文化合作与发展战略联盟,签署了《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合作与发展战略框架协议》,并通过了《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合作与发展共同宣言》等一系列合作协议,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创新驱动的成效已现端倪。但是,天水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相比区内及其他毗邻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较慢,最根本的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因此,天水急需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改变不利局面,一是借助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争取更多类似于“国家先进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支持项目,在项目建设中寻找适宜的合作伙伴,开辟创新驱动发展的广阔空间。二是借助关中等西部科技资源富集、创新能力强盛地区之优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引领,在国家级“经济区”、“经济带”建设中谋求大集群发展空间。

8.应与人才战略实施相结合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创新人才是第一推动力,而现实中,创新人才恰恰成为实现创新的“短板”。从天水看,尽管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呈现有利局面,但高端人才的流失并未缓解,创新人才的稀缺依然是制约天水发展的首要瓶颈,而且天水因区位及其他因素所限大量引进人才无望的现实将长期存在。因此,当下建立创新人才机制的重点应当是做好两件事,即育人和用人。育人机制可以做到人尽皆才,用人机制可以做到人尽其才。在用人过程中要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营造创新优先的良好氛围。要不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更加灵活、开放、务实、管用的人才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集聚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值得肯定的是,天水已制定出台了《天水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天水市“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天水市人才工作责任制考核暂行办法》、《天水市工业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管理服务办法》等一系列吸引人才的优惠奖励政策,设立了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组织实施了领军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创业扶持行动、工业强市战略人才促进工程等十大人才工程,设立了天水市科技功臣奖、科技进步奖等,有效激发了各类人才投身创新的积极性创造性。今后,天水既定的人机制及相关政策应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得以全面落实,并在为其服务中得到完善和优化。

F127.42

A

1009-6566(2014)06-0103-05

2014-11-02

孟利民(1958—),男,甘肃天水人,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天水驱动战略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天水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