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文成县杨梅产业发展探析

2014-02-11 17:33赵丽萍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4年2期
关键词:文成县杨梅

赵丽萍

(温州市文成县民政局,浙江 温州 325300)

杨梅是温州文成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文成县杨梅产业优势,找出不足和差距,明确新的发展目标,确立新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做大做强文成县杨梅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文成县杨梅产业发展状况

1.杨梅种植发展迅速,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杨梅栽种遍布文成县10个乡镇,种植总面积5.76万亩,总株数130.61万株,其中本年新增株数3.12万株。可采摘面积2.87万亩,可采摘株数68.41万株。种植株数在5万株以上的乡镇有7个,其中大镇33.75万株、南田镇22.4万株、珊溪镇32.21万株、黄坦镇10.08万株。2013年杨梅产量上千吨的乡镇有5个,其中大镇7955吨、珊溪镇2983吨、玉壶镇1391吨、黄坦镇1221吨、口镇1180吨。

2.杨梅结构不断优化,主要品种优势明显。以“东魁”杨梅和“黑炭” 杨梅两个优质品种为主打品种,较好地优化了文成县杨梅品种结构。2013年,“东魁”杨梅种植面积达4.13万亩,91.8万株;“黑炭” 杨梅1.49万亩,35.99万株;其他品种0.14万亩,2.82万株。其中可采摘株数“东魁”杨梅、“黑炭”梅和其他品种分别为37.59万株、28.71万株和2.11万株,2013年产量分别为9057.69吨、6417.96吨和524.01吨,分别占总产量的56.61%、40.11%和3.28%。

3.杨梅产量逐年增加,经济效益稳步上升。2013年气候条件总体良好,前期花量大、座果率高,杨梅获得丰收,全县杨梅总产量达1.6万吨。由于受周边县市区杨梅产量增多的影响,文成县各乡镇杨梅价格普遍比2012年有所回落。珊溪、玉壶等地品质较好的“东魁”杨梅,果贩平均收购价在8-10元/斤左右。南田地势较高,杨梅上市较晚,错开了上市高峰期,其“东魁”杨梅平均收购价16元/斤左右。但有些乡镇由于管理不善,杨梅品质较差,仅售1-2元/斤。据统计,2013年文成县杨梅总收入达17681万元(不包括落地梅),出售杨梅苗种收入87.61万元,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杨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调控力度不足。近几年,文成县杨梅以“东魁”杨梅和“黑炭”梅为主,尤其是“东魁”杨梅发展较快,栽种面积迅速扩张。“东魁”杨梅在每年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集中上市,“黑炭”梅和本地杨梅比“东魁”杨梅提前 15天上市,随着新栽种的杨梅进入丰产期,由于品种搭配和区域布局的不合理,导致全县杨梅大批量集中上市,对市场冲击很大。

2.组织化程度不高。文成县杨梅生产大多是单家独户、分散栽培,生产技术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操作规程,真正集中成片、实行统一管理的大型现代化果园极少,导致大部分梅农只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其主要表现为:杨梅园残枝、病枝、弱柱、下垂枝、旺长枝修剪不到位;病树没有得到有效救治;使用高浓度的农药和化肥;疏花疏果、保花保果、大小年控制工作还没有起步,以致杨梅大小不一、色泽不均、果型不美、口碑不佳,严重影响了杨梅的出口及外运销售。

3.市场销售渠道不广。本地零售和外地客商收购是文成县杨梅销售的两个主渠道。每年6月中旬杨梅成熟后,当地水果商贩以路为市,摆摊设点叫卖鲜杨梅。本地客商对外地市场缺乏了解,主要依靠外地客商上门收购,大致需要经历五个环节,表现为果农—本地代理商—外地大批发商—市场小批发商—市场零售商—终端消费者。由于鲜杨梅外运销售渠道层次过多,链条过长,同时杨梅保鲜期短,贮藏保鲜技术尚未攻破,不易贮藏,不易运输,使得杨梅在待售、转售过程中品质降低,甚至变质,也直接影响了文成县杨梅外运销售的市场空间。

4.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文成县杨梅绝大部分以鲜果销售,本地杨梅加工企业极少。2013年杨梅价格低位,文成县的温州伯温酿酒有限公司收购近5万斤杨梅,用以酿造杨梅酒。但由于当前杨梅酒的市场不佳,酿酒公司接纳杨梅的能力十分有限。杨梅加工企业的严重缺乏,使在鲜果市场上没有出售的杨梅和杨梅树下成堆成片的落地梅找不到销售出路,果农经济损失较大,更挫伤了其生产积极性。

5.知名度美誉度不高。文成县的杨梅产业还处在提篮小卖的小农经济阶段,市场品牌管理混乱,宣传推广力度不大,品牌质量意识淡薄,品牌工作尤其是有较大知名度、市场充分肯定的杨梅商标还未真正取得有效突破。目前已完成注册并在使用的杨梅商标仅有“仰山牌”一只,正在申请并已使用的有上林、珊溪南林、南田等地的五只商标,已注册但未使用的商标也仅有四五只。同时,由于杨梅品质参差不齐,价格混乱,销售上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大大地降低文成杨梅的声誉,不利于优质杨梅的推广。

三、杨梅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杨梅生产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发展前景乐观。

1.从杨梅发展的潜力上看。杨梅用途广泛,市场潜力巨大。杨梅果实初夏成熟,色泽艳丽,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杨梅除鲜食外还可以制糖水罐头、果酱、蜜饯、果汁、果干和果酒等食品,果实、核、根、皮均可入药,具有消食、除湿、消暑、御寒、止泻、利尿、治霍乱等多种功能。杨梅树姿优美,枝叶繁茂常绿,树叶不易燃烧,是山区绿化造林的良好树种。杨梅树喜阴气候,喜微酸性的山地土壤,其根系与放线菌共生形成根瘤,吸收利用天然氮素,耐旱耐瘠,省工省肥,幼苗定植时不需要开垦荒山,适宜于山区生长,是一种非常适合山地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的理想树种。

2.从杨梅发展的效益上看。杨梅树性强健,耐瘠耐寒又耐旱,适应性广泛,易于栽培,投入少,经济寿命长,效益好,普遍被人们誉为“摇钱树”。“东魁”杨梅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稳产高产,一般5-6年始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平均株产30-50公斤,“黑炭”梅一般4-5年始果,8年后进入盛果期,平均株产50-80公斤。随着杨梅价格的稳中有升,梅农收入越来越有保障,将成为文成县开发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之一。

3.从杨梅发展的空间上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杨梅品种的选育、品质的提高、成熟期的拉长以及包装、保鲜和加工业的兴起,无论国内国际市场,杨梅的市场前景都十分广阔。同时,文成县杨梅栽种已有较久的历史,并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了杨梅产业化栽种和发展杨梅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基础。

四、做大做强杨梅产业的建议

针对当前我县杨梅种植情况、现实基础和发展前景,建议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现代化基本要求,在巩固已有成果、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做好“优、大、强、活”四字文章,着力实施“四大”战略,实现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使杨梅真正成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生态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服务。%

一是实施品牌战略,做优产品质量。质量是进入市场的前提和基础,品牌是抢占市场的加速器和助推力。要进一步优化改良品种结构,调整区域分布,提高良种率,淘汰低劣杨梅园。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杨梅生产管理的技术指导,提倡高效栽种、适时采收,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保证杨梅果品质量安全。相关部门要树立精品意识,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品牌效应,扎实开展杨梅品牌建设工作,力争形成“县有梅林带,乡有梅基地,村有梅果场,户有梅果园”的“果业工程”开发格局,大力发展“高市场竞争力、高价格、高收益”的精品杨梅,着力创建一至两个有较大影响力的杨梅知名品牌。

二是实施营销战略,做大内外市场。市场既是产品生产的起点,也是生产的终点。要着力探索压缩杨梅销售层次、缩短杨梅销售链条的有效办法和有用手段,比如与大型连锁超市、水果超市直接建立合作关系,使鲜果尽早尽快被市民购买。相关主管部门要及时把握市场信息,广泛收集和传递市场讯号,使合作社、贩销户和果农能及时了解产销情况,认清形势,抓住时机,适时销售,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要利用农民信箱等现代化网络通讯设备,挖掘各种销售渠道,全面开拓市场、赢得市场、占领市场。

三是实施产业化战略,做强加工企业。产业化是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果业提高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杨梅不易贮藏、不易运输的特性,本身对就地深加工企业具有很强的依赖性。随着近年杨梅的大量栽种,杨梅鲜果市场的销售压力将越来越大,杨梅的产业化发展必然要求后端加工企业的大力支持,以杨梅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杨梅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认识杨梅冷藏、贮运与加工业的发展,将为我县杨梅种植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认真借鉴学习台州、福建等地方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大包装、冷藏、贮运等杨梅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争延长保鲜时间,延长杨梅上市销期,开发杨梅系列产品,推动杨梅产业化进程。

四是实施多元化战略,做活附带产业。要进一步拓宽主业带动副业、副业促进主业的思路,紧紧围绕生态旅游县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与杨梅相关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杨梅产业的辐射作用。可在杨梅基地附近修建农家乐,大力发展集杨梅观光、采摘、购果于一体的休闲娱乐,努力扩大杨梅产业的外延,促进农民增收创汇,活跃山区经济。积极培育杨梅文化,继续举办文成县一年一度的杨梅节,探索开展杨梅采摘节、文化节等活动,扩大杨梅品牌宣传,深化杨梅文化内涵,真正做大做强做优做活文成杨梅产业。

猜你喜欢
文成县杨梅
想去旅行的杨梅等7 则
清欢杨梅酸
圆梦微心愿 爱心助成长
浅析文成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现状
杨梅
文成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浅析
文成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浅析
腊月杨梅红
杨梅
浅论文成县农房集聚发展现状及创新型策略